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能够全面展现儒家教育思想要义的,不是《学记》,而是《大学》与《中庸》。以《学记》为中国第一本教育专著,来自于中国现代教育学的“知识—技术”视野。儒家教育哲学之根本在于教化。“意义”与“感”,是构成这一教化哲学的两个基本方面。“意义”为其学术宗旨,“感应”为其意义生成机制,“感”乃“感应”之充分而顺畅实现。“意义”与“感”会归于内尽其性、外与物谐的中和之境。在字面上,“感(应)”虽可理解为互动互通、相互作用乃至于“刺激—反应”等,但后者并不足以尽其神韵。“感”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以“气”(从而也是以“情”)为根基的一体联动。它体现了儒学的独特教化精神:讲究情理,强调从情感的投入入手,让一己的整个生命融入世界,在生命与生命的整体互动中生成人生之意义、传达人生之意义。

  • 标签: “意义” “感通” 教化哲学 中和之境 儒家教育思想
  • 简介:从整个架构和高考评核来看,香港新高中识教育科被定位为一门在自然、社会领域面对所有学生必修、必考的共同基础课程.该科共设置六个单元,涵盖了自然、社会各领域.其本质在于让学生整体地认识自己,并了解自已与别人、物质世界和环境的关系,帮助学生成为社会的、国家的、世界的有识见、理性和负责人的公民.

  • 标签: 通识教育科 香港 教育
  • 简介:我国研究型大学一直重视识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当前,我国研究型大学识课程建设存在管理机构薄弱、课程结构不协调、选课程领域认识不同、师资结构不完善等问题。加强研究型大学识课程建设,需要加强管理机构建设、协调课程结构、统一划分选课程领域、优化师资队伍建设。

  • 标签: 研究型大学 通识课程 课程建设 现状
  • 简介:2015年9月7日,“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识课程部分进行了首门课程的拍摄。本系列识课程主要从相关政策解读、新兴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等多个视度进行讲解,旨在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详见第24页)

  • 标签: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通识课程 教师信息 能力提升 幼儿园 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