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桂子月中落,香云外飘。”这花太纤细太普通,简简单单的五瓣,在花的王国里太无新意。再加上细如米粒,更加令人忽略。银桂固然素雅,终没有琼花玉丽珠辉;丹桂固然有了一点妖媚,哪里及得上桃之天天;金桂固然灿若金光,但满地黄花堆积早早占了先机。在这匆匆忙忙的校园里,谁肯为这些粉簇簇的小花驻足?

  • 标签: 《心飘天香》 中学生 作文 语文学习
  • 简介: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部是小星星……在我们眼中.星星真是太小了.跟芝麻差不多大。就连太阳在我们眼里也只有硬币这么大呢!

  • 标签: 小学 数学教学 教学方法 兴趣数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伟大的波兰科学家哥白尼曾说,他对于天文学的深思产生于“不可思议的情感的高涨和鼓舞”,这种情感是他观察和发现天文的奇妙现象时体验到的,这才使他提出了“日心”说。曾经的微软公司总裁、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在2008年6月27日宣布退休,以便专心从事慈善事业,他决定捐出自己的一切财产,而不留给子女,这是对全人类的大爱,是理智感的表现,是对子女真正的爱。

  • 标签: 理智感 情感 2008年 公司总裁 世界首富 慈善事业
  • 简介:<正>西方通常都将英国湖畔派诗人柯尔治的《古舟子咏》、《克丽斯塔贝尔》、《忽必烈汗》这三大诗作相提并论,称之为魔幻诗或超自然诗,对它们极力赞扬,推崇备至.布鲁克(StopfordBrooke)有一句常被人引用的名言很能说明这一点:柯尔治全部美妙的诗篇可以装钉在二十页中,但是,应该全部用纯金.当代有影响的批评家奈特更是别出心裁,把这三首诗称为柯尔治的“神曲”,认为它们分别与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神曲》中的《净界》、《地狱》、《天堂》相当.概括地说,对柯氏魔幻诗不加分析批判而一味颂扬是西方评论的通病.

  • 标签: 《忽必烈汗》 贝尔 老水手 头韵 超自然 《古舟子咏》
  • 简介:四年级学生学习了乘法分配后,就可以运用乘法分配使许多计算变得简便。乘法分配的灵活运用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 标签: 乘法分配律 简算 学生学习 四年级
  • 简介:追问,释义:追根究底地查问,多次地问。课堂教学中的“追问”,就是在学生基本回答问题后,教师或学生有针对性地“二度提问”,即“一次提问”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追问的目的是让问题有效地将学生从“已有发展区”引向“最近发展区”,甚至引向“未来发展区”,享受到智力活动的乐趣。它是一项设疑、质疑、释疑的综合性技巧,是对话教学的重要方式。

  • 标签: 课堂教学 追问 技巧 “最近发展区” 运算律 回答问题
  • 简介: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伟大领袖毛泽东所创作的《七·长征》一诗,浓缩了极为丰富的历史,本诗以精湛且凝练的笔触,描述出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过程中所遭遇的种种艰险,生动展现出那激烈的战斗、复杂的场面。认为本课学习,应当是学生认识历史、认识诗歌的一次境界升华,而仅有的教材文本知识内容,不足以使学生的升华胃口得到饱啖,使学生以教材文本为基本出发点,走向丰富的网络资源中去,才能更进一步完成品词析句、感悟诗情诗境、挖掘文本内涵的任务。

  • 标签: 网络 文本 感悟
  • 简介:摘要: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素质教育口号的推出,对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乘法分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运算定律,教师要能够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都可以巧妙地运用乘法分配解决自己的学习问题。在这个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帮助学生能够深入学习教材中的内容,并提高数学学科素养。本文将通过引入生活素材、进行小组合作和练习巩固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进行小学数学乘法分配教学。

  • 标签: 小学数学 乘法分配律 教学措施
  • 简介:本节研究课意在借助于科学化、精细化教学质量分析技术,通过对学生知识和能力达成度的评价,探讨如何立足于前期监测的结果,以监测结果和学生学习兴趣为基础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

  • 标签: 小学 数学教学 《乘法分配律》 教学质量
  • 简介:学生在初学有理数的四则运算时,经常会由于种种原因导致计算出错。学生对有理数运算的认识不到位、不清晰,是其计算出错的一个重要原因。1对交换的认识误区例1计算:1-2。错解:原式=2-1=1。错因:认为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都满足交换。正解:原式=1-2=-1。例2计算:3÷6。错解:原式=6÷3=2。错因:认为有理数的乘法和除法都满足交换。正解:原式=3÷6=1/2。

  • 标签: 原式 运算律 乘法分配律 错解 法都 恒成立
  • 简介:摘 要:元素周期相关知识涉及的物质种类非常丰富,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对学生化学核心素养培育、学科基本观念发展有重要意义。但内容相对抽象,学生在理解和记忆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通过分析学生错题一方面能够分析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能够帮助老师及时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改进教学思路和方法本文通过分析学生对于元素周期知识的错题,针对学生的特点提出了建议和改进教学的方法。

  • 标签: 元素周期律,错题研究,元素字典,母题改编
  • 作者: 王正平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
  • 创建时间:2019-12-17
  • 出处:《教育学文摘》 2019年第12期
  • 机构:重庆市云阳县海峡小学 404500 【教学内容】 西 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总复习运算律 【学习目标】 1.回顾整理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和乘法 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再次经历通过多种方式验证运算律的过程,加深对运算律的理解。 2.通过举例、验证、 反和字母表达,进一步体会整数的运算律在小数、分数中也同样适用 ,并能运用运算律解决一些简便运算。 3.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再次经历多种方式验证运算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运算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师 :有个同学把名字写成这样 :口 ×( 2+3 +1 ) ,他说自己是用乘法分配律来设计的,你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吗? 生:口 ×( 2+3 +1 ) =吕品口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宇宙万物是由什么组成的?古希腊人认为是水、土、火、气四种元素,古代中国则相信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到了近代,人们才渐渐明白:元素多种多样,到19世纪,已发现的元素已达54种。人们自然会问,还有多少种没有发现的元素?元素之间是孤零零地存在,还是彼此间有着某种联系呢?

  • 标签: 门捷列夫 化学元素周期律 原子量 物理性质 周期性 发现
  • 简介:和其他运算相比,乘法分配所涉及的算式要相对复杂一些,其应用过程也更加富有变化,学生理解、表达和应用规律的难度也相应地有所增加。因此,教学时,设计更多富有启发性、开放性和挑战性的习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展开探索性思考,不仅可以沟通相关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丰富和加深对运算的理解,而且可以拓宽知识视野,锻炼数学思维,感受数学思想方法,提升学习品质。

  • 标签: 乘法分配律 运算律 数学思想方法 应用规律 加法交换律 学习品质
  • 简介:"几何直观"是《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一个核心概念。所谓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在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乘法分配的教学过程中,适当借助几何直观,能使相对复杂、抽象的数量关系变得简明、形象,从而有助于提高探索活动的有效性,促使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和把握相应的数学规律。【片断1】用示意图表示数量关系出示如下图文信息:商店里短袖衫每件25元,裤子每条30元,夹克衫每件40元。

  • 标签: 乘法分配律 教学片断 数量关系 图文信息 图形描述 数学规律
  • 简介:“有理数加法运算”的教学,是在前两个学段学习基础上,将有理数加法的知识加以整合。“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并能运用运算简化运算”,是课程标准中的明确要求。在性质上,这节课属于概念教学,重点在于知识的综合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列举简单事例,尽快熟悉加法运算,然后用较多的时间去练习和记忆。因此,在教学设计时要体现“概念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性学习,尽量让学生在观察、实践、探索的过程中独立思考,自主学习。

  • 标签: 有理数加法 教学思考 运算律 引导学生 体验性学习 学习基础
  • 简介:摘要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把学生视为德育的主体,使德育从教育者的一味灌输、强制执行走向全员参与、互相教育,最终达到“自律”的目的,才是德育的终极目标。

  • 标签: 德育主体性互律自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