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睑凹陷型切开重睑术中辅助填充脂肪干细胞基质胶(SVF胶)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河南整形美容医院美容外科收治上睑凹陷型单睑和重睑形态不佳的女性患者58例,年龄24~53 (35±7)岁,分为SVF胶填充组(观察组)和传统自体脂肪填充组(对照组),每组29例。在切开重睑术前,观察组患者用SVF胶进行注射,对照组患者用传统自体脂肪进行注射。两组患者在填充完脂肪后,均设计传统切口重睑线。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及对照组患者脂肪填充存活量大致相同,脂肪存活均良好,观察组患者填充效果满意率和重睑满意率分别为93.10%和89.66%,高于对照组的82.76%、82.76%(均P<0.05)。对照组术后发生外观臃肿、结节和凹凸不平分别有4、1、3例,而观察组则未见术后并发症。结论上睑凹陷型患者重睑术中,同时辅助填充SVF胶与填充传统结构脂肪相比,具有明显优势,术后患者满意度高,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 标签: 眼睑成形术 上睑凹陷 重睑术 SVF胶 上睑填充 自体脂肪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根管填充联合冠修复术治疗乳牙牙体大面积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温岭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乳牙牙体大面积缺损160例的临床资料,患儿均接受根管填充术治疗,根据采用的不同术后修复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80例)给予金属预成冠修复术,对照组(80例)给予树脂填充修复。比较两组牙龈健康情况(牙龈指数)及修复效果,包括有无继发龋、牙龈情况(有无充血)、有无食物嵌塞;随访1年,比较两组牙体情况(边缘密合性、邻接关系)以及修复安全性(修复体情况、磨耗情况)。结果修复前,两组牙龈指数[(0.76±0.41)比(0.73±0.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观察组的牙龈指数为(0.86±0.5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5±0.62)(t=5.288,P<0.001);观察组无继发龋、食物嵌塞等,牙龈出血1例;对照组出现继发龋8例、食物嵌塞4例、牙龈出血9例,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χ2=6.826,P<0.05)。随访1年发现,观察组黏合合格者79例(98.75%),咬合合格者78例(97.50%);对照组黏合合格者70例(87.50%),咬合合格者69例(86.25%);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907、6.781,均P<0.05);观察组边缘密合性成功率、邻接关系成功率以及修复体情况、磨耗情况等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98.75% 比86.25%、100.00%比87.50%、100.00%比85.00%、98.75%比83.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009、10.666、12.973、11.272,均P<0.05)。结论采用根管填充联合冠修复术治疗乳牙牙体大面积缺损,黏合合格及咬合合格成功率高,不良缺陷少,可减少食物嵌塞以及牙龈出血的发生,降低继发龋病风险,能较好的保护剩余牙体组织,维护正常咀嚼功能,有利于恒牙的萌出。

  • 标签: 牙损伤 牙,乳 根管填充 牙修复体修补 牙冠复盖体 边缘密合性 牙龈出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2019年6月5日,1例36岁女性患者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进行吸脂和脂肪填充术,术后8 h发生停乳链球菌感染导致的脓毒性休克。由于发现较早和及时抢救治疗,并转往北京协和医院,经急诊科、整形外科、ICU等多科室联合治疗,虽然患者病情凶险而反复,但最终得以成功救治,痊愈出院。作者对患者抢救和治疗的经过作了详细回顾,并对此类脓毒性休克的治疗经验进行了总结。

  • 标签: 休克,脓毒性 脂肪切除术 自体移植物 皮下脂肪 停乳链球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视网膜脱离术后硅油填充眼复发性视网膜脱离行堤坝式光凝术后取出硅油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9月至2020年6月行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后出现下方复发性视网膜脱离者41例(41只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硅油取出术前于视网膜下积液区域后缘行堤坝式激光光凝术1~3次,末次光凝术后1周行硅油取出术。随访3个月,观察术后视力及视网膜情况。结果硅油取出术后1个月1只眼视网膜下积液消失,视网膜复位;所有患者硅油取出术后3个月视网膜脱离范围均未扩大,2只眼视网膜下积液消失,视网膜复位。硅油取出术后1个月视力(BCVA)无改变(t=1.846, P=0.075),硅油取出术后3个月视力明显优于术前(t=5.964, P<0.001)。结论硅油填充术后复发性视网膜脱离先行堤坝式光凝术后再进行硅油取出能稳定视网膜脱离范围,效果可靠。

  • 标签: 视网膜脱离 复发 硅油类 激光凝固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血清分离胶促凝管法和HB&L微生物培养体系两种MALDI-TOF-MS预处理方法的鉴定率,为临床快速准确鉴定血流感染病原菌提供新思路。方法收集2020年1—12月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实验室常规方法鉴定的149份血培养报警后单一细菌感染的阳性样本,分别采用分离胶促凝管法和HB&L微生物培养体系预处理后,并且以传统方法结果为标准,直接MALDI-TOF MS细菌鉴定,比较两种方法的鉴定率。结果在149份血培养阳性样本中,革兰阴性(G-)菌占47.0%(70/149)、革兰阳性(G+)菌占53.0%(79/149)。对G-菌种水平鉴定率,血清分离胶促凝管法为78.6%(55/70),HB&L微生物培养体系为91.4%(64/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对G+菌种水平鉴定率,二者分别为73.4%(58/79)和87.3%(69/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在3.000~2.300分值段,G-菌鉴定率血清分离胶促凝管法和HB&L微生物培养体系分别为22.9%(16/70)和38.6%(27/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G+菌鉴定率两种方法分别为19.0%(15/79)和34.2%(27/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结论HB&L微生物培养体系种水平鉴定率要高于血清分离胶促凝管法,经过预处理直接MALDI-TOF MS鉴定血培养阳性样本病原菌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微生物学技术 血培养样本 血清分离胶促凝管法 HB&L微生物培养体系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山东省≥15岁居民对电子的知晓和使用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探讨电子使用和戒烟的关系,为进一步开展电子相关研究提供初步数据。方法使用全球成人烟草调查标准问卷,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抽样法,在山东省抽取6 401名调查对象,用掌上电脑进行电子数据采集,对样本进行复杂加权后,使用复杂抽样模块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调查对象电子知晓率为37.6%,曾经使用率为3.8%,现在使用率为0.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居住地为城市、年龄较小、现在或以前吸烟、看到过吸烟危害或者鼓励戒烟的信息是吸电子的危险因素。电子使用者的尝试戒烟率(30.1%)明显高于不使用者(19.5%)(P<0.05),但戒烟率却远远低于不使用者(P<0.05)。结论电子的知晓率和使用率呈上升的趋势,需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下一步应加强并规范电子使用情况的监测,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 标签: 电子烟 流行现状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有戒烟意愿的现在吸烟者对控服务的需求情况,分析控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通过分层整群抽样法,对2017年1月1—31日在上海市不同区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1 458名男性就诊者进行吸烟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问卷调查,对有戒烟意愿的现在吸烟者进行控服务需求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其控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结果1 458名男性就诊者吸烟率为54.5%(794/1 458),现在吸烟率为46.6%(679/1 458)。有戒烟意愿者358人,占现在吸烟者的52.7%(358/679)。在有戒烟意愿的现在吸烟者中,需求率较高的控服务依次为获得烟草与健康相关的知识(58.9%,211/358)、帮助制定戒烟计划(56.4%,202/358)、获得克服戒烟障碍的方法(53.1%,190/358);接受度最低的控服务为使用戒烟热线(38.5%,138/358)。年龄45岁以下、离退休、合并慢性病、吸烟危害相关知识知晓率高、戒烟途径知晓度高以及被医务人员建议过戒烟的现在吸烟者,更愿意接受控服务(均P<0.05)。结论社区就诊的男性现在吸烟者中有戒烟意愿者所占比例较高,但控服务需求率较低。社区医务人员在临床诊疗工作中应询问就诊者吸烟状况,对吸烟者积极给予戒烟建议、告知吸烟危害知识及戒烟方法,控媒体也应加强控途径的宣传。

  • 标签: 社区卫生中心 吸烟戒断 卫生服务需求 问卷调查
  • 作者: 朱真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9
  • 出处:《护理前沿》2023年第13期
  • 机构:赣州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江西赣州341000
  • 简介:目的:探究急性心介入手术患者护理利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6月-2022年6月接收到的合适的患者50例,根据护理不同分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结合患者心脏功能情况对比。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情况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介入手术患者治疗中强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改善患者的治疗状态,有利于患者心脏功能的恢复,可以为急性心患者护理借鉴。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急性心梗;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膜填塞联合空气填充治疗巨大黄斑裂孔的疗效。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2019年10月至2021年2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检查确诊的巨大黄斑裂孔患者56例56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7例17只眼,女性39例39只眼;年龄(64.23±9.30)岁。患眼裂孔最小直径(827.36±83.16)μm。所有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查。采用中文版视功能问卷NEI VFQ-25进行视觉相关生活质量问卷调查。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患者随机分为PRF组和内界膜(ILM)组,各28例28只眼。两组患者年龄(t=-1.588)、性别构成比(χ2=0.760)、BCVA(Z=-0.400)、裂孔最小直径(t=-0.604)、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面积(CBFA)(t=1.331)、NEI VFQ-25得分(t=0.92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眼均行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PRF组以PRF膜填塞裂孔,ILM组以ILM翻转填塞裂孔,充分气液交换后填充无菌空气。手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采用与手术前相同的设备和方法行相关检查,对比观察两组患眼BCVA变化、裂孔闭合形态、CBFA以及视觉相关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组间比较,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组内比较,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数据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手术后6个月,PRF组、ILM组患眼中,裂孔闭合分别为27(96.4%,27/28)、26(92.6%,26/28)只眼;BCVA中位数均为0.70;CBFA分别为(1.99±0.20)、(1.91±0.18)mm2;NEI VFQ-25得分分别为(81.36±12.39)、(78.39±10.12)分。与手术前比较,PRF组、ILM组患眼手术后BCVA(Z=-4.636、-4.550)、CBFA(t=-27.115、-31.135)均显著提高,NEI VFQ-25得分(t=-15.557、-10.675)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眼间手术后BCVA(Z=-0.167)、CBFA(t=1.554)、NEI VFQ-25得分(t=0.98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26、0.126、0.331)。结论PRF膜填塞联合空气填充治疗巨大黄斑裂孔与ILM填塞疗效相当,均可提高患眼裂孔闭合率,改善视力和视觉相关生活质量,提高脉络膜血流灌注。

  • 标签: 视网膜穿孔 玻璃体切除术 空气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内界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睑松弛矫正同期行眉间降肌部分切除、自体真皮填充治疗眉间纹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市第二医院整形外科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上睑皮肤松弛伴有明显眉间动、静态皱纹的患者临床资料。手术通过眉下切口或重睑术矫正上睑松弛,同期行眉间降肌(皱眉肌、降眉肌、降眉间肌、内侧眼轮匝肌)部分切除,将切除的上睑皮肤组织去表皮制成真皮条或真皮块,填充于眉间真皮下矫正眉间纹。术后对患者眉间皱纹动、静态改善效果及相关并发症进行随访观察。结果共纳入16例患者,男2例,女14例,年龄37~57岁,平均47.3岁。术后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血肿及感染等并发症。随访4~13个月,上睑皮肤松弛均得到较好的矫正,眉间动、静态纹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患者对效果均较满意。其中1例患者术后眉间有针眼样凹陷性瘢痕,未予处理;1例眉间有轻微隆起,术后6个月予局部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后改善;2例眉间轻度低平,未予处理;2例额眉间皮肤感觉麻木,在3个月后逐渐自行改善。结论上睑松弛矫正同期切除部分眉间降肌,并以自体真皮填充眉间纹,可有效改善眼周老化。

  • 标签: 美容技术 真皮 移植,自体 皱纹 皱眉肌 降眉肌 降眉间肌 眼轮匝肌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巩膜切开联合眼内黏弹剂填充治疗术中及术后脉络膜上腔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分析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2011至2021年出现眼科手术中及术后脉络膜上腔出血的10例(10眼)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巩膜切开联合角膜缘入路眼内黏弹剂填充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视力、眼压及治疗效果。结果10例中,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38~85(59.4±18.9)岁。其中发生于晶状体超声乳化术中、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玻璃体切除术中、小梁切除术中、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后、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后、角膜移植术后各1眼,以及晶状体超声乳化术后4眼。3例有高血压病史,2例有糖尿病病史。随访时间2~120个月。所有患者脉络膜出血范围为4个象限。从脉络膜上腔出血到手术,历时1~10(5.30±2.67)d。患者眼轴长23.37~27.81(25.57±1.32) mm。术后患者出现暂时性眼压升高,易被局部降眼压药物控制至正常。随访期末所有患者脉络膜上腔出血均消退。术前视力(BCVA,logMAR)为2.47±0.41,术后提高至0.81±0.72(t=6.65,P<0.001)。结论巩膜切开联合角膜缘入路眼内黏弹剂填充治疗术中及术后脉络膜上腔出血效果良好。

  • 标签: 出血,脉络膜上腔 切开,巩膜 填充,黏弹剂,角膜缘入路 效果,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矫正老年上睑松弛伴凹陷的新方法及效果。方法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天津市眼科医院医疗美容科就诊的上睑松弛伴凹陷的老年女性患者14例,年龄50~62 (54.4±4.6)岁。对14例患者行眉上提联合皮下组织翻转填充术,采取眉下切口去除松弛皮肤,上提矫正上睑松弛的同时,将皮下组织制作带蒂瓣翻转填充于上睑凹陷处。结果14例患者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感染及皮下血肿等并发症,12例随访>6个月。术后3个月有1例患者眉下瘢痕较明显,1例眉头处有皮肤牵拉皱褶;术后6个月12例患者切口瘢痕不明显,眉下垂外观消除,上睑光滑平整,填充处未见组织吸收再凹陷情况,效果满意。结论眉上提联合皮下组织瓣翻转填充矫正老年上睑松弛伴上睑凹陷,手术效果明显、创伤小、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眼睑 松弛 上睑凹陷 眉上提 填充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生活水平也大幅提高,平时往外走的次数也大幅增加,人口迁徙规模加大,每年的人口流动次数和里程位居全球之首,所以交通的压力非常巨大,不过得益于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很高,水陆空交通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运输能力也位居全球之首。全国性的有高铁,飞机,城市内部有地铁,城乡之间有公路等等,所有的交通方式都有,而且技术越来越先进,运力也逐渐增大,但是随着交通的发展,也产生了一些问题。今天就以地铁来作为案例进行说明。

  • 标签: 地铁屏蔽门 电气控制系统 故障处理
  • 简介:摘要在经济快速提高的当代社会,计算机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有利于提高人们生活水平,而信号处理系统则是该技术功能充分发挥的关键。本文重点分析电子信息工程综合实践中信号处理系统的应用,信号处理系统能够提高数据处理与分析质量,因此有关人员应针对该系统深化研究,保证计算机正常运行。

  • 标签: 电子信息工程 信号处理系统 可控制目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的血清水通道蛋白4(AQP4)、鞘碱性蛋白(MBP)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在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病情分为恶性脑梗死组35例和非恶性脑梗死组45例。观察两组血清AQP4、MBP水平、认知功能和神经缺损评分的差异,分析脑梗死患者AQP4、MBP水平与认知功能和神经缺损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恶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清AQP4、MBP水平分别为(24.98±2.65)μg/L、(13.45±2.26)μg/ml,高于非恶性脑梗死组患者(P<0.01);恶性脑梗死组患者定向力、瞬时记忆、注意力计算力、短时记忆、语言能力、视空间觉和MMSE总分均低于非恶性脑梗死组(P<0.01);恶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8.35±1.42)分,非恶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6.02±1.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12,P<0.01);脑梗死患者AQP4、MBP水平与认知功能评分呈负相关(r=-0.478、-0.459,P<0.05),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正相关(r=0.503、0.482,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的血清AQP4、MBP水平较高,且与认知功能和神经功能缺损密切相关,可作为重要的监测指标。

  • 标签: 脑梗死 水通道蛋白质4 髓鞘碱性蛋白 认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的血清水通道蛋白4(AQP4)、鞘碱性蛋白(MBP)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在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病情分为恶性脑梗死组35例和非恶性脑梗死组45例。观察两组血清AQP4、MBP水平、认知功能和神经缺损评分的差异,分析脑梗死患者AQP4、MBP水平与认知功能和神经缺损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恶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清AQP4、MBP水平分别为(24.98±2.65)μg/L、(13.45±2.26)μg/ml,高于非恶性脑梗死组患者(P<0.01);恶性脑梗死组患者定向力、瞬时记忆、注意力计算力、短时记忆、语言能力、视空间觉和MMSE总分均低于非恶性脑梗死组(P<0.01);恶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8.35±1.42)分,非恶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6.02±1.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12,P<0.01);脑梗死患者AQP4、MBP水平与认知功能评分呈负相关(r=-0.478、-0.459,P<0.05),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正相关(r=0.503、0.482,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的血清AQP4、MBP水平较高,且与认知功能和神经功能缺损密切相关,可作为重要的监测指标。

  • 标签: 脑梗死 水通道蛋白质4 髓鞘碱性蛋白 认知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天津市控制吸烟条例》实施10周年后各类公共场所的实施效果,调查人群的烟草暴露和危害认知情况,为控政策和措施的落实提供依据。方法数据源于2012和2021年天津市控调查。调查采用现场观察法记录天津市各类公共场所内各项控措施的落实情况,并采用拦截面对面调查方式收集天津市≥15岁常住居民二手暴露和烟草相关知识数据。结果2012-2021年天津市医疗卫生机构禁烟标志张贴率处于较高水平(100.0%),教育机构、政府办公机构上升至100.0%,出租车下降幅度较大。医疗卫生机构、公共交通等候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公交车的控宣传资料摆放率下降,其他场所均上升。除出租车外,其他调查场所在观察期间发现有人吸烟的现象均下降。非吸烟人群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的二手暴露率从43.2%下降至26.6%。公众对吸烟导致中风的知晓率上升11.3%、导致心脏病、肺癌的知晓率分别下降7.7%和7.2%;二手导致成年人心脏病、儿童肺部疾病、成年人肺癌的知晓率分别下降21.8%、22.1%、9.1%。结论《天津市控制吸烟条例》实施以来,二手暴露情况得到改善,但禁烟场所的环境布置尤其是烟草危害宣传有待进一步提高,提示相关部门应加强控宣传与监督执法,共创无烟环境。

  • 标签: 无烟政策 烟草控制 二手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酰胺核糖(Nicotinamide riboside,NR)对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小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于2017年4至7月,选择清洁级雄性BALB/C小鼠80只,将其中40只小鼠随机均分4组,每组10只。PQ组:以25% PQ溶液(60 mg/kg)灌胃染毒;PQ+NR组:等量灌胃染毒,且灌胃前1 h腹腔注射(300 mg/kg)的NR;Control组:等量生理盐水灌胃;NR组:等量生理盐水灌胃,且灌胃前腹腔注射等量的NR(300 mg/kg)。观察并记录PQ中毒小鼠一般状况,同时每半小时观察并记录,统计染毒后72 h的各组死亡数,计算各组小鼠生存曲线。将另40只小鼠同样方法进行造模和分组,PQ灌胃后24 h,麻醉必死,摘眼球留取血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等方法检测小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变化。开胸取肺组织,测肺干湿重比(D/W)比值,光镜下观察肺病理变化并评分,用化学比色法检测肺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水平,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肺组织沉默调节蛋白1抗原(Sirt1)和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Nrf2)表达变化情况。结果Control组和NR组小鼠的一般状况和行为正常;与Control组和NR组比较,PQ组小鼠一般状况差,精神萎靡、蜷缩、皮毛紊乱,活动、进食、大小便减少;与PQ组比较,PQ+NR组小鼠各症状均减轻。染毒后72 h的存活率:与PQ组(40%)比较,PQ+NR组(80%)存活率提高(P=0.029)。与Control组和NR组比较,PQ组小鼠D/W比值明显下降、光镜下肺病理学评分明显上升,TNF-α、IL-6、MPO水平明显上升,SOD水平明显下降,MDA水平明显上升;Caspase-3活力明显上升(P<0.01)。Sirt1和Nrf2蛋白表达量(1.02±0.14、0.82±0.06)明显下降(P=0.004、0.023)。与PQ组比较,PQ+NR组D/W比值(0.10±0.10)明显上升,光镜下肺病理学评分(7.40±0.51)下降,TNF-α(33.00±0.65)pg/ml、IL-6(52.23±4.23)pg/ml、MPO(0.23±0.01)μg/ml水平明显下降,SOD(9.28±0.45)U/mgprot水平明显升高,MDA(0.78±0.02)mmol/mgprot水平明显下降,Caspase-3(222.80±7.59)%活力明显降低,Sirt1和Nrf2蛋白表达量(1.62±0.16、1.06±0.04)明显升高(P=0.048、0.035)。结论PQ中毒可致小鼠急性肺损伤,而NR能抑制PQ中毒小鼠炎症反应、氧化损伤及细胞凋亡,对PQ中毒所致的肺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Sirt1、Nrf2蛋白的表达来实现的。

  • 标签: 烟酰胺核糖 百草枯 中毒 肺损伤 氧化应激损伤 炎症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