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舒茨的现象学始于对社会世界的探索,在现象学运动中以社会现象学为其标识。在舒茨那里,社会世界具有首要的理论关联性,分析和研究它对社会科学具有根本的理论意义。社会世界即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处的常识世界,其内涵与胡塞尔的生活世界基本上相同。

  • 标签: 社会现象学 社会世界 科学基础 舒茨 现象学运动 日常生活
  • 简介:禅宗是中国化最为彻底的佛教宗派,学界以往在谈论禅宗中国化特色的时候都是将眼光集中于其对儒家和道家的吸收上,而没有关注作为中国文化“群经之首”的《易经》及其易学在禅宗中国化过程中的作用。实际上,作为禅宗的宗派之一,曹洞宗在佛学理论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在禅宗“不立文字”的框架下援引《易经》元素以及易学思想来阐释禅学,其历代祖师前赴后继“依易说禅”,自成一统。曹洞宗不用印度佛学的概念而用中国本土的易学来言说禅学,这是曹洞宗对于佛教中国化的一大贡献,而且这对于我们今天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如何运用周易的道理来进一步发展包括佛教在内的中国文化有着深刻的启迪意义。

  • 标签: 禅宗 易学 曹洞宗 中国化 不立文字
  • 简介:舞蹈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舞蹈会与周围的社会环境、生活环境等相互作用,形成其本质之外的社会价值.儒家文化从产生以来,作为主流文化无论是从舞蹈内在的精神层面,还是从表象的审美层面都深深的影响着舞蹈的发展与变革,经历千年的相互磨合和相互作用,儒家文化在构建当下和谐的舞蹈社会价值中影响甚重,甚至起到了主导性的作用.

  • 标签: 儒家文化 舞蹈 社会价值
  • 简介:西欧国家投票权扩大的历史背景是民族国家的构建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前者产生了国家认同危机,后者造成了社会结构的变化。在民族国家构建中通过战争等方式并入的新的群体,以及在社会结构变化中成长起来的新兴阶级,基于自身的利益诉求,打着民主的口号要求本来属于贵族特权的投票权平等化,从而在民族国家内部形成了对抗和紧张关系。而国家所采取的积极性回应——逐步开放投票权,则缓和了民族国家的这种对抗和紧张关系。西欧国家投票权开放的典型模式主要有三种:以英国为代表的渐进模式,以法国为代表的激进模式,和以德国为代表的竞争模式。尽管存在着道路上的差别,但它们最终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即都实现了投票权的平等化。投票权的平等化除了暂时缓和统治阶层与被统治阶层、既得利益阶级与利益边缘阶级之间的冲突之外,还有着更加长远的积极意义,它以民主的名义把社会不同阶层、团体和族群整合到统一的民族国家的政治行动之中,从而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国家认同——民主国家认同。

  • 标签: 选举 投票权 民族国家构建 国家认同
  • 简介:和谐价值理念是儒家文化的精髓。本文通过对儒家和谐价值理念四个层次的逻辑分析,概括得出儒家和谐观的主体精神以及对构建现代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 标签: 儒家和谐价值理念 现代和谐社会 意义
  • 简介:本文利用最新的考古发现资料,尤其是在齐国腹心地区发现的城组、城址和遗址对西周时期齐国的管理模式进行了研究,其中涉及西周时期齐国的疆域范围、营丘地望,商人、周人和土著夷人之关系诸问题也做了探讨。文中利用近年盐业作坊的发掘与研究资料,对齐国以盐业为基础的工商贸易经济发展亦进行初步的研究探讨。

  • 标签: 西周时期齐国 城址发现与管理模式 盐业作坊发现与齐国商贸经济基础
  • 简介:本文从自然数及其记数法的基本概念出发,辨析了与二进位制相关的几个容易混淆的概念,指出序数概念的引入在近代数学发展中有重要意义,作为邵雍数学学派的数学基础,先天易是数学史上第一个专门定义的序数体系,该序数体系在数学史上率先采用了二进位制记数法。先天易作为二进制序数体系这一事实在明清时期引起不同的反响,反对者认为它使易道沦落,大数学家汪莱则从P进制的角度论证它的优越性。本文最后还对近年来反对先天易与二进制有关的两种典型观点进行了剖析,指出其谬误所在。

  • 标签: 先天易 二进位制 序数 邵雍 汪莱
  • 简介:法治社会中,司法公信力在个案中的实现有赖于对当事人程序权的充分保障。在现代民事诉讼中,证明权是当事人程序权的核心,而证明权生成的实定法基础也只存在于近代之后的民事诉讼制度中。历经改革的中国民事诉讼制度与证明权相契合,既具备了证明权生成的实定法基础,也亟待证明权的有效配置以提升民事诉讼结果的正当性。

  • 标签: 证明权 程序权保障诉 讼证明方式 民事诉讼构 造审前程序
  • 简介:在张载理学思想中,含有丰富的生态伦理观,包括“太和”之道、“天人合一”、“乾父坤母”、“民胞物与”等著名命题。张载的生态伦理观与社会伦理观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乃至一致性,而这二者又都是以张载的天道论或宇宙论哲学为基础的。以天道论或宇宙论哲学为基础的张载生态伦理观,其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太和”之道、“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的原理;其二,“乾父坤母”、“民胞物与”:人与自然和谐的根源和准则。张载人与自然和谐观对于今天重建人与自然之间的新型关系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 标签: 张载 生态伦理观天道论天人合一 乾父坤母 民胞物与
  • 简介:后孔子时代儒家面临思想与实践的双重困境,子思承接孔子思想,创立五行说,试图解决外在之行缺乏内心之德约束的问题。郭店竹简《五行》篇“形于内”是外在之行与内心之德贯通的桥梁。子思对仁义礼智圣“形于内”的论述,主要在仁、智、圣上用力。子思论证五行“形于内”的同时,同样重视外在之“行”的意义。“行”与“德”并重,体现了子思的中庸思想。此后,孟子与苟子各偏于一隅,皆不得中庸。

  • 标签: 郭店竹简 《五行》 子思
  • 简介:本项研究以调查江苏省地区高中教师的工作满意度状况为目的,采用《中学教师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在江苏省范围内分层随机选取高中教师352名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苏北地区高中教师的工作满意度水平显著高于苏南地区教师(p<0.05);非重点中学教师在在组织氛围、工作本身及工作回报等方面的满意度低于重点中学教师(p<0.05);男女教师的工作满意度不存在显著差异;高中教师的工作满意度随着年龄、教龄呈U型发展趋势;本科学历的高中教师工作满意度显著低于大专及研究生学历教师(p<0.05).这一结果给当前教育管理为提高学校效能提供了参考依据.

  • 标签: 工作满意度 中学教师 调查问卷 方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