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DEPDC5基因变异相关癫痫患儿的临床和脑电图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5月至2020年11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就诊的20例DEPDC5基因变异癫痫患儿的病例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脑电图和影像学特点。结果20例DEPDC5基因变异患儿中无义变异8例,错义变异6例,移码变异3例,剪接变异2例,大片段缺失1例;遗传性变异16例,新生变异4例;15种变异为尚未报道过的新变异。20例患儿中男9例、女11例,末次随访年龄10月龄至13岁1月龄;起病年龄为10.5月龄(3小时龄至11岁3月龄)。12例(60%)有发育落后。局灶性发作19例,痉挛发作7例,强直发作、不典型失神发作、失张力发作及肌阵挛发作1例。脑电图发作间期18例异常放电,其中局灶性放电11例,多灶性放电7例。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异常10例(50%),其中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5例,未分类的皮质发育畸形4例,半侧巨脑畸形1例。4例诊断为West 综合征,1例为Lennox-Gastaut综合征。20例患儿中,14例(70%)符合药物难治性癫痫的诊断标准,4例药物治疗发作控制。手术治疗3例,术后发作控制2例,发作减少75%以上1例。结论DEPDC5基因变异有遗传外显率不全现象。局灶性发作最常见,病程中可有痉挛发作,少数患儿可仅表现为全面性发作;半数患儿可见脑结构异常;多数患儿为药物难治性癫痫,有明确致痫病灶者可手术治疗。发作控制不佳的患儿易合并发育落后。

  • 标签: 癫痫 基因,DEPDC5 遗传 局灶性发作 难治性癫痫
  • 简介:摘要DEPDC5基因相关癫痫是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相关病。该病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临床表型异质性大,轻者表现为无症状携带者,重者可发生癫痫性猝死,有多种癫痫发作类型,伴或不伴皮质发育畸形,抗癫痫药物治疗反应欠佳。本文对DEPDC5基因相关癫痫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UBA5基因变异相关婴儿痉挛症(IS)的临床表型及基因型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6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诊治的4例UBA5基因变异所致IS的患儿资料,对其临床表现、脑电图、头颅影像学、治疗及随访结果进行总结。结果4例(男3例、女1例)均确诊IS并携带UBA5基因复合杂合变异,检测到6种变异位点,其中5种为国际上尚未报道的新变异。4例均以痉挛发作起病,起病年龄为出生1 d~8个月;2例在病程中出现局灶性发作。4例脑电图均监测到高度失律及痉挛发作。完成头颅磁共振成像检查3例中2例为非特异性异常,1例正常。4例起病前均发育落后,起病后有不同程度倒退且进步缓慢;1例小头畸形,3例肌张力高。末次随访年龄为7个月~6岁4个月,4例均接受多种抗癫痫药物联合治疗且发作均未控制。结论UBA5基因变异相关IS患儿起病年龄较早,常伴发育落后、小头畸形、肌张力异常,癫痫发作常为难治性。

  • 标签: 癫痫 婴儿痉挛症 UBA5基因 变异
  • 简介:目的:对在LPS、TNF-α刺激下,人β-防御素-2基因5'-端转录调控机制进行初步分析.方法:将HBD-2基因5'-端上游序列连接入无启动子的pEGFP-1质粒,构建了系列5'端缺失的pEGFP-1/HBD-2报告质粒.pEGFP-1/HBD-2质粒转染细胞后给予LPS、TNF-α刺激,用RT-PCR检测pEGFP的mRNA浓度.结果:显示HBD-2基因上游-241段有较强的启动子活性;LPS、TNF-α刺激后,即使上游序列缩短至-241位点时,报告基因pEGFP的mRNA表达量仍明显增高.说明HBD-2基因上游-241区域含有LPS、TNF-α刺激后激活的转录因子作用位点.计算机分析表明-232/-222区域有一同源性极高的NF-kB结合元件,提示NF-kB结合元件可能调控HBD-2的增强表达.

  • 标签: 人β-防御素-2基因5-端 转录调控 序列分析 NF-kB结合元件 LPS TNF-Α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伴低钾血症的醛固酮瘤患者的腺瘤组织中KCNJ5基因突变情况,比较有无KCNJ5突变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44例手术病理证实的醛固酮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腺瘤组织的KCNJ5基因的外显子扩增与测序。并比较有无KCNJ5基因突变患者的血钾水平、心脏并发症等差异。结果伴低钾血症的醛固酮瘤中KCNJ5的突变率为91%(131/144例)。其中,G151R突变68例,L168R突变56例,E145Q突变5例,V156_K160delITE和G151delinsVR各1例。有KCNJ5突变较无KCNJ5突变的患者术前血钾水平更低,心脏并发症更多,术后收缩压更低,术后血压缓解更好。G151R和L168R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血压、血钾、血浆肾素及醛固酮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伴低血钾的醛固酮瘤患者的腺瘤组织中KCNJ5突变率为91%,提示KCNJ5突变是伴低血钾的醛固酮瘤的主要病因。

  • 标签: 醛固酮瘤 低血钾 KCNJ5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二代测序确诊的7例CDKL5基因相关早发性癫痫性脑病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以癫痫起病的早发性癫痫性脑病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二代测序方法对先证者全外显子基因组测序,筛选出7例CDKL5基因突变阳性患儿,并对家系成员进行一代Sanger验证明确来源,对其基因突变特点进行分析。结果7例确诊为CDKL5基因相关早发性癫痫性脑病的患儿中,男女比例为2∶5,起病年龄为出生15 d至5个月;临床表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发育落后、反复癫痫发作,表现为全面性发作、肌阵挛发作、痉挛发作或局灶性发作;应用抗癫痫药物控制发作较差,部分应用生酮饮食有效。CDKL5基因突变位点均为新生突变,分别为NM_003159:c.772_776del(p.K258Efs*10)移码突变、NM_003159.2 (外显子:9~15)杂合缺失、CDKL5半合子缺失、NM_003159:c.268(外显子5)G>T(p.E90*,941)和NM_003159:c.2578C>T(p.Q860*,171)无义突变、NM_003159:c.211A>G(p.Asn71Asp)和NM_001323289:c.545T>C(p.L182P)错义突变。其中c.772_776del(p.K258Efs*10)、c.268(外显子5)G>T、c.2578C>T(p.Q860*, 171)尚未见报道。结论CDKL5基因相关早发性癫痫性脑病是一种起病较早的癫痫综合征,多见于女性,癫痫发作形式不一,脑电图特征早期呈严重异常脑部放电,病情进展呈多种形式演变,头颅磁共振成像无特异性改变。不同基因突变位点可能有不同表型及预后差异,多种抗癫痫治疗效果差,部分对生酮饮食有效。

  • 标签: 早发性癫痫性脑病 CDKL5基因 难治性癫痫 生酮饮食
  • 简介:ThispaperdiscussesthesolutionsofthelinearmatrixequationBTXB=Donsomelinearmanifolds.Somenecessaryandsufficientconditionsfortheexistenceofthesolutionandtheexpressionofthegeneralsolutionaregiven.Andalsosomeoptimalapproximationsolutionsarediscussed.

  • 标签: 半定解 线性矩阵方程 线性流形 半定矩阵 正交矩阵
  • 简介:MADS-box基因是一类编码转录因子的基因大家族,在植物的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RT-PCR技术从叶籽银杏(Ginkgobilobavar.epiphyllaMak.)中克隆了MADS-box基因GbMADS5。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区全长为666bp,含有一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2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质,具有典型的植物MADS-box基因结构,编码肽链包含了MADS区、I区、K区和C末端,但该基因不具有拟南芥(Arabidopsisthaliana)AG基因的N端区域。GbMADS5基因编码的蛋白序列与其它植物的MADS-box蛋白序列有着较高的一致性,与裸子植物(Gymnospermae)的AG基因相似性最高,其中与苏铁(Cycasrevolute)的同源性高达91.07%。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GbMADS5基因属于AG亚家族基因

  • 标签: 叶籽银杏 GbMADS5 MADS-BOX基因 序列分析
  • 简介: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张启发院士领衔的水稻国家创新研究团队,目前成功克隆了正调控水稻粒重的数量性状基因GS5。该基因在高产分子育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基因 水稻 克隆 成功 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物遗传改良
  • 简介:摘要目的对82例结核杆菌痰培养阳性耐药菌株进行5种抗结核药物的耐药基因检测。方法采用PCR-反向斑点杂交技术来检测耐药结核患者的痰标本临床分离株和耐药结核患者痰标本直接进行基因的突变检测。结果对20例结核患者耐药菌株进行了5种药物的敏感实验,耐药高发种类以SM、RFP、INH为主,耐多药结核病(MDR-TB)的发生率也很高。结论应用PCR-反向斑点杂交技术可快速检测结核分支杆菌对异烟肼(INH)、吡嗪酰胺(PZA)、链霉素(SM)、乙胺丁醇(EMB)、利福平(RFP)的耐药性,及时检测出结核突变菌株能为临床快速的治疗提供有效的治疗依据,是患者进一步治疗以及控制耐药结核病的重要手段。

  • 标签: 结核杆菌 耐药基因 反向斑点杂交
  • 简介:摘要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能有效控制HIV感染,但仍无法完全清除人体内的HIV。鉴于CC趋化因子受体5(CCR5)在HIV感染靶细胞中的作用,可将基因编辑技术运用于修饰CCR5基因,包括锌指核酸酶(ZFN)、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物核酸酶(TALEN)、成簇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Cas9系统等,从而实现艾滋病的"功能性治愈"。此外,修饰CCR5基因基因编辑技术与干细胞移植的结合为艾滋病的治愈提供了新的思路。

  • 标签: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CCR5 基因编辑 干细胞移植
  • 简介:为了验证普通菜豆脯氨酸合成酶基因PvP5CS2在改善作物抗旱性方面的作用,构建了普通菜豆PvP5CS2基因的烟草表达载体pCAPE2-PvP5CS2,利用农杆菌将PvP5CS2导入烟草,获得15株阳性转PvP5CS2基因植株。干旱胁迫条件下,转基因烟草植株和野生型植株叶片中脯氨酸含量、叶片相对含水量和萎蔫叶片数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转基因烟草的脯氨酸含量、叶片相对含水量分别是野生型的2.30倍和1.26倍,而萎蔫叶片数只相当于野生型的90%。表明超表达PvP5CS2基因的烟草植株在干旱胁迫条件下能积累较多的脯氨酸,抗旱性得到初步改善。

  • 标签: PvP5CS2 转基因烟草 抗旱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遗传性易栓症(IT)患儿的临床表现、遗传学特点及诊治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6年10月至2021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呼吸一科收治的IT患儿进行研究,并随访。结果符合IT诊断标准的患儿5例,其中男3例,女2例;确诊年龄为7岁~13岁6个月。5例患儿中,2例先天性蛋白C缺陷症,先天性蛋白S缺陷症、抗活化蛋白C抵抗、先天性纤维蛋白原异常血症各1例。5例患儿均有肺栓塞,2例有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有心脏血栓和动脉栓塞。易栓症实验室检测1例蛋白C水平明显减低,1例蛋白S水平明显减低;2例患儿急性期抗磷脂抗体阳性,但3~6个月后复查为阴性。遗传学分析2例为PROC基因变异,1例PROSI基因变异,1例F5基因变异,1例FGA基因变异。患儿均行长期抗凝治疗,其中4例行华法林治疗,1例行利伐沙班治疗。随访时间3个月~5年,随访中,1例患儿自行停用抗凝药物1个月后在感染诱因下出现血栓复发。结论IT患儿的临床表现与成人一样,主要表现为静脉血栓栓塞(VTE);易栓症实验室检测存在局限性,基因分析具有重要意义。IT患儿需长期抗凝治疗,以减少VTE复发。

  • 标签: 儿童 易栓症 静脉血栓栓塞症 肺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已验证的hsa-miR-204-5p靶基因的提取和功能富集分析,为进一步探究其生物学功能及调控机制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指导。方法应用mirTarBase和TarBase数据库提取已被验证过的hsa-miR-204-5p靶基因,取其交集,将集合基因分别进行GO富集分析和Pathway富集分析。结果miR-204-5p在多物种间具有较高保守性。在MirTarBase和TarBase数据库中分别得到398个和600个靶基因,重叠获得85个共有靶基因,其中同时被qPCR、Westernblot、Reporterassay进行过检测的靶基因为15个。GO分析得到13个基因的生物进程信息、12个基因的细胞组分信息、12个基因的分子功能信息。Pathway分析显示靶基因富集于线粒体通路。结论hsa-miR-204-5p的靶基因主要富集于凋亡相关进程及通路,与多种肿瘤生物学进程密切相关。

  • 标签: hsa-miR-204-5p 靶基因 生物信息学
  • 作者: 赵伟 石洪涛 刘瑞超 郑娇 杜杰 张海滨 陈晨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0年第01期
  • 机构:101149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心内科 ,200032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 ,062550 河北省任丘市人民医院妇产科 ,100029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教育部重塑相关心血管疾病重点实验室 ,101149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中美神经科学研究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噬相关基因5(Atg5)在小鼠下腔静脉移植术后静脉桥血管狭窄过程中的作用。方法30只雄性C57BL/6小鼠及20只Atg5+/-小鼠分为WT假手术组(10只),WT手术组(受体10只,供体10只),Atg5+/-手术组(受体10只,供体10只)。复制小鼠下腔静脉移植模型。HE染色观察下腔静脉管腔面积,Real-time PCR检测下腔静脉组织中Atg5、LC3 mRNA表达;Westem-Blot检测下腔静脉组织中Atg5、LC3蛋白表达,免疫荧光共染明确平滑肌细胞中LC3表达。结果WT小鼠下腔静脉移植4周后出现管腔狭窄[(4.21±0.32)×104 μm2比(1.63±0.15)×104 μum2,P<0.05],Atg5[(0.51±0.17)×10-3比(1.49±0.08)×10-3]、LC3[(1.9±0.4)×10-2比(3.8±0.9)×10-2] 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均为P<0.05)。与WT小鼠相比,Atg5+/-小鼠下腔静脉移植4周后Atg5[(0.39±0.05)比(0.16±0.08)]、LC3[(2.17±0.46)比(0.78±0.19)]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均为P<0.05),平滑肌细胞中LC3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管腔狭窄明显减轻[(1.63±0.15)×104 μm2比(2.96±0.12)×104 μm2,P<0.05]。结论Atg5下调抑制小鼠下腔静脉移植术后静脉桥血管狭窄。

  • 标签: 静脉桥血管狭窄 平滑肌细胞 自噬 自噬相关基因5
  • 简介:目的:探讨1例发热诱导的心电图Brugada波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其与热敏感相关的SCN5A基因位点的变异情况。方法:分析1例50岁汉族男性发热诱导的Brugada波患者的临床表现,并采用PCR-直接测序法对与热敏感相关的SCN5A基因位点进行变异检测。结果:心电图示Brugada波改变,其抬高的ST段随体温控制逐渐回复。在基因变异研究中,未发现该患者的SCN5A基因存在与发热诱导的Brugada综合征有关的L325R(T→974G)、R535X(C→1603T)、H681P(A→2042C)和F1344S(T→4031C)4个突变。结论:该患者Brugada波的热敏感现象并非由SCN5A基因的4个变异位点引起,发热与Brugada波的关系复杂,有待深入研究。

  • 标签: BRUGADA综合征 发热 SCN5A基因
  • 简介:5R618是高抗叶锈病小麦品系。为了确定该品系所携带的抗叶锈基因,以5R618与感病小麦品种郑州5389杂交获得F1,自交获得F2分离群体以及F2∶3家系,用叶锈菌生理小种THJP对亲本、F2分离群体以及F2∶3家系进行叶锈抗性鉴定,然后进行分子标记分析。结果显示,5R618对生理小种THJP的抗病性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该基因暂命名为Lr5R。经过亲本和抗感池间分子标记筛选以及F2∶3家系的标记检测,Lr5R定位于染色体3DL上,barc71和STS24-16是Lr5R最近的2个标记,遗传距离分别为0.9cM和2.1cM。

  • 标签: 小麦抗叶锈病基因 遗传分析 分子标记
  • 简介:摘要患儿 男,12岁,因“四肢关节活动受限”于2020年7月就诊于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遗传代谢病专病门诊。主要表现为双腿屈膝,双手指屈曲。双侧肘膝关节、指(趾)间关节伸展、屈曲受限,以伸展受限为主。肌力正常,双下肢肌肉僵硬,双侧跟膝腱反射对称引出。基因检测结果示患儿PIEZO2基因存在杂合缺失c.8181_8183del,p.Glu2727del,父母及其妹妹均为野生型。PIEZO2基因变异所致远端关节挛缩5型临床罕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Spink5基因条件性敲除小鼠模型并鉴定其表型。方法采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基因型为Mb1cre/+Spink5floxp/floxp的B淋巴细胞Spink5基因条件性敲除小鼠(敲除组),以基因型为Mb1+/+Spink5floxp/floxp的小鼠为对照组。提取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并经流式细胞荧光技术分选B淋巴细胞及非B淋巴细胞,然后分别进行基因型鉴定及淋巴上皮Kazal型抑制物(LEKTI)蛋白表达的测定。切取小鼠皮肤行HE染色,测量表皮厚度,免疫荧光染色测定小鼠皮肤LEKTI蛋白荧光强度。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或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基因型鉴定结果表明,成功构建稳定的B淋巴细胞Spink5基因条件性敲除小鼠模型。Western印迹显示,条件性敲除小鼠B淋巴细胞中LEKTI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01 ± 0.02,显著低于非B淋巴细胞(0.66 ± 0.11,t = 9.99,P < 0.001)及对照组小鼠B淋巴细胞(1.08 ± 0.13,t = 13.78,P < 0.001)。39只敲除组小鼠中,4只出现皮肤干燥、散在鳞屑性肥厚型斑丘疹。敲除组皮损部位表皮厚度为(90.42 ± 21.31)μm,显著高于其非皮损部位[(29.71 ± 3.63)μm,t = 5.05,P = 0.002]及对照组表皮[(12.42 ± 2.21)μm,t = 6.74,P < 0.001]。免疫荧光检测显示,敲除组皮损处LEKTI蛋白荧光强度为46.21 ± 1.21,非皮损处为46.62 ± 2.13,与对照组(47.69 ± 1.7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成功构建了B淋巴细胞Spink5基因条件性敲除小鼠模型,为进一步探究Netherton综合征皮肤屏障缺陷伴免疫功能异常的机制提供研究基础。

  • 标签: Netherton综合征 小鼠,基因敲除 B淋巴细胞 Spink5基因 LEKTI蛋白 皮肤屏障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