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确定客观、合理的耐热性评价指标,评价不同品种蔬菜的耐热性强弱,对其耐热性机制的研究及耐热性品种的选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不同耐热性的茄子品种为材料,测定苗期耐热性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耐热性指标的权数,通过模糊数学原理对茄子的耐热性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热害指数、恢复指数、MDA含量、SOD活性、POD活性对耐热性影响较大,其权重依次为:0.2500、0.2500、0.1092、0.1092、0.1092。综合评价结果为茄子品种友谊一号耐热性最强,F-762茄子耐热性居中,古田紫长茄耐热性最弱,与田间自然高温鉴定结果一致,表明此方法对茄子苗期耐热性进行综合评价有较好的适用性,可用于大批量品种的耐热性鉴定。

  • 标签: 茄子 苗期 耐热性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判
  • 简介:研究新疆冬小麦萌发期对旱胁迫的响应,并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为小麦萌发期抗旱品种的评价和筛选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20%PEG-6000胁迫剂并利用位于5BS染色体上的功能标记TaNRX-a1和TaNRX-b1分别进行萌发期抗旱鉴定和分子标记检测,从而对83份新疆冬小麦品种(系)进行萌发期抗旱性综合评价。测定小麦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根数、最长根长、苗高和胚芽鞘长度7个指标,结果表明,旱胁迫均值较对照处理分别下降30.86%、23.91%、31.37%、0.43%、31.07%、50.27%和6.61%。在83份新疆冬小麦品种(系)中TaNRX-a和TaNRX-b变异类型频率分别占83.1%和16.9%。具有种子萌发期高抗旱能力等位变异TaNRX-a为优势等位变异。在种子萌发期高抗旱能力的优势等位变异TaNRX-a变异类型的材料中地方品种、引进品种和自育品种的分布频率依次为93.8%、82.1%和79.5%。通过加权隶属函数法及分子标记检测相结合表明,抗旱性最强且具有TaNRX-a变异类型的品种(系)有昌冬5号、旱洋麦、卡衣木红、纳瓦提然和高加索。相关性分析表明,胚芽鞘长、最长根长分别与萌发期综合评价值D值的相关性较大分别为0.557、0.516,可作为小麦抗旱性快速鉴定指标。本研究将表型和分子标记相结合,能更有效地评价小麦萌发期抗旱能力。

  • 标签: 小麦 萌发期 抗旱性 隶属函数法 功能标记
  • 简介:土壤盐渍化严重影响小麦生产,提高小麦耐盐性是应对土壤盐渍化的主要途径之一,耐盐种质资源是耐盐性遗传改良的材料基础。本研究以小麦为材料,筛选芽期和苗期耐盐性鉴定评价的适宜NaCl浓度,明确了小麦芽期耐盐性鉴定的最适NaCl溶液浓度为1.2%,苗期耐盐性鉴定的最适土壤NaCl浓度为0.8%。用该盐浓度胁迫处理321份小麦材料,获得芽期高耐盐材料21份,占供试材料的6.5%;苗期高耐盐材料18份,占供试材料的5.6%;芽期和苗期均为高耐盐的材料2份,分别是中作60115和冀麦一号。

  • 标签: 小麦 耐盐鉴定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 简介:采用反复干旱法,研究了自国外引进的15份胶质苜蓿种质材料苗期抗旱性差异,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及隶属函数法对不同来源胶质苜蓿种质资源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3个苜蓿抗旱鉴定指标归纳为地下生物量因子、生长发育因子、地上生物量因子、根系因子、胁迫指数因子5个主成分,其中根冠比、地下生物量胁迫指数、根冠比胁迫指数、株高、叶面积、根长/株高、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地上生物量胁迫指数、侧根数、叶面积胁迫指数等11个指标与胶质苜蓿抗旱性关系密切;根据隶属函数平均值的大小对15份胶质苜蓿种质资源抗旱性进行了排序。通过该方法旨在筛选出抗旱性较强的种质资源。

  • 标签: 胶质苜蓿 苗期 抗旱性 评价
  • 简介:应用主成分分析、通径分析及隶属函数分析法对国内外12份红三叶材料进行抗旱性评价,结果表明:比根长、最长根长、可溶性糖、地下生物量、游离脯氨酸、相对持水量、叶绿紊持有率和丙二醛8个指标是评价红三叶苗期抗旱性的重要指标;抗旱性综合评价得出材料的抗旱性由强到弱依次为:CQ9〉CQ7〉CQ3〉瑞德(Red)〉多丽(Dory)〉CQ2〉CQ8〉CQ6〉巫溪红三叶〉CQ5〉CQ4〉CQI。

  • 标签: 红三叶 抗旱性 苗期 综合评价
  • 简介:以40个大蒜品种为供试材料,依据数值分类学的性状选择原则,分别于大蒜生长期和采收后进行农艺性状指标的采集。估算40个大蒜品种16个农艺性状及4个品质指标的主成分,并以前3个主成分和遗传相似性系数为基础,分别作二维散点图和系统聚类分析。40份大蒜品种前7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5%。根据品种性状主成分表现,评选出性状优良的大蒜品种共10个。在聚类图中,在0.14的遗传相似性水平上可以把40份品种分成4类,即由5份种质组成的类群Ⅰ;由28份种质聚成的类群Ⅱ;由改良蒜等4份种质组成的类群Ⅲ,及苏联蒜等3份种质组成的类群Ⅳ。全部种质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在0.07~0.64之间,很好地揭示了品种类群间存在的亲缘关系。

  • 标签: 大蒜 主成分 聚类分析
  • 简介:以15个长江流域棉花杂交种为基础材料,花粉混合互交构建了综合群体,从中选育出29个棉花株系。通过田间试验对12个主要性状进行考察,衍生株系间霜前花率的变异最大,子棉产量及构成因素次之,纤维品质性状的变异最小。主成分分析表明,纤维品质、产量及构成因素、霜前花率、衣分和株高等前5个主成分,对变异方差的贡献率分别为24.312%、19.662%、13.287%、10.812%、9.085%。基于SSR的分子标记差异,绝大多数衍生株系聚在一类,遗传差异较小,明显区别于黄河流域棉花品种。

  • 标签: 棉花 综合群体 主成分分析 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 简介:以生产上应用的耐湿性存在差异的3个甘蓝型油菜品种为对照,采用盆栽模拟湿害胁迫的方法,对15份源自甘蓝型油菜与蔊菜属间杂交获得的遗传稳定的创新种质进行苗期耐湿性鉴定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1)湿害抑制根系生长,导致植株变矮,叶片发黄,生物量降低,湿害对根系影响最为严重,其次是植株总生物量积累和地上部分的生长。(2)通过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将全展叶数、绿叶率、苗高、根长、地上部分鲜重、根鲜重、植株总鲜重、地上部分干重、根干重和植株总干重等10个性状指标值转化成单一的综合评价值(D值),客观、科学、准确地对参试的18份材料进行了综合评价,为甘蓝型油菜苗期耐湿性评价提供了方法参考。(3)15份创新种质除绿叶率外的9个测定指标的耐湿性系数均高于对照品种,耐湿性综合评价结果显示,15份创新种质的D值均高于渝黄2号,13份创新种质的D值高于综合抗耐性俱佳的中油821,3份创新种质的D值高于高耐湿品种中双9号,聚类得到的高耐湿类群的7份材料中创新种质占6份(85.71%)。可见,创新种质的耐湿性平均要优于对照品种,说明通过远缘杂交获得的创新种质对甘蓝型油菜的耐湿性有了较为明显的改良和提高。

  • 标签: 甘蓝型油菜 蔊菜 属间杂种后代 耐湿性 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