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腹膜粘液癌病(PMCA)的CT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4例PMCA,原发病灶胃腺癌1例,胆管腺癌1例,阑尾粘液腺癌1例,卵巢粘液囊腺癌1例;其中2例CT平扫,2例CT平扫+增强扫描。结果CT除发现原发病变外,3例CT表现盆腹腔粘液性腹水,1例B超提示上腹部有少量腹水,CT值25-32HU,内见分隔。4例均可见腹膜和/或网膜增厚,网膜饼形成,1例病灶内见钙化灶。结论发生于盆腹腔脏器原发病灶,伴有多发囊性病灶,CT值高于水,腹膜或/和网膜结节样增厚者应考虑诊断本病。

  • 标签: 腹膜粘液癌病 粘液性腹水 计算机断层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总结胸腺囊肿的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7例胸腺囊肿的CT及MRI表现,并与病理对照。结果37例胸腺囊肿形态、大小、位置、边界、密度及信号分析。结论CT及MRI影像检查能充分清楚显示胸腺囊肿的大小位置形态及其与纵隔血管、脂肪及邻近其他结构的关系,为术前诊断、鉴别诊断及手术治疗提供重要价值。

  • 标签: 胸腺囊肿 CT MRI 影像学检查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霉菌性上颌窦炎的CT影像特征及CT对霉菌性上颌窦炎诊断价值。方法21例霉菌性上颌窦炎患者均行CT检查。结果21例患者中,右侧上颌窦病变11例,左侧上颌窦病变10例。5例上颌窦内壁骨质破坏侵及同侧眼眶壁及筛窦,骨质破坏可见条状高密度影;7例上颌窦窦腔轻度缩小,伴上颌窦外侧壁增生骨壁增厚硬化;9例可见患侧上颌窦软组织呈膨胀性改变。伴鼻中隔及硬腭可见累及破坏。结论霉菌性上颌窦在CT影像中特征明显,病灶显示清晰。CT扫描能准确反映鼻窦霉菌感染的范围及骨质破坏情况,在临床治疗中有重要价值。

  • 标签: 霉菌性上颌窦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影像表现
  • 简介:目的总结胃癌腹膜腔转移CT检查的影像表现。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9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8例胃癌伴腹膜腔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行全腹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图像后处理采用多平面重建(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观察指标:(1)胃癌原发灶的CT检查影像表现。(2)胃癌腹膜转移的CT检查诊断准确性及影像表现。(3)淋巴结及其他腹腔脏器转移的CT检查影像表现。(4)治疗及随访情况。根据患者实验室、影像检查结果和患者意愿综合选择治疗方案。采用门诊、电话及信函方式进行随访。随访内容为患者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患者生存时间为治疗后至死亡或随访截止时间。随访时间截至2016年12月。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范围)表示。结果(1)胃癌原发灶的CT检查影像表现:78例胃癌患者原发肿瘤部位:胃窦40例、广泛皮革胃11例、胃底贲门9例、胃小弯9例、胃窦体5例、胃大弯4例。78例胃癌均为T4期,其中T4a期43例,T4b期35例。(2)胃癌腹膜转移的CT检查诊断准确性及影像表现:78例胃癌患者中,57例化疗前CT检查发现腹膜转移,15例行剖腹探查或开腹手术发现腹膜转移,6例为胃癌切除术后随访复查CT发现腹膜腔转移。CT检查诊断胃癌伴腹膜腔转移患者72例,最终确诊78例,CT检查漏诊9例、过度诊断3例。CT检查诊断胃癌伴腹膜腔转移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7%、88.5%、99.6%、95.8%、98.9%。78例患者胃癌腹膜腔转移的部位及表现:①腹腔积液:71例伴有腹腔积液,其中少量腹腔积液21例,中等至大量腹腔积液50例。②大网膜增厚:59例表现为大网膜呈片絮状及结节状增厚,增厚呈包块状、网膜饼样改变。③�

  • 标签: 胃肿瘤 腹膜腔转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CT进行腹部创伤影像诊断的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7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腹部创伤患者共120例,对患者分别进行B超和CT检查,对患者的影像表现和诊断结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CT对患者进行检测具有比较高的准确性、特异性和敏感性,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意义,P<0.05。结论采用CT对腹部创伤患者进行诊断,具有比较高的准确性、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以为医生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所以其临床应用价值比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CT 腹部创伤 影像学诊断
  • 简介:【摘 要】骨质疏松是医学上一种较为常见的全身性或局部疾病,对骨质疏松的影像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从骨质疏松的病理和病因着手,对骨质疏松的问题进行探究,之后通过实例研究对已有的数据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对比三类骨质疏松的影像诊断表现,经过讨论,最后对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以期能够更好地促进骨质疏松的影像诊断和业内对骨质疏松病症的研究。

  • 标签: 骨质疏松 MR( MRI) CT DR 影像学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CT、MRI影像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为FNH病例,其中13例术前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10例行MR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23例病灶呈类圆形;CT平扫病灶呈稍低或等密度,中心瘢痕结构呈更低密度,增强后动脉期病灶实质部分明显均匀强化,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强化程度下降呈稍低或等密度,瘢痕结构延迟强化;MRI平扫病灶呈稍长或等T1WI及T2WI信号,瘢痕结构于T2WI上呈特征性高信号,增强后三期信号变化特点类似CT三期增强特点,增强后部分病灶内或周围可见增粗、扭曲的动脉,在T2WI上表现为血管流空。结论熟悉FNH的CT、MRI影像征象,可提高FNH诊断率。

  • 标签: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发生于腰椎的气肿性骨髓炎。患者女,65岁,糖尿病病史,“受凉”后出现腰背部疼痛不适半个月,腰3椎体及附件骨质密度减低伴多发气体影,周围软组织肿胀,可见较多积气,腰椎椎管内散在积气。血液细菌培养出革兰氏阴性杆菌(大肠杆菌),病理诊断为坏疽,临床诊断气肿性骨髓炎。

  • 标签: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气肿性骨髓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诊断腺性膀胱炎的影像表现。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之间收治的腺性膀胱炎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术前进行超声与CT检查的影像表现与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声和CT在患者病灶表现上,比较相似,但CT对病灶形态的判断上,显著优于超声(P<0.05),超声检查80.0%(32/40)病灶乏血液供应,增强CT检查93.3%(28/30)轻度强化。超声、CT及超声联合CT诊断符合率分别为42.9%、38.1%、47.6%,各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CT检查操作简单、快捷,无创,能够对病灶进行多角度观察,对早期腺性膀胱炎的发现有重要作用,其特征性表现是一定程度上可以做到明确诊断。

  • 标签: CT诊断 腺性膀胱炎 影像学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早期脑梗塞患者颅脑CT影像表现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55例病发在6小时内的早期脑梗塞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采用GEProspeedAI螺旋CT扫描仪对其进行颅脑检查,检查分析阳性检出率。结果经颅脑CT检查,诊断出呈阳性的患者46例,共78个病灶,病灶大小在0.3~1.7cm之间,呈斑点状、小片状改变,占比83.64%;诊断结果呈阴性的患者9例,占比16.36%。诊断结果呈阳性的46例患者中,多于四处脑梗塞特征的患者34例,占比61.82%(34/55)。讨论在早期脑梗塞患者诊断过程中,颅脑CT影像能够将脑梗塞病灶大小及形状等特征充分的反映出来,应用价值较高,可以借鉴推广。

  • 标签: 早期脑梗塞 颅脑CT影像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阑尾炎应用CT诊断法的价值及患者的影像表现。方法2016年5月-2018年4月本院接诊且经术后病理检查明确诊断的急性阑尾炎病患50例,对所有入选者都施以CT和B超检查。综合分析患者不同方法检查的结果,并对其阳性检出率作出比较。结果50例患者CT诊断的阳性检出率为96.0%,明显比B超诊断的84.0%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对急性阑尾炎患者采用CT检查法进行诊断,能够显著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 标签: 影像学表现 急性阑尾炎 诊断 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淋巴囊肿瘤(ELST)的CT和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9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19例20耳经病理证实的ELST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包括病灶的位置、大小、边界、密度、骨质破坏、MRI平扫及增强的信号特点、DWI及动态增强特点。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病灶和同侧翼内肌ADC值的差异。结果19例患者中男6例、女13例,其中1例为双耳发病。CT主要表现为主体位于岩锥后缘、前庭导水管周围的软组织肿块影,边界不清,密度稍高。CT值为(78.6±21.9)HU。19耳病灶骨质呈虫蚀样侵蚀破坏,肿块内大量残存骨质。骨质破坏累及中耳乳突16耳、颈静脉孔11耳、半规管10耳、面神经管7耳、内听道9耳。16耳肿块T1WI、T2WI上均为中央等信号伴周围高信号,4耳T1WI上无明显高信号。T1WI上高信号部分呈周围环绕分布10耳、偏一侧分布5耳、全病灶散在分布1耳。9耳肿块内部出现血管流空影,2耳T2WI图像上见液-液平面。T1WI、T2WI均为等信号部分增强后呈明显强化,其余部分不强化。14耳行DWI,扩散未见明显受限,ADC值[(1.25±0.08)×10-3 mm2/s]高于翼内肌(t=4.437,P=0.001)。2耳行动态增强扫描,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呈速升缓降趋势。结论ELST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病灶主体位于岩锥后缘、前庭导水管周围,骨质呈虫蚀样破坏,T1WI上肿块周边部分明显高信号,扩散多不受限,有助于术前精确诊断。

  • 标签: 内淋巴囊 肿瘤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 CT 影像在胸腹部创伤的表现和诊断结果。 方法: 选择我院在 2017 年 4 月 ~2019 年 5 月诊治的胸腹部创伤患者 86 例作为检查对象,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3 例,观察组应用螺旋 CT 进行诊断检查,对照组应用常规 CT 进行检查,对比两组检查方式的准确率及影像表现。 结果: 观察组的骨折符合率、气胸符合率、纵膈血肿符合率和脏器损伤符合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有意义, P<0.05 。 结论: 螺旋 CT 在胸腹部创伤诊断中具有非常高的确诊率,诊断价值高,影像表现带有特异性,值得应用。

  • 标签: 胸腹部创伤 CT 影像学表现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腹部创伤患者采用CT技术进行诊断的效果以及影像表现。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均选自本院2020年4月到2021年10月期间收治的腹部创伤患者共50例,全部患者均需要接受手术治疗,在术前对全部患者分别采用X线技术以及CT技术进行影像筛查,分析患者的影像表现,并将筛查结果与术后确诊结果进行对比,从而得出对患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比较X线技术与CT技术对患者的筛查结果,CT技术明显优于X线技术(P<0.05)。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对腹部创伤患者采用CT技术进行诊断的效果更为理想,能够很好的检出患者存在的损伤,具有较高的参考以及指导价值。

  • 标签: 腹部创伤 CT技术 X线技术 影像学表现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CT检查和影像表现进行相应的探讨。方法:选择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接诊的10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需要接受CT检查,对患者的影像表现进行相应的分析。结果:检查结果显示,90例患者为急性水肿性胰腺炎,其中11例患者为胰头增大,10例患者的胰腺体积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69例患者存在胰腺局限性或弥漫性肿大的情况。10例患者为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其中4例患者存在斑片坏死区赵或是出血灶的情况。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在接受CT检查的过程之中,通过判断患者的CT影像表现,能更好地判断患者的病情准确率较高。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CT检查 影像学表现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