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1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临床护理中,静脉穿刺和动脉穿刺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操作技术,而了解和掌握静脉、动脉的毗邻、走形以及位置,能够使操作的成功率提高,减少并发症。因此,本文对静脉穿刺和动脉穿刺的解剖学基础和护理研究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临床护理水平的提高提供一定帮助。

  • 标签: 护理解剖学 股静脉穿刺 股动脉穿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旋髂浅动脉(SCIA)穿支皮瓣切取中预防生殖神经(GFN)支损伤的体会。方法2014年5月至2019年5月,采用SCIA穿支皮瓣修复足部损伤32例,均获得门诊随访,有18例在SCIA靠近动脉处发现有GFN支通过,分别位于SCIA浅支浅层、SCIA浅深支之间、SCIA深支深层。通过解剖分离暴露GFN支,切取皮瓣,修复足部创口,16例GFN支暴露良好,未损伤,2例因位于SCIA浅、深支之间,且需切取共干血管蒂,予切断神经并取下血管蒂后缝接神经。结果32例皮瓣均顺利成活,供区及受区创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4~12个月,末次随访皮瓣质地优良,足部外形恢复满意。2例神经缝接患者在大腿前内侧有感觉减退,半年后恢复,余患者取皮瓣侧大腿前内侧均无感觉减退现象。结论对GFN支及SCIA蒂部血管的解剖分型分析及术前、术中设计,有利于预防GFN支的损伤。

  • 标签: 生殖股神经股支 旋髂浅动脉 穿支皮瓣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国《公司法》上两种最基本的公司形态。有限责任公司更注重人合性,更注重股东之间的意思自治,允许公司股东通过章程或协议的形式实行表决权和分红权差异模式。但在实务中,尤其是初创型公司绝大多数采用工商登记模板而未对股权进行规划,使股权结构成为公司发展的阻碍。

  • 标签: 初创型公司 同股不同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9年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3例,女89例;年龄为(65±9)岁,年龄范围为31~91岁。患者根据《成人腹股沟疝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年版)》标准施行急诊手术或择期手术。手术方式为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McVay修补术或开放腹膜前间隙补片修补术。观察指标:(1)术中及术后情况。(2)随访情况。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并发症和疝复发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结果(1)术中及术后情况:102例患者均为单侧疝,其中左侧疝57例,右侧疝45例;79例发生嵌顿或绞窄,23例未发生嵌顿或绞窄。79例嵌顿或绞窄疝患者行急诊手术,其中35例行开放McVay修补术(5例为腹腔镜手术中转),44例行腹腔镜TAPP。23例未发生嵌顿或绞窄疝患者均行择期手术,其中3例行开放腹膜前间隙补片修补术,20例行腹腔镜TAPP。102例患者中,87例术中使用补片。102例患者手术时间为(62±3)min;102例患者术中均留置引流管,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为(2.2±0.3)d;术后住院时间为(3.5±1.3)d。(2)随访情况:102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7±3)个月,随访时间范围为1~12个月。79例行急诊手术患者中,随访期间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伤口感染、肠梗阻、血清肿、肠瘘、患侧疝复发分别为5、4、3、3、1、1、1例,死亡3例。1例术后肠瘘患者行二次肠造口术,术后3个月行肠还纳术,其余并发症患者均经对症支持治疗后好转。23例行择期手术患者中,随访期间血清肿、肠瘘、患侧疝复发各1例,均经对症支持治疗后好转。结论早期、准确诊断,且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及时施行手术可有效治疗疝。

  • 标签: 腹股沟疝 股疝 急诊手术 择期手术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前外侧皮瓣(ALTF)是中国学者徐达传等首次报道。相关术式自创立初始,经过国内外学者们近40年的不断深入研究和探讨,目前该皮瓣以各种不同类型广泛应用于临床,可覆盖上至头顶、下至足底的所有创面,并以多种形式参与多个器官的修复与再造,成为真正"顶天立地"的"万能皮瓣"。本文主要阐述国内ALTF在应用解剖、穿支定位、临床应用和供区保护方面的研究节点及其进展。

  • 标签: 股前外侧皮瓣 中国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神经介入术后动脉穿刺处出血的危险因素并比较不同止血方法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1月至2019年5月期间在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接受全脑血管造影和脑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根据术后拔鞘后动脉穿刺处情况分为出血组和非出血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实验室检查以及术中资料。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动脉穿刺处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不同直径血管鞘(5 F、6 F或8 F)在不同止血方案(人工按压、血管缝合器、血管封堵器)下的止血时间。结果共纳入神经介入术721例,其中介入治疗264例,全脑血管造影457例。46例(6.4%)患者术后出现穿刺处出血,其中渗血25例(3.5%),血肿18例(2.5%),假性动脉瘤3例(0.4%)。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中收缩压[优势比(odds ratio, OR)1.025,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004~1.047;P=0.021]、穿刺次数(OR 1.075,95% CI 1.053~1.097;P<0.001)、肝素剂量(OR 2.142,95% CI 1.638~3.471;P<0.001)、手术时间(OR 3.727,95% CI 2.025~6.860;P<0.001)以及人工按压(OR 3.449,95% CI 1.230~9.669;P=0.019)是术后穿刺处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无论采用何种止血方案,止血时间均随着血管鞘直径的增大而延长,但只有采用人工按压时不同血管鞘直径组止血时间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此外,无论血管鞘直径如何,采用血管缝合器和血管封堵器时的止血时间均较人工按压显著缩短,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减少穿刺次数、缩短手术时间以及针对不同直径血管鞘采用不同的止血方法,可降低动脉穿刺处的出血发生率。

  • 标签: 脑血管障碍 血管内手术 脑血管造影术 股动脉 穿刺术 血肿 止血技术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总结我科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8例医源性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的处理情况。8例患者中3例接受手术治疗,5例接受介入治疗。2例行假性动脉瘤修补,1例行自体大隐静脉间置术,5例行覆膜支架置入术。术后随访2~36个月,1例因伤口感染而致间置血管内漏,最终行动脉结扎、截肢,1例发生近端内漏,二次介入治疗,1例发生非假性动脉瘤相关性死亡。7例患者血管通畅良好,无假性动脉瘤复发,无远端缺血等并发症。我们认为对医源性假性动脉瘤进行适时恰当的血管外科处理是避免不良并发症发生的有效措施。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经皮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DSA术围术期使用循证护理的效果。方法:从我院选取2017年3月到2018年3月期间接受经皮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DSA术患者74例为对象,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接受一般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对比护理结果。结果: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护理效果 并发症率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应用改良的穿刺系统穿刺家兔动脉制作急性脑梗塞模型,旨在提高制作过程中动脉穿刺的成功率。方法: 选择成年健康的家兔 40只 ,随机分为两组, A组(实验组) 20只, B组(对照组) 20只。 A组应用改良后的 24G静脉留置套管针,采用 seldinger法穿刺股动脉,超选择性插管至右侧颈内动脉,经微导管缓慢注入预制自体血栓栓塞颈内动脉制成急性脑梗塞模型。 B组切开暴露动脉 18G穿刺针穿刺,引入微导管插管至右侧颈内动脉,与 A组同样的办法栓塞右侧颈内动脉。结果: A组 1只动脉穿刺失败, 19只动脉穿刺并右侧颈内动脉均栓塞成功,成功率为 95%。 B组 14只动脉穿刺失败, 6只动脉穿刺成功并顺利栓塞右侧颈内动脉,穿刺部位渗血均较严重,造模成功率为 30%。两组造模成功率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改良穿刺系统穿刺家兔动脉制作急性脑梗塞模型,具有操作简单、快捷、成功率高、出血少的特点,是一种符合实际应用的技术。

  • 标签: Seldinger法 股动脉 脑梗塞 动物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合手术治疗髂动脉闭塞症的早期临床效果与中期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采用复合手术治疗的21例髂动脉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病例年龄(69.7±8.9)岁(范围:61~82岁),TASC Ⅱ C级3例,D级18例。所有患者行动脉内膜剥脱联合下肢动脉腔内成形术,收集并分析患者手术前后ABI、支架类型、围术期及中期随访结果等资料。结果21例患者(21条患肢)均获得手术成功(100%),手术时间(248.8±104.6)min,失血量(134.6±127.3)ml。共植入46枚支架(自膨式裸支架32枚,球扩支架8枚,覆膜支架6枚)。术后ABI(0.59±0.20)较术前(0.31±0.13)增高(P<0.001)。围术期无死亡病例,全身并发症3例,局部并发症4例。中位随访时间28个月(1~58个月),总生存率为95%,一期通畅率为84.2%,辅助一期通畅率为89.5%,二期通畅率为100%。结论复合手术治疗髂动脉闭塞症安全、有效,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症状,中期通畅率较高。

  • 标签: 复合手术 髂股动脉闭塞症 股动脉内膜剥脱 腔内血管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测旋外侧动脉(LFCA)升支肌骨膜髂骨支走行和分布,为应用带LFCA升支的肌骨膜髂骨瓣治疗股骨头坏死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对9具尸体的18个髋部进行解剖。髋部部位以髂前上棘及耻骨联合作为坐标轴的定位点,以耻骨结节为原点,以从耻骨联合到髂前上棘的直线为x轴(以mm为单位),以与身体矢状面平行的直线为y轴(以mm为单位),观测LFCA升支肌骨膜髂骨支的发出点、走行、分支和外径等情况。对所得数据用SPSS 19.0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LFCA升支髂嵴支的肌骨膜髂骨支交叉点坐标为[x,(84.47±7.80) mm;y,(27.60±5.93) mm],从髂前上棘到髂嵴支分叉处距离为(2.85±0.84)(2.0~3.6) cm;骨膜髂骨支直径(0.23±0.06) mm。结论以LFCA升支肌骨膜髂骨支支配的髂骨瓣具有手术应用价值。

  • 标签: 旋股外侧动脉 肌骨膜髂骨支 股骨头坏死 应用解剖
  • 简介:摘要:阐述了冷聚树脂一段加氢反应器凸台堆焊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凸台变形工装设计,采用新型焊接材料多复合焊丝,研发新型焊接工艺,合理安排凸台堆焊热处理次数,凸台堆焊一次合格,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 标签: 加氢反应器 多股复合焊丝 凸台堆焊
  • 简介:摘要髌骨脱位是一种好发于青少年的常见膝关节损伤,常表现为持续性膝前疼痛、反复性髌骨外脱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治疗髌骨脱位的手术方法有很多,其中内侧髌韧带重建术是有效的手术方法之一,而术中采用何种技术仍存在较大分歧,致使术后临床效果的不确定。目前内侧髌韧带重建并没有一个规范的手术方案共识,对内侧髌韧带重建术中移植物的选择、定位及固定方式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标签: 髌骨脱位 内侧髌股韧带 移植物 定位 固定方式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涂层球囊(DCB)在治疗腘动脉疾病的中期疗效,以期为DCB的应用提供临床证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广州红十字会医院心血管外科收治的98例(107条患肢)腘动脉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DCB组(55例,62条患肢)和普通球囊(POB)组(43例,45条患肢)。术中球囊扩张后残余管腔狭窄程度超过50%,给予支架植入术。收集术后2年随访资料,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方法和log-rank检验描述两组间的累积血管通畅率,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6、12和24个月的血管通畅率。结果术中DCB组球囊扩张后植入支架6例,POB组10例。Kaplan-Meier曲线表明,两组的累积血管通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术后3个月的血管通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2)。与POB组患者相比,DCB组患者在术后6、12和24个月的血管通畅率较好(P均<0.05)。分层分析表明,对于支架内狭窄病变、动脉病变或中度钙化病变的患者,DCB组患者术后12个月和24个月的血管通畅情况良好,与PO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DCB相比POB在治疗腘动脉疾病方面中期疗效较好。

  • 标签: 股腘动脉疾病 药物涂层球囊 再狭窄
  • 简介:摘要近年来,支架植入在解决腘动脉病变中起到重要作用。由于部分腘动脉位于膝关节,下肢弯曲时该段血管的形变较大,支架折断率较高。研究结果显示腘动脉血管形变主要包括弯曲、扭转、压缩和径向挤压。选用力学性能适合不同区段血管形变的支架可有效降低折断风险。临床上常用的支架设计(经典Z型支架、编织支架、覆膜支架)在力学性能上存在较大差异,径向支撑力较高的编织支架更适合处理腘动脉段病变,而覆膜支架综合顺应性较好可用于全段病变。现有的支架类型尚不能满足所有力学要求,新型支架的设计方案及临床应用结果仍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动脉硬化,闭塞性 股动脉 腘动脉 支架
  • 简介:摘要:为降低光伏电站投资建设成本,用铝合金电缆代替铜电缆,对 4mm2多铜电缆和 6mm2多铝合金电缆连接 MC4插头制作样品的导电性能和 温升进行多次对比试验分析,检验 6 mm2多铝合金电缆、 4 mm2多铜电缆的载流能力,以确定多铝合金电缆是否满足替代多铜电缆的各项性能要求。

  • 标签: 新能源光伏 组件直流电缆 性能试验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内侧皮瓣修复口腔癌缺损、供区采用前区接力皮瓣修复的优势和经验。方法2016年2月至2018年12月,湖南省肿瘤医院肿瘤整形外科收治13例口腔肿瘤患者,男11例,女2例;年龄28~74岁,平均49.5岁;其中舌癌8例、口颊癌5例。全部采用游离前内侧皮瓣移植修复口腔缺损。结果13例患者游离前内侧穿支皮瓣都顺利切取成功,皮瓣面积7.0 cm×4.0 cm~14.0 cm×7.5 cm,皮瓣供区采用前外侧接力穿支皮瓣(10例)或前内侧接力穿支皮瓣(3例)转移修复,接力前外侧穿支皮瓣面积为8.5 cm×5.0 cm~18.0 cm×7.0 cm,接力前内侧穿支皮瓣面积为7.5 cm×4.0 cm~15.0 cm×7.0 cm。术后所有皮瓣全部顺利成活,愈合良好,未发生血管危象和伤口裂开感染等情况。术后随访12~28个月,皮瓣全部成活良好,皮瓣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颜色及外观轮廓自然,大腿功能未见明显影响。结论当游离前外侧皮瓣切取困难时,用游离前内侧皮瓣修复口腔肿瘤缺损,皮瓣供区直接闭合张力较大时以前区接力皮瓣修复,可缩短手术时间,改善手术效果。

  • 标签: 口腔肿瘤 接力皮瓣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游离皮瓣移植 股前内侧穿支皮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