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当你在集中营时,你才知道自由的可贵;当你面临毒气、机关枪的时候,你才知道生命的可贵;当你一丝不挂地走向纳粹的试验台时,你才知道尊严的可贵;当你的国家变成别人的猎场时,你才知道祖国的重要……这是我们阅读巴金20五六十年代涉外散文时的感受,但和平年代的人们,尤其是当下的一些人们。一看到昔日的意识形态话语时,就会用“伪”来否定,“伪爱国”、“伪崇高”、“伪浪漫”等,这些要么是无知,要么是缺乏起码的良知,要么是故做“新潮”、“超前”来哗众取宠?我们就在此语境下论述巴金20五六十年代的涉外散文创作。

  • 标签: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散文创作 涉外 巴金 祖国 和平
  • 简介:20五六十年代,池州地区的血吸虫病疫情严重,发达的水系、湿润的气候和洪涝灾害为血吸虫病在池州地区的传播提供了适宜的自然条件,而落后的思想观念、不良的生产生活习惯、简陋的卫生条件及脆弱的经济基础是建国初期池州地区成为血吸虫病重疫区的社会因素。

  • 标签: 池州地区 血吸虫病 疾病史
  • 简介:本文依据大量史料,结合实地调奎,以沧源佤区为重点,剖析了20五六十年代佤区基督教的调适及其变化。揭示基督教得以在佤区扎根及发展,得益于佤族社会的部落制结构。通过基督教在部分佤区兴衰成败的分析,认为基督教的传播及发展,固然受制于教理的广泛宣传、传教士的积极努力,更与佤族社会的结构密切相关。当社会结构发生改变后,直接影响到基督教的活动。

  • 标签: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基督教 佤族 社会结构 兴衰成败 传教士
  • 简介:9月29日下午,由广州美术学院主办,广州美术学院宣传部、校史室、中国画学院、岭南画派纪念馆、胡一川研究室协办,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承办的“从武汉到广州:广州美术学院藏20五六十年代作品展”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广州美术学院院长黎明,党委副书记李月,副院长吴卫光、王跃生,广东省文联专职副主席李劲垫,胡一川先生家属胡川妮、胡珊妮,关山月先生家属关怡、陈章绩,黎雄才先生家属黎捷,

  • 标签: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广州美术学院 作品展 武汉 中国画学院 党委副书记
  • 简介: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工作并发表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讲话。习总书记的视察讲话,明确了北京的城市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部署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指明了北京的发展方向,并提出要调整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有效控制人口规模,增强区域人口均衡分布,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 标签: 人口规模 五六十年代 疏解 首都 区域均衡发展 协同发展
  • 简介:在1950年代戒严体制下,台湾的经济、教育、文学和艺术的发展,都受到“反共复国”方针的钳制。在诗歌创作上,出现了许多反共的“战斗诗”。1950年代中期,台湾诗坛的一些诗人想打破现状,提出“新诗再革命”的口号,试图朝现代主义迈进。1960年代的台湾新诗属西方现代派狂飚突进时期。当“创世纪”为代表的激进现代主义与以余光中为楷模的温和现代主义汇成一股巨流,并生成新的典律的时候,诗坛的另一角,出现了一股反现代主义的力量,这主要以标榜乡土的“笠”诗社为代表。

  • 标签: 台湾新诗 战斗诗 现代主义 乡土文学
  • 简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邦德国(西德)和美国在共同抗苏的基础上建立起密切的合作关系。但是,两国关系是不平等的主从合作关系,西德扮演的是“伙计”的角色。进入60年代,德美关系起了变化。这种变化对西德来说是痛苦的。一方面是美国不顾西德的利益寻求同苏联合作;另一方面西德与苏联关系的僵局还没打开,而对美国的背弃又无可奈何。西德对外政策已到了非变不可的关头。决定和影响这一时期德美关系发展变化的主要是以下三种因素:国际形势、实力对比和国家利益。

  • 标签: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联邦德国 美国 苏联 外交关系 国家利益
  • 简介: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主旋律,都曾经刻骨铭心地打上历史深深的烙印。一份信念,让有的人抛头颅,洒热血;一种精神,让有的人铸铁骨,显丹心;而一个荒诞的历史玩笑,却让一些人卷入暴力的漩涡,遭到致命的打击;有的人经过斗争生活的淘洗荡涤,得以重生;有的人经过激烈斗争的摧残打压,走向毁灭……多少旧梦如烟,那些厮杀的日子、那些疯狂的情怀、那些流血的伤口、那些伤感的记忆、还有呐喊的青春,一切的一切,都恍若隔世。

  • 标签: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主旋律 历史
  • 简介: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政治信息传输和交换体制中的弊端,是构成了毛泽东发动"文革"动机的一个因素.首先,单一纵向的政治信息传输体制所产生的失真信息,促使毛泽东产生了发动"文革"的思想意识;其次,自上而下的政治信息交换体制失去了更正失真信息的内在机制;再次,非常规的政治信息摄取渠道强化了毛泽东发动"文革"的主观动机.

  • 标签: 政治信息 传输交换体制 “文化大革命” 动机
  • 简介: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民族声乐教育还是一个完全崭新的课题,是一个亟待探索开拓的领域。为了发展民族声乐艺术事业,开辟民族声乐教育是国家重要工作之一,1953年国家开始在全国组建音乐艺术院校,一批著名的声乐教育家,歌唱家,作曲家到校担任领导、教授,派学生到国外学习,聘请外国专家到校讲课。在教学教材方面学生和教师深入民间采风,编写音乐教材。此时通过教育家们的努力,并有国家的“百花齐放”、“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等文艺方针作为指导,使我国的民族声乐教育事业得以迅速发展。本文重点回顾了沈阳、北京、上海等地的民族声乐教育发展历程。

  • 标签: 中国 民族声乐教育 历史
  • 简介:【摘要】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学界掀起了别、车、杜热,出现大量关于别、车、杜的著作和论文。学界对别、车、杜的研究存在翻译多、原创性研究不够深入等问题。之所以会产生别、车、杜热,这与苏联文学理论的影响、我国的社会现实、马列文论家的认可,以及他们在我国有能够被解释的空间有关。别、车、杜热能够加强对艺术自身规律的重视,以及促进我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建设。

  • 标签: 别林斯基 车尔尼雪夫斯基 杜勃罗留波夫 周扬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 简介:世纪的1958年到1961年,中国人民遭到大跃进的报复,工农业产量大降,物资匮乏,人民生活困苦。称"三年困难时期",也有称"三年自然灾害时期",近几年来称"三年饥饿时期"。困难时期白报纸缺乏,印教科书告急,机关里办公用纸也只能用土制黄纸,地方

  • 标签: 资本主义 山芋 克服困难 劳动者 自留地 六十年代
  • 简介:解放后,我国通过土地改革运动,彻底废除了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厂大无地少地农民获得了土地和大量生产资料。为了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中共中央领导农民先后开展了农业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但在实践过程中,农业合作化运动发展过急过快,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严重的平均主义,在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为此,自50年代中期以来,全国各地不断进行农业生产责任制尝试,

  • 标签: 农业生产责任制 五六十年代 人民公社化运动 农业合作化运动 农村生产力 土地改革运动
  • 简介: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刘少奇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一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思考,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思想理论观点。其中包括:中国共产党是我们国家的领导核心,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在思想上、政治上、方针政策上对于一切工作起领导作用,党管干部、管思想、管政治,但不是包办一切;要随着客观形势的变化切实转变党的领导方式,正确处理党与政府、群众团体等其他组织的关系,切实做好党的领导工作;要发扬实事求是作风,贯彻执行群众路线,加强集体领导,发扬党内民主,健全党的组织生活,力求使党的领导工作符合于客观实际,保持党的正确领导。这些重要的思想理论观点既遵循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基本原理,也是对党长期以来特别是全面执政以来党的领导工作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初步认识,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

  • 标签: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刘少奇 党的领导 思考
  • 简介:许晖从郑州来信,谈到人是多么的容易受表象的蒙蔽,为我和他同生于六十年代感到由衷的“庆幸”,他这样言及他的工作——“把一代人联络起来,形成一种整体的力量。”在那封不长的信中,许晖向我推荐了他的好友李皖的《我们这一代》,说这篇由他编发的文字,是对“出生于六十年代的人”的一次极好的总结。我是李皖“文化乐评”的热心读者,他梳理、批判着耳边的流行,在一个技术至上的数码时代寻找着美的声音,然而恰恰是许晖说的《我们这一代》我没有读到过。翻开手头的《东方艺术》样刊(1996第6期),一个醒目的标题跳了出来:《一代

  • 标签: 六十年代 七十年代后 数码时代 九十年代 技术至上 美的声音
  • 简介:近来,关于"60年代人"的话题热了起来,从创作到理论,出现了一批60年代人唱主角的图书。在出生于60年代的学人身上,有两个鲜明的精神烙印,一是80年代的启蒙理性,一是90年代以解构为表征的后现代思想。前者体现他们与上一代学人的精神传承,后者则标示出他们与上一代学人的区别较之上几代学人之间的区别更为深刻和本质。这一代学人是在80年代完成大学教育,在90年代走向精神成熟的,因此90年代的烙印无疑在这一代学人身上显得更为深刻。他们捐弃了英雄救世式的精英意识,对"宏图叙事"式的思维持批判态度。与他们在"宏图叙事"方面好象是冷漠和没有立场相反,日常生活的诸多方面和当代社会提出的文化问题越来越吸引他们的关注,在这方面他们正日益敏锐地捕捉话题,异常活跃地展现其思想的冲击力和穿透力。

  • 标签: 学人 六十年代 启蒙理性 后现代思想 大学教育 精神传承
  • 简介: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中国社会巨变,华侨捐资办学行为和方式产生了许多变化,从初期的部分复苏到陷入低潮,再到以公办侨助为主要办学形式,虽然华侨捐资助学的爱国情怀不变,但华侨办学的数量、形式等深受政治形势影响,进而影响了侨乡教育大局。总结分析Z-十五六十年代福建华侨捐资办学的历史和特点,反思当时的社会政治背景、教育政策对华侨思想毗及侨乡教育和社会的影响,有利于我们总结经验教训,更好继承和发扬华侨的爱国传统,促进侨乡教育等各项事业的积极发展。

  • 标签: 华侨 捐资办学 办学政策 办学特点
  • 简介: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文化文艺事业。1949年初,中共北京市委建立了文化工作委员会。领导全市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娱乐活动。1956年4月,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主张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以繁荣文学艺术和科学工作。北京市委宣传部在五十年末提出,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已有所改善,应将文艺普及、创作工作提到议事日程。1958年11月17日,中共北京市委向全市发出了《关于开展群众文艺创作运动的指示》,要求以典型带动一般,苦战一秋一冬,从根本上改变首都文化工作的面貌,使北京市的文化建设工作,站在全国文化工作的最前列。全市产生了以建国10周年献礼为标志的文化高潮,北京地区许多专业团体到各区县开展辅导工作,在东城、西城、朝阳、海淀等区办了4所“业余艺术学校”和13所“工农红色业余艺术学校”,由各区文化馆负责组织派人教课。学员半脱离工作、生产岗位参加学习或业余学习,设音乐、舞蹈、戏剧、美术等班次。在国民经济三年困难时期,大规模的群众文化艺术工作逐渐沉寂下来。

  • 标签: 中共北京市委 文化艺术工作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业余学习 史料 文化工作
  • 简介:"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智慧的年头,那是愚昧的年头;那是信仰的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用狄更斯《双城记》中的这段话来形容2060年代的西方再合适不过了。60年代的故事讲也讲不完,否则,你就是没有真正经历过60年代

  • 标签: 六十年代 种族隔离 狄更斯 无政府主义 时代 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