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吞咽障碍患者的营养干预。方法:抽取近一年内(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吞咽障碍患者(40例),采取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0例),前者予以常规康复治疗,后者则是在康复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营养干预,对两组患者的干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营养干预后,其营养状态改善明显,Hb、ALB、PA指标水平分别为(113.16±4.37)g/L、(40.15±1.52)g/L、(265.33±8.02)mg/L,反观单纯行常规康复治疗的对照组情况则相对较差,Hb、ALB、PA指标水平分别为(105.22±3.28)g/L、(36.41±1.25)g/L、(235.10±6.12)mg/L,组间呈现的差异较大(P<0.05);经营养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出现相关并发症的几率较低,腹泻1例,占比为5.0%(1/20),生活质量得以明显改善,而行常规康复治疗的对照组情况则相对较差,腹泻、电解质紊乱及感染分别有2例、3例、1例,占比依次为10.0%(2/20)、15.0%(3/20)、5.0%(1/20),组间呈现的差异较大(P<0.05)。结论:针对吞咽障碍患者而言,营养干预的落实,有利于纠正营养不良,进一步促进其整体治疗效果的提高。因此,在康复治疗的过程中,就需强化营养干预,相关医务人员要进一步认识到营养干预对患者病情恢复的重要性,丰富营养学相关知识,重视对患者营养状态的分析,基于患者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合理的展开营养支持,补充患者机体所需营养,促进胃肠蠕动,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以到达预防相关并发症,缩短患者病程等目的,为康复治疗效果提供保障。

  • 标签: 吞咽障碍 营养学干预 效果
  • 简介:摘要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是一种相对常见的致死性X连锁隐性遗传病。近年研究发现,早期多学科综合治疗能够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和提高生活质量,而膳食营养干预营养支持疗法已成为DMD综合治疗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在该疾病的不同阶段,体重管理、营养状况评价、肠内营养等先后成为患者疾病评估和干预的核心手段之一。该综述系统概括了近年对DMD疾病的临床表现、自然演变进程、患儿营养筛查-评定-干预-监测在DMD综合治疗中的作用。

  • 标签: 肌营养不良症 运动功能 肥胖 激素 营养不良 营养干预
  • 简介:摘要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是一种相对常见的致死性X连锁隐性遗传病。近年研究发现,早期多学科综合治疗能够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和提高生活质量,而膳食营养干预营养支持疗法已成为DMD综合治疗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在该疾病的不同阶段,体重管理、营养状况评价、肠内营养等先后成为患者疾病评估和干预的核心手段之一。该综述系统概括了近年对DMD疾病的临床表现、自然演变进程、患儿营养筛查-评定-干预-监测在DMD综合治疗中的作用。

  • 标签: 肌营养不良症 运动功能 肥胖 激素 营养不良 营养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营养干预对老年胃癌化疗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20年6月到2021年3月收治的80例老年胃癌化疗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采用集束化营养干预方式。比较两组胃癌化疗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胃癌化疗患者实施集束化营养干预,可以大大降低并发症的几率,有利于改善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集束化营养干预 老年胃癌化疗 营养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营养不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收治的营养不良老年患者为纳入分析对象的主要方向,主要选取时间为2020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对老年营养不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具体效果。方法:选择40名存在营养不良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时间先后顺序进行小组划分得到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增加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一段时间之后的肠胃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营养状态进行统计对比。 结果:两组患者在各项指标方面呈现出显著的差异,观察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在肠胃功能以及恢复时间方面也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营养不良 肠内营养支持 综合护理 胃肠道功能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膳食平衡指数的营养干预在老年营养不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的研究一共将76例老年营养不良患者选进,采用随机数表发分为2组(对照、试验),均有38例。时间最初为2020.1月,最终截止日为2020.12月。给予前一组实施常规干预,后一组在前组基础上实施膳食平衡指数的营养干预,对比干预结果。结果:干预后,膳食摄入过量(DBI-HBS)、膳食摄入不足(DBI-LBS)、膳食质量距(DBI-DQD)的膳食质量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试验组生存质量(WHO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存在差异。结论:对该患者实施此种干预方式有着良好价值。

  • 标签: 膳食平衡指数 营养干预 老年营养不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对结肠癌患者营养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结肠癌患者68例,遵循随机原则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研究组患者术后予以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对照组患者术后予以肠外营养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及预后。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7 d的前白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7 d的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7 d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7 d的乳果糖/甘露醇(L/M)、血浆二胺氧化酶(DAO)及D-乳酸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进食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可改善结肠癌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减轻炎症状态,可维持肠黏膜通透性,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结肠癌 早期肠内营养干预 营养状况 免疫功能 炎症因子 肠通透性 胃肠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对ICU重症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在2019年1月到2020年10月期间,研究人员收集我院诊治的100例ICU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动态随机分组法,分成研究组50例,参照组50例。研究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结果:参照组的营养状况低于研究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ICU重症 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 常规护理 营养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护理干预的实施对老年营养不良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遴选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时段内90例老年营养不良患者,根据护理模式差异性分2组,应用常规基础护理45例(列入对照组),常规护理联合肠内营养护理干预45例(列入研究组),对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营养状况等评估对比。结果:两组营养状况比较,研究组血总蛋白、白蛋白、前清蛋白水平均更优(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均更短(P<0.05)。结论:开展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老年营养不良患者机体营养状况,促进胃肠功能尽快恢复,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 标签: 老年营养不良 肠内营养护理干预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健康教育与营养干预对儿童营养、体格与智力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定期检查新生儿90例,平均分为两组,其中45例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检查与保健服务,45例为实验组,施行早期健康教育和营养干预,观察两组儿童发育情况。结果:对比24月龄儿童营养指标和体格发育状况发现,实验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意义(P<0.05),其中两组儿童TRF比较差异无意义(P>0.05)。实验组社交、适应性和精细动作等评分均比对照组高,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病率6.6%,对照组发病率22.2%。组间比较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在儿童发育期间,应用早期健康教育和营养干预,可以改善其营养与体格、智力发育状况,在其发育期间发挥重要作用,值得应用和借鉴。

  • 标签: 早期健康教育 营养干预 儿童发育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动与营养疗法对肥胖儿童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进行体格检查的肥胖儿童150名,随机将其平均划分为三组,即运动组,营养组以及运动营养组,每组50名。分析儿童进行干预后的相关指标。结果运动营养干预后和其他两组儿童指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营养组儿童身体素质和营养组以及运动组相比显著提升,如肺活量、仰卧起坐、立定跳远、握力以及台阶实验指数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干预前三组儿童异常比例无明显差异,对其进行干预后其异常比例有所降低,三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三组儿童干预前葡萄糖、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以及三酰甘油水平无统计学意义;三组儿童干预后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胖儿童运动和营养疗法能够有效调控其体质量以及形态,选择综合运动处方不能够减轻体质量,加强心肺功能,同时可指导儿童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

  • 标签: 运动 营养疗法 肥胖儿童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析营养干预对高脂血症肥胖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高脂血症肥胖患者78例,均收于2019年01月-2020年01月期间。按随机分组法,分成甲(常规干预)、乙(常规+营养干预)组,各39例。对比两组血脂水平、干预满意度。结果 乙组TC(5.39±1.20>4.32±1.26L)、TG(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结核患者的护理中应用营养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9例结核患者展开分析,入院时间在2021年1月-2021年6月,对所有患者均进行营养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前后患者的营养改善情况。结果:患者在经过营养护理干预后,营养不良率明显低于营养护理干预前,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结合患者的护理中,实施营养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结核病 营养护理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后营养指数评估联合集束化营养干预方案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及预后的影响。方法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选取胃癌根治手术患者10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围术期行肠外营养支持+饮食指导,观察组术前应用预后营养指数(PNI)对患者营养状况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营养不良患者实施集束化营养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预后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术后转铁蛋白(TRF)、血浆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前白蛋白(P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营养不良发生率、术后切口感染率、吻合口瘘、伤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导管留置时间、恢复正常饮食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问卷(QLQ-C3.0)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癌患者术前应用预后营养指数评估营养状况,并根据评价结果对营养状况不佳的患者实施集束化营养干预方案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预后营养指数评估 集束化营养干预方案 胃癌 术后营养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基于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前营养筛查结果制定个体化饮食营养干预方案对肝癌患者TACE术后营养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7月安徽省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行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接受TACE术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基于术前营养筛查结果制定的个体化饮食营养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BMI、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LB)等营养状态指标,采用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和NRS 2002量表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和营养风险评分。结果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BMI(20.65±2.71)kg/m2、TSF(7.65±1.79)mm、ALB(46.23±6.55)U/L、PALB(28.14±5.69)mg/dl,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470、2.565、2.715、3.443;P<0.05)。观察组干预后QLQ-C30评分、NRS 2002评分分别为(68.92±13.60)分和(0.86±0.17)分,对照组分别为(60.79±13.56)分和(1.21±0.2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313、6.408;P<0.05)。结论基于TACE术前营养筛查制定的个体化营养饮食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肝癌患者术后营养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肝肿瘤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营养筛查 个性化饮食 营养状态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骨盆骨折患者给予个体化营养护理干预后对其营养状况以及预后产生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7年06月~2020年04月收治的80例骨盆骨折患者数字奇偶法分组;个体化护理组(40例):采用常规护理+个体化营养护理方式完成骨折护理;常规护理组(40例):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完成骨折护理;就组间不同时间段营养状况[ALB(血清白蛋白)、TP(血清总蛋白)以及Hb(血红蛋白)水平]、预后情况(切口愈合时间、疼痛改善度以及住院天数)展开对比。结果:护理前,个体化护理组骨盆骨折患者ALB、TP以及Hb水平同常规护理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个体化护理组ALB、TP以及Hb水平均高于常规护理组明显(P

  • 标签: 个体化营养护理 骨盆骨折 营养状况 预后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施以营养干预措施,观察对患者营养状态及疾病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纳入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法对患者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分别施以常规护理及基于营养风险筛查下营养干预,观察对患者营养指标及肝功能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各项营养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营养风险筛查 营养干预 失代偿期肝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