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股沟突入阴囊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3月至2009年2月涪阳中心卫生院收治的125例次腹股沟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125例次腹股沟病人,囊突入阴囊7例(突入阴囊组),发生率为5.6%。与未突入组相比,突入组病程更长,囊及环口更大,多有慢性咳嗽等致长期腹内增加的因素。结论腹股沟可突入阴囊,其发病与高龄、病程长,囊巨大以及合并有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致长期腹内压增加有关。

  • 标签: 直疝 疝囊 阴囊 腹股沟管 直疝三角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患者男,60岁,因发现右腹股沟区可复性包块7年于2010年11月1日入院。人院前7年患者无意问发现右腹股沟区一包块,约拇指头大小,无压痛,可还纳,逐年增大,体力劳动后有隐痛。门诊以“右腹股沟斜”收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心肺检查无异常,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肠鸣音3次/分,右腹股沟区扪及一约4cm×3cm大小的包块,质软,平躺时缩小,手推可还纳。

  • 标签: 腹股沟直疝 股疝 同侧 男性 腹股沟区 右腹股沟斜疝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儿童腹股沟的可行性并总结手术治疗经验。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在腹腔镜下诊断为腹股沟的1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4例;平均月龄为52个月,范围为20~144个月;术前均诊断为斜,术中经腹腔镜证实为;其中6例既往因误诊为腹股沟斜而行开放囊高位结扎术,术后再次出现腹股沟区可复性包块,此次手术经腹腔镜探查证实为腹股沟;右12侧,左6侧,其中3例为双侧;3例pantalon,1例囊底部有脂肪瘤。选取经腹腔镜下直环口结扎+脐内侧韧带覆盖加固修补术的6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结果6例患儿中,2例既往因误诊腹股沟斜行开放囊高位结扎术,术后再次出现腹股沟区可复性包块,此次手术证实为腹股沟;2例为单纯腹股沟;1例为pantalon,同时行斜内环结扎及环结扎并以脐内侧韧带覆盖加固;对1例囊底部的脂肪瘤同时予以切除,然后修补环缺损并以脐内侧韧带覆盖加固。所有患儿术后恢复良好,随访12~60个月无复发,也无血肿、伤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腹腔镜治疗儿童腹股沟避免了对腹股沟区的解剖,操作简便、耗时短、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可作为儿童治疗的标准术式。

  • 标签: 疝,腹股沟 腹腔镜 直疝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比不同无张力修补术对腹股沟斜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年度2014年4月—2015年4月,对象腹股沟斜58例,实施斜修补,单盲随机分组。29例选用平片式无张力修补术,进入研究组;余29例选用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进入对照组。对比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日及复发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且不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平片式与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对腹股沟斜治疗效果均较好,临床应视情况个体化选择。

  • 标签: 腹股沟斜疝 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在治疗小儿腹股沟及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腹腔镜手术治疗的5例腹股沟、1例Pantaloon(同时存在斜)及1例股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股沟5例及Pantaloon1例均为男童;年龄(38.2±21.5)个月;位于右侧4例,左侧2例。右侧股1例,男,年龄4岁7个月。术前诊断腹股沟1例;术前诊断为腹股沟斜,术中证实为Pantaloon1例;术前误诊为腹股沟斜,术中证实为2例;行患侧斜手术时偶然发现对侧2例。结果行囊高位结扎+同侧脐内侧韧带加强2例,手术时间分别为32 min及24 min,术后住院时间1 d。其中1例术后3个月复发,再次手术行腹腔镜下修补缺损(将髂耻束与联合腱间断缝合),手术时间为122 min,术后住院时间为2 d,随访至今无复发。另4例均行腹腔镜下直缺损修补术,手术时间为(112.0±17.5)min,术后住院时间为1~2 d,随访至今均无异常。股1例,术前诊断为右侧腹股沟斜,术中证实为右侧股,腹腔镜下修补股缺损(将髂耻束与Cooper韧带间断缝合),手术时间为125 min,术后住院时间为2 d,随访至今无异常。结论腹腔镜不仅能够明确小儿腹股沟及股诊断,且可同时行手术治疗。髂耻束在腹腔镜下腹股沟及股的修补中十分重要。

  • 标签: 腹腔镜 腹股沟疝 股疝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突入阴囊表现的腹股沟的临床表现和致病原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本院2例突入阴囊表现的腹股沟患者进行诊治,将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对比,观察患者致病因素。结果患者出现肿块突出,部分突入阴囊,腹股沟内环处存在肿块。患者存在慢性咳嗽。结论患者症状和慢性支气管炎有关,患者腹内压增加。

  • 标签: 腹股沟直疝 突入阴囊 临床症状 致病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张力修补术在腹股沟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腹股沟无张力修补术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手术均成功,术后3~6d出院。并发症切口积液1例,经换药后好转,未取出补片。随访10月~10年,平均(52.45±34.53)个月。有1例于术后2周复发,再次手术见补片移位。结论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安全、可靠、复发率低。

  • 标签: 腹股沟直疝 疝修补术 无张力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腹股沟修补术中缝合关闭缺损对术后血清肿形成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2年7月于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普外科住院的腹股沟(单侧)患者的临床资料98例,其手术方式均为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修补术(TAPP)。根据术中对缺损缝合关闭及不予处理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关闭缺损组)和对照组(不关闭缺损组)。对照组对缺损不处理。试验组将囊在缺损处完整剥离,关闭腹横筋膜并固定于耻骨梳韧带、腹肌下缘及腹壁其他坚韧组织处,或仅做环腹横筋膜的缝合关闭。术后采用超声检查,对两组患者术后血清肿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手术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   比较术后7天、1个月及3个月术后血清肿的发生率,对照组(75%、46%、21%)明显高于试验组(24%、8%、4%),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血清肿的积液量方面,术后7天、1个月时,对照组(26.91±11.61、16.35±5.23)ml明显高于试验组(12.85±8.20、9.32±3.52)ml,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血清肿的积液量,试验组(8.65±0.61)ml与对照组(9.14±3.32)ml比较,其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试验组(68.00±11.27)min明显高于对照组(48.96±8.60)min,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急性疼痛发生率,试验组(24%)明显高于对照组(8%),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急性疼痛VAS评分试验组(4.75±1.30)分与对照组(4.50±1.12)分,其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疼痛及复发在随访期间均未出现。  结论    在腹腔镜腹股沟修补术中,术中关闭缺损能够有效降低术后血清肿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该方法安全有效,不增加术后慢性疼痛、尿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腹股沟 直疝 疝修补术,腹腔镜 血清肿
  • 简介:目的探讨腹股沟经全腹膜外修补术中个体化手术方式固定假性囊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收治106例腹股沟患者的临床资料,由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固定组(53例)与常规组(53例)。术后随访2年,分别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后第1和3天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血清肿、局部异物感、阴囊肿胀、伤口感染、腹股沟区慢性疼痛)发生率、术后2年复发率。结果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第1和3天疼痛评分和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组血清肿及局部异物牵拉感的发生率较常规组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阴囊肿胀、伤口感染、术后腹股沟区慢性疼痛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2组均无复发。结论腹腔镜腹股沟修补术中采用固定假性囊可有效减少术后血清肿及术区异物牵拉感,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固定方法。

  • 标签: 腹股沟 直疝 假性疝囊 腹腔镜 血清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腹腔镜腹股沟修补术中使用透壁缝合法处理腹股沟假性囊预防术后血清肿的效果。方法广州市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肝胆外科自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手术治疗的74例患者,其中Ⅰ型12例、Ⅱ型37例、Ⅲ型25例,62例Ⅱ型及Ⅲ型患者术中行透壁缝合法处理假性囊。结果74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腹股沟无张力修补术。Ⅰ型手术时间为(38.42±2.81)min,出血量为(4.42±2.31)ml,术后1 d视觉模拟评分(VAS)(2.83±1.19)分,7 d VAS(1.00±0.85)分;Ⅱ型手术时间为(44.49±3.25)min,出血量为(7.00±1.75)ml,术后1 d VAS(2.84±1.21)分,7 d VAS(1.08±0.83)分;Ⅲ型手术时间为(50.64±3.35)min,出血量为(5.92±2.60)ml,1 d VAS(2.84±1.18)分,7 d VAS(0.92±0.86)分。术后随访期无血清肿发生、无睾丸肿胀疼痛、无性生活障碍、无复发及腹股沟区慢性疼痛出现。结论腹腔镜腹股沟修补术中透壁缝合法处理假性囊对于预防术后血清肿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技术,不增加术后复发率及慢性疼痛,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腹股沟疝 腹腔镜 直疝 血清肿
  • 简介:【摘要】目的 全腹膜外补片置入术(TEP)中关闭的假囊对减轻腹股沟患者术后血清肿的效果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 2020年3月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并接受TEP治疗的腹股沟患者的40例,根据是否将的假囊关闭将患者分为关闭组(n=25)和旷置组(n=15)。其中旷置组对的假囊不予处理,关闭组应用螺旋钉将囊回纳关闭。采用欧洲腹壁登记系统(EuraHS)推荐的标准,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血清肿的发生情况。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计数资料比较运用χ2检验。结果 40例患者术后均随访1年以上。两组患者术后血清肿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P术中关闭囊,可减少术后血清肿的发生。

  • 标签: 全腹膜外补片置入术 腹股沟直疝 假疝囊 血清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双侧腹肌推徙术在治疗腹壁巨大切口中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丽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0例重症胰腺炎术后形成巨大腹壁切口患者施行改良双侧腹肌推徙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疼痛、伤口愈合等情况.结果患者手术时间为85~120min,平均(110±4)min,术中失血量105~170ml,平均(150±5)ml.创口及腹壁无剧烈灼痛等并发症发生,伤口甲级愈合;术后5个月门诊随访,无复发,无其他不适症状.结论本研究实践证明,腹壁切口患者施行改良双侧腹肌推徙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理想和经济的方法.

  • 标签: 切口疝 腹壁 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腹肌后置入补片修补腹壁切口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2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经腹肌后置入人工补片手术修复腹壁切口患者59例。结果本组59例患者全部治愈。手术时间45~150min,平均(80±10)min。术后住院时间6~8d。术后发生皮下积液3例,穿刺抽液后好转;术后慢性疼痛1例,3个月后自行好转;血肿2例,穿刺引流后好转;血清肿1例;随访3个月至5年,复发1例。结论采用腹肌后腹膜前置入人工补片治疗腹壁切口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外科手术 腹直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股沟经全腹膜外修补术中个体化手术方式固定假性囊的效果。方法:选取研究对象为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期间于我院行经全腹膜外修补术腹股沟患者70例。根据假性囊固定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5例。术中将囊剥离后,将假性囊拉出后,对照组未固定处理,研究组应用3-0 ProleneTM 缝线固定。对比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疼痛程度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1d,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相比,P>0.05。术后3d,两组VAS评分相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局部异物感、补片感染、血清肿并发症总发生率相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股沟经全腹膜外修补术中,应用 3-0 ProleneTM 缝线缝合固定假性囊,有助于减轻疼痛,避免并发症发生。

  • 标签: []腹股沟直疝 经全腹膜外修补术 个体化手术方式 固定假性疝囊
  • 简介:目的探讨经腹肌人路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在嵌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经腹肌入路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嵌顿37例。其中腹股沟斜31例,2例,股1例,腹股沟斜合并3例。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45—65min,平均(56±10)min;住院时间7—11d,平均(8.7±1.9)d。术后无补片相关并发症发生。随访6个月至3年无复发。结论经腹肌入路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在腹股沟嵌顿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并发症少,操作简便安全,尤其适用于腹横筋膜薄弱或缺损严重的患者,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腹直肌 腹膜前间隙 无张力 疝修补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股沟经全腹膜外修补术中个体化手术方式固定假性囊的效果。方法:纳入2021年7月—2022年6月本院收入的腹股沟患者66例参与研究,随机分入对照组、观察组。所有患者给予全腹膜外修补术,观察组在手术过程中采取个体化手术方式固定假性囊。对比两组手术指标和并发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后1d的VAS、术后3d的VAS、术后住院时间对比,P>0.05。观察组血清肿、局部牵拉感、并发症总发生率在两组中更低,P<0.05。两组阴囊肿胀、慢性疼痛发生率对比,P>0.05。结论:腹股沟经全腹膜外修补术中个体化手术方式固定假性囊能在不增加手术时间、术后疼痛、住院时间的前提下,有效减少血清肿和局部牵拉感的发生。

  • 标签: []腹股沟 直疝 经全腹膜外修补术 个体化手术方式 固定假性疝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