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缝合关闭直疝缺损对腹腔镜直疝修补术后血清肿影响的应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 目的    探讨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腹股沟直疝修补术中缝合关闭直疝缺损对术后血清肿形成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2年7月于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普外科住院的腹股沟直疝(单侧)患者的临床资料98例,其手术方式均为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根据术中对直疝缺损缝合关闭及不予处理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关闭缺损组)和对照组(不关闭缺损组)。对照组对直疝缺损不处理。试验组将疝囊在直疝缺损处完整剥离,关闭腹横筋膜并固定于耻骨梳韧带、腹直肌下缘及腹壁其他坚韧组织处,或仅做疝环腹横筋膜的缝合关闭。术后采用超声检查,对两组患者术后血清肿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手术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   比较术后7天、1个月及3个月术后血清肿的发生率,对照组(75%、46%、21%)明显高于试验组(24%、8%、4%),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血清肿的积液量方面,术后7天、1个月时,对照组(26.91±11.61、16.35±5.23)ml明显高于试验组(12.85±8.20、9.32±3.52)ml,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血清肿的积液量,试验组(8.65±0.61)ml与对照组(9.14±3.32)ml比较,其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试验组(68.00±11.27)min明显高于对照组(48.96±8.60)min,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急性疼痛发生率,试验组(24%)明显高于对照组(8%),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急性疼痛VAS评分试验组(4.75±1.30)分与对照组(4.50±1.12)分,其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疼痛及疝复发在随访期间均未出现。  结论    在腹腔镜腹股沟直疝修补术中,术中关闭直疝缺损能够有效降低术后血清肿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该方法安全有效,不增加术后慢性疼痛、尿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出处 《医师在线》 2023年6期
出版日期 2023年07月27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