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上颌中切埋伏阻生正畸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0例上颌中切埋伏阻生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双弓丝正畸治疗,分析患者正畸效果。结果:20例患者埋伏牙均牵引到牙列为止,没有发现松动,牙髓活力未发现异常,牙根、牙龈未发现明显的吸收、退缩,边缘骨没有发现明显的丧失。结论:上颌中切埋伏阻生采取正畸治疗,可以取得更好的矫正效果,治疗成功率比较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上颌中切牙埋伏阻生 正畸治疗 口腔颌面开窗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锥形束CT研究上颌窦底位置与上颌第一磨牙的关系,为临床治疗中磨牙的移动提供参考。方法:择取在本院就诊的54例拟行正畸矫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垂直骨面型将患者分为均角型组、高角型组、低角型组,每组各18例。应用锥形束CT对各组上颌第一磨牙与上颌窦的距离进行测量并对比检测结果。结果:高角型组患者上颌第一磨牙根尖同上颌窦底间1+2+3类的比例高于均角型组、低角型组,P<0.05;高角型组、均角型组、低角型组的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远中颊根、腭根到上颌窦底的距离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前一组数据小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通过CBCT检查可以发现,高角型患者上颌窦底位置偏低,与上颌第一磨牙牙根邻近,出现上颌第一磨牙牙根接触窦底或突入到窦内的情况。

  • 标签: 上颌第一磨牙 上颌窦底 正畸移动 锥形束CT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讨论上颌后牙缺失患者应用上颌窦底液压内提升同期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起始时间为2022.3月、2023.11月,该时间段内医院接受治疗的上颌后牙缺失患者是研究对象,共有20例,依照治疗方案的不同予以分组,对照组(传统上颌窦底骨凿内提升同期种植手术)、研究组(上颌窦底液压内提升同期种植手术),每组10例,比较疗效。结果:术中、术后疼痛评分相比,均是研究组评分更低,P<0.05;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的组别为研究组,P<0.05。结论:对上颌后牙缺失患者实施上颌窦底液压内提升同期种植治疗,取得的疗效可观,患者术后疼痛感较为轻微,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运用。

  • 标签: 上颌窦底液压内提升同期种植 上颌后牙缺失 疗效
  • 简介:摘要:本论文研究了数控加工中切削参数对工件表面质量的影响及其优化方法。通过对切削速度、切削深度、进给速度、刀具类型和润滑方式等参数进行分析,发现它们对表面粗糙度、加工痕迹和切削效率等方面都有显著影响。在实验和仿真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优化策略,旨在在保证加工精度的前提下提高表面质量和生产效率。本研究为数控加工过程中切削参数的合理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用指导。

  • 标签: 数控加工 切削参数 表面质量 优化 刀具类型 润滑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上颌骨恶性肿瘤患者术前术后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样本由本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提供,共计100例上颌骨恶性肿瘤患者,手术时间2021年1月~2023年10月。抽签法随机分组,分2组,50例/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术前术后护理。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围术期生活质量以及术前术后负性情绪得分。结果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围术期生活质量中,观察组各维度得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负性情绪中,观察组术前、术后得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上颌骨恶性肿瘤围术期中,术前术后护理可增强患者手术、康复信心,还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围术期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 标签: 上颌骨恶性肿瘤 术前术后护理 并发症发生率 生活质量 负性情绪
  • 简介:[摘要] 颌面部软硬组织具有独特的解剖特点,当创伤发生时,往往会出现软硬组织共同损伤,对于软组织损伤应及时行清创术,对于骨组织损伤应及时进行复位固定;然而一些闭合性损伤也时常发生,虽然无开放性伤口,但内部可出现骨折,如颧弓骨折,鼻骨骨折等。

  • 标签: []上颌骨骨折 小切口入路 坚固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翼上颌区种植体联合前部种植体修复萎缩性上颌骨牙列缺损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2月-2023年12月30例萎缩上颌无牙颌患者,通过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详细评估患者口腔状况,实施翼上颌区种植体联合前部种植体修复治疗,观察种植体稳定性、咀嚼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患者咀嚼功能得到显著改善,种植体稳定性良好,并发症发生率低,90%患者对治疗效果表示满意。结论:翼上颌区种植体联合前部种植体修复治疗是一种有效针对萎缩性上颌牙列缺损的修复方法,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口腔健康水平,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翼上颌区种植体 前部种植体修复 萎缩性上颌牙列缺损 修复效果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牙根进入上颌窦底的正畸牙齿在治疗中受正畸力影响下的移动及牙根、上颌窦底皮质骨吸收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随机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在我院正畸科就诊的经CBCT(锥形束CT)筛选出的28例正畸矫治病例患者(至少1个上颌第一磨牙牙根进入上颌窦底),观察上颌窦底对上颌第一磨牙在正畸过程中牙根移动和吸收情况的影响。结果:本研究共筛选出正畸患者28例,其中34颗上颌第一磨牙牙根进入上颌窦底。在正畸治疗过程中,34颗上颌第一磨牙在近中颊根、远中颊根以及腭根处都发生了≥2 mm的移动;29颗(85.29%)的牙根正畸治疗后无明显吸收,5颗(14.70%)出现轻度牙根吸收(p<0.05)。结论:上颌窦底会影响上颌第一磨牙牙根在正畸过程中的位置,使其发生一定程度的移动,很少引起牙根吸收,可能引起上颌窦底皮质骨吸收。

  • 标签: [] 上颌窦底,正畸,牙齿移动,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手术室护理管理对术中切口感染的防控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收治患者中120例手术治疗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60例,给予参照组常规护理,给予实验组手术室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与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护理后手术切口感染率、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手术治疗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管理,有效减少手术切口感染率,促进恢复,安全性高,得到满意评价。

  • 标签: []手术室护理管理 术中切口感染 防控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机加工作为制造业的核心环节,其过程中的切削力对于机加工表面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体现在产品的表面粗糙度上。因此,本研究以实验证明方法对机加工过程中切削力与表面粗糙度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定义了初始工艺参数(切削深度、切削速度和进给率)后,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并测量了每次实验所产生的切削力和表面粗糙度。研究结果表明切削力越大,机加工后的产品表面粗糙度也越大。换言之,通过控制切削力的大小,我们能有效地控制产品的表面粗糙度,以满足不同等级产品的技术需求。此次结果对于了解和探究切削力和表面粗糙度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和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同时也为工厂在机加工过程中优化和调整切削力,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 标签: 机加工 切削力 表面粗糙度 优化生产 工艺参数
  • 简介:摘要:机加工作为制造业的核心环节,其过程中的切削力对于机加工表面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体现在产品的表面粗糙度上。因此,本研究以实验证明方法对机加工过程中切削力与表面粗糙度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定义了初始工艺参数(切削深度、切削速度和进给率)后,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并测量了每次实验所产生的切削力和表面粗糙度。研究结果表明切削力越大,机加工后的产品表面粗糙度也越大。换言之,通过控制切削力的大小,我们能有效地控制产品的表面粗糙度,以满足不同等级产品的技术需求。此次结果对于了解和探究切削力和表面粗糙度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和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同时也为工厂在机加工过程中优化和调整切削力,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 标签: 机加工 切削力 表面粗糙度 优化生产 工艺参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上颌窦内外提升种植牙围手术期全面性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上颌窦内外提升种植牙手术的100例患者,采用电脑随机数字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一般组,每组各50例,给予不同护理方式,比较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高于一般组,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一般组,数据表现出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接受上颌窦内外提升种植牙手术的患者实施围手术期全面性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

  • 标签: 上颌窦内外提升种植牙 围手术期 全面性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形态复杂,随着年龄增长,继发性牙本质不断沉积,髓腔变窄,根管变细及钙化,根管定位困难等,增加了根管治疗的难度。CBCT作为新型口腔临床设备,可从不同层面及角度精细地显示根管形态。本文将对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根管形态增龄性变化及CBCT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CBCT 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 增龄性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在上颌窦内提升种植牙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本院于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间收治的行上颌窦内提升种植牙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抽选70例进行研究,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综合性护理,两组各35例,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护理后,实验组的SAS评分、SDS评分均值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上颌窦内提升种植牙围手术期中,应用综合性护理,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综合性护理 上颌窦内提升种植牙围手术期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在上颌窦内提升种植牙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本院于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间收治的行上颌窦内提升种植牙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抽选70例进行研究,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综合性护理,两组各35例,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护理后,实验组的SAS评分、SDS评分均值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上颌窦内提升种植牙围手术期中,应用综合性护理,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综合性护理 上颌窦内提升种植牙围手术期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上颌埋伏阻生前牙患儿治疗时,探究翻瓣导萌术、口腔正畸联合后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活动中,参考对象具体构成为:上颌埋伏阻生前牙患儿,经调查发现,全部患儿均为医院同一时间收治,即: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而后将64例患儿分组,参照依据为:随机抽样法,具体组别名称为:对照组、实验组;在治疗阶段,翻瓣导萌术在对照组中开展,翻瓣导萌术、口腔正畸治疗在实验组中开展,每个组别调查后,有32例,比较疗效。结果:(1)实验组展开分析,关于治疗成功率统计后为93.75%(30/32),和对照组统计数据(75.00%,24/32)比较,实验组居更高水平,P<0.05;(2)手术治疗后,牙龈松动、牙列异常、牙髓坏死、牙根粘连,均为上颌埋伏阻生前牙患儿常见并发症的表现形式,关于发生率计算后,实验组(6.25%,2/32)VS对照组(28.13%,9/32),展现出了更低水平,P<0.05。结论:临床治疗阶段,在改善上颌埋伏阻生前牙患儿疾病症状,提高治疗成功率方面,翻瓣导萌术、口腔正畸的结合效果更佳,此外,该项技术还可降低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安全系数高,值得大力推行。

  • 标签: 上颌埋伏阻生前牙患儿 并发症发生率 口腔正畸 翻瓣导萌术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上颌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采用改良的Nance弓矫正器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1月-2023年11月在我院接受矫正治疗的84例上颌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患儿,采取随机分组法进行分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弹弓式磨牙远移器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改良的Nance弓矫正器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患牙倾斜角度、牙周探针深度、探针出血指数、不良反应发生率、矫正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患儿治疗前后患牙倾斜角度、牙周探针深度、探针出血指数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P<0.05;治疗组矫正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P<0.05。结论 上颌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采用改良的Nance弓矫正器实施治疗效果明显。

  • 标签: 上颌 第一恒磨牙 异位萌出 改良 Nance弓矫正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