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喉罩通气下七氟烷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在小儿麻醉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9月114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法分为对照组57例(气管插管麻醉)、观察组57例(喉罩通气下七氟烷麻醉),对比两组患儿不良反应、临床各项指标、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51%比24.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儿平均动脉压、心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儿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儿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通过对患儿分别采用喉罩通气下七氟烷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结果证实,采用喉罩通气下七氟烷麻醉,能够有效减少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缩短其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改善其血流动力学,提高其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喉罩通气 七氟烷麻醉 气管插管麻醉 小儿麻醉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七氟烷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中的麻醉效果及对TOF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需要麻醉的老年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76.2±5.4)岁;研究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73.8±4.9)岁。对照组使用七氟烷全身麻醉,研究组使用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麻醉后起效时间、完全清醒时间;比较两组麻醉后不同时段认知功能;比较两组肌张力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起效时间、完全清醒时间短于对照组[(5.64±0.49)min比(14.82±2.85)min、(10.73±2.12)min比(18.56±2.04)min,均P<0.05]。研究组麻醉后6 h、12 h MMSE评分(26.84±0.51)分、(25.72±0.69)分,对照组(26.79±0.63)分、(25.45±0.6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麻醉后24 h研究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29.08±0.53)分比(26.87±0.42)分,P<0.05];研究组T1 25%(38.51±2.74)min、T1 75%(23.69±4.71)min、T1 90%(56.19±4.96) min、TOF 70%(62.87±6.02) min,均短于对照组的(43.85±2.43)min、(61.74±4.52)min、(72.82±5.73)min、(73.64±8.71)min(均P<0.05)。结论在对老年患者进行麻醉的过程当中,七氟烷全身麻醉以及腰硬联合麻醉均能够起到有效麻醉效果,其中腰硬联合麻醉更为理想,具有见效快、清醒快、认知影响小、缩短肌松药消退时间等良好特点,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与应用。

  • 标签: 七氟烷全身麻醉 腰硬联合麻醉 老年患者 MMSE评分 TOF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麻醉复苏护理结合综合保温对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吉林省人民医院行全身麻醉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应用麻醉复苏护理结合综合保温干预,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①试验组躁动发生率(7.50%)低于对照组(30.00%,χ2=6.646 2,P=0.009 9);②术后试验组血压〔收缩压(134.26±8.65)mmHg,舒张压(85.05±6.81)mmHg〕及心率〔(76.92±4.91)次/min〕明显优于对照组〔收缩压(150.05±10.62)mmHg,舒张压(96.72±8.64)mmHg,心率(90.02±6.66)次/min;分别(t=7.291 0,P=0.000 0)、(t=6.709 0,P=0.000 0)、(t=10.013 1,P=0.000 0)〕;③试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7.5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0.00%,试验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χ2=6.134 6,P=0.013 2),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身麻醉患者应用麻醉复苏护理结合综合保温干预,可以提高临床护理效果,维持生命体征,避免出现苏醒期躁动,患者满意度较高。

  • 标签: 麻醉复苏护理 综合保温 全身麻醉 苏醒期躁动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硬膜外阻滞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拟行无痛分娩的9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产妇分为联合组(45例)及单纯组(45例)。单纯组采取单纯硬膜外阻滞麻醉分娩镇痛,联合组行腰硬联合麻醉分娩镇痛。观察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新生儿结局及治疗前后产妇IL-6、NO水平。结果联合组产妇的总有效率(93.33%,42/45)高于单纯组(77.78%,3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6,P<0.05)。联合组产妇的IL-6水平[(68.71±10.83)pg/ml]低于单纯组[(96.40±12.59)pg/ml],P<0.05;NO为(50.12±10.96)μmol/L,低于单纯组的[(64.83±13.94)μmol/L,P<0.05。联合组产妇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6.67%,3/45)低于单纯组(28.89%,1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01,P<0.05)。两组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分娩镇痛可对初产妇具有理想的镇痛效果,抑制炎症反应及机体应激反应,有效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可确保母婴安全。

  • 标签: 白细胞介素-6 腰硬联合麻醉 分娩镇痛 镇痛效果 一氧化氮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区域麻醉对比全身麻醉对前列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Ovidsp和ISI Web of knowledge数据库中区域麻醉对比全身麻醉用于前列腺癌根治术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或观察性研究,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9年2月,两位研究者按照纳入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按照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估标准或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the Newcastle-Ottawa Scale, NOS)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并采用Stata 11.0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个研究(2个RCT,9个观察性研究),合计13 943例患者。区域麻醉对比全身麻醉,2个RCT及6个观察性研究报告了生化复发,二者在生化复发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CT:风险比(hazard ratio, HR)=1.55,95%CI(0.86,2.78),P=0.146。观察性研究:HR=0.96,95%CI(0.79,1.16),P=0.675];4个观察性研究报告了无复发生存,二者在无复发生存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1.02,95%CI(0.89,1.16),P=0.829];3个观察性研究报告了肿瘤进展,二者在肿瘤进展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56,95%CI(0.30,1.04),P=0.065];3个观察性研究报告了前列腺癌病死率,二者在前列腺癌病死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70,95%CI(0.29,1.68),P=0.418];3个观察性研究报告了全因死亡率,区域麻醉的全因死亡率低于全身麻醉[HR=0.77,95%CI(0.64,0.93),P=0.008]。结论区域麻醉对比全身麻醉在前列腺癌患者术后肿瘤复发转移上没有差异,但区域麻醉会降低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全因死亡率。

  • 标签: 区域麻醉 全身麻醉 前列腺癌 转移复发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膝关节囊后间隙阻滞(IPACK)-收肌管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用于膝关节置换术的优化效应。方法择期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18~64岁,BMI 18~24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0):IPACK-收肌管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组(IA组)和常规麻醉组(C组):股神经阻滞-腘窝上坐骨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全身麻醉诱导前,超声或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IA组行IPACK、收肌管阻滞,分别注射0.375%罗哌卡因15、25 ml;C组行股神经和腘窝上坐骨神经阻滞,分别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l。确认神经阻滞效果后,实施全凭静脉麻醉,维持BIS值40~60。术后采用舒芬太尼行PCIA,维持术后VAS评分≤3分。记录术后出PACU、24、48和72 h时股四头肌肌力评分;首次下地活动时间;术后患者清醒时足下垂、补救镇痛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患者对术后恢复满意度评分。结果与C组比较,IA组术后股四头肌肌力和术后恢复满意度评分升高,术后足下垂发生率降低,术后住院时间和首次下地活动时间缩短(P<0.05)。结论IPACK-收肌管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可作为有助于膝关节置换术后转归的优化策略。

  • 标签: 神经传导阻滞 麻醉,全身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用于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患者的优化效果。方法择期行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患者60例,年龄35~64岁,BMI 20~24 kg/m2,性别不限,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0):全身麻醉组(G组)和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组(T+G组)。T+G组于麻醉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行T9和T11胸椎旁神经阻滞,各注入0.5%罗哌卡因10 ml。麻醉诱导后,静脉泵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行麻醉维持,术毕连接PCIA,镇痛药物为舒芬太尼。PACU期间VAS评分>3分时,静脉注射羟考酮0.05~0.10 mg/kg补救镇痛。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CO2气腹建立后(T1)、手术30 min(T2)和术毕(T3)时采集中心静脉血样,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皮质醇(Cor)和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于T0、T3和术后24 h(T4)时采集中心静脉血样,采用Navios型流式细胞仪测定CD3+、CD4+和CD8+细胞百分比,计算CD4+/CD8+比值。记录术中血管活性药物、PACU期间羟考酮使用情况、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及PACU停留时间。结果与G组比较,T+G组T1-3时血浆Cor和NE浓度降低,T3,4时CD3+、CD4+细胞百分比和CD4+/CD8+比值升高,术中血管活性药物和PACU期间羟考酮使用率降低,PACU停留时间缩短(P<0.05)。2组均未发生恶心呕吐。结论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可作为有助于改善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和免疫功能的麻醉优化策略。

  • 标签: 神经传导阻滞 胸椎 麻醉,全身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复合麻醉对急性肠梗阻患者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胃肠外科及肛肠科住院手术治疗的急性肠梗阻患者94例,年龄33~81岁,体重48~80 kg,ASA分级Ⅰ或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n=47):常规麻醉组(R组)和右美托咪定复合麻醉组(D组)。D组在全麻诱导前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1 μg/kg 15 min,随后以0.5 μg·kg-1·h-1速率静脉输注至术毕前30 min。于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输注前(T0)、术后1 d(T1)、术后3 d(T2)和术后7 d(T3)时抽取外周静脉血样,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D-LAC)、细菌内毒素(BT)、TNF-α及IL-6浓度。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与R组比较,D组T1,2时血清DAO、D-LAC、BT、TNF-α及IL-6浓度降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缩短,需呼吸循环支持发生率和并发症总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麻醉对急性肠梗阻患者肠道屏障功能有一定保护作用。

  • 标签: 右美托咪啶 肠梗阻 肠黏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指损伤中改良指根腱鞘内单点进针麻醉与传统指根麻醉的不同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解放军空军特色医学中心急诊及住院治疗的40例手指损伤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改良麻醉组和传统麻醉组,每组20例。改良麻醉组患者常规消毒后,以手指根部近侧掌指纹中点处为进针点,将进针点掌指纹两侧皮肤捏起,45°进针,予以2%盐酸利多卡因3.0~3.5 mL;传统麻醉组常规消毒后,使用5 mL注射器在近端指骨外侧边缘背侧进针,回抽观察无血后保持针尖位置不变,同时缓慢注射,逐渐进针直至针尖抵达掌侧皮下,共推入2%的盐酸利多卡因4.0~5.0 mL,于对侧指根同样方法操作。评估2组患者的麻醉操作时间、药物注射量、麻醉起效时间、麻醉阻滞范围、麻醉持续时间、麻醉操作简易程度及患者主诉疼痛程度。术后1个月电话随访,观察患者是否有并发症发生。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2组患者麻醉方法均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改良麻醉麻醉操作时间为(22.0±5.0)s,比传统麻醉组[(30.0±5.0) s]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P<0.05);改良麻醉组药物注射量为(3.5±0.5) mL,少于传统麻醉组[(5.0±0.5)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P<0.05);改良麻醉组与传统麻醉组的麻醉起效时间分别为(24.0±5.0)、(25.0±4.0) s,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麻醉持续时间均至手术结束,麻醉阻滞范围均为指掌侧和中节指间关节以远。改良麻醉组的麻醉操作过程简单,传统麻醉麻醉操作过程繁琐;与传统麻醉组比较,改良麻醉组患者主诉疼痛程度更低。术后随访1个月,2组患者均未出现针孔感染、神经及腱鞘损伤、缺血坏死等并发症。结论改良指根腱鞘内单点进针麻醉较传统背侧指根部两点进针注射药物麻醉操作时间更短,药物注射量更少,操作过程更简单,患者的疼痛程度更低。该方法简便、快捷、安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手损伤 麻醉药,局部 病例对照研究 屈指肌腱腱鞘
  • 简介:摘要爆发抑制(burst suppression, BS)是大脑皮质电活动严重受抑制的表现,麻醉药物是常见的BS诱发因素。目前BS发生机制尚不清楚,各种药物单用及混用诱发BS的剂量是重要研究方向。文章旨在综述BS国内外研究现状,主要包括BS的定义和判断标准、各种药物与BS的关系、BS的预后。爆发抑制率(burst suppression ratio, BSR)可作为临床麻醉的常规监测指标,使麻醉医师更易调节麻醉深度。

  • 标签: 爆发抑制 爆发抑制率 麻醉药物 脑电双频指数
  • 简介:摘要低血压是剖宫产麻醉期间最常发生的不良反应,无论采用何种麻醉方式,均不能完全避免围手术期发生低血压,而低血压本身对于孕产妇和新生儿均会造成一定的不良反应。同时,体位的改变、手术操作以及缩宫素的使用,对于血压的波动也有影响。针对这些因素,文章比较分析了输液、升压药物、体位对于低血压的预防和治疗的优缺点,希望为临床防治剖宫产期间低血压提供一些思路。

  • 标签: 剖宫产 麻醉 低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七氟烷静吸麻醉与丙泊酚静脉麻醉对妇科肿瘤手术患者内隐记忆、外显记忆以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19年5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妇科肿瘤手术患者48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丙泊酚静脉麻醉组(A组)和丙泊酚复合七氟烷静吸麻醉组(B组),每组24例。A组术中丙泊酚持续静脉泵注,B组术中丙泊酚持续静脉泵注复合七氟烷吸入,七氟烷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维持在0.5,两组麻醉过程中均不使用咪达唑仑。术中两组脑电双频指数(BIS)值均维持在45~55,并在麻醉诱导前(T1)和术中听录音后10 min(T2)抽取肘静脉血测量皮质醇、促肾上腺激素释放激素(ACTH)及催乳素(PRL)浓度,在术后12~24 h进行记忆测试并计算内隐记忆及外显记忆成绩。结果A组外显记忆成绩为0.012±0.007,B组为0.016±0.002,两组均未产生外显记忆[与0(常数)比较,A组:t=1.554,P>0.05;B组:t=1.942,P>0.05],两组间的外显记忆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17,P>0.05)。A组内隐记忆成绩为0.089±0.050,B组为0.189±0.060,两组均产生内隐记忆[与0(常数)比较,A组:t=8.726,P<0.05;B组:t=15.415,P<0.05],B组内隐记忆成绩更高(t=-6.215,P<0.05)。两组间T1时刻皮质醇、ACTH及PRL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2时刻B组皮质醇、ACTH及PRL水平均高于A组[(276±35)μg/L比(96±33)μg/L;(228±42.3)pg/ml比(14.1±1.7)pg/ml;(4 208±213)mU/ml比(3 805±196)m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8.634、34.879、12.605,均P<0.05)。结论丙泊酚静脉麻醉较丙泊酚复合七氟烷静吸麻醉能更好地抑制内隐记忆的产生以及术中应激反应。

  • 标签: 生殖器肿瘤,女(雌)性 内隐记忆 外显记忆 应激 双频指数监测器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胸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用于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的改良效果。方法择期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55~63岁,体重65~81 kg,ASA分级Ⅲ或Ⅳ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0):胸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组(TG组)和全身麻醉组(G组)。采用咪达唑仑-丙泊酚-舒芬太尼-罗库溴铵进行麻醉诱导,七氟烷-瑞芬太尼-丙泊酚维持麻醉。TG组于麻醉诱导前20 min行超声引导胸橫肌平面阻滞,于双侧肋间内肌与胸橫肌之间分别注入0.375%罗哌卡因+0.5%利多卡因共20 ml。术后2组均采用舒芬太尼PCIA,静脉注射羟考酮0.05 mg/kg补救镇痛,维持术后VAS评分≤4分。记录术中瑞芬太尼及丙泊酚用量、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用量、补救镇痛情况;术后ICU停留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恶心/呕吐、肺部炎症、皮肤瘙痒及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G组比较,TG组术中瑞芬太尼及术后舒芬太尼用量减少,术后补救镇痛率降低,PA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和排气时间缩短,术后恶心/呕吐、肺部炎症发生率降低(P<0.05)。未见皮肤瘙痒和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胸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可为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患者提供良好的围术期镇痛,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 麻醉,全身 神经传导阻滞 胸横肌平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局部麻醉与硬膜外麻醉下自黏性补片应用于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临床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2月至2018年10月于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使用自黏性补片进行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据麻醉方式分为局部麻醉组和硬膜外麻醉组。其中,局部麻醉组80例,硬膜外麻醉组20例。比较2组术后手术指标、疼痛评分、住院指标、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术前及术后1周的炎性因子水平。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使用t检验进行比较。计数资料使用频数表示,χ2检验或Fisher检验进行比较。结果局部麻醉组腹股沟疝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51.59±8.29)min、(7.61±0.95)h、(5.44±0.61)h和(2.50±0.87)d,与硬膜外麻醉组(44.86±6.13)min、(8.82±1.14)h、(8.26±0.92)h和(4.17±1.05)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麻醉组腹股沟疝患者术后4 h视觉模拟评分为(4.02±0.52)分,与对照组(3.95±0.38)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麻醉组住院费用(3852.17±415.26)元,少于硬膜外麻醉组(4650.36±453.91)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麻醉组患者术后尿潴留发生率1例(1.25%)低于硬膜外麻醉组3例(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局部麻醉组术后切口感染情况为6例(7.50%),低于硬膜外麻醉组4例(2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无复发。术后1周较术前比较,2组血清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降低,且局部麻醉组低于硬膜外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麻醉相较硬膜外麻醉下应用自黏性补片进行腹股沟疝修补术可有效抑制患者术后早期的炎症反应,促进术后康复,还可减轻患者治疗负担,减少尿潴留的发生,且两者镇痛效果相当,建议临床推广。

  • 标签: 疝,腹股沟 局部麻醉 自黏性补片 炎性因子 疼痛 并发症
  • 简介:摘要对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国际麻醉研究学会以及中华医学会主办的麻醉学专业学术期刊发表论著所采用的研究设计类型进行对比分析,提示我国应注重开展麻醉学临床研究。从理论上的因果论证强度来讲,随机对照试验是最佳研究设计类型,但如果不能充分理解随机对照试验设计与实施的关键要素及其优缺点,以及国际范围内对随机对照试验透明性的要求,将会影响其在麻醉学领域的合理应用。此外,"Anesthesiology"与"Anesthesia and Analgesia"发表队列研究的论著远多于《中华麻醉学杂志》,呼吁我国麻醉学同行重视建设高质量麻醉相关专病队列,为高质量、系统地开展临床研究奠定良好基础。结合麻醉学学科实际,熟悉不同研究设计类型的基本原理,有助于麻醉同行做到临床与基础研究并重,重视高质量观察性研究,提升随机对照试验质量,从而生产高质量研究证据,提高临床实践能力,切实推动麻醉学科发展。

  • 标签: 麻醉学 研究设计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前列腺局部浸润麻醉与直肠黏膜表面麻醉在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穿刺活检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2018年3月至8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拟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的疑似前列腺癌患者纳入本研究,前瞻性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利多卡因于前列腺基底部和精囊腺间交角周围的血管神经束进行局部浸润麻醉;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凝胶直肠黏膜表面麻醉。收集患者穿刺前后基线特征及穿刺后VAS评分、穿刺前后膀胱残余尿、穿刺阳性率、Gleason评分及血尿等相关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共66例患者纳入本研究。穿刺过程中实验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间穿刺阳性率、Gleason评分、残余尿、尿潴留、肉眼血尿、发热等没有组间差异。结论局部浸润麻醉比直肠黏膜表面麻醉更能明显缓解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穿刺的疼痛,对穿刺阳性率无明显影响,是更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但需要一定经验的超声医师引导。

  • 标签: 局部浸润麻醉 直肠,黏膜表面麻醉 超声引导 前列腺穿刺活检 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童口腔医生使用局部麻醉的相关情况。方法对2018年9月至2019年2月随机抽取来自全国不同地区、不同学历及工作情况的527名儿童口腔医生关于局部麻醉使用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影响局部麻醉注射技术选择的相关因素进行Fisher精确检验分析。结果共发放问卷527份,共回收有效问卷449份。449名样本人群中,阿替卡因使用率[50.78%(228/449)]显著高于甲哌卡因[26.06%(117/449)]和利多卡因[22.05%(99/449)]。医生局部麻醉注射技术的选择与学历(χ2 = 10.867,P = 0.045)及其从事儿童口腔诊疗工作时间(χ2 = 11.755,P = 0.029)有关。82%(367/449)医生认为下颌后牙浸润麻醉效果不佳,56%(251/449)医生选择牙周膜麻醉作为补充麻醉。6.68%(30/449)医生认为局部麻醉无并发症,93.32%(419/449)医生对并发症认知不足。结论阿替卡因和浸润麻醉是儿童口腔临床诊疗中最常用的局部麻醉药物和局部麻醉注射技术,牙周膜麻醉作为补充麻醉使用率高,但儿童口腔医生对局部麻醉安全性认识不足,需要加强学习以促进局部麻醉安全。

  • 标签: 流行病学 儿童口腔医学 麻醉药,局部 注射技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肺移植近年来快速发展,我国肺移植的质量和数量均稳步上升,麻醉医师在肺移植术中担当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前期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已相继制订了肺移植一系列相关技术操作规范,涵盖术前评估、供肺获取与保护、肺移植术操作、病理学技术和护理技术等方面。为进一步规范肺移植麻醉管理,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肺移植麻醉专家,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最新进展,并结合国际指南和临床实践,从肺隔离、血流动力学监测、血液保护和围手术期保温以及体外生命支持技术等方面,制订《中国肺移植麻醉技术操作规范(2019版)》。

  • 标签: 肺移植 麻醉管理 围手术期 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