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吸入性损伤综合治疗措施中,机械通气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若呼吸机参数设置不当,将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机械通气引起的肺部过度牵张能够导致炎性细胞因子聚集、内皮和上皮细胞通透性增加、肺部液体平衡失调及明显肺组织损伤。为减轻机械通气所致肺损伤,近年倡用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肺功能不全,潮气量6~8mL/kg、吸气平台压小于或等于30cmH2O(1cmH2O=0.098kPa)、

  • 标签: 烧伤 吸入性 高频通气 高频喷射通气
  • 简介:传统机械通气(CMV)技术的不断完善,使吸入性损伤(inhalationinjury,INI)患者的呼吸支持状况得以改观,但仍有部分患者采用CMV无效或发生严重气压伤(通气性肺损伤)[1].在未找到有效的治疗措施之前,呼吸支持的水平亟待提高,因此,探讨高频通气(HFV)的治疗效果具有现实意义.

  • 标签: 高频通气 治疗 吸入性损伤 抗炎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应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34例患儿肺不张的护理。方法分析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科收治34例肺不张患儿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临床完整资料。结果本组34例患儿经过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后,肺通气功能改善,治愈出院。结论高频振荡通气作为肺保护措施改善患儿的肺氧合功能,增加气体的交换量。缩短带机时间,是一种安全性好、疗效肯定的机械通气方法。

  • 标签: 高频振荡通气 肺不张 护理Nursing care of high-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ulmonary atelectasi
  • 简介:病历摘要患者男性,67岁,身高171cm,体重60kg。因诊断右肺下叶肿块(性质不明),拟在全身麻醉下行胸腔镜右肺下叶切除术。麻醉前访视:既往20余年“冠心病史”,目前服用硝酸异山梨酯,辛伐他汀,美托洛尔,阿司匹林等。查体患者精神状况可,消瘦体型,桶状胸,右肺呼吸音减弱。

  • 标签: 高频喷射通气 单肺通气期 低氧血症 右肺下叶切除术 反复 硝酸异山梨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高频振荡通气与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疗效。方法:针对100名患有呼吸衰竭的新生儿进行研究。通过随机的方式将患儿分到对照组和研究组,每个组分别有50名病人。其中对照组以机械通气法进行治疗,研究组以高频振荡通气法进行治疗。对比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肺通气氧合功能指标和并发症出现率。结果:研究组PaO2指标、PaCO2指标、FiO2指标、氧合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高频振荡通气 机械通气 新生儿呼吸衰竭 疗效
  • 简介:摘要由于呼吸机导致的肺损伤大多与潮气量过大有关,故主张高频振荡通气(HFOV)作为早产儿有创呼吸支持的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以防止呼吸机相关肺损伤。在HFOV期间,由于肺机械力学的改变及人-机相互作用,同样的压力幅度和频率可能导致不同的胸腔振动和潮气量,而HFOV时叠加容量保证(VG)能减少高频气量波动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反复变化。临床前期新生动物研究和HFOV-VG在临床的应用已表明,高频率结合持续恒定的非常小的潮气量通气技术可降低呼吸机相关肺损伤的风险。

  • 标签: 高频振荡通气 容量保证 婴儿,新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新生儿气胸患者采用高频震荡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对象为本院在2019年9月-2021年8月期间诊治的新生儿气胸患者,共50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对分组,采用传统常频通气治疗患者为对照组,25例,采用高频震荡通气治疗患者为观察组,25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氧合指数以及血气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氧合指数在治疗后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加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新生儿气胸 高频震荡通气 氧合指数 血气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和常规通气方法在新生儿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在我院住院的80例新生儿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频机械通气治疗,实验组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后PaO2指标为(85.39±12.38)mmHg、SaO2指标为(93.47±4.41)%,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PaCO2指标为(35.79±9.63)mmHg,低于治疗前(45.17±10.16)mmHg(P<0.05);实验组平均通气时间为(62.82±7.91)h,短于对照组(68.52±7.76)h(P<0.05);实验组住院治疗(21.4±5.8)d病情稳定出院,短于对照组(26.7±6.3)d(t=20.81,P<0.05)。实验组治疗后4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低于对照组(7例出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X2=4.79,P<0.05)。结论呼吸衰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在新生儿中发病率较高,临床上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高频振荡通气 常规通气 新生儿呼吸疾病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叠加常频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我院肺出血新生儿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HFOV叠加常频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出血;对照组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出血,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氧合指数、肺出血停止时间、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氧暴露时间。结果HFOV叠加常频通气组治疗后6、12、24、36小时氧合指数(0I)明显低于HFOV组,肺出血停止时间、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氧暴露时间较HFOV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高频振荡叠加常频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出血较单纯高频振荡通气疗效显著。

  • 标签: 肺出血 高频震荡通气 常频通气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高频振荡通气(HFOV)并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新生儿气胸的疗效观察。方法33例新生儿出现气胸采用高频振荡通气并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对其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及临床疗效观察。结果HFOV治疗12h后通气氧合情况明显好转,PaO2明显升高,PaCO2明显下降,MAP明显下降,FiO2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FOV对治疗新生儿气胸并呼吸衰竭十分有效,且安全性好,已更加广泛应用于临床。

  • 标签: 新生儿 高频振荡通气 气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高频程序通气应用于心肺复苏术中的临床效果,为更好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于我院施行心肺复苏术后无自主呼吸的84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各42例子。治疗组采用高频程序控制通气,对照组采用常规通气。测定两组0h、2h、4h、12h的动脉血压分压(PaO2)、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氧合指数(OI)并进行对比。结果两组在治疗前(0h)PaO2、HR、MAP、O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2h、4h、12h后治疗组PaO2、MAP、O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R在同一时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程序控制通气具有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微小、可降低对心肌细胞的损伤、使用方便、产生二氧化碳潴留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肺复苏术 高频程序通气 常规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重症新生儿肺炎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11.01-2012.12NICU病房收治的42例新生儿重症肺炎进行回顾性分析,除常规治疗外,按机械通气方式分为高频振荡通气组(HFOV组)和常频机械通气治疗组。比较了两组间的上机时间,上机前后血气分析,住院时间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上机后高频振荡机械通气组的血气分析明显优于常频机械通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振荡通气组上机时间、住院时间明显比常频机械通气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振荡通气和常频振荡通气用于治疗新生儿重症肺炎,前者更有优越性。

  • 标签: 机械通气 肺炎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新生儿高频振荡通气的护理管理效果。方法在本院2016年3月—2017年2月间接诊的行高频振荡通气治疗的重症呼吸衰竭新生儿中随机选取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对病患实施分组治疗,30例采用常规重症呼吸衰竭护理方式的为A组,30例在采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高频振荡通气护理管理的为B组。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A组的76.76%;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A组的23.3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高频振荡通气中应用积极的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非常好的应用效果。

  • 标签: 新生儿 高频振荡通气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新生儿气胸行高频振荡通气(HFOV)、常频机械通气(CMV)治疗的临床价值,为新生儿科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行机械通气治疗的52例气胸新生儿,随机分为CMV治疗的对照组以及HFOV治疗的试验组。对比2组气胸新生儿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水平改善情况以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颅内出血、病死率情况。结果治疗12h、24h、48hPaO2、PaCO2、OI水平对比,试验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另外,组间不良预后对比,P>0.05。结论给予新生儿气胸高频振荡通气治疗血气分析、肺功能指标改善明显,安全性更高。

  • 标签: 高频振荡通气 常频机械通气 新生儿气胸 并发症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常频通气高频振荡通气对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间收治的135例呼吸衰竭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通气治疗,给予观察组高频振荡通气疗法,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频通气相比,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常规通气 高频振荡通气 新生儿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归纳高频振荡通气与常频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将16例新生儿气胸患者纳入研究,按照抽签法分为高频组和常频组各8例,高频组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常频组采用常频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情况以及O2和CO2的分压,治疗情况包括患儿呼吸机使用时间和X胸片恢复正常时间。结果经各自通气治疗以后,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的高频组在患儿呼吸机使用时间和X胸片恢复正常时间以及O2和CO2的分压方面,均远优于采用常频通气治疗的常频组,组间体现为P<0.05的最终检验定论,探析价值突出显著。结论在新生儿气胸的临床治疗中,通气治疗疗效显著,与常频通气治疗相比,高频通气治疗可明显缩短治疗时间,改善患儿肺功能。

  • 标签: 高频振荡通气 常频机械通气 新生儿气胸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高频振荡通气和常频机械通气模式治疗胎粪吸入综合征对比。方法从我院2015年4月—2017年6月以来接诊的胎粪吸入综合征新生儿选取8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对被选取的患儿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为40例患儿,观察组中患儿男23例,女17例,胎龄为37—42周之间,平均胎龄为(40.2±2.7)周,体重为3.30—4.21kg之间,平均体重为(3.21±0.03)kg;对照组人数同样为40例,其中男孩有21例,女孩有19例,胎龄也同样在37—42周之间,平均胎龄为(39.8±2.6)周,体重为3.43—4.30kg,平均体重为(3.14±0.06)kg,两组患儿的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具有可比性;将两组患儿同时治疗,但观察组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模式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常频机械通气模式治疗,工作人员记录两组患儿的治疗前后各项数据,加以分析比价。结果两组患者通过治疗后,观察组低的Pa02治疗前后对比较对照组明显上升,而高的PaC02、Fi02与OI治疗前后的对比相较于对照组而言下降明显,组间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即(p<0.05)。结论尽管两组患儿经过治疗后各项指数均有明显改善,但是观察组的效果相比之下更为理想,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模式治疗胎粪吸人综合征能快速改善肺复张,肺部氧合,减少气漏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效果显著。

  • 标签: 高频振荡通气模式 常频机械通气模式 胎粪吸入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的应用效果。方法选用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我院救治的46例新生儿肺出血患儿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用常频通气,观察组用高频振荡通气,对比两组治疗情况。结果两组患儿的肺出血时间、氧疗时间、上机时间、住院时间进行比较,观察组患儿的肺出血时间、氧疗时间、上机时间、住院时间明显更低。结论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的应用效果显著,症状和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值得应用。

  • 标签: 高频振荡通气 新生儿肺出血 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