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消除对生化测定影响的方法进行分析。方法择取90例标本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浓度情况进行分组,A组为正常对照组,B组为中度组,C组为重度组,使用6.67g/dl的聚己二醇对标本进行处理。结果使用6.67g/dl的聚己二醇对中度组、重度组进行处理之后,其测定的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结论使用6.67g/dl的聚己二醇对标本进行处理,可以有效消除对生化测定的影响。

  • 标签: 高脂血 生化测定 方法
  • 简介:摘要临床生化检验工作中,由于标本严重造成无法测定部分临床生化指标或者生化测定结果缺乏可靠性等是一件比较常见的棘手问题。所以,对影响临床生化测定相关机制进行分析,选择消除影响测定结果的正确方法是生化检验工作人员必须注重的关键问题。本研究主要从高脂血症概念、划分血脂危险水平、标本来源、影响生化测定因素及相关方法等分析与探讨。

  • 标签: 高脂血 生化检验 测定结果 影响 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膳食纤维(dietaryfiber,DF)对代谢紊乱小鼠的作用。方法48只雄性C57BL/6J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燕麦DF组和全小麦DF组,以相应饲料连续喂养24周,测定各组小鼠体重、摄食量、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糖以及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6等指标,同时进行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燕麦DF和全小麦DF降低了代谢紊乱小鼠的体重、血清TC、FFAs和TNFα水平以及肝匀浆TG水平,燕麦DF降低了血糖水平。两组干预组小鼠肝脏脂肪变性程度明显减轻。结论DF对胆固醇饲料诱导的代谢紊乱小鼠的血脂水平及炎性因子水平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燕麦DF对总胆固醇和血糖的作用优与全小麦DF,全小麦DF对甘油三酯的作用优于燕麦DF。

  • 标签: 膳食纤维 脂代谢紊乱 血脂 炎性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对麻醉治疗在2型糖尿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探讨。方法我院所收治的68例患有糖尿的患者,在围手术期中应用麻醉治疗。结果通过对68例患者在围手术期中应用麻醉治疗,在治疗前后的糖尿的测试指标和血压情况进行对比,存在着统计学差异,治疗后并无明显的不适症状,其恢复效果也有明显的提高。结论糖尿的发病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不断的升高,因此,对于糖尿的患者要进行更多的关注,并提出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本文主要结合临床的工作经验,对糖尿的患者进行麻醉治疗后,在临床中的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 标签: 麻醉治疗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病 临床效果 探讨 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溶血标本对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低水平HBV-DNA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对收治的100例三酰甘油(TG)正常(TG≤1.46mmol/L)、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为(4.0-9.0)×10^3IU/mL的乙型肝炎患者采集血清标本,进行即刻检测,另外选择100份乙肝五项全阴且测不出HBV-DNA的TG标本和100份乙肝五项全阴且测不出HBV-DNA的全标本分别制备成、溶血血清标本,同时进行和非、溶血血清和非溶血血清的HBV-DNA荧光定量PCR检测,并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和非、溶血血清和非溶血血清的HBV-DN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血标本低水平HBV-DNA荧光定量PCR定量检测结果较空腹采集即刻检测的结果降低。

  • 标签: 标本 溶血 高脂血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甘油三酯症对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细胞分泌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2年10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病专科收治的296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甘油三酯是否达标分为甘油三酯症组(164例)与甘油三酯达标组(132例)。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腰围(WC)、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空腹C肽(C0)、餐后2小时C肽(C2)、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CP))、稳态模型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islet(CP))各指标间的差异。结果甘油三酯症组患者的BMI、WC、TC、TG、HDL、HOMA-IR(CP)、(HOMA-islet(CP)与甘油三酯达标组比较有显著升高(P值均<0.01)。HOMA-IR(CP)与腰围、FPG、C0呈正相关,与HDL、HbA1c呈负相关,与性别、年龄、病程、TC、LDL无相关性。HOMA-islet(CP)与TG、C0、C2呈正相关。结论甘油三酯症可能加重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负担,甘油三酯症可以反映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程度。

  • 标签: 2型糖尿病 高甘油三酯血症 胰岛素抵抗 胰岛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高催乳素症(hyperprolactinemia,HPRLM)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血清催乳素升高为主要表现的内分泌疾病,其治疗目前仍是以溴隐停为主的药物治疗加手术及放疗,近几年出现几种新的治疗药物。Cabergoline为一种较长效的特异性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其在治疗HPRLM及生理性抑乳方面有较好的疗效。Quinagoline是一种非麦角碱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可用于对麦角碱类药物过敏者及耐药者,促排卵药物及HRT也可用于HPRLM的辅助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观察必妥胶囊调节血脂的效果。将高胆固醇症乱患者30例符合条件的30例病人服用必妥3粒,每日3次,服用4周。TC治疗前7.54±0.72%,治疗后5.81±0.40%,P值<0.01.前后对比差异非常显著。本组研究显示,必妥片降胆固醇效果良好。故疗效确切,又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血脂异常 脂必妥胶囊 TC TG LDL-C HDL-C
  • 简介: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症和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间的相关性,为其防治缺血性脑血管提供依据。方法12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按患者头颅CT与核磁共振成像检查以及脑血管临床诊断标准分为脑梗死组62例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62例,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体检者62例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测定结果。结果脑梗死组、TIA组、对照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测定结果经方差分析比较得出的结论:脑梗死组与TIA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与TIA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是引发缺血性脑血管的一个重要独立危险因子,临床可通过降低和控制缺血性脑出血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来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的发生率和复发率,提高缺血性脑血管的康复率。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胆红素症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分析2013年10月-2014年12月我院胆红素症患儿252例(胆红素症组)的临床资料,同时选取同期我院非胆红素症的新生儿20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研究对象高胆红素症的影响因素,例如性别、胎龄等等。得出结论是新生儿胆红素症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可以为临床护理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 标签: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症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相关性。方法对研究组中青年脑梗死患者与对照组健康人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指定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临床实验室检验人员完成所有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检验工作,对比研究组与对照组同型半胱氨酸症发生率、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将所得结果给予专业分析(统计学)后获得结论。结果研究组中青年脑梗死患者与对照组健康人群均给予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可知,研究组同型半胱氨酸症发生率高达85.00%,对照组同型半胱氨酸症发生率仅为10.00%,研究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医生应准确掌握同型半胱氨酸症与中青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关系特点,对疑似病例积极给予各项检查确诊病情,提供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保障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和组分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胆红素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确诊为胆红素症的新生儿76例,根据换血时血球、血浆组分不同随机分为组分组和全组,并进行相应换血疗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换血后血清胆红素水平,血液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换血后血清胆红素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换血后两组胆红素换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换血后组分组患者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水平均较全组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换血后全组出现2例轻微贫血,组分组未出现并发症;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换血疗法 新生儿 肝胆红素血症 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018-02
  • 简介:摘要收集我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来2013年09月-2014年09月的我科162位胆红素症的住院新生儿观察记录。在适当的支持治疗和全面护理下,重点观察记录喂养及消化道护理的效果评估。结果显示通过正确的喂养和消化道护理,患儿有效吸允,喂养次数大于8次/分,热卡≥110J/Kg体重,需水量150ml/Kg体重、蓝光照射时增加2-3倍,排便顺利,次数、量适当,(喂养次数<8次/分,进热卡、水量未达标,排便不顺利,排便量、次数减少的患儿)能提高降低血清胆红素速度,缩短住院天数,以及有效预防核黄疸的发生。

  • 标签: 优质护理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喂养 排便
  • 简介:摘要目的对新生儿胆红素症的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按随机单盲法,将88例新生儿胆红素症患者均分成两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之上,对实验组患者采取综合性护理;比较2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护理有效率(90.9%)显著高于对照组(75.0%),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胆红素症患儿予以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效果甚佳,值得大力推行。

  • 标签: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综合性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