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750例慢性高原人的住院资料分析,了解发病人员的基本情况及其症状体征,对慢性高原的预防、诊断、治疗具有指导性的意义。方法统计分析12年来在我院住院的慢性高原患者的资料。结果750例患者均有左、右或双室增大,100%患者肺动脉段圆锥隆突。结论慢性高原患者均为移居高原半年以上的内地人。是由于低氧直接或者间接引起的一种全心性疾病。

  • 标签: 高原 心脏病 分析
  • 简介:急性高原(AMS)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病理过程,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我国关于AMS发病机制的研究,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提出了AMS发病机制中的三个重要环节,即肺氧合效率降低,水转运失调和脑循环障碍。

  • 标签: 急性低氧 发病机制 急性高原病 低氧暴露 肺氧合 重要环节
  • 简介:摘要目前盛行西藏旅行热,急性高原值得警惕。在紧急登高至2000m以上时即可有症状,若在一日内紧急登高到2500m以上,约有25%的人会发生急性高原。大多数人数天内登高到3000m能够适应。高度越高,适应时间需要越长。到达5500m时,氧分压仅为海平面氧分压的1/2,高原恶化较快,人不能长期生存。目的讨论急性高原的临床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治疗原则为高原发作严重时必须及时供氧,泼尼松和乙酰唑胺可有较好疗效。

  • 标签: 急性高原病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高原的诱因及临床特点,总结其诊治经验并结合有关文献就该病的诊断、治疗、预防等问题进行讨论。方法对276例急性高原患者的发病情况、诊治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3例急性高原反应经就地休息、吸氧等治疗得到缓解;25例高原肺水肿和8例高原脑水肿经现场紧急处理后下转至海拔2800m治疗后痊愈;其中6例高原肺水肿和2例脑水肿患者下送至平原继续治疗。结论因快速进入高原、上呼吸道感染、劳累易诱发急性高原的发生,吸氧、利尿、脱水等治疗措施有效,积极预防,早期发现,及时后送在急性高原的防治中起关键作用。

  • 标签: 急性高原病 临床特点 治疗 预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高原高原地区常见疾病,包括急性高山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等,目前预防和治疗高原的药物主要包括地塞米松、乙酰唑胺、西地那非、硝苯地平和沙美特罗5种药物,在采用该类药物治疗高原时,如何选择用药和剂量调整、肝肾功能不全或存在其他疾病的患者正确用药等是目前关注的话题,是提高治疗高原用药合理水平和治疗成功率的关键。

  • 标签: 高原病 地塞米松 乙酰唑胺 西地那非 硝苯地平 沙美特罗
  • 简介:摘要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地区称为高原地区,该环境的特点为气压低、氧分压也相应降低,低压、低氧环境容易导致人体缺氧,造成一系列的机体功能异常,人体若不能很好地适应这种环境,将引发高原。其发病机制可能是高原环境下低压低氧导致肺、脑微循环的过度灌注,引起高原脑水肿和肺水肿。目前对高原患者脑结构的影像学诊断的研究逐渐增多,其检查设备主要是CT、MRI,本文就高原患者脑结构的影像学诊断现状予以综述。

  • 标签: 高原病 脑改变 CT MRI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高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高原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7例,对照组27例,分别接受丹红注射和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显效15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6%,不良反应1例;对照组患者显效10例,有效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0.4%,不良反应6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高原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丹红注射液 急性高原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健康平原地区人群急进高原后多项生理指标的变化,研究其对重度急性高原(AMS)的诊断及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七〇医院赴青海玉树的30例健康医务人员,根据Lake Louise评分(LLS)将30例医务人员分为重度AMS组(5例)和非重度AMS组(25例)。比较两组人员的一般资料及其进入高原后的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血氧饱和度、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白细胞介素6(IL-6)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各指标与LL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急进高原后30例医务人员中重度AMS的发病率为16.7%(5/30)。重度AMS组体质量[(53 ± 6)kg vs.(68 ± 8)kg]、体质量指数(BMI)[(19.8 ± 0.8)kg/m2 vs.(23.9 ± 1.9)kg/m2]、血氧饱和度[(84.0 ± 1.0)% vs.(87.7 ± 2.7)%]、血红蛋白[(135.0 ± 2.0)g/L vs.(161.1 ± 22.7)g/L]及红细胞计数[(4.5 ± 0.4)× 1012/L vs.(5.3 ± 0.5)× 1012/L]表达水平均较非重度AMS组显著降低(t = 1.093、2.789、3.386、7.872、0.028,P = 0.020、0.008、0.031、0.021、0.028);而HIF-1α蛋白[(3.4 ± 0.3)vs.(0.9 ± 0.7)]表达水平较非重度AMS组显著升高(t = 2.870,P = 0.009)。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IF-1α与LLS评分呈正相关(r = 0.883,P = 0.004),而血氧饱和度、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及BMI与LLS评分均呈负相关(r = -0.648、-0.750、-0.967、-0.549,P = 0.031、0.008、< 0.001、0.002)。结论HIF-1α、血氧饱和度、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及BMI可作为预测和评价重度AMS的良好指标。

  • 标签: 缺氧诱导因子1α 重度急性高原病 Lake Louise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探究对患有重症急性高原的患者进行氧疗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0月到2021年10月在我院进行重症急性高原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氧疗的治疗方式。在患者接受治疗后,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进行探究,最后就数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有效人数为23人,有效率为76.67%;对照组患者之劳的有效人数为27人,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患者出现气胸、癫痫、肺炎、胸腔积液的人数为2人、4人、1人、1人,发生率为26.67%;观察组患者出现气胸、癫痫、肺炎、胸腔积液的人数为1人、2人、0人、0人,发生率为10.00%。两组数据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中,氧疗对重症急性高原的治疗过中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具体说来,经过相关的治疗后,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病情况得到了良好的改善效果。证明氧疗的治疗措施在重症急性高原的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十分优质,可在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氧疗 重症急性高原病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是一种可以进行人机交互的技术手段,已广泛应用于教学。本文在高原医学救援实践演练教学中,通过模拟高原环境、高原预防和救治环节开展虚实相结合的教学实践,与传统教学模式开展对比研究。选择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员为研究对象,对演练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证明,VR技术使高原救援实践演练教学手段更加丰富多样,对改善高原救援实践演练的教学环境,克服设备、场地不足,优化教学设计,实现虚实结合,提高教学质量和考核成绩具有优势。

  • 标签: VR技术 实践教学 急性高原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多体素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hydrogen 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探讨慢性高原(chronic mountain sickness,CMS)长期缺氧状态下脑部代谢物的特点,并比较各代谢物与血液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经临床确诊为CMS的17例男性患者作为实验组,年龄(53.29±9.03)岁,居住海拔(3989.12±937.45) m,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 (224.35±11.81) g/mL,并招募与实验组年龄及居住海拔相匹配的18名健康男性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年龄(48.61±8.76)岁,居住海拔(3674.94±634.27) m,HGB (156.67±9.46) g/mL。采用Siemens Prisma 3.0 T MR扫描仪20通道头颅线圈对所有受试者行常规头颅MRI及多体素1H-MRS检查,通过Syngo.via后处理软件获得1H-MRS图,ROI选取双侧额叶及海马区,并获得相应脑区N-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NAA/Cr)、胆碱/肌酸CHo/Cr、乙酰天门冬氨酸/胆碱(NAA/CHo)、乳酸/肌酸(Lac/Cr)的比值。结合独立样本t检验及非参数曼-惠特尼U检验以比较两组间代谢物相对浓度差异,然后将CMS组双侧额叶及海马区各代谢物比值与血液生化指标作相关性分析。结果(1)两组受试者年龄、长期居住海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对照组相比,CMS组HGB、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 count,RBC)、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增高,血小板(blood platelet,简称PLT)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与对照组相比,CMS组双侧额叶及海马区NAA/Cr及NAA/CHo均减低(P<0.05),Lac/Cr增高(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3)与对照组相比,CMS组双侧额叶及双侧海马区CHo/Cr均增高(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 CMS组右侧额叶及左侧海马CHo/Cr与RBC明显正相关,左侧额叶CHo/Cr与HCT低度正相关,右侧额叶及左侧海马Lac/Cr与HCT低度正相关。结论CMS长期缺氧状态下脑组织局部代谢物改变,神经元受损,无氧代谢增加,且这些代谢物的改变与血液指标呈一定的相关性,可为临床后续进一步预防或干预CMS患者脑损害提供影像学证据及监测指标。

  • 标签: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 慢性高原病 代谢物测定 多体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