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术前Mimics软件重建后突骨折三维模型,结合踝后内侧入路治疗距后突骨折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2015年5月至2019年2月采用术前Mimics软件重建后突骨折三维模型结合踝后内侧入路治疗的7例距后突骨折患者资料。男5例,女2例;年龄20~70岁,平均39岁。术前常规行CT检查,应用Mimics软件基于CT扫描数据三维重建后突以明确骨折块大小、数量和移位程度,踝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治疗距后突骨折。术后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系统评估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70~105 min,平均87.1 min。术后早期伤口均愈合良好,无神经、肌腱损伤。所有患者术后随访4~24个月,平均12个月。10~16周复查X线片骨折愈合,未发现断钉、不连和畸形愈合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AOFAS的踝-后足评分为80~98分,平均87分。结论术前CT影像基于Mimics软件重建后突骨折三维模型可精确定位进钉点和进钉方向,用于踝后内侧入路术中有清楚显露、骨折易复位、置钉方便的优势。

  • 标签: 距骨 跗三角骨 骨折 Mimics软件 手术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踝关节融合钉结合载抗生素硫酸钙的改良混合搬运技术与传统搬运技术治疗累及关节面的胫骨远端骨髓炎伴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9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骨科收治的34例累及关节面的胫骨远端骨髓炎伴缺损的患者资料。根据缺损修复方式不同分为2组:改良组14例(接受踝关节融合钉结合载抗生素硫酸钙的改良混合搬运技术治疗),男9例,女5例;年龄为(39.4±7.3)岁;传统组20例(接受传统搬运技术治疗),男12例,女8例;年龄为(41.2±6.6)岁。随访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外固定戴架时间(EFT)、外固定指数(EFI)、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末次随访时根据Ilizarov技术研究和应用协会(ASAMI)标准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分别评估缺损愈合和功能恢复情况。根据Paley分类标准记录并发症情况。结果改良组与传统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34例患者术后获18~32个月(平均27个月)随访。改良组EFT[(3.9±1.6)个月]显著短于传统组[(9.8±2.2)个月],EFI[(0.48±0.09)个月/cm]显著低于传统组[(1.42±0.32)个月/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SAS评分[(48.1±4.7)分]显著低于传统组[(61.2±6.2)分]、人均并发症数[(0.8±0.4)种/例]显著少于传统组[(1.4±0.3)种/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间愈合结果和AOFAS踝-后足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与传统组患者满意分别为13、12例,不满意分别为1、8例;Ⅱ级钉道感染分别为1、8例,未发现分别为13、12例;Ⅲ级钉道感染分别为1、9例,未发现感染分别为13、11例,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与传统搬运技术相比,踝关节融合钉结合载抗生素硫酸钙的改良混合搬运技术在治疗胫骨远端节段性缺损方面展现出更好的效果,具有EFT短、EFI低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 标签: 胫骨骨折 骨髓炎 硫酸钙 骨搬运 髓内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髓内钉结合载抗生素硫酸钙辅助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搬运治疗胫骨感染性缺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月于西安交通大学附属西安市红会医院创伤病院下肢病区治疗并接受手术的11例胫骨骨感染清创后存在缺损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32~67岁,平均年龄(48.5±14.1)岁;吸烟饮酒患者6例,合并内科基础疾病9例,包括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受伤原因:车祸伤8例,其他3例,包括高处坠落、摔倒、重物砸伤。最初损伤为开放性骨折2例。记录患者的缺损长度、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情况,随访时监测硫酸钙吸收时间、搬运时间,外固定架带架时间及外固定架指数,末次随访采用Paley评分评价缺损愈合分级及邻近关节功能。采用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11例患者骨感染均得到控制,未见复发。随访时间平均为23.2个月,缺损平均长度为(8.1±1.6) cm,硫酸钙吸收时间平均为(6.6±2.6)个月,搬运时间平均为(11.4±2.8)周,外固定架带架时间平均为(4.7±1.2)个月,外固定架指数平均为(0.58±0.07)月/厘米,下地负重时间平均为(6.1±1.4)个月。并发症总体发生率为36.4%。愈合方面优良率为90.9%,临近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为100%。结论同期髓内钉结合硫酸钙人工辅助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的搬运技术可以减少外固定架的固定时间,有效控制感染,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允许患者更早负重及恢复活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胫骨 感染 硫酸钙 骨缺损 Ilizarov骨搬运 髓内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肩胛骨关节外骨折的影像学评估方法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收治并完整随访的19例(男17例,女2例;平均年龄41岁)肩胛骨关节外骨折患者资料(试验组)。应用Mimics16.0软件对肩胛骨关节外骨折进行三维重建,测量并记录肩胛骨骨折内外方向移位距离、前后方向成角及盂极角。将同期同龄的19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男17例,女2例;平均年龄41岁)无骨折的肩胛骨三维重建作为对照组进行影像学比较。试验组患者采用改良Judet入路进行手术。记录试验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Constant-Murley绝对值评分以评估功能。结果试验组所有患者术后获平均48个月(11~73个月)随访,骨折均在术中获解剖复位固定,并在术后6个月内获性愈合。试验组患者术前内外方向移位距离平均17.9 mm,前后方向成角平均26.9°;术后6个月前屈上举角度平均162.2°,体侧外旋角度平均41.6°,Constant-Murley绝对值评分平均为93.2分。术前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盂极角分别为34.4°±6.3°、40.6°±6.6°,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试验组患者盂极角为38.4°±5.0°,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Mimics软件进行三维重建测量有助于准确判断肩胛骨关节外骨折的特征并评估手术指征。通过改良Judet入路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患者可以获得满意的骨折愈合率和功能结果。

  • 标签: 肩胛骨 成像,三维 骨折固定术,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在半肝切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连续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普外科行半肝切除68例患者资料,其中男性33例,女性35例,平均年龄60.1岁。根据术前是否行三维重建分为三维组(n=30)与对照组(n=38)。比较两组术前影像诊断与术中情况的符合率,术前影像评估脉管走形与术中所见(或解剖切除标本)的符合率,以及术前影像评估切除肝体积与实际切除肝体积的符合率。结果以术中所见为准,三维组术前影像检查诊断胆管结石、肝门部胆管癌、肝占位病变与术中情况符合率96.7%(29/30),对照组符合率为94.7%(36/3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术中所见(或解剖标本所见)为准,三维组门静脉、胆管走行术前评估与术中所见(或解剖标本所见)符合率分别为93.3%(28/30)、96.7%(29/30),对照组符合率分别为73.7%(28/38)、79.0%(30/38)。三维组肝体积符合率96.7%(29/30),对照组为79.0%(30/38)。三维组门静脉、胆管走行和切除肝体积符合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术前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能明确诊断肝门部占位、胆管结石,可精准描述脉管走行,在半肝切除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肝切除术 三维重建 肝门部胆管癌 胆管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中耳胆脂瘤患者应用软组织耳道后壁重建及鼓室成形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将至我院接受干预治疗的86例中耳胆脂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体,根据干预手段的差异性将入选患者分成两组,即参照组(43例,采用经典完壁式乳突切除术干预)及干预组(43例,采用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干预,软组织耳道后壁重建重建中耳鼓室传音结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取得的临床疗效。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术后干耳率、听力改善率、耳道功能良好率均明显高于参照组,数据差异性明显(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胆脂瘤复发及平均干耳天数方面,干预组明显优于参照组,数据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软组织耳道后壁重建与鼓室成形术是临床干预治疗中耳胆脂瘤的理想手段,可明显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可彻底的切除患者病症,手术操作简单且效果安全可靠,是临床干预治疗中耳胆脂瘤患者的有效手段,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中耳胆脂瘤 耳道后壁重建 鼓室成形术 乳突根治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在肝门部胆管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7月31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收治的术前行CT三维重建并行手术治疗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临床资料。将通过术前三维重建确定的肝门部胆管癌分型、血管侵犯以及手术可切除性与术中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评价三维重建技术对肝门部胆管癌分型、血管侵犯、肝门部胆管癌脉管系统总诊断的准确率。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65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30例,年龄(60.35±10.70)岁。术后65例患者肝门部胆管癌Bismuth分型为I型7例、II型4例、III型14例、IV型40例。术前三维重建对于诊断肝门部胆管癌分型、门静脉侵犯、肝动脉侵犯以及肝门部胆管癌脉管系统总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90.7%(59/65)、90.7%(59/65)、86.1%(56/65)和80.0%(52/65)。结论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能直观准确地显示肝门部占位的形态与空间分布,对术前精确诊断、术中精准手术的实施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三维重建 三维可视化 肝门部胆管癌 精准手术
  • 简介:摘要66岁女性患者,经皮脊柱后凸成形术后3天,发现心房异物2天入院。心脏超声心动图提示右心及下腔静脉内可见条索状强回声,随心脏搏动而浮动,胸腹联合切口,体外循环下行心脏异物取出术+下腔静脉异物取出术+右肺动脉异物取出术+三尖瓣成形术。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较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同期鼻复位和鼻中隔成形术应用在鼻外伤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9月收治的鼻外伤患者50例,并将入选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25例。实验组运用鼻内镜下同期进行鼻中隔成形术及鼻骨折复位术联合治疗,对照组使用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及手术出血量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成功率、手术并发症率及住院时间等数据上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0%),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鼻内镜下同期进行鼻中隔成形术及鼻骨折复位术联合治疗,临床效果理想,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鼻外伤 鼻骨复位 鼻内镜 鼻中隔成形术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