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16床进来的那天大家都记得,具体日期说不清楚,不过那是个好日子,国家队打败某国球队的第二天。当时8床正在看当天的晚报,他拍着被子大叫,进了一球,又进了一球。整个病房的人都竖直了耳朵盯着8床的嘴。除了8床,对足球一知半解的只有9

  • 标签: 骨科病房 给你 不知道 钱一本 丝丝缕缕 就是你
  • 简介:中图分类号R93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199-01摘要目的探讨无痛病房护理模式在骨科患者疼痛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以86例2014.1.1.~2015.1.1.之间在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疼痛护理手段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6例),前者采用传统疼痛管理模式,后者采用无痛病房护理模式,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睡眠情况及其持续疼痛时间结果在以上观察指标上,观察组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骨科疼痛患者实施无痛病房护理模式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提升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关键词骨科疼痛无痛病房护理模式效果前言疼痛是由于人体组织发生损伤产生的第五生命体征,可使患者产生一些心理和生理变化,如免疫力下降血压升高烦躁焦虑及其失眠等,进而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成效造成严重的影响[1]基于此,有效的改善和缓解患者的疼痛,促进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成为了当下广大临床工作者共同思考的课题目前我院针对骨科疼痛患者实施的是无痛病房护理模式,所取得的成效较好,现在我们将具体介绍,为后期的临床护理和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以86例2014.1.1.~2015.1.1.之间在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病历资料,依据疼痛护理手段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包括了22例男性和18例女性,患者的年龄在15~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2±2.1)岁;后者包括了29例男性和17例女性,患者的年龄在12~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2±9.5)岁,患者的致伤原因主要包括了摔伤高处坠落暴力伤及其车祸伤等,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仅具有可比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2.方法对照组的40例患者采用的是传统疼痛管理,也就是以患者的主诉疼痛情况为依据将适当的止痛措施采取而观察组的46例患者则实施的无疼痛病房护理模式,也就是患者入院后及其对其进行疼痛评估,了解其疼痛部位时间及其程度等,并且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定时的疼痛评估在此基础上对患者实施疼痛护理干预,如药物镇痛非药物疗法(心理疏导物理疗法及其音乐疗法)创建良好的住院环境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降低操作次数保证患者体位舒适等之后在对患者进行疼痛教育,并将相关资料发放,使患者及其家属能够加强自我疼痛管理,并且掌握疼痛评估方法,进而为疼痛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再者就是加强患者术后切口的护理,避免绑扎过紧导致患者疼痛同时还要鼓励患者加强术后康复训练,如肌肉长收缩等,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和骨折部位活动度的恢复[2]在整个护理干预过程中还要加强疼痛护理成效的评估,假如无效或者是效果不佳,则应对原因进行综合分析,同时将新的护理计划制定3.观察指标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睡眠情况及其持续疼痛时间4.统计学处理对调查的患者的病历资料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16.0进行处理分析,以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以x2检验,当P<0.05的情况下则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二、结果1.护理满意度比较接受不同的护理干预之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护理满意度上分别为97.83%(45/46)85%(34/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住院时间睡眠情况比较观察组在住院时间和睡眠时间上分别为(15±2.7)d(7.2±1.0)h;对照组则依次为(20±3.2)d(4.8±1.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持续疼痛时间比较依据患者疼痛持续时间将其分为三个时间段,即持续疼痛时间在12h内在12~24h之间在24~48h之间,而观察组在各个时间段的人数分别为25例(54.35%)17例(36.96%)和4例(8.70%);而对照组则依次为13例(32.5%)15例(37.5%)和12例(30%),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结论骨科患者围手术期疼痛示常见问题,并且多不可耐受,进而对患者的康复和睡眠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甚至诱发肌萎缩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由此可见,帮助患者及时消除和缓解疼痛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上调查中我们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了无疼痛病房护理模式,与传统的疼痛护理手段相比之下,患者的满意度更高,持续疼痛时间更短,且患者睡眠质量更高,住院时间更短,因此可将该护理模式在骨科疾病治疗中广泛应用,促进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参考文献[1]黄天雯,何翠环,陈晓玲,等.骨科无痛病房护理工作模式的建立[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3)221.224.[2]梁玲,李慧铭,何平.自控镇痛泵健康教育指导标准的设计与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09,9(1)60.61.[3]南桂英,王慧玲,朱迎春,等.产科护士疼痛知识调查与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09,9(2)38.40.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骨科无痛病房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PDCA循环法前后对骨科126例患者及15名护士进行运用综合控制管理方案和质量改进,并采用调查问卷进行多方面的调查。对患者PDCA循环前后疼痛程度,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及护理人员对疼痛管理的综合认知情况进行记录。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骨科患者的疼痛度有所下降,对医院护理满意度明显上升,护理人员对疼痛管理的综合认知明显提高。结论骨科病房应用PDCA循环法可有效提高骨科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对患者的护理质量及满意度,值得临床工作广泛运用。

  • 标签: PDCA,骨科,无痛病房,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解析无痛病房护理管理模式在骨科患者中的应用。方法:以选择我院无痛病房的60例患者进行研究,并将其分为两组,给予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给予无痛病房护理的为实验组。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疼痛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无痛病房护理模式应用在骨科患者中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情况。

  • 标签: 无痛病房护理 骨科 患者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骨科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的效果。方法:将2022年3月-2023年2月我院进行骨科疾病治疗的150例患者分为两组,比较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恢复更为快速,患者也更加满意护理方案(P

  • 标签: 舒适护理 护理质量 骨科病房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骨科病人舒适的护理方法。方法从环境、体位、心理、治疗、排泄五个方面探讨舒适的护理措施。结果环境的舒适能使病人更好地休息,体位舒适可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心理舒适能促进病人的病情康复,治疗、排泄舒适可减轻病人痛苦。结论实施舒适的护理措施能提高病人舒适度,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 标签: 舒适护理 骨科病人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有效解除骨科病人疼痛,提高骨科病人围术期生活质量。方法建设骨科无痛病房,培训无痛团队,实施疼痛评估,采取有效止痛方法。结果有效消除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结论建设骨科无痛病房,开展无痛护理对解除骨科病人疼痛有效可行。

  • 标签: 无痛病房 建设
  • 简介:摘要对于住院的骨科患者,一般多数是需要做手术的或者是手术后的患者,如果发生了感染,多数的病情就会恶化,或者感染不容易被控制,有的甚至会严重的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骨科医院要对患者病房的空气、对患者的护理用品以及医务人员的手等要进行加强消毒的管理,从而控制和预防医院的感染,并有效的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病率。

  • 标签: 骨科病房 控制 医院感染 对策
  • 简介:摘要以患者为中心,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护理技术水平,强化基础护理,实施小组包干责任制,实施弹性派班,护理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的由高资历的护士护理,包括治疗、护理、健康宣教以及为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做好生活护理。为患者提供全程、连续、无缝隙的护理服务。

  • 标签: 优质护理 护理质量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骨科无痛病房”开展在缓解患者疼痛、缩短住院时间和提高患者满意度等方面的优势。方法这是一项前瞻性研究,将患者分为传统护理和无痛护理两组,对其疼痛程度、住院时间和患者满意度进行评估,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对比分析其差异。结果传统护理组患者术后3天、1周及2周疼痛NRS评分分别为6.3±0.81、4.5±0.69和2.8±0.78,无痛护理组相应的评分分别为5.1±0.64、3.5±0.54和2.4±0.66,两组对比术后3天和1周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周无统计学差异(P>0.05);传统护理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7±3.2天,无痛护理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4±2.6天,两者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传统护理组患者满意度平均评分93±2.1分,无痛护理组患者满意度平均评分97±1.8分,两者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骨科无痛病房患者为中心,能明显缓解患者术后疼痛、缩短住院时间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应大力开展。

  • 标签: 骨科 无痛病房 疼痛
  • 简介:摘要为了进一步提高医护人员对患者疼痛的认识,有效解除骨科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的住院期间的满意度及生活质量,我院自2014年3月以来,首先在骨科创建无痛示范病房。结果两组镇痛效果的比较术后第1天实验组疼痛评分(2.5±1.2)分,对照组(5.8±1.5);术后第2天实验组疼痛评分(2.2±1.0)分,对照组(5.5±1.2);术后第3天实验组疼痛评分(2.0±0.8对照组(4.5±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一);实验组术后睡眠时间比对照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对疼痛控制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表二);实验组对医护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 标签: 多模式镇痛 按时给药 超前镇痛给药 硬膜外途径镇痛。
  • 简介:目的分析无痛病房护理管理模式在创伤骨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7年2月~2018年4月,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住院患者242例,按照住院顺序分为2组。对照组120例行常规管理,观察组122例行无痛病房护理管理模式。对比2组疼痛管理质量指标。结果观察组第1、2、4日疼痛水平以及住院盐酸羟考酮使用剂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急性疼痛、睡眠障碍、可引起疼痛并发症、便秘、继发性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痛病房护理管理模式可以明显减轻创伤骨科患者疼痛水平,减少镇痛药物使用量。

  • 标签: 骨科 创伤 无痛病房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无痛病房骨科术后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5月—2023年8月骨科病房收治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研究组患者给予无痛病房护理管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VAS评分、住院时间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病房骨科术后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以使患者的疼痛感降低,住院时间缩短,患者的满意度提高,推荐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无痛病房 骨科 护理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