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水泥强化干预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中的疗效观察的影响。方法:选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3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椎弓根内固定术,研究组采用水泥强化干预,比较两组情况。结果: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低于研究组(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采取水泥强化干预效果明显,能提升临床疗效,可推广应用。

  • 标签: 骨水泥钉道强化干预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磷酸钙水泥(CPC)强化穿透单侧椎体皮质椎体固定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选用新鲜成人尸体标本16个,实验组磷酸钙水泥强化后椎体穿透单侧椎体皮质固定;对照组为无水泥强化,螺钉穿透双侧椎体皮质固定。应用螺钉拔出实验,记录螺钉最大拔出力并观察椎体破坏形态。结果拉力值CPC组(1393.33±189.37)、对照组(957.42±71.34)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椎体中螺钉抽出占75%(6/8),螺钉入口处皮质破损占25%(2/8)。CPC强化椎体中螺钉入口处皮质破损占87.5%(7/8),螺钉抽出占12.5%(1/8)。.结论CPC强化椎体后固定效果更好,增加手术安全性。

  • 标签: 磷酸钙骨水泥 骨螺钉 生物力学
  • 简介:目的评价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修复颈椎前路椎体螺钉的生物力学效果。方法防腐成人颈椎标本(C3~7)共30个,分3组:正常骨密度组(A组)、骨质疏松组(B组),骨质疏松修复组(C组),各组10个标本,测试疲劳前后的最大轴向拔出力。A、B对照组椎体二侧孔均放置4mm的椎体螺钉,随机选择一侧行即时最大拔出力实验,另一侧在疲劳实验(2Hz,20000次)后行最大拔出力实验。C组(实验前需进行螺钉拔松实验)注入PMMA0.6~1.0mL,并拧入螺钉,随机选择一侧进行即时和疲劳后最大拔出力实验。结果A、B、C组即时拔出力明显高于疲劳后拔出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疲劳后与A组即时拔出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于B组即时拔出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时拔出力C组〉A组〉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疲劳后拔出力C组〉A组〉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MMA注射后未发现渗漏。结论PMMA修复能够明显增强椎体螺钉的即时稳定性和抗疲劳能力,并且安全有效,适用于螺钉松动和拔出的修复固定。

  • 标签: 颈椎 聚甲基丙烯酸类 生物力学 内固定器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普通髓内水泥强化防旋髓内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威海卫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手术治疗的股骨粗隆骨折患者10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予普通髓内内固定,观察组予水泥强化防旋髓内内固定。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引流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33、0.19、0.34、0.58、0.37,均P > 0.05);观察组手术时间[(80.21±6.52)min]长于对照组[(75.92±8.15)min],骨折愈合时间[(9.25±1.12)周]短于对照组[(10.05±1.31)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9、3.37,均P <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77%(2/53),低于对照组的16.98%(9/53)(χ2=4.97,P=0.025);术后6个月、12个月,观察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82.84±6.58)分、(85.55±7.91)分,均高于对照组的(78.35±7.54)分、(79.92±9.94)分(t=3.26、3.22,均P < 0.05)。结论股骨粗隆骨折患者采用水泥强化防旋髓内内固定治疗可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且可改善髋关节功能。

  • 标签: 股骨骨折 骨钉 骨折固定术,髓内 骨水泥成形术 时间因素 髋关节 治疗结果 对比研究
  • 简介:目的分析直入式水泥注入椎体强化方法在体外提高螺钉稳定性的效果。方法采用新鲜尸体脊柱标本共24个椎体,一侧椎弓根采用直入式注入PMMA水泥强化椎弓根固定作(试验组),另一侧椎弓根采用常规椎弓根螺钉固定(对照组),两侧进行最大轴向拔出力试验、最大旋出力矩试验、周期抗屈试验生物力学测试,比较两组测试结果。结果水泥强化组中螺钉的稳定性均显著强于单纯常规椎弓根螺钉组(P〈0.05)。结论应用PMMA行椎体强化椎弓根固定有利于增强对椎弓根的把持力,可有效防止椎弓根的松动及脱落,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骨水泥强化 椎弓根钉 生物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髓内结合水泥修复肿瘤切除术后节段性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黔南州人民医院创伤骨科2018年4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5例接受保肢手术治疗术后存留节段性缺损的四肢恶性骨肿瘤患者资料。其中男4例,女1例;年龄11~55岁,平均35.4岁;切除肿瘤病灶后缺损长度6~21 cm,平均12.3 cm;远期生活质量评估Karnofsky评分(KPS)均小于50分。其中3例患者采用带锁髓内固定加水泥填充进行修复重建,2例患者采用弹性髓内固定加水泥填充进行修复重建;其中2例因缺损21 cm、13 cm予钢板及外固定支架辅助固定。记录患者切除后缺损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采用Enneking肢体肌肉骨骼肿瘤外科治疗重建术后功能评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KPS评分评估疗效。结果5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12~225 min(平均154.2 min),术中出血量300~500 mL(平均为382 mL)。5例患者随访6~28个月,其中2例患者分别在术后6、7个月因疾病进展死亡。按Enneking肢体肌肉骨骼肿瘤外科治疗重建术后功能评估:1例28分,2例23分,2例21分,患者满意度较高。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1~6分,平均3.6分;术后KPS评分60~80分,平均72分。结论采用髓内结合水泥填充技术修复节段性缺损,可以缓解患者疼痛,近期疗效满意。

  • 标签: 骨肿瘤 骨折固定术,髓内 肿瘤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水泥强化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PFNA)固定治疗严重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23例严重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男9例,女14例;年龄为80~91岁,平均85.3岁。骨折AO/OTA-2018版分型:31-A1.3型2例,31-A2.2型5例,31-A2.3型13例,31-A3.3型3例。骨质疏松按Singh标准分级:1级4例,2级16例,3级3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水泥强化型PFNA固定。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等。结果本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平均为56.3 min(47~91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197 mL(110~450 mL)。23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4.7个月(5~27个月)随访。1例患者于术后5个月因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而死亡,该患者死亡前根据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为良。23例患者术后骨折均获性愈合,愈合时间平均为11.3周(8~18周)。末次随访时根据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11例,良10例,可2例,优良率为91.3%。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发生骨折不愈合、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及髓内断裂等并发症。结论水泥强化型PFNA固定治疗严重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可提高螺钉把持力,降低内固定物失效风险,近期疗效良好。

  • 标签: 髋骨折 骨折固定术,髓内 骨钉 骨质疏松 骨水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截强化术治疗老年脊柱骨折并后凸畸形的效果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对50例进行后路截联合水泥强化术患者给予术前及术后护理。比较术前1天及术后第7天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ID)评分、日常自理能力(Barthel指数)变化、后凸(Cobb角)矫正程度,并记录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手术护理前后VAS评分、ODI、Barthel指数、Cobb角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水泥渗漏等相关并发症。结论优质护理可有效规避手术风险,提升护理安全,为老年脊柱矫形患者的康复提供保障。

  • 标签: 钉道强化术 老年 脊柱骨折 后凸畸形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椎体强化术后水泥移位的治疗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22年7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13例水泥移位患者资料。男4例,女9例;年龄(76.5±8.6)岁;骨密度T值-3.3±0.6。依据CT和MRI影像学特征,可分为4个类型:水泥原位松动4例,水泥松动前移6例,水泥前移伴椎体块后移2例,水泥后移1例;其中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3例,棒固定椎板切除联合后外侧减压植融合7例,保守治疗3例。手术治疗患者通过比较术前、术后1周、1个月、末次随访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后凸畸形cobb角及观察神经损伤Frankel分级变化评估疗效,保守治疗患者观察症状评估疗效。结果13例患者治疗后随访时间7(5, 12)个月。10例手术患者术后1周、1个月、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5.0(4.0, 5.0)分、3.0(2.0, 3.0)分、3.0(2.0, 3.0)分]均较术前[8.5(8.0, 9.0)分]显著改善,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时较术后1周也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末次随访时与术后1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例手术患者术后1周、1个月、末次随访时的ODI(50.6%±4.2%、37.8%±4.5%、29.3%±5.6%)均较术前(93.2%±3.6%)显著持续改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0例手术患者术后1周、1个月、末次随访时cobb角[10.0(9.0, 11.0)°、9.0(9.0, 11.0)°、10.0(9.0, 12.0)°]均较术前[12.5(11.0, 14.0)°]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例神经损伤患者术后神经恢复Frankel分级有显著改善。3例保守治疗患者,1例治愈,1例随访无变化,1例症状进一步加重。结论手术治疗可显著改善椎体强化术后水泥移位患者的疼痛、脊柱功能障碍及神经损伤症状。

  • 标签: 骨质疏松 压缩性骨折 骨水泥成形术 骨水泥移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皮椎弓根内固定结合磷酸钙伤椎强化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及影像学结果,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9例胸腰段骨折患者,23例采用经皮椎弓根内固定并结合磷酸钙水泥伤椎内注射强化手术治疗(磷酸钙水泥注射强化组),26例采用单纯经皮椎弓根复位内固定术(单纯内固定组)。对患者的术前、术后1 w及末次随访时的VAS疼痛评分、腰椎ODI评分,伤椎前缘压缩比及Cobb角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9例患者均获得满意随访,随访时间12~1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3.5±2.2)个月,随访率100%。两组患者的出血量及平均住院日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磷酸钙水泥注射强化组手术时间长于单纯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81,P=0.001)。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显示:在伤椎前缘压缩比、Cobb角、ODI评分及VAS评分方面,组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39,F=17.830,F=3.351,F=3.840,P<0.05),不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2.923,F=352.555,F=956.735,F=347.468,P<0.05)。随时间延长两组伤椎前缘压缩比均较术前增加,末次随访时较术后下降,且磷酸钙水泥注射强化组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压缩比优于单纯内固定组(P<0.05)。两组Cobb角均较术前减小,末次随访较术后增加,磷酸钙水泥注射强化组术后和末次随访Cobb角均优于单纯内固定组(P<0.05)。两组ODI评分逐步降低,且磷酸钙水泥注射强化组末次随访ODI评分低于单纯内固定组(P<0.05)。两组VAS评分逐渐降低,且磷酸钙水泥注射强化组末次随访VAS评分低于单纯内固定组(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内固定结合磷酸钙水泥伤椎强化治疗胸腰段骨折,可有效的恢复椎体高度,增强早期椎体内支撑强度,改善患者功能,防止术后椎体高度丢失,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水泥椎弓根治疗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36例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采用水泥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分析水泥椎弓根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椎体高度评分为(28.24±7.12)分,内固定物稳定性为(10.36±3.75)分,疼痛VAS评分优良率为94.4%,术后均未出现螺钉松动、内固定物断裂、神经根刺激及受压症状。结论水泥椎弓根治疗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安全、可靠,值得运用及推广。

  • 标签: 骨水泥 椎体骨折 骨质疏松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皮椎体强化水泥椎间盘渗漏与预防方式。方法:选择2020.5.5~2021.5.5在本院接受PVP手术的6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病患为研究样本。患者均接受PVP手术治疗疾病,分析结果。结果:和术前相比,患者术后24h和术后3个月VAS分数更低,P<0.05;术后共计12例患者16个椎体发生水泥渗漏的情况。发生率为20.00%。在此其中,椎间隙渗漏共计7例、针渗漏共计1例、脊柱旁软组织渗漏共计4例。共计3例病患出现单侧神经根刺激表现。结论:椎间盘水泥外渗为PVP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种类。虽说这一情况引起临床症状的概率较低,但是由此所造成的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后果不容小觑。医生在对患者开展PVP手术治疗疾病过程中,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避免水泥进入到患者的椎间盘内。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椎间盘渗漏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3种不同内固定系统植入人体内的三维模型,互相之间进行力学参数对比,分析皮质(CBT)螺钉系统治疗腰椎结核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实验通过对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于2020年6月30日招募的1名正常成年志愿者L2~L4腰椎的CT数据进行建模,在Ansys中对3种模型施加500 N压力,比较内固定系统、钛笼底部、末节椎体椎体的受力、位移、应力分布以及不同工况下椎体定点角度变化,从生物力学的角度解释CBT螺钉固定系统治疗腰椎结核的优势。结果结果显示,CBT螺钉固定系统在侧弯时最大应力为194.84 N,传统椎弓根螺钉固定最大应力为196.48 N,结果基本相同。后伸时,CBT螺钉固定系统在对抗后伸扭矩时最大应力为104.17 N,观察位移可以或得相同结果,这表明CBT螺钉固定系统可以获得更坚强的稳定性。相邻阶段的短椎弓根螺钉与CBT螺钉对比可以看出,CBT螺钉固定系统可以获得更满意的稳定性。结论与短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比较,CBT螺钉固定系统可以更有效重建腰椎结核术后的稳定性,同时保留了腰椎更多运动节段,在临床上应当推广使用。

  • 标签: 皮质骨钉道螺钉 腰椎结核 有限元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对髓内治疗胫骨不连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髓内治疗胫骨不连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通过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效果;结果两组的HAMA和HAMD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常规护理措施而言,系统护理干预方法能够极大地提升胫骨不连病患的临床治疗成效,并且使得患者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升,能够减小患者疼痛感。

  • 标签: 系统护理干预 髓内钉 胫骨骨不连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标准水泥强化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郑州市骨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参照组采用PFNA治疗,观察组采用标准水泥强化型PFNA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时间性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3、6个月随访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参照组,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时间、性愈合时间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参照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随访,观察组Harris评分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随访,观察组Harris评分高于术后3个月随访,且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临床手术治疗中,采用标准水泥强化型PFNA治疗方案,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早期恢复,缩短骨性愈合时间,减少并发症影响,提高髋关节功能,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标准骨水泥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老年骨质疏松 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髓内系统结合水泥填充治疗股骨转移瘤致股骨病理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09-03-2013-02我科接诊老年股骨转移瘤致股骨病理骨折16例,股骨近端9例,股骨中段7例,均采用髓内水泥填充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有随访,随访时间3~24月,平均18个月,术后疼痛症状明显缓解,肢体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结论:对于老年股骨转移瘤致股骨病理骨折患者,水泥填充+髓内内固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可明显缓解消除疼痛、部分或完全恢复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患者护理难度。

  • 标签: 病理性骨折 髓内钉 骨水泥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探讨强化螺钉水泥髓内固定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Evans Ⅱ型骨折的生物力学效果。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中心2020年10月5日收治的1例重度骨质疏松性Evans Ⅱ型左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CT资料。患者女,73岁,身高160 cm,体质量56 kg。将患者髋部及股骨的CT数据在Mimics 20软件和 Geomagic Wrap 2017软件中进行提取、优化,得到右侧股骨三维模型;运用Solidworks 2017软件画出内固定模型并参考标准的手术技术进行股骨模型装配。将装配好的模型在3-Matic软件中进行截得到Evans Ⅱ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模型,截取螺钉近端周围的部分松质设置为水泥部件,分别构建A模型[普通股骨近端防旋髓内(PFNA)内固定模型]、B模型(强化PFNA内固定模型)及C模型(强化螺钉内固定模型)。按照患者CT数据及内固定的材质标准赋予相应的参数、条件,以及人体力学在股骨的受力及患者的体质量赋予载荷值分别储存,并利用ansys 2019软件中的Explicit Dynamics模块进行分析。观察指标:对比3种模型螺钉在股骨近端的切割程度、股骨颈向内翻角度、股骨颈内旋角度、应力在股骨的分布情况,以及股骨头近端移位情况。结果3种模型螺钉在股骨近端水泥表面均由螺旋刀片四周向远端发生切割、形变、沉陷,程度由轻到重依次为C、B、A模型。股骨颈块内翻角度和股骨颈旋转角度,A、B模型均分别为0.37°和0.16°,C模型稍占优势分别为0.32°和0.15°。A模型应力主要集中在螺旋刀片和主交接处,B、C模型相较于A模型发生了应力转移,分散向水泥部位;C模型股骨骨折部分发生最大移位的距离为5.8 mm,相较于A、B模型(均为6.7 mm)减小。结论强化螺钉内固定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Evans Ⅱ型骨折较普通股骨PFNA及强化PFNA具有更好的生物力学效果。

  • 标签: 股骨骨折 股骨转子间骨折 强化螺钉 有限元分析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钉道强化 骨水泥 重度骨质疏松症
  • 简介:目的:探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强化技术治疗合并骨质疏松腰椎管狭窄症的安全性及临床预后。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腰椎管狭窄症合并骨质疏松的患者47例,分为A、B两组,A组行责任节段减压,PMMA强化,植融合内固定术。B组行双皮质固定,责任节段减压,植融合内固定术。采用VAS评分,ODI评分,和sF一36评分评估术后的临床疗效,并观察两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及内固定松动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9.7月(18—30月)。A、B两组比较手术时间、出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固定节段A组短于B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下肢痛VAS评分,ODI评分,SF-36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好转,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ODI评分和SF-36评分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P〈0.05)。A组中无一例螺钉松动,B组中3例发生螺钉松动,其中2例假关节形成。结论:对于合并骨质疏松的腰椎管狭窄症,PMMA强化技术安全、可靠,较双皮质固定技术固定节段短,能够很好的重建脊柱的稳定性。实际操作中,不会明显增加相关并发症。

  • 标签: PMMA 钉道强化 双皮质固定 骨质疏松 腰椎管狭窄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标准水泥强化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PFNA)与传统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浙江中医学大学附属温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6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7例,女41例;年龄68~96岁[(85.0±6.6)岁]。32例患者接受标准水泥强化型PFNA治疗(水泥组),36例患者接受传统PFNA治疗(传统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尖顶距值、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2周及12个月起立行走(TUG)试验时间、术后12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16个月[(14.0±1.3)个月]。水泥组手术时间[(56.3±8.7)min]、术中出血量[(163.6±21.3)ml]、尖顶距值[(26.3±1.2)mm]、骨折愈合时间[(12.2±1.9)周]、术后12个月TUG试验时间[(20.6±3.1)s]及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89.6±5.8)分]与传统组比较[(52.7±7.9)min、(154.8±22.6)ml、(26.8±1.3)mm、(12.5±2.0)周、(21.4±2.6)s及(88.5±6.5)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患者均获性愈合。水泥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尿路感染1例,术后谵妄2例),传统组为31%(尿路感染2例,肺部感染2例,术后谵妄1例,螺旋刀片切击2例,螺旋刀片松动退3例)(P<0.05)。术后2周水泥组TUG试验时间[(81.4±10.2)s]显著短于传统组[(90.8±13.7)s](P<0.05)。结论与传统PFNA相比,标准水泥强化型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期行走能力的恢复。

  • 标签: 股骨骨折 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折内固定术,髓内 骨水泥
  • 简介:目的探讨多节段Ponte截联合水泥强化治疗胸腰段陈旧性骨质疏松骨折并后凸畸形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近五年我科收治的24例胸腰段陈旧性骨质疏松骨折并后凸畸形伴有顽固性下腰痛的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资料,测定骨密度并判断骨质疏松情况,均行后路多节段Ponte截联合水泥强化三维矫形植内固定术。对比分析手术前后影像学数据,随访时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使用椎弓根8~10枚,关键椎采用水泥强化椎弓根,平均6.5枚/例;手术时间平均158(125~200)min,出血量平均356(200~560)ml。术后脑脊液漏6例,经处理后愈合良好。所有患者均无椎弓根、断,无神经损伤、伤口感染及水泥漏致栓塞病等严重并发症。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2.5年。术后即刻胸腰段后凸较术前平均矫正率为71.85%,未次(2~2.5年)随访平均矫正率分别为71.43%,随访期的矫正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6月及术后1年、2年胸腰段后凸Cobb角、腰痛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改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各时期之间后凸Cobb角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ODI评分与术后即刻及1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6月及1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节段Ponte截联合水泥强化治疗胸腰段陈旧性骨质疏松骨折并后凸畸形适用于后凸Cobb角〈50°、最大单个椎体压缩比〈0.70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患者,可以达到良好的矫正效果,改善顽固性下腰痛,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无严重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 标签: Ponte截骨术 骨水泥 脊柱后凸 骨质疏松性骨折 胸腰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