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服食物激发试验(OFC)的安全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9年10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收治的120例进行OFC出现过敏反应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患儿性别、过敏食物的种类、发生过敏反应类型、受累器官系统及血清特异性IgE与严重过敏反应的相关性。结果出现过敏反应的120例患儿中男95例,女25例;年龄2个月~10岁。受累的过敏食物包括牛奶蛋白(47.5%,57/120例)、鸡蛋白(22.5%,27/120例)、小麦(19.2%,23/120例)、花生(6.7%,8/120例)、坚果(1.7%,2/120例)、其他(2.5%,3/120例)。发生过敏反应类型:速发型过敏反应107例(90.8%),其中24例为严重过敏反应(21.7%);迟发型过敏反应13例(9.2%)。受累系统包括皮肤黏膜、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血清特异性IgE与严重过敏反应之间相关系数为0.315。结论收入院进行OFC指征的患儿发生OFC过敏反应的风险高。其中近90%属于速发型过敏反应,甚至严重过敏反应。应避免因OFC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而导致生命危险甚至死亡发生。

  • 标签: 儿童 口服食物激发试验 过敏反应 严重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食物过敏发生率正逐年升高,其不仅可导致婴幼儿湿疹,还可以引起严重过敏反应,甚至导致死亡。然而,当前针对食物过敏还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仍以回避过敏食物为主。因此,如何预防食物过敏成为越来越被关注的议题。近年来,学者们相继开展高质量的临床研究以评价婴幼儿食物早期摄入对于预防食物过敏的作用,取得了令人振奋的结果,并且由此改变了婴幼儿喂养指南的相关内容。本文对近年来开展的常见食物(例如花生、鸡蛋、牛奶等)的早期摄入预防食物过敏的最新研究进行分析,以期可为预防食物过敏带来新的思路和视角。

  • 标签: 食物过敏 预防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糖尿病(T2DM)食物成瘾(FA)患者饮食依赖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2月上海市某三级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 FA患者12名,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研究显示,2炎症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13等在特应性皮炎(AD)中起关键作用。Th2细胞及2细胞因子是2炎症反应的核心驱动因素,主要通过3条路径参与AD发病:加重皮肤屏障缺陷;激活和强化瘙痒反应;调节性T细胞(Treg)病理性重编程为Th2样Treg细胞,从而放大2炎症反应。本综述探讨2炎症与AD的关系,希望有助于优化治疗方案,为AD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 标签: 皮炎,特应性 炎症 T淋巴细胞,调节性 生物制剂 2型炎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一种新型西尼罗病毒(WNV)DNA疫苗在小鼠模型中免疫效果。方法首先构建了表达WNV新疆分离株(XJ11129-3)前体膜(prM)和包膜蛋白(E)的DNA疫苗VRC-prME,体外验证其表达并能产生病毒样颗粒,经肌肉注射加电转途径免疫C57BL/6小鼠,间隔4周加强免疫。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免后血清抗体,WNV(NY99株)单轮感染性颗粒检测中和抗体,免疫斑点法与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检测细胞免疫应答。结果VRC-prME加强免疫2周后诱导小鼠产生了较强的Th1偏向抗体应答,并能交叉中和WNV(NY99株)的单轮感染性颗粒,该疫苗同时诱导了抗原特异性的多功能CD8+ T(IFN-γ、IL-2、TNF-α)细胞应答。结论本研究制备的表达西尼罗病毒新疆分离株前体膜和包膜蛋白的新型DNA疫苗在小鼠中诱导较强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具有较好的研发与应用前景。

  • 标签: 西尼罗病毒 DNA疫苗 体液免疫 CD8+ T细胞
  • 简介:摘要:本文就屋面工程防水特征分析、反应粘结防水卷材性能、优势、粘结特点、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质量要求、成品保护等对反应粘结防水卷材在房屋建筑屋面防水工程中的应用作简要介绍。

  • 标签:
  • 简介:摘要作为常见的、日益增多的过敏性疾病,食物过敏和哮喘可并存于同一患者,使病情复杂化,亦可相互产生负向影响。食物过敏会增加哮喘患者的发作风险,是发生致命哮喘的危险因素之一。早期的食物过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哮喘的发生。哮喘也会对食物过敏产生负向影响,使严重过敏反应发生的风险增加。回避食物过敏原仍是避免严重不良反应的主要方法。

  • 标签: 儿童 食物过敏 哮喘
  • 简介:摘要Sarah Downer及其同事探讨在医疗保健服务体系中将食品和营养纳入膳食相关疾病的预防、管理和治疗的新举措。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各年龄段的人群中,食物过敏是非常常见的医学疾病之一,常见导致过敏的食物有牛奶、芒果、桃子等等,过敏原十分广泛,误食过敏食物轻者引发咳嗽、哮喘、红疹,重则导致休克或死亡。很多人会通过回避过敏原食物来避免过敏情况的发生,但是通过调查研究显示,这样会造成身体营养缺失,对儿童的成长发展也有负面影响。

  • 标签: 食物过敏 营养管理 医学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在牛乳中添加等同母乳剂量的生长抑素(SST)及胃动素(MTL),探讨其对食物过敏/不耐受的调节作用。方法挪威大鼠(BN)幼鼠给予母乳(母乳组)、牛乳(牛乳组)、添加SST的牛乳(SST组)、添加MTL的牛乳(MTL组)、添加SST+MTL的牛乳(SST+MTL组)5种方式喂养4周,并配合皮肤致敏。每周量化评定临床损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总免疫球蛋白E (IgE)及粪钙卫蛋白(FC)水平。葡聚糖蓝法测定胃排空比率及小肠推进比。结果母乳组、牛乳组、SST组、MTL组及SST+MTL组的总IgE水平分别为(45.75±5.05) μg/L、(580.42±45.24) μg/L、(290.38±22.88) μg/L、(424.26±22.17) μg/L、(209.49±17.59) μg/L;FC水平分别为(149.07±24.78) μg/g、(458.85±33.81) μg/g、(343.63±34.97) μg/g、(407.79±29.62) μg/g、(296.83±28.77) μg/g;第4周临床损害总评分分别为:(0.50±0.61)分、(9.37±1.04)分、(6.83±1.49)分、(7.00±1.14)分、(5.37±1.19)分。与牛乳组比较,SST组、MTL组及SST+MTL组的IgE、FC水平及临床损害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牛乳组临床损害最重,SST+MTL组临床损害最轻,SST+MTL组最接近母乳喂养天然状态。MTL组的胃排空比率最接近母乳组[(92.52±6.27)%比(100.00±9.70) %,P<0.05]。牛乳组有明显腹泻及小肠推进比过快,小肠推进比母乳组为(39.32±2.61)%,牛乳组为(71.96±4.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ST+MTL组的肠动力有所下降,但这刚好对抗了牛乳过敏产生的腹泻,SST+MTL组小肠推进比为(38.90±2.65)%,母乳组为(39.32±2.6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牛乳中添加母乳剂量的SST及MTL使牛乳的致敏性及胃肠耐受性更接近母乳,SST有利于抑制过敏免疫损伤,MTL有利于改善牛乳的胃肠耐受性,且SST与MTL有拮抗平衡调节作用,二者同时添加,可协同提高牛乳的胃肠耐受性。

  • 标签: 生长抑素 胃动素 食物过敏 食物不耐受 钙卫蛋白 大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的食物过敏是全球共同面对的健康问题,我国的食物过敏发病率也在逐年升高。传统的特异性IgE抗体(sIgE)检测方法是基于完整变应原提取物的体内和体外检测,特异性及敏感性较低,提供的诊断信息有限,临床确诊食物过敏需要进行口服食物激发试验,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风险。而随着食物变应原组分研究的不断进展,使得人们在分子水平上可以定量检测针对单个变应原组分的IgE抗体,从而产生了"变应原组分诊断"这一概念,使得食物过敏诊断更精确,帮助人们分辨交叉反应,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及发生严重过敏反应的风险,预测免疫治疗疗效,大大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减少了对口服食物激发试验的依赖。现对常见食物变应原组分诊断的新进展分别进行总结,并讨论变应原组分诊断的优势。

  • 标签: 食物过敏 分子过敏诊断 变应原组分 变应原组分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人们生活越来越向着物质丰富的方向发展,人们的饮食结构也在不断地变化和改善中。对于食物的过敏来说,小儿更容易受到影响。因此,本文在对小儿食物过敏性进行了原因分析,针对小儿食物过敏给予了应对策略,希望对于广大的从业人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小儿 食物过敏 应对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MB)模型的血糖负荷食物交换份法在2糖尿病肥胖患者饮食干预中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3—11月在某三甲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的70例2糖尿病肥胖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传统食物交换份的饮食干预,试验组实施基于IMB模型的血糖负荷食物交换份法的饮食干预。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BMI、腰围、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SDSCA)量表得分。结果对照组和试验组完成干预的患者例数分别为32、34例。试验组患者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BMI、腰围低于对照组,SDSCA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559、2.152、2.329、2.179、2.046、2.167、2.066、-6.435;P<0.05)。结论应用基于IMB模型的血糖负荷食物交换份法对2糖尿病肥胖患者进行饮食干预,能改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以及血糖、血脂、人体测量学相关指标,可提高2糖尿病肥胖患者的饮食干预效果。

  • 标签: 糖尿病,2型 肥胖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 血糖负荷 食物交换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