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97 个结果
  • 简介:对不当或非法获取证据排除是对侵犯公民宪法权利的一种救济。这说明在加拿大宪法权利从整体上而言被视为第一位的权利,应该得到最有效的保护。作为《加拿大法案》附表B的《权利和自由宪章》于1982年4月17日生效,其中包含有“救济”,即该宪章第24条第2项的内容。如果一经发现证据在获取过程中对被告所享有的宪章保障的权利和自由有所侵害,并且此种侵害会败坏国家的司法荣誉,依据本条规定,该证据即会被排除。在多年的适用过程中,加拿大最高法院主导了对第24条第2项的解释,解释以一系到案例为基础,而其法理依据却是自由主义理论、遏制理论与体系完整性理论。

  • 标签: 非法证据 排除 自由主义 遏制理论 体系完整性
  • 简介:以筛选的216份裁判文书为基础,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申请理由、申请范围、公诉机关的举证、法院处理结果、与裁判结果的关系等司法实践出发,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范围及程序进行分析和探讨。尤其对司法实践中较突出的重复性供述、侦查程序违法导致非法限制人身自由期间取得的供述及独立的非法证据排除审查程序提出了具有指导意义的建议。

  • 标签: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范围 程序 司法实践
  • 简介:我国新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保留了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规定的'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然而,该规则自确立以来并没有迎来理论与实务的一致认可,学界和实务界纷纷提出了质疑。比较法上,各国的规则和适用尚存差异,但对民事诉讼中适用排除规则还是采取了比较谨慎的态度。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我国法院适用证据排除的比例较低,而真正基于取证合法性问题对证据进行排除的案件更少。在部分适用排除的案件中,法院还考虑到证据采纳的其他要求,包括关联性、真实性问题,综合考察才对证据实施排除。在我国目前的司法环境下,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存在规范不完善、程序缺位、方法不可行等问题,对遏制违法证据收集的功能难以实现。为了纠正违法证据收集这一问题,应从降低违法取证的动机入手,因而保障合法证据收集的权利应当才是未来关注的重点。

  • 标签: 民事诉讼证据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违法收集证据
  • 简介:非法证据排除程序的运行也应遵守一定的证据规则,证据材料是否被认定为非法证据并适用排除规则,同样只能以证据为依据。'情况说明'这类的说明型的证据材料,必须具有完整的法定形式,也需要其他证据的印证和侦查人员出庭制度来加以保障。同步录音录像应当以原始性为原则,并具有完整的保管链条,同步录音录像的内容上的完整性也是强化证明力的关键。在证明标准上,对非法证据的认定以及排除规则的适用应当设置严格的证明标准,并通过赋予被告人就非法证据排除问题单独上诉权的方式对法官自由裁量权进行合理的限制。

  • 标签: 非法证据 证据能力 证明力 证明标准
  • 简介:非法证据界定难、证明难、排除难一直是公检法机关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共同面临的三大困境。规则的内在缺陷造成“界定难”,破解出路重在完善司法解释、加强案例指导。侦查的封闭性和证明方式的局限性造成“证明难”,破解出路重在完善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制度和加强侦查人员出庭接受质证制度的实施。司法观念陈旧、印证证明模式下排除基点的混淆、法院不独立、法院承担的社会治理功能造成“排除难”,破解出路重在培育正当程序和证据裁判理念、加强司法体制保障。界定难和证明难也直接导致非法证据排除难。要破解“三难”,观念革新是基础,体制优化是前提,制度完善是核心。

  • 标签: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三难”
  • 简介:有效排除非法证据是建立刑事正义和树立司法权威的必要手段。在反渎案件侦办中,案件侦破是否顺利,定性是否有把握,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证据的取得。建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一国刑事法治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其适用直接冲击反渎侦查人员传统的侦查思维、方式等领域。笔者在参与和负责办理案件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证据对一个案件的重要性,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个反渎案件立得成、诉得出、判得了,关键还是在于证据的搜集和运用。只有更好适应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提高反渎侦查人员的侦查技能和综合素养,才能产生顺应侦查工作科学发展的侦查核心竞争能力。本文立足于反渎办案工作实际,结合案例重点阐述适应规则前提下如何做好初查、讯问、制作笔录工作等基础侦查工作,探讨新形势下切实提升反渎侦查技能的有效办法。

  • 标签: 非法证据排除 反渎 侦查技能
  • 简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范围问题,犹他州诉斯特里夫案是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一次限缩性解释。本案争议焦点在于,警察在违法拦停被告时所发现的逮捕令是否减弱了违法拦停行为与在被告身上发现毒品证据间的因果关系,从而使得该证据可以被采纳。法院多数意见认为,为了保证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实施收益大于其成本,该规则存在若干例外情形,其中包括"因果关系减弱"的例外。逮捕令的发现正是违法拦停与发现毒品证据间因果联系的介入因素,同时警察的判断错误不应被视为对第四修正案的故意侵犯。异议意见认为,在轻罪逮捕令泛滥的美国,法院意见使得警察可以以检查逮捕令为由肆意盘查公民,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对警察将不再具有威慑力,而第四修正案也将处于危险之中。

  • 标签: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第四修正案 毒树之果 因果关系减弱
  • 简介:审查逮捕阶段作为刑事诉讼程序之一,排除非法证据能够减少错捕案件,提高速捕质量,有利于强化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地位,有利于保障诉讼活动顺利进行,进而维护司法公正,更好保障人权。侦查监督部门在排除非法证据方面存在发现非法证据难、排除非法证据难等诸多问题,对非法证据的及时排除造成了障碍。根据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关于非法证据排除的立法精神,本文着重从如何拓宽非法证据渠道,规范非法证据程序的启动等方面浅谈非法证据排除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 标签: 审查逮捕阶段 非法证据排除
  • 简介:犯罪的发现、侦查、提起公诉、审判等诉讼环节都是用证据证明事实的过程,证据是刑事诉讼的灵魂,是整个诉讼过程中最核心的要素。追究刑事责任必须建立在证据确实、充分的基础上,而证据的合法性是必然要求。实践中,证据收集环节如果违反程序规定,则可能成为非法证据。是否属于非法证据是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环节需要审查的内容,如何应对非法证据排除程序则成为检察机关必须面对的难题。

  • 标签: 非法证据 内涵 实践困境 内在要求
  • 简介:以557份律师调查问卷为样本,本文展示了2010年《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2012年《刑事诉讼法》确立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运行状况。在律师视角下的司法实践中,司法机关对“刑讯逼供等方法”的界定较模糊,无论是暴力殴打型的肉刑,还是“冻、饿、晒、烤等”“疲劳审讯”“长时间保持某姿势等变相折磨”等变相刑讯,抑或“心理强制、引诱、欺骗”等方法获取的口供,适用非法证据排除的空间都不大。“重复自白”的证据排除并无法律规范,实践中虽已有案例支持排除,但是,可能性也很小。从程序层面讲,非法证据排除程序表现出“辩护方申请难”“控诉方证明易”“裁判者裁量权大”等特点。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完善与落实,不仅需要《刑事诉讼法》及其相关司法解释对该规则本身进行合理化,也需要宏观上对“控、辩、审”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

  • 标签: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刑讯逼供 口供 变相刑讯
  • 简介:示意证据作为一种特殊的辅助证据,以其形象生动性对案件事实的说明及相关的证据解释起到了关键作用。但由于示意证据具有易篡改性和易误导性,法律一直未能确认其证据效力,示意证据的司法适用也陷入了困境。如何破解这样的困境?如何使示意证据能够真正发挥其应有的证明价值?这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本文将从分析示意证据的适用困境为起点,探析示意证据证据属性,并就示意证据的运用规则提出一系列构想。

  • 标签: 刑事诉讼 示意证据 证据属性 运用规则
  • 简介:口头证据规则是英美法合同法上的一个著名制度。它关注是否存在书面合同,如果存在合同书是否完整,合同书及其完整性对于合同书以外的证据的可采性有何影响。在对书面合同进行解释时如何采信合同书以外的证据,由此影响到法院对合同的解释和对当事人权利义务的判定。其适用前提具有多层次性,既要考虑合同书的完整性,又要考虑四角规则、当事人意图、周围环境等。该规则的例外具有多样性,既要考虑关于合同书完整性和合同解释的例外,又要考虑履行过程、交易过程和交易惯例导致的例外。其实用性思维对于我国的立法和案例指导制度均具有借鉴价值。

  • 标签: 口头证据规则 合同书完整性 合同解释
  • 简介:刑事案件中,证据是案件得以公正审判的基础.然而非法证据的存在却使得这种作用受到钳制,非法证据也变成了刑事案件公平审判的梦靥.刑事非法证据的出现存在多重原因一司法制度,社会传统道德,证据获取人员行为,心理因素等.非法刑事证据的催生土壤是多重性的.

  • 标签: 刑事非法证据 程序工具主义 公正审判
  • 简介:贿赂犯罪案件中,被告人的辩解未必导致合理的怀疑。法院应当视被告人举证责任的履行程度而定,根据证据法上经验规则审查来判断辩解的可信度。定罪须排除合理怀疑是指案件总体结论上的唯一性,而并非要求所有的犯罪构成要素均达到准确无疑问。如果赋予犯罪嫌疑人沉默权,将提升贿赂犯罪嫌疑人供述的证明力,更有利于法院综合判断言词证据的证明力。沉默权制度与犯罪率、追诉率、定罪率无必然因果关系,沉默权是讯问法治化的标志之一,制定刚性规则来为侦查机关划定合法与违法讯问的界限,更有利于侦查程序的法治化转型。在贿赂犯罪等特定案件的审理程序中,设置英美式的陪审团制不仅可以减缓公诉机关、法院的司法证明风险,也促使贿赂犯罪被告人慎重权衡是否认罪认罚从宽。

  • 标签: 排除合理怀疑 言词证据 自由心证 沉默权 陪审团
  • 简介:2013年《刑事诉讼法》新增"电子数据"证据类型,将其与视听资料并列一起视为第八种证据类型。电子数据入法解决了我国司法实践中电子类证据于法无据的现象。这一点意义重大,揭开了我国电子证据发展的新篇章。但是,从我国整体立法的情况来看,我国电子证据规则还存在"不能用、不敢用、不会用"的问题,电子证据的运用规则有粗无细,传统证据规则难以适用的现象较为常见。电子证据给传统证据规则提出了挑战,迎接电子证据时代的到来,亟待调整传统证据规则、细化电子证据运用规则

  • 标签: 电子数据 电子证据 证据规则 电子证据规则
  • 简介:面对立法权和司法解释权挟制之下的有限空间,刑事证据规则的地方生产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成为我国刑事证据法制化运动中的特殊景象。作为对刑事证据立法社会需求的地方性回应,地方性刑事证据规则在客观上具有"释疑解惑""拾缺补漏""检验试错"的功能,有益于刑事证据法的信受奉行和制度创新。然而,地方表达的内在局限与外部制约也不可避免地导致刻意"创新"、过度"地方化"、僭越法律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有必要在宏观上搭建地方规则与刑事证据立法良性互动的空间和渠道,并在清理现有的地方性刑事证据规则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地方表达疏导机制,力求实现地方司法机关适时"造法",造出"良法",最终实现"良法""善治"。

  • 标签: 刑事证据规则 地方表达 意义 问题 合理规制
  • 简介:国际商事仲裁的灵活性要求仲裁庭在认定涉案事实时不严格拘泥于诉讼中的证据规则。大陆法系与普通法系在举讧、质证、认证等规则上存在一定的冲突,《IBA证据规则》《贸仲证据指引》等软法性文件则试图就这种冲突加以弥合。国际商事仲裁庭审程序中的证据事项应坚持以仲裁庭的自由裁量权为主导,适当考虑来自不同法域证据实践的特殊证据规则,着力实现现代仲裁的国际化与自治性优势。

  • 标签: 商事仲裁 证据规则 专家证人 证明标准 证据开示
  • 简介:基于恐怖主义犯罪具有极端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犯罪组织的高度严密性特点和避免恐怖犯罪发生的紧迫性要求,司法机关对侦查人员通过酷刑等非法手段逼取口供的行为通常持默许的态度,但由此获取的口供证据之适用与排除问题却不应当忽视。应当以基本人权为底线划界,以权利克减为基本方法,在理念和功利之间寻求适当的平衡。采用酷刑逼取的恐怖犯罪口供仍应当被排除。以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的方法获取的恐怖犯罪口供一般不宜排除,这些方法与正常的讯问策略、技巧没有严格的界限。"营救式讯问"获取的口供原则上也应当排除。随着法官心证能力的提升、技术侦查的进步及恐怖犯罪嫌疑人权利克减合理的设定等诸多方面的完善,应当渐次削减对口供证据的路径依赖。

  • 标签: 恐怖主义犯罪口供 适用 排除 酷刑
  • 简介:目的:本文分析了证据三性、证据分类、证据采集等证据规则基本内容,旨在探索如何穷尽调查取证手段,形成完整证据链,确保证据确凿充分,从而实现公正执法和合理裁量。方法:围绕证据规则法学原理,以具体处罚案例为载体,分析证据采集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结论:对于孤证立案、以偏概全,偏听偏信、主观臆断,证据不足、证据链不完整等证据采集中亟需破解的典型问题,笔者建议通过明确取证时限、提高取证技巧、完善证据审查等措施,规范证据采集行为,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推动法治政府建设。

  • 标签: 证据三性 证据分类 证据采集
  • 简介:摘要证据是卫生行政处罚的重要组成,它是证明违法行为是否客观存在,行政处罚是否成立的关键因素。作者总结了卫生行政处罚常用的证据种类及其要求,并通过一宗非法行医案例对取证手段进行探讨。

  • 标签: 卫生行政处罚 证据 非法行医 案例 取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