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3 个结果
  • 简介:<正>采用环孢菌素A(CsA)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39例,其中SAAⅠ22例,SAAⅡ17例。治法:CsA6~10mg/(kg.d)治疗9例,余患者用胶囊3~4mg/(kg.d),均分2次用新鲜水果汁或牛奶送服。并用康力龙、长效丙酸睾丸酮维生素B1等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为45.5%,3个月、6个月、1年、2年时的有效

  • 标签: 环孢菌素 临床观察 康力龙 丙酸睾丸酮 水果汁 送服
  • 简介: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anemia,AA)是一组由于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及不明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以造血干细胞损伤、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包括先天性和获得性AA。临床上,绝大多数儿童AA属于后天获得、原因不明的原发性AA,常表现为较严重的贫血、出血和感染。部分AA可最终演变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syndrome,MDS)

  • 标签: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儿童 再生障碍性贫血
  • 简介:慢性肾功能衰竭均合并不同程度的肾性贫血(renalanemia,RA)。贫血的原因主要是肾单位损害导致肾脏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etin,EPO)能力下降,铁缺乏也参与了贫血的发生。铁缺乏也是造成病人对EPO治疗反应不足的主要原因。以往均采用口服补铁的方法来纠正缺铁,改善贫血,可达到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暂时升高。

  • 标签: 肾性贫血 铁剂 药物疗法
  • 简介:本文分析36例老年人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发现均与胃肠道疾病有关,而慢性失血是最常见的原因.1资料和方法1.1对象2001~2003年在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诊断为缺铁性贫血的老年患者36例,年龄67~96岁,中位数年龄78岁.男15例,女21例.均符合缺铁性贫血诊断标准[1].1.2病因诊断方法胃切除术、痔疮主要根据病史和体格检查;粪便常规和潜血试验,各例检查2~5次不等;纤维胃镜和(或)纤维结肠镜检查及活组织病理检查33例.

  • 标签: 老年 缺铁性贫血 胃肠道疾病 慢性失血 粪便潜血试验 内窥镜检查
  • 简介:目的对108例巨幼细胞性贫血从形态学进行分析。方法用形态学检查方法分析三种类型的血象及骨髓象特点。结果把巨幼红细胞贫血按形态学特点分为以红细胞巨变为主和以粒系细胞巨变为主或以红细胞和粒系细胞巨变同时存在的三种类型。但三者给与叶酸和维生素B12治疗后,都有明显疗效。结论分析此108例巨幼细胞性贫血的骨髓象,从而了解三种类型的区别,以便区分巨幼细胞性贫血与骨髓异常综合征及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以防止误诊。

  • 标签: 巨幼细胞性贫血 形态学 骨髓象 诊断
  • 简介:目的观察依倍注射液(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对肾性贫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3例肾性贫血患者给予依倍100IUkg周,分2—3次皮下注射,用药期间观察红细胞压积(HCT)上升到33%以上或血红蛋白(HB)超过110gL时,剂量减少14—13,维持用药,共观察12周。结果显效14例(60.9%);有效7例(30.4%);无效2例(8.7%);总有效率91.3%。依倍主要不良反应为血压升高,头痛等,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依倍治疗肾性贫血安全、有效。

  • 标签: 依倍注射液 药物治疗 肾性贫血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 安全性
  • 简介:慢性肾功能衰竭并贫血临床常见,提高红细胞生成素的水平是治疗该病很重要的措施之一。我院临床应用小剂量重组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6例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并贫血的患者,疗效显著,患者自觉症状均得到改善,观察指标均有明显变化,没有发现明显副作用。

  • 标签: 红细胞生成素 EPO 治疗 老年 肾性贫血 慢性肾功能衰竭
  • 简介:<正>30例维持性血透肾衰患者分A组15例,静滴右旋糖酐氯氧化铁(科莫非100mg/支),总补铁量=体重(kg)×(Hb目标值-Hb实际值)(g/L)×0.24+贮存铁量,其中Hb目标值120g/L,贮存铁量500mg;B组15例予琥珀酸亚铁(速力菲)口服,每日3次,每次2片(相当于200mg元素铁,100mg/片),空腹服用8周。科莫非可以明显提高血透患者的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显著提高病人的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水平,效果优于口服速力菲,未见严重不良

  • 标签: 肾性贫血 科莫非 肾衰患者 氢氧化铁 琥珀酸亚铁 维持性血透
  • 简介:性贫血几乎是肾衰的必然结果。随着肾功能的损害,血红蛋白缓慢地进行性减少,当肾小球滤过率(GFR)降至30ml/min以下(约相当于血肌酐>300μmol/L)时,血红蛋白减少特别明显。这种贫血应引起重视,因为它可以导致许多衰弱性症状,如疲乏、嗜睡、肌无力、畏寒、劳累时气促、运动能力下降。它也是肾病患者心血管病患病率高的主要因素之

  • 标签: 慢性肾衰贫血 发病机制 红细胞生成素 新红细胞生成刺激蛋白 药物治疗
  • 简介: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acutepancreatitis,SAP)是一种起病急、变化快、病情复杂的疾病,其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清楚。近年来,胰腺微循环障碍在急性胰腺炎(A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实验研究证实,胰腺微循环障碍可诱发AP,并可使急性水肿型胰腺炎(AEP)发展为急性坏死型胰腺炎(ANP)。而针对改善胰腺微循环的治疗方法也会减轻胰腺组织的坏死程度及病变的演进。微循环障碍是SAP的启动因子和持续损伤因子。本文就微循环障碍在SAP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胰腺微循环障碍 重症急性胰腺炎 发病机制 急性坏死型胰腺炎 急性水肿型胰腺炎 SAP
  • 简介:造血在儿童和成人时期发生在骨髓。但在胎儿时期,造血主要发生在肝;胎儿发育的晚期(从6—7个月起),造血干细胞移行至骨髓。[胎盘脐带血是供移植用的造血干细胞的丰富来源,数以百计的这种移植已在世界范围内开展;由于所提供的血量有限(60一lOOml),这种技术主要应用于儿童。]

  • 标签: 贫血症 血红蛋白 疾病诊断 寄生虫 小红细胞性贫血 慢性疾病
  • 简介:目的观察大黄灌胃、芒硝敷脐及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注射液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胃肠功能障碍的治疗价值。方法将41例SAP患者按完全随机法分为常规组(20例)和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西医)组(21例),中西医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大黄灌胃、芒硝敷脐及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天数。结果中西医组患者腹胀缓解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3.1±0.8)d、(3.1±0.8)d、(21.5±2.8)d,较常规组的(5.2±1.4)d、(4.7±1.3)d、(32.1±3.6)d均明显缩短(P〈0.05或P〈0.01)。中西医组发生并发症5例,较常规组的8例显著减少(P〈0.01)。中西医组病死1例,转手术1例,常规组病死1例,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大黄灌胃、芒硝敷脐及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注射液能有效促进SAP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胃肠道 功能恢复 中西医结合疗法
  • 简介:焦虑是人们常有的体验,是对外部威胁或内部冲突的一种反应。焦虑包括与害怕相关的强烈情感反应和生理反应。焦虑可以产生一些有益的作用如提高成绩,但常引起苦恼并对行为产生明显的负性作用。在不同情况下焦虑的反应也不同:例如,当面对即将来临的灾难威胁时会出现惊恐和强烈的自主觉醒(“战斗或逃跑”反应),

  • 标签: 焦虑障碍 生理反应 惊恐 下焦 作用 行为
  • 简介:情感障碍的发作在临床上可分为躁狂和抑郁两个时相,相当于20世纪初Kraepelin最早描述的“躁狂性抑郁”。此后提出过多种分类方法,发现都有所缺陷。最新版本的国际疾病分类采用了一种简单的分类方法,本文将展开论述。在一个病人的一生当中,情感障碍的这两种类型可以变换方式出现,因此,对反复发作性情感障碍,除了每次发作的病情诊断,还应做出“终生诊断”。

  • 标签: 情感障碍 躁狂症状 抑郁症状 流行病学 抗抑郁剂 电休克
  • 简介:焦虑是一种对威胁或压力事件的正常反应,通常是短暂和可控制的。它可能是作为“警报”机制,帮助个体准备对感知到的危险做出躯体反应(“战斗或逃跑”反应),因此常见于在医疗机构中进行检查、研究或治疗的患者。按照惯例,对焦虑的心理症状和各种躯体症状应予以区别,而这些症状的大多数可归于自动觉醒(表1)。在下述情况下,焦虑被认为是有临床意义的:

  • 标签: 焦虑障碍 躯体反应 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
  • 简介:慢性病贫血(anemiaofchronicdisease,ACD)是临床上常见的贫血,其发病率仅次于缺铁性贫血(IDA),在各类慢性病过程中,ACD的发生率可达到27%~58%。以前曾把它归类为“铁粒幼细胞性贫血伴网状内皮细胞系统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因该病常伴随有感染、炎症、肿瘤等情况,70年代后改称“慢性病贫血”。该病不包括由肝病、肾病及内分泌疾患引起的贫血。近年来,随着研究技术和方法的不断更新,尤其是分子生物学的进展及对细胞因子的研究进展,对ACD的发病机制及诊断治疗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现将这方面的进展综述如下。1ACD的发病机制

  • 标签: 慢性病贫血 贫血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