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玫瑰红景天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并检测不同采收样品中红景天苷、络塞琳和络塞维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以X select HSS T3(250 mm×4.6 mm,5 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乙腈和0.05%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柱温30 ℃,进样量5 μl,检测波长为275 nm(红景天苷)和254 nm(络塞琳、络塞维)。结果红景天苷、络塞琳和络塞维分别在44~1 420、10~307、18~573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和加样回收率均符合标准。玫瑰红景天块茎中红景天苷、络塞琳和络塞维含量高于须根,雌株中络塞维含量高于雄株(P<0.05),9月采收的玫瑰红景天中红景天苷、络塞琳和络塞维含量分别为0.66、0.07、0.53 mg/g。结论建立的方法简单快捷,适用于玫瑰红景天中有效成分含量的检测。9月采收的玫瑰红景天中红景天苷、络塞琳和络塞维含量最高。

  • 标签: 色谱法,高压液相 玫瑰红景天 有效成分 红景天苷 络塞琳 络塞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围生带状疱疹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妊娠、围生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纳入25例,其中妊娠22例(孕10 ~ 38周,孕早期1例、孕中期13例、孕晚期8例),产后1周内3例;年龄22 ~ 37岁,病程2 ~ 9 d。临床表现:皮疹位于头面部8例,胸背部5例,腰腹部7例,上肢1例,下肢3例,会阴1例,3例为播散性带状疱疹。皮疹形态均为红斑、丘疱疹、水疱,其中4例合并血疱,3例合并大疱,6例合并糜烂、渗出;5例发热,7例轻度、6例中度、11例重度疼痛。治疗:16例妊娠、3例产后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口服或静脉滴注阿昔洛韦、单磷酸阿糖腺苷、膦甲酸钠氯化钠注射液),24例应用营养神经药物,1例妊娠患者、3例产妇进行镇痛治疗,其他治疗包括抗感染、湿敷、红光照射等。预后:1例妊娠患者早产,其余妊娠患者均足月生产,新生儿无异常。3例妊娠患者出现后遗症,1例为疼痛,2例为瘙痒。结论本文25例妊娠、围生带状疱疹的治疗未观察到对胎儿、新生儿有明显影响。

  • 标签: 带状疱疹 孕妇 围产期 治疗 抗病毒药 预后
  • 简介:摘要:在妊娠期内,孕妇的营养均衡对于为满足胎儿的生长发展需要具有直接影响,且随着孕期内胎盘发育、乳房增大等因素的影响,所需的营养较正常情况下更多。在此背景下,在妊娠期内,若孕妇出现营养平衡失调,不仅会对母体健康与婴儿的正常生长发育,甚至还会诱使围生并发症的产生。因此,为了提前预防妊娠并发症的出现,必须对孕期内孕妇营养平衡做进一步的规划,为孕妇提供足够、合理的营养,保证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

  • 标签: 妊娠期 营养平衡失调 围生期 妊娠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围血液透析护理干预对患者透析器及管路凝血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血液透析室收治的80例进行常规血液透析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随机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系统化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干预前、后两组患者透析器及管路凝血情况、血生化指标[血磷(P3+)、血钙(Ca2+)、血甲状旁腺素(iPTH)]、凝血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比较情况及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透析器及管路凝血率5.00%较对照组20.00%显著低(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P3+(1.68±0.45)mmol/L、iPTH(250.12±1.32)ng/L分别均降低显著,Ca2+(2.77±0.89)mmol/L、PT(13.78±2.23)s、aPTT(31.01±4.98)s、TT(13.01±2.80)s表达水平升高显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率87.50%较对照组67.50%显著高(P<0.05)。结论围血液透析护理干预对患者透析器及管路凝血的改善作用显著,积极护理干预实施可显著改善患者各项血生化指标、凝血指标、临床症状。

  • 标签: 血液透析 护理 透析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重度特应性皮炎(AD)成人患者急性及缓解皮肤微生态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特点。方法采集2019年10月至2020年11月于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门诊就诊的4例成人重度AD患者急性和缓解5个部位(面颊、肘窝、手背、腹部、下肢)皮屑标本,利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宏基因组测序,构建皮肤微生物样本基因集,获得各个样本的物种注释信息并进行生物信息学数据分析。结果4例重度AD患者皮肤中,共检测到18个门,37个纲,73个目,142个科,237个属,331个种。与急性相比,缓解AD患者皮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上升,皮肤微生物的相对丰度发生变化(P < 0.05)。在微生物种水平上,金黄色葡萄球菌对AD急性的影响程度最高,表皮葡萄球菌、奥斯陆莫拉菌、弗朗西丝菌、科氏葡萄球菌、沃氏葡萄球菌、球形马拉色菌以及限制性马拉色菌在AD缓解富集(|lg线性判别分析值| > 2,Kruksal-Wallis检验,均P < 0.05)。对微生物丰度差异基因行KEGG功能通路分析,共注释富集于355个功能通路,其中显著富集的通路38个(均P < 0.05),主要涉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色氨酸代谢、组氨酸代谢、氮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生物合成与降解、脂肪酸降解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信号通路等。结论重度AD患者急性和缓解皮肤微生态结构存在显著差异,预测其可能与多个功能通路(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色氨酸代谢、组氨酸代谢、氮代谢等)水平相关。

  • 标签: 皮炎,特应性 微生物群落 皮肤 宏基因组学 代谢网络和途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替牙下颌后缩畸形患者采取两矫正治疗的效果。方法:与我院接受两矫正治疗的替牙下颌后缩畸形患者中随机抽取25例作文研究对象,给予两矫正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头影测量结果、咀嚼功能、咬合力和满意度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ANB(3.29±1.10)°,SNA(76.24±3.08)°,SNB(75.91±3.67)°,Y轴(69.60±4.83)°,GO-PG(74.90±4.91)mm,PP-SN(8.72±0.12)°,MP-FH(27.90±3.24)°,1-SN(105.20±5.39)°,MP(101.24±2.75)°,Z角(78.43±6.35)°,明显优于治疗前。治疗后患者咬合力(128.76±4.35),咀嚼功能(75.34±5.18),显著优于治疗前[咬合力(89.54±5.20),咀嚼功能(59.75±4.26)]。治疗后患者对牙齿的满意度(92.14±3.79)分,显著优于治疗前[满意度(80.65±4.90)分]。前后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替牙下颌后缩畸形的患者,采取两矫正治疗可有效恢复正常的咬合,恢复整齐牙列,纠正面部畸形状态,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替牙期下颌后缩畸形 两期矫正治疗 头影测量结果 咀嚼功能 咬合力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替牙下颌后缩畸形患者采取两矫正治疗的效果。方法:与我院接受两矫正治疗的替牙下颌后缩畸形患者中随机抽取25例作文研究对象,给予两矫正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头影测量结果、咀嚼功能、咬合力和满意度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ANB(3.29±1.10)°,SNA(76.24±3.08)°,SNB(75.91±3.67)°,Y轴(69.60±4.83)°,GO-PG(74.90±4.91)mm,PP-SN(8.72±0.12)°,MP-FH(27.90±3.24)°,1-SN(105.20±5.39)°,MP(101.24±2.75)°,Z角(78.43±6.35)°,明显优于治疗前。治疗后患者咬合力(128.76±4.35),咀嚼功能(75.34±5.18),显著优于治疗前[咬合力(89.54±5.20),咀嚼功能(59.75±4.26)]。治疗后患者对牙齿的满意度(92.14±3.79)分,显著优于治疗前[满意度(80.65±4.90)分]。前后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替牙下颌后缩畸形的患者,采取两矫正治疗可有效恢复正常的咬合,恢复整齐牙列,纠正面部畸形状态,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替牙期下颌后缩畸形 两期矫正治疗 头影测量结果 咀嚼功能 咬合力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讨论全喉切除Ⅱ发音纽植入术患者的围手术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实施全喉切除Ⅱ发音纽植入术患者2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接受Ⅱ发音纽植入术的患者实施围术护理,分析护理效果;结果20例患者均能正常发音,1例因食管高度水肿重新植入更大型号发音纽后能正常发音,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围手术护理能够保证发音纽植入术后有效发音、避免严重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全喉切除术 发音纽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及产褥颅内出血(ICHDPP)的临床特征、治疗策略及预后。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的7例ICHDPP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治疗及母儿预后。结果7例ICHDPP患者中,无妊娠早期发病者,妊娠中期发病2例,妊娠晚期发病3例,产褥发病2例;2例为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2例为产褥静脉窦血栓导致颅内出血,动脉瘤破裂出血、原发脑室出血、子痫导致颅内出血各1例。7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头痛;4例伴恶心、呕吐;4例伴抽搐;2例伴肢体瘫痪;1例伴意识障碍;1例伴肢体麻木。7例ICHDPP患者经手术治疗5例、保守治疗2例;孕产妇存活6例,死亡1例。随访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5分4例,4分2例,1分1例;7例新生儿(含1例双胎)均存活且无畸形发生。结论多学科协作诊疗,综合分析胎龄、胎儿状况、孕产妇状态、出血的病因及严重程度,制定个体化方案,有助于改善ICHDPP患者的预后。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