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下颌后缩畸形患者采取两矫正治疗的效果。方法:与我院接受两矫正治疗的下颌后缩畸形患者中随机抽取25例作文研究对象,给予两矫正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头影测量结果、咀嚼功能、咬合力和满意度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ANB(3.29±1.10)°,SNA(76.24±3.08)°,SNB(75.91±3.67)°,Y轴(69.60±4.83)°,GO-PG(74.90±4.91)mm,PP-SN(8.72±0.12)°,MP-FH(27.90±3.24)°,1-SN(105.20±5.39)°,MP(101.24±2.75)°,Z角(78.43±6.35)°,明显优于治疗前。治疗后患者咬合力(128.76±4.35),咀嚼功能(75.34±5.18),显著优于治疗前[咬合力(89.54±5.20),咀嚼功能(59.75±4.26)]。治疗后患者对牙齿的满意度(92.14±3.79)分,显著优于治疗前[满意度(80.65±4.90)分]。前后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下颌后缩畸形的患者,采取两矫正治疗可有效恢复正常的咬合,恢复整齐列,纠正面部畸形状态,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替牙期下颌后缩畸形 两期矫正治疗 头影测量结果 咀嚼功能 咬合力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下颌后缩畸形患者采取两矫正治疗的效果。方法:与我院接受两矫正治疗的下颌后缩畸形患者中随机抽取25例作文研究对象,给予两矫正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头影测量结果、咀嚼功能、咬合力和满意度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ANB(3.29±1.10)°,SNA(76.24±3.08)°,SNB(75.91±3.67)°,Y轴(69.60±4.83)°,GO-PG(74.90±4.91)mm,PP-SN(8.72±0.12)°,MP-FH(27.90±3.24)°,1-SN(105.20±5.39)°,MP(101.24±2.75)°,Z角(78.43±6.35)°,明显优于治疗前。治疗后患者咬合力(128.76±4.35),咀嚼功能(75.34±5.18),显著优于治疗前[咬合力(89.54±5.20),咀嚼功能(59.75±4.26)]。治疗后患者对牙齿的满意度(92.14±3.79)分,显著优于治疗前[满意度(80.65±4.90)分]。前后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下颌后缩畸形的患者,采取两矫正治疗可有效恢复正常的咬合,恢复整齐列,纠正面部畸形状态,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替牙期下颌后缩畸形 两期矫正治疗 头影测量结果 咀嚼功能 咬合力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双矫治治疗安氏Ⅱ类下颌后缩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下颌骨发育不足的患者56例,然后使用Twinblock功能矫正器进行上下颌骨的矫正,后期再用直丝弓固定矫正器进行Ⅱ矫治治疗。结果下颌升支高度增加,下颌体长度增加,ANB角显著减少,覆盖关系有所改善,侧貌经治疗后得到改善。结论双治疗对下颌后缩畸形的患者有明显的效果

  • 标签: 下颌后缩畸形 双期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Forsus推杆矫治器治疗Ⅱ类下颌后缩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Forsus推杆矫治器治疗26例安氏Ⅱ类错[合]畸形患者,术前术后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Forsus矫治器可刺激下颌骨生长,下前牙唇倾,前牙覆盖减小,磨牙关系改善。结论Forsus推杆矫治器用于安氏Ⅱ类下颌后缩的治疗,可起到显著的生长改良作用。

  • 标签: Forsus推杆矫治器 Ⅱ类错 固定功能矫治器 骨性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固定式Twim-Block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错合患者在性、骨性所发生的变化,并掌握这种新型矫治器的临床操作。方法选择20例安氏Ⅱ类错合患者,以下颌后缩为主,年龄在12~15岁之间,恒牙颌,采用固定式Twim-Block矫治器进行功能矫治,对矫治前后的模型、X光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①头影测量显示SNB、L1-NB、L1-MP、ANS-Me、N-Me增大,ANB、U1-SN、U1-NA减小,并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模型测量分析磨牙关系由Ⅱ类变Ⅰ类或偏Ⅲ类;前牙覆盖有8.95mm减至2.86mm。结论固定式Twim-Block矫治器具有不依赖患者配合的特点,疗效显著,全天候戴用可缩短疗程,扩大适应征范围;制作简单,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固定式Twim-Block矫治器 下颌后缩 头影测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Sande Ⅱ矫治青少年下颌后缩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4月-2020年5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下颌后缩患儿20例做为研究对象,均使用Sander Ⅱ型矫治器治疗,比较其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结果变化情况。结果:患儿的SNB、B-OLP、Pg-OLP、Ms-OLP、Mi-OLP、N-Me、ANS-Me、S-Go以及软组织面角和鼻唇角、颏厚度均明显增加,ANB、覆盖、H角、U1-E线距均明显减少,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ande Ⅱ型矫治器能够促进下颌骨健康发育,有效改善下颌后缩面型。

  • 标签: Sander Ⅱ型矫治器 青少年 下颌后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Forsus矫治器在治疗发育高峰后期人群中的治疗。方法选择发育高峰后期下颌后缩病人21例,应用Forsus矫治器进行治疗。结果经过4~6个月的治疗,所有病例下颌后缩都得到矫正。结论Forsus矫治器对于发育高峰后期下颌后缩的疗效肯定。

  • 标签: Forsus矫治器 下颌后缩 功能矫治器
  • 简介:摘要儿童生长发育快速,各种导致错畸形的先天性疾病常于显现,同时此阶段导致错的环境因素也较多。临床应积极干预唇、舌、咬合、呼吸等功能性异常与障碍,避免畸形继续发展;对骨性错则需根据患者情况选用合适的矫形装置进行生长改良治疗,同时需充分评估先天因素的影响及预后;对部分暂时性错则不应过度干预。总之,早期矫治需综合评估治疗的需求、风险、时间、代价以及患者的最终收益,矫治时机并非越早越好,必须严格把控适应证,在必要性和局限性方面仔细斟酌。

  • 标签: 牙列,混合 正畸学,阻断 正畸学,预防 生长和发育 早期矫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应用带唇弓的改良斜面导板治疗下颌后缩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临床运用带唇弓的改良斜面导板矫治下颌后缩患者,通过配戴前,后x头影测量分析,对30例下颌后缩患者进行研究。结果经过3个月左右的治疗,矢状关系明显改善,覆盖减小,上前牙前倾度无改变,头影测量的相关项目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性。结论带唇弓的斜面导板是一种简单有效打开咬合,刺激下颌生长,调节颌位的装置,并有效抑制上前牙前倾,缩短正畸疗程,效果好。

  • 标签: 带唇弓的改良斜面导板 下颌后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下颌后缩病患中运用改良式压膜保持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3例以安氏Ⅱ类为主的下颌后缩患者实施固定矫正治疗措施,治疗完成后,给予患者经过改良后的透明压膜保持器进行配戴,观察研究其配戴前后的效果。结果下颌后缩患者在配戴了12个月的改良式透明压模的保持器后,软硬组织均产生了生理方面的变化,通过治疗后的23例下颌后缩患者无复发现象,磨牙属中性关系,覆盖关系相对稳定且呈减小状态。结论经过使用改良后的压膜保持器进行固定治疗的下颌后缩患者,在很大程度上可促使下颌骨完全性的成长发育,有效的协调上颌骨与下颌骨的位置,促进Ⅱ类错咬合关系的改善。

  • 标签: 下颌后缩 改良式压膜保持器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Forsus和Sus矫治器治疗成人下颌后缩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70例下颌后缩患者临床资料,并分成两组,对照组35例使用Sus矫治器治疗,实验组35例使用Forsus矫治器治疗,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后用X线拍摄头颅侧位片,并对两组头影测量结果及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SNB和Co-Gn指标分别为(82.06±2.42)°、(114.25±1.71)mm,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满意度为94.28%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P<0.05)。结论Forsus和Sus矫治器均能矫正下颌后缩,有效改善咬合及恢复患者正常面貌,但Forsus改善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Forsus Sus矫治器 下颌后缩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矫治器治疗儿童下颌后缩伴OSAHS患者治疗前后下颌位置的变化。方法对32例儿童下颌后缩伴OSAHS患者戴用口腔矫治器前和戴用后,进行多导睡眠仪监测、头颅侧位定位片X线头影测量检查。结果治疗前后PSG监测AHI、AI、最低SaO2均发生显著变化;X线头影测量值变化结果SNA角无明显改善,SNB角明显增大,LL-H线距明显减小;PNS-R、PNS-UPW无明显改善,余SPP-SPPW、U-MPW、TB-TPPW、V-LPW测量值均有增大。结论口腔矫治器治疗儿童下颌后缩伴OSAHS患者,可刺激下颌骨的生长,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口腔矫治器 OSAHS X线头影测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下颌后缩病患中运用改良式压膜保持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3例以安氏Ⅱ类为主的下颌后缩患者实施固定矫正治疗措施,治疗完成后,给予患者经过改良后的透明压膜保持器进行配戴,观察研究其配戴前后的效果。结果下颌后缩患者在配戴了12个月的改良式透明压模的保持器后,软硬组织均产生了生理方面的变化,通过治疗后的23例下颌后缩患者无复发现象,磨牙属中性关系,覆盖关系相对稳定且呈减小状态。结论经过使用改良后的压膜保持器进行固定治疗的下颌后缩患者,在很大程度上可促使下颌骨完全性的成长发育,有效的协调上颌骨与下颌骨的位置,促进Ⅱ类错咬合关系的改善。

  • 标签: 下颌后缩 改良式压膜保持器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回顾性总结了我院近年来错颌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对采用固定矫治儿童错颌畸形的方法进行了探讨。方法本组106例均为错颌畸形患儿,根据错颌的各种情况,应用固定矫治器分别进行了方丝弓矫治技术早期干预治疗。结果106例患儿均达到了纠正错颌,早期生长控制和颌骨矫形的目的,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结论固定矫治器治疗儿童错颌畸形的关键,是引导和牵引牙弓和颌骨的位置关系而建立正常的颌关系。

  • 标签: 替牙颌期 错颌 固定矫治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072-01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Twin-block功能矫治器治疗骨性Ⅱ类下颌后缩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正畸科2021年2月—2022年2月间就诊的骨性Ⅱ类下颌后缩患者29例,应用Twin-block矫治器进行治疗, 平均治疗时间为8.3个月。X线头影测量对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前后患者硬组织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各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后SN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SNB、LI-MP、Co-Po、Go-Co增加,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标签: Twin-block功能矫治器 骨性Ⅱ类 下颌后缩
  • 简介:矫治张晓芸译李巍然袁虹校编者按:从本期开始,我刊新开辟了这个栏目,旨在将国外最新、最优秀、最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论文全文译出并刊登,希望为广大正畸医师提供更多的信息。从本期开始我刊首先刊出从"Seminarsinorthodontics"杂志上译出...

  • 标签: 替牙期 正畸治疗 临床研究 设计模式 早期矫治 正畸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4矫治术结合下颌磨牙垫高治疗方法在合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5月~2021年3月间收治的46例合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2×4矫治术结合下颌磨牙垫高)和对照组(固定矫治器)各23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SNA[(82.04±1.25)°>(80.86±1.13)°,t=3.358]、鼻唇角[(96.68±3.34)°>(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C矫治器治疗错合畸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错合畸形的患者,男13例,女7例,年龄5岁~10岁,平均年龄7.12±2.34岁。对比患者矫治前后头影测量结果。结果患者治疗后SNA、SNB、L1-NB、L1-NB、Y轴数据较治疗前明显提高,ANB、U1-NA数据较治疗前出现下降,提示治疗后疗效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C矫治器用于治疗错合畸形患儿后,疗效肯定,患儿易于掌握,戴用舒适。

  • 标签: MRC矫治器 替牙期 错合畸形
  • 简介:本文通过对正常,ClassⅠ双颌前突、ClassⅡ1、ClassⅡ2、ClassⅢ(门诊非手术)及ClassⅢ(外科正畸)错每组男女各30名,共360人的Bolton三个比率分析的比较,发现前牙比、后牙比、全比均呈ClassⅢ〉ClassⅠ〉ClassⅡ的趋势,差异均有显著性。提示上下牙量关系不调是错发生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应成为诊断记录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 标签: Bolton分析 上下牙量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