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作为诈骗犯罪的特殊形式,合同诈骗与票据诈骗在司法实践中很容易混淆。对两的区分应从各自的犯罪构成入手.通过对比分析找出两的相似点和不同之处,揭示两者的法理关系。然后提出合同诈骗与票据诈骗竞合时的处理原则,希冀对司法实践有所帮助。

  • 标签: 诈骗犯罪 合同诈骗 票据诈骗 法条竞合 处理原则
  • 简介:公务就是具有管理性质的社会公共事务,国有公司、企业的国家工作人员包括在国家控股的公司、企业中依法从事公务的人员,其他依法从事公务的人员还应当包括经国家单位授权从事公务的人员、人民代表等。

  • 标签: 受贿罪 国家工作人员 公务
  • 简介:虚假破产是《刑法修正案(六)》的新增罪名,本增设之后有力地规制了行为人借助假破产的方式逃避债务、损害债权人利益、危害经济秩序的行为。随着公司、企业的经济活动愈加多样化和复杂化,实践中虚假破产的认定难度相应提升,因而从法教义学视角正确解构虚假破产的构成要件成为立法和司法的重要命题。虚假破产的客体内涵、行为构造、主观内容、主体范围对本的定罪量刑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在教义分析过程中应当重点解释以上四个方面,以便完善刑法理论,利于司法实践。

  • 标签: 虚假破产罪 法教义学 构成要件
  • 简介:从委托代理理论角度分析了贪污贿赂产生的主客观原因。贪污贿赂犯罪的法律预防应扩大该的对象范围,取消贪污受贿的立案标准,加大对贪污贿赂犯罪的财产处罚力度,建立和健全有效的法律监督体系。

  • 标签: 贪污贿赂 原因 预防
  • 简介:介绍贿赂与贿赂共犯的所谓区分标准,在理论上不具有自治性,在实践中也不具有可操作性。取消介绍贿赂并对行为人以贿赂的共犯论处是必要的、可能的、合理的。参照国外的刑事立法,取消介绍贿赂的罪名实乃刑法发展之必然趋势。

  • 标签: 介绍贿赂罪 贿赂罪共犯 取消
  • 简介:关于挪用资金,有一种观点认为“借贷给他人”中的“他人”包含法人。本文从三个角度反驳了这种观点:第一、考查刑事立法的历史,说明这种观点不符合立法原意;第二、考查刑法分则之间的关系,说明这种观点会导致武汉分则之间的不协调;这种观点不符合我国的刑事政策。

  • 标签: 拥用资金罪 "他人" 概念辨析 刑法 构成要件 挪用公款罪
  • 简介:危险驾驶的创设基于风险刑法在风险社会中的运用,是典型的危险犯。该应为故意犯罪,即使出于原因自由行为(醉酒)的考量,也可以知晓对驾车有认知,便是对危险状态的主观放纵。无论是从危险的紧迫性,还是标准的明确性出发,危险驾驶都是只需满足实施类型化行为即可构成抽象危险犯。依据“抽象危险——具体危险——实害结果”的演变路径,推导可知抽象危险犯是指没有未完成形态的犯罪,危险驾驶亦满足此规律。

  • 标签: 危险驾驶 抽象危险 故意 未完成形态
  • 简介:本文从犯罪构成要件之一-犯罪主观方面入手,就合同诈骗主观方面的特点和内容加以阐述。论述了合同诈骗犯罪在主观方面只能是由故意构成,以非法占有对方当事人财物为目的。合同诈骗的主观方面的认定是界定其的关键所在。

  • 标签: 合同诈骗 非法占有 欺诈 主观方面
  • 简介:司法实践中,“手段特别残忍”、“手段极其残忍”频繁在故意杀人案件的裁判文书中出现。“手段特别残忍”作为一个重要的酌定从重处罚因素,影响法官量刑时的死刑裁量。但这种有关犯罪手段严重程度的用语由于没有既定的标准,已经逐渐蜕化为一种格式化的语句表达而出现在判决书的裁判理据部分。结合现有学界观点和司法判决中的相关认定,本文认为,故意杀人中的“手段特别残忍”的认定标准应坚持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从逻辑上区分判断标准与判断事实。以社会一般观念为判断标准,以行为人在实施杀人犯罪的整个过程中为达到致人死亡的目的,故意追求并大幅度增加了被害人除了死亡之外的其他痛苦的犯罪事实为判断事实基础,进行综合认定。

  • 标签: 故意杀人罪 手段特别残忍 判断标准 判断事实
  • 简介:李晓燕在《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绑架中绝对确定的法定刑条款研究》一文中就绑架中绝对确定的法定刑条款的适用问题提出了绑架中绝对确定的法定刑条款的适用问题。

  • 标签: 法定刑 绑架罪 适用问题 问题提出 大学学报 广播电视
  • 简介:中国(上海)自贸区的成立无疑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冲力,同时也会对《刑法》的普遍适用产生强烈影响。在自贸区创新制度的运行过程中,刑法相关个或将失去存在的意义,或将产生新的内涵。此外,由于奉行支持创新、鼓励试错、倡导自由的理念,自贸区还将出现大量刑法特殊适用的情形。如何在自贸区刑法普遍适用和特殊适用之间找准法律与经济的平衡点,成为摆在刑法理论界和实务界面前的共同课题。因此,在不偏离自贸区改革创新轨道的前提下,寻求刑法在自贸区的修正适用,才是自贸区刑法革新的应有之义。

  • 标签: 自贸区 刑法适用 刑法个罪:修正适用
  • 简介:危险驾驶自规定以来,饱受争议。在《刑法修正案九》(草案)中,法条存在条文不符合语言逻辑,情节认定依然模糊不清,危险驾驶的涵盖范围依然不全面等问题。本文从《刑法修正案九》(草案)对危险驾驶条文规定的语言逻辑角度、情节认定角度和危险驾驶所应涵盖的其他行为类型等对《刑法修正案九》(草案)中的危险驾驶进行探讨。

  • 标签: 危险驾驶罪 语言逻辑 涵盖范围 情节认定
  • 简介:新公司法将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后,废除抽逃出资的呼声越来越高,2014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明确公司法修改后刑法中的抽逃出资只适用于依法实行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的公司,这必将会对社会生活和市场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但抽逃出资符合刑法中的危险论理论和刑法谦抑性原则,并且是保护公司法人财产和确保债权人交易安全的需要,因此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需从改变罪名、完善犯罪主体、完善刑罚设置三方面对其进行重构。

  • 标签: 抽逃出资 资本制度 认缴登记制 刑法谦抑性
  • 简介:城市,一直是雷米小说极力渲染和表现的主题。电影《心理》和《心理之城市之光》均改编自雷米的“心理”系列小说。虽然两部电影选择的时间线索不同,但是却完成了雷米故事中所建构的“城市意象”,即“洞穴”化的都市想象与“温情治愈”的人性关怀。本文应用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理论,分析两部影片所呈现出来的雷米小说中关于城市的不同意象。徐纪周版的《心理之城市之光》更注重对城市病的刻画,而谢东燊版的《心理》则注重对城市中人与人之间的羁绊的刻画。

  • 标签: 心理罪 洞穴化 人性关怀 雷米
  • 简介:我国以社会危害性为犯罪实质的传统理论持违法性认识不要说,本文以法定犯之一的非法狩猎作为范例,阐述了此观点是自然犯主导下的刑法结构的产物,在法定犯时代"不知法不免责"失去了当然性。并以比较法的视角得出修正传统理论需要从立法上入手,将"自然犯与法定犯区别说"法定化。违法性认识不应限于形式的刑事违法性的认识,对于法定犯违法性认识的认定需要客观推定,但在程序上需保障被告人的反驳权。既有相关的违法行为,又有对违法的主观认知,才能进行刑事追责,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主客观相统一",才与法治国的保障人权相适应。

  • 标签: 非法狩猎罪 自然犯 法定犯 违法性认识 推定
  • 简介:感成为笼罩在《大浴女》中一些女性形象的心理阴影,使她们的灵魂不得安宁。这种不是法律意义上的犯罪,而是一种道德归罪。小说中的不同女性对有着不同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也产生了不同的心理结果,正是通过她们之间的对比,我们发现只有主动承担罪责,进行不懈的反思与忏悔,自我才可能得以拯救。

  • 标签: 《大浴女》 女性形象 罪感 忏悔 自我救赎
  • 简介:根据我国现行刑法第310务的规定,窝藏、包庇的主体包括犯罪人的近亲属在内的所有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这使犯罪人的近亲属陷入情理与法理的两难境地,是强人所难的体现,不符合刑法人道性的要求,有悖于刑法谦抑性和期待可能性理论,同时也背离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因此,有必要尊重我国古代“亲亲相隐”的现代价值内涵,在其价值指引下完善我国有关窝藏、包庇的主体立法规定,有限制地排除犯罪人的近亲属为窝藏、包庇的主体。

  • 标签: 亲亲相隐 窝藏 包庇罪 主体范围 合理价值 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