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60例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30例为对照组,采用经皮撬拨复位内固定方式治疗;30例为观察组,应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等级评分以及出现并发症的比例。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的疼痛等级评分均比对照组患者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比例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方式治疗骨折,可以比较明显的缩短患者手术时间,降低术后疼痛程度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跟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 跟骨骨折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保护素(OPG)/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信号通路介导的自噬及微小RNA(miRNA,miR)-217的靶向调控在巨细胞瘤(GCT)中作用。方法在建立肿瘤异种移植模型和体外培养GCT0404细胞的基础上,分为空白对照组,神经钙黏蛋白(N-cadherin)组(miR-217类似物组),转染miR-217组。评估各组巨细胞瘤的活性、增殖及迁移水平;检测miR-217、OPG、RANK、RANKL、自噬相关蛋白5(ATG5)、自噬相关蛋白7(ATG7)、Beclin-1和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在巨细胞瘤细胞中的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组间比较采用多重极差最小显著性差异(LSD)。结果(1)miR-217在肿瘤异种移植模型和体外培养GCT0404细胞的调控都显著抑制GCT细胞的增殖和肿瘤细胞的发生[对照组吸光度(A)值为0.620±0.019,inhibitor NC组为0.640±0.019,miR-217 inhibitor组为0.950±0.030,inhibitorNC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iR-217 inhibitor组与inhibitor N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8.600,P<0.01)]。(2)miR-217抑制GCT细胞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并抑制OPG/RANKL/RANK信号通路相关因子及自噬相关蛋白表达(OCN 1.41±0.06,OPG 1.41±0.04,RANKL 0.54±0.01,ATG 50.65±0.12,ATG 70.67±0.03,Beclin-1 0.56±0.10,LC3 0.83±0.04,F=265.100,P<0.01)。结论miR-217可能通过抑制OPG/RANKL/RANK信号通路相关因子表达来抑制GCT自噬,从而抑制GCT的发生。

  • 标签: 骨巨细胞瘤 微小RNA-217 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 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自噬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个体化改良与常规方案治疗肢体长骨巨细胞瘤(GCTB)的临床效果,评估个体化改良方案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05年1月—2017年1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天津医院两个骨肿瘤中心178例手术治疗的四肢长骨GCTB患者的临床资料,男95例、女83例,年龄8~75(35.7±11.7)岁。178例中,2005年1月—2011年12月70例患者设为常规组,其中男39例、女31例,年龄8~68岁,55例采用病灶内常规刮除加水泥、异体或自体填充,15例瘤段切除人工假体重建术;2012年1月—2017年12月108例患者设为改良组,其中男56例、女52例,年龄16~75岁,根据肿瘤发生的部位、Campanacci分级、病理骨折与否,采用95例改进的病灶内磨削术加水泥和或异体或自体填充,13例瘤段切除人工假体(膝关节为改进假体)重建等个体化改良方案。观察并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复发转移情况及5年累积无复发生存率;末次随访时采用国际与软组织肿瘤协会(MSTS)评分标准比较术后两组患者肢体功能。结果17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所有患者术后随访24~117(56.9±26.1)个月。(1)术后有15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常规组11例(15.7%,11/70)、改良组4例(3.7%,4/108),常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改良组,主要发生于瘤段切除关节重建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39,P<0.05)。(2)178例患者中,24例(13.5%)复发。常规组和改良组术后总体复发率分别为22.9%(16/70)和7.4%(8/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91, P<0.05)。常规组中病灶内常规刮除术患者的复发率为27.3%(15/55),改良组中病灶内扩大刮除术患者的复发率为7.4%(7/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27,P<0.05);两组瘤段切除重建术患者分别有1例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总复发率13.5%(24/178),其中桡骨远端和股骨近端复发5例(5/12)。178例患者5年总体累积无复发生存率为90.8%,其中常规组78.5%、改良组9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23, P<0.05)。(3)178例患者术后肢体功能MSTS评分为(28.7±2.3)分,常规组和改良组分别为(27.61±3.13)分和(29.33±1.29)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65, P<0.01)。两组患者中病灶内刮除的术后MSTS评分均较瘤段切除关节重建术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620、2.177,P值均<0.05)。结论采用个体化改良方案治疗后GCTB复发率较低,且患者肢体功能佳,瘤段切除联合改良假体重建可以改善肢体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

  • 标签: 骨巨细胞瘤 复发 临床结果 肿瘤治疗方案 肱骨 股骨 胫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带线锚钉治疗髌骨下极撕脱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到2023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48例髌骨下极撕脱性骨折患者,患者均采用5mm带线锚钉固定治疗,对患者随访3个月到12个月,对比治疗效果。结果:手术后的3个月,Bostman评分是(24.21±3.09)分,手术后的12个月,Bostman评分是(27.35±3.56)分,前后对比,患者的Bostman评分呈上升趋势,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带线锚钉技术对于髌骨下撕脱性骨折患者的效果显著,能避免二次手术,手术的创伤较小,骨折位置固定可靠,手术后能及早地锻炼,恢复时间缩短,可以推广。

  • 标签: 带线锚钉 髌骨下极撕脱性骨折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