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关系及计算是教学中的难点,也是考查频度较高的知识点,本文归纳总结了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公式和二者的转换公式,选择了典型例题分析运用。

  • 标签: 基因频率 基因型频率 计算
  • 简介:青干草是将牧草及禾谷类作物在质量和产量最好的时期刈割.经自然或人工干燥调制成长期保存的饲草。青干草可常年供家畜饲用。优质的干草,颜色青绿,气味芳香.质地柔松。叶片不脱落或脱落很少,绝大部分的蛋白质和脂肪、矿物质、维生素被保存下来,是家畜冬季和早春不可少的饲草。

  • 标签: 调制方法 青干草 科学 长期保存 禾谷类作物 人工干燥
  • 简介:一、有关频数与频率概念的辨析例1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小明和小芳分别在各自班级里竞选班长。小明得了25票,小芳得了23票。可以断言,小明在班内受欢迎的程度比小芳高。解析:不正确。虽然小明比小芳的得票多,但受欢迎程度不依赖于得票出现的频数,而是依赖于得票出现的频率,由于各班总人数没有给出,因此,无法计算出频率

  • 标签: 频率 频数 例选 受欢迎程度 说明理由 班级
  • 简介:利用微机的声卡、Matlab/Simulink,以及耳麦作为声音采集设备,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分析,提出一种基于声卡的测量刚体固有频率的方法.以音叉固有频率测量实验为例,验证系统的可行性,表明该测量系统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 标签: 声卡 MATLAB/SIMULINK 快速傅里叶变换 刚体固有频率
  • 简介:适应频谱动态变化的频率规划方法是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实现频谱共享应用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在充分考虑频谱资源时变特性和蜂窝移动通信系统频率复用技术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应频谱动态变化的动态频率规划技术,为未来频谱共享蜂窝无线通信系统的实际大规模网络应用奠定了基础。

  • 标签: 频谱共享 动态频率规划 蜂窝移动通信
  • 简介:简介空调制冷用制冷剂的现状及国内外相关的政策和研究,提出负责任地使用制冷剂及选择制冷剂的要点。

  • 标签: 制冷剂 空调 制冷
  • 简介:非正弦时域正交调制系统解调时采用匹配滤波法,利用脉冲组间正交性实现脉冲同时分离与检测。然而,在接收端,通常情况下脉冲组很难保持严格正交,导致系统性能下降。为了提高在脉冲组非严格正交情况下系统的解调性能,对白化变换解相关检测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性能优于匹配滤波法,与传统解相关法相比,低信噪比时性能较好,而高信噪比时则性能要差。该结论对系统的工程化实现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标签: 非正弦波 时域正交 解相关 白化变换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中耳炎患者开放式鼓室成形术后听力重建效果,并对不同频率听力重建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回顾2008年6月至2011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行开放式鼓室成形术的920例患者,从中筛选具有完整随访资料患者87名,利用纯音测听对患者手术前后0.25kHz、0.5kHz、1kHz、2kHz、3kHz、4kHz、6kHz频率处的纯音气导听阈、骨导听阈和气骨导差进行评估,比较各项指标手术前后差异,探讨各频率重建效果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术后气导听阈总体平均值在各个频率均有显著改善,听觉重建效果从低频到高频呈下降趋势,其中1kHz以下频率明显优于2kHz以上频率;术后气骨导差总体平均值在各个频率均有显著改善,且听觉重建效果从低频到高频呈下降趋势,其中1kHz以下明显优于2kHz以上;术后骨导听阈总体平均值除4kHz,其余各频率均有显著改善,1kHz重建效果显著优于其他频率,未做听骨链重建患者平均骨导听阈只有1kHz频率略有改善;术后随访期内无复发患者。结论开放式鼓室成形术在清除病灶同时可有效重建慢性中耳炎患者听觉能力,低中频显著。

  • 标签: 开放式鼓室成形术 听力重建 频率
  • 简介:随着通信技术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了使频率资源能够得到充分的应用,现代通信、雷达以及导航系统等,其工作频率已逐渐由微波波段向毫米波波段发展,而毫米波频率合成器作为这些系统的主要部分,其性能好坏与系统的整体性能息息相关。另外,随着上述各系统的工作频段逐渐向毫米波波段发展,毫米波频率合成器的需求也得到了急剧的增长。文章将介绍一种单片机控制的主要由直接数字频率合成器(DDS)、锁相环(PLL)以及倍频器等组成的频率合成技术来实现Ka波段频率合成器的方案,以及其电路仿真的设计。

  • 标签: Ka波段频率合成器 DDS PLL 相位噪声 间接模拟式频率合成法
  • 简介:提出了一种光载毫米波产生新方案,采用双平行马赫曾德调制器(DPMZM),基于线性的光相干技术,产生四倍频的毫米波信号。该技术不需要复杂的电信号处理,以及射频信号的锁相技术,便可产生稳定的毫米波信号。该方法产生的毫米波信号具有频率稳定、抖动小、信噪比高等优点,可以广泛应用于光电器件测试与校准。

  • 标签: 光载毫米波 双平行马赫曾德调制器 四倍频 相干技术
  • 简介:研究了基于谱线特征的通信信号调制方式自动识别方法,从信号的功率谱、二次方谱、四次方谱及包络平方谱中,提取出一组鲁棒性强的特征参数。在不需要先验知识的情况下,对卫星通信中常用的调制信号进行了自动识别。仿真结果表明,在信噪比大于5dB时,总体识别率能达到97%以上,方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 标签: 调制识别 谱特征 卫星通信 特征提取
  • 简介:采用数值法设计了8~12GHz(X波段)具有高反射同时2~4GHz(S波段)具有高透射的频率选通复合材料。采用有限元法(FEM)计算了合导电纤维复合材料的传输和反射系数,并用自由空间法对所制备的多层凯夫拉(Kevlar)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样板(424min×424mm)进行测量。测量结果与计算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同时发现复合材料基材的介电特性和所嵌入金属纤维的电导率对材料的传输损耗有很大影响。

  • 标签: 复合材料 导电纤维 频率选择表面 有限元法
  • 简介:文章通过推导计及铁心气隙的电流传递函数,分析不同气隙宽度条件下CT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同时给出不同气隙宽度下CT的阶跃响应特性。说明在设计、制造和使用过程中,引入合理的气隙,可以提高开启式电流互感器的测量精度。

  • 标签: 电流互感器 气隙 传递函数 频率响应 截止频率
  • 简介:目的探讨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扫描中Z轴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ATCM)对图像质量、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86例头颈部CT增强血管成像的病例,采用常规扫描成像(固定管电流)和Z轴ATCM成像各43例。常规成像组中男性27例.女性16例;年龄39.70岁,平均年龄50岁。ATCM组中男性24例,女性19例;年龄41-72岁,平均年龄53岁。由2位有经验的影像专业人员分别评价图像质量.比较单次扫描的CT剂量加权指数(CTDIvo1)、剂量长度乘积(DLP)。结果在扫描范围、扫描参数(kV、mAs、p、TH等)、造影剂注射速率、注射部位完全相同的情况下,两种扫描方法的成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Z轴ATCM的DLP是常规扫描成像法的0.74倍。结论采用Z轴ATCM能明显降低总曝光量和累计DLP,有效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

  • 标签: CT扫描血管成像 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 辐射防护
  • 简介:[摘要]主要探讨了FIR数字滤波器在残留边带调制与解调中的应用。通过将FIR数字滤波器用作VSB系统中的残留边带滤波器和低通滤波器,对比分析其阶数和截止频率的变化对已调、解调信号的影响,找到了一个性能最优的滤波器。该研究实现了信号处理理论与通信领域的有机结合,为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教学提供了一条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教学效果的途径。[关键词]残留边带调制解调FIR数字滤波器仿真[中图分类号]TN911.72[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残留边带(VSB)调制是一种介于双边带(DSB)和单边带(SSB)调制之间的幅度调制法,它将调幅信号一个边带的频谱成份大部分保留,另一个边带的频谱成份大幅度衰减而只残留一小部分。该调制方法既克服了DSB传输频带宽的缺点,又解决了SSB信号不易实现的问题[1],因此在数字电视、地面广播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4]。但VSB调制解调系统的性能和滤波器的选择有着直接的关系,其截止特性过缓或过陡,都会影响信号恢复的准确度。在众多的数字滤波器中,FIR数字滤波器具有永远稳定、在保证任意幅频特性的同时容易做到严格的线性相位特性等优点,从而被广泛应用于高保真的信号处理如数据通信、图像处理和生物医学等领域。本文从介绍VSB调制解调的基本原理出发,详细探讨了FIR数字滤波器在VSB信号处理中的应用。通过对滤波器的参数作调整,可以找到一个滤波效果最好、最经济实用的滤波器,进而说明将抽象的数字信号处理理论应用于通信领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融会贯通所学知识的能力......

  • 标签: 中的应用 数字滤波器 滤波器调制
  • 简介:负电压降压转换器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对负电压进行降压,LTC3805-5是一款基于反激式驱动的电流模式控制器。文中首先介绍了该器件的内部电路.随后对基于LTC3805-5的应用设计进行分析,对芯片应用设计中涉及的主控环路、起动、保护及供电等问题进行了阐述,最后给出了芯片的典型应用。

  • 标签: 降压转换器 LTC3805—5 应用设计
  • 简介:以某批次的制冷效果不佳的厦门金旅的6105CNG公交车为例,分析顶置天然气瓶公交车空调了制冷效果不佳的原因,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改进意见,测试对比了改进前后的效果,为同行提供参考.

  • 标签: 顶置天然气瓶公交车 空调制冷效果 分析改进
  • 简介: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患者不同血液透析频率对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及血液透析前后心率变异性的变化。方法收集规律透析患者107例,根据透析频率将患者分为1次/2d(Q2d组,共40例)、1次/3d(Q3d组,共37例)及1次/4d(Q4d组,共30例),3组患者透析前后各HRV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组患者透析后各HRV指标均出现升高,以Q2d组及Q3d组升高明显[Q2d:相邻RR间期相差>50ms的个数占总心跳次数的百分比(PNN50)7.01±3.21比6.19±2.56P<0.05,24h,全部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135.11±21.98比105.29±20.78P<0.01,相邻RR间期差值均方的平方根(RMSSD)80.78±17.96比67.66±16.87P<0.01,24h内每5min的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119.22±23.41比108.32±21.20P<0.05,全部相邻RR间期之差的标准差(SDSD)77.38±17.78比68.29±18.48P<0.05];Q3d:SDNN128.65±23.79比101.32±19.88P<0.01,RMSSD74.69±16.56比65.36±15.19P<0.05,SDANN116.33±21.01比105.54±21.07P<0.05,SDSD73.19±17.33比65.17±16.08P<0.05;Q4d:SDNN107.16±20.04比90.86±19.54P<0.05,RMSSD66.74±17.82比58.63±15.88P<0.05),透析前、后3组患者间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组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透析前:PNN50、SDNN、RMSSD、SDANN、SDSD的F值分别为2.96、3.65、3.09、3.34、2.90,P<0.05;透析后:PNN50、SDNN、RMSSD、SDANN、SDSD的F值分别为2.96、3.65、3.09、3.34、2.90,P<0.05),且随着透析次数减少HRV有降低趋势。结论长期充分的血液透析可能有助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改善。

  • 标签: 终末期肾病 血液透析 心率变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