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两晋招隐反映了诗人在残酷现实中对自身出处问题的思考,同时深深地留下了当时不同流派玄学思想的烙印。就思想背景而言,招隐的出处对立、尚隐弃显与王弼以无为本、因循"自然"的思想密切相关,而它的调和出处、显隐存心则与郭象"夫圣人虽在庙堂之上,然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的思想极度吻合。但是,招隐显示的思想理路并不能说明其作者就是这一派思想的坚守者。事实上,对不同玄学思想的接受和对出与处的看法,在他们的思想里贯彻得并不彻底。

  • 标签: 玄学 招隐诗 反招隐诗 出处 内在理路
  • 简介:《荷尔德林和诗的本质》一文,是海德格尔于风起云涌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发表的唯一一篇论文。他强调,“我的思想和荷尔德林的诗歌处于一种非此不可的关系中”。海德格尔认为,《荷尔德林和诗的本质》以五个具有“确定次序”与“内在联系”的中心诗句为提示,将的本质性的本质端到我们眼前。通过悉心释读荷尔德林的,海德格尔引领读者从“之问”即存在本身的“显一隐二重性运作”的不可同一的“相关性”上来思索“的本质”,为我们理解人的本质、大地的本质乃至理解贯穿整个西方思想史的“与哲学之争”都提供了一种另类眼光。

  • 标签: 海德格尔 荷尔德林 诗与哲学之争 诗的本质
  • 简介:浪漫主义者施莱格尔关于“浪漫”的理论旨在强调精神自身的发展、变化,反对当时站在强势地位的理性主义哲学关于把历史纳入逻辑的形式框架中的诠释,突出了历史的偶然性、多样性和变动性等特质,把历史视为变化着的生命体的运动。其理论基础是费希特的“行动”哲学,目的在于使传统哲学在其自身内所不可克服的主客关系矛盾在有限和无限的永恒“生成”中达到统一,其方式是采用“断片”的形式以对抗理性主义的“体系”,他的主张和理论诉求为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德国历史哲学所继承。

  • 标签: 浪漫诗 历史 生成 断片
  • 简介:”是德国早期浪漫派的核心概念,“共和主义”传达的是浪漫主义者弗里德里希·施莱格尔(以下简称弗·施莱格尔)的政治理想,二者之间的关系在于弗·施莱格尔以“”的方式表明其政治立场。从“”与共和主义的逻辑与历史的维度可以看到,弗·施莱格尔把“共和主义”解释为一种历史的发展秩序,是“”的形而上学。而浪漫主义形而上学思想的实质,是对知识论形而上学的批判,是以“”的方式追求人的完整性。因此,在“”与“共和主义”概念之间,并非只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同时,二者的前后连贯性本身就表明了弗·施莱格尔关于进步与反思的观念。

  • 标签: 共和主义 形而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