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正常成年人S1神经根体感诱发电位(S1somatosensoryevokedpotential,S1SEP)的皮层电位P20峰潜伏期的参考值范围;明确S1SEP的P20峰潜伏期与年龄、身高是否存在线性相关。方法对28例正常成年人分别行双侧的S1SEP测定,记录受试者的年龄、身高及双侧S1SEP的P20峰潜伏期值。计算受试者的P20峰潜伏期的双侧95%可信区间,用配对t检验分析受试者双侧%峰潜伏期是否存在差异,得出双侧P20峰潜伏期差值的单侧95%测定值范围。分别将年龄和身高与P20峰潜伏期进行相关分析。结果28例受试者的S1SEP检测均能引出稳定而具有重复性的皮层电位。受试者P20峰潜伏期的95%可信区间为14.39~23.75ms,受试者双侧的P20峰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侧P20峰潜伏期差值的95%可信区问为0~1.24ms。年龄和身高与P20峰潜伏期均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在骶后孔利用针电极刺激S1神经根可以引出稳定而具有重复性的皮层电位,双侧皮层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皮层潜伏期与身高和年龄均无显著正相关。S1SEP有望用于诊断S1神经根病及其他影响SEP近端传导通路的脊髓病变,由于S1SEP的传导通路较短,对局灶性脱髓鞘的神经病的检测,S1SEP的“稀释效应”更小。同时S1SEP还有望用于伴有周围神经病或截肢患者的脊柱后路手术的术中监护。

  • 标签: 骶骨 脊神经根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 简介:目的:分析体感诱发电位(SEP)监测在脊柱外科手术应用中的影响因素,探讨其预测指标,初步建立SEP指标波幅差值异常变化时出血量及平均动脉压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多节段椎板切除减压手术的86例患者的SEP监测资料,以SEP波幅差值异常变化作为SEP受影响的指标,与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平均动脉压范围、出血量、手术时间、皮下针电极导线长度、电磨钻应用情况、气磨钻应用情况、电动手术床电源接通情况等11个指标进行Pearson或Spearman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筛选影响SEP的相关因素。结果SEP指标(波幅差值P40/N50)和出血量(P〈0.05)、平均动脉压波动范围(P〈0.05)、电磨钻使用情况(P〈0.05)、气磨钻使用情况(P〈0.05)、电动手术床电源接通情况(P〈0.05)5个因素存在相关关系,而与性别(P〉0.05)、年龄(P〉0.05)、身高(P〉0.05)、体质量(P〉0.05)、手术时间(P〉0.05)、皮下针电极导线长度(P〉0.05)不具有相关关系。平均动脉压〈50mmHg(1mmHg=0.133kPa)或在50mmHg左右波动时,以及出血量较多且〉1249mL时,SEP的波幅将明显发生变化,接近甚至会低于基线水平,与术中脊髓、神经损伤表现相似。结论出血量、平均动脉压范围、电磨钻使用情况、气磨钻使用情况和电动手术床电源接通情况是SEP指标(P40/N50)的影响因素。

  • 标签: 椎扳切除术 诱发电位 躯体感觉 因素分析 统计学
  • 简介:由于经颅运动诱发电位监测的应用已经日益增多,尤其是在颈椎病手术中更是被推荐使用,但关于假阳性警报发生率和危险因素还不明确,本文研究了颈椎病手术中经颅运动诱发电位(TcMEP)监测假阳性警报的潜在危险因素。通过对52例相继进行颈椎手术患者的术中神经监测数据进行回顾分析,对所有TcMEP报警进行鉴别分析。

  • 标签: 运动诱发电位 脊髓型颈椎病 潜在危险因素 监测预警 外科手术 假阳性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颈椎间盘损伤相关脊髓损伤的临床特点、治疗选择和顶后。方法回顾1997年1月~2004年1月间收治的60岁以上有完整随访的82例患者资料,对其临床特点、治疗选择和顶后进行分析。结果老年颈椎间盘损伤相关的脊髓损伤伤后JOA评分较低,多合并颈椎不稳,并发症多。MRI图像上72%患者脊髓信号改变为2~4个节段,脊髓信号改变平面多于椎间盘损伤平面,且脊髓信号改变的平面高于椎间盘损伤的平面,非手术治疗3个月与手术治疗术后3个月的JOA改善率卡方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根据患者伤后至手术时间隔的不同分组计算术后JOA改善率并行卡方检验显示,伤后24h内手术效果最好,与其余各组比较P〈0.01,24h~2周组与2~12周组术后JOA改善率P〉0.05,12周以后组与其他各组比较术后JOA改善率P〈0.01。结论老年颈椎间盘损伤相关的脊髓损伤症状较重,脊髓损伤平面高于椎间盘损伤的平面,易并发呼吸衰竭。手术治疗效果相对较好,且手术治疗时间越早术后JOA改善率越高。

  • 标签: 老年人 颈椎 椎间盘 脊髓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人群骨密度(BMD)与25-羟维生素D(25OHD)的相关性,为防治老年人骨质疏松提供可靠的临床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10月,年龄大于60岁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共647例。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进行骨密度测定。将骨密度分为骨质疏松组、低骨量组、骨密度正常组,对比各组的年龄、身高、体重及血清中25羟维生素D的含量,并将骨密度与以上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老年患者的身高、体重及25OHD均随着骨密度的升高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且骨密度均与身高、体重及25OHD分别呈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03、0.174和0.2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身高、体重及25OHD分别是骨密度的影响因素。结论老年患者中的身高、体重及25OHD均是骨密度的影响因素,检测血清中25OHD的含量可为老年人防治骨质疏松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

  • 标签: 骨密度 老年 高寒地区
  • 简介:急性颈髓损伤后低钠血症发生率为45%~77.8%,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因低钠血症可能导致细胞水肿、内环境紊乱,加重神经损伤,延误手术时机,所以临床医师在治疗急性颈髓损伤时应高度重视低钠血症并及时予以纠正。本文对我院2002~2005年收治的45例急性颈髓损伤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急性颈髓损伤后低钠血症的相关因素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颈椎 脊髓损伤 低钠血症
  • 简介:目的探讨作为特殊类型的极外侧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farlaterallumbardischerniation,FLLDH)的临床表现独特性及其病因、发病危险因素及致病机理,进一步总结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近10年PLLDH病例资料58例,通过归纳分析该病的症状特点及原因,评价手术后患者恢复情况及手术效果,总结致病相关因素及防治策略。结果FLLDH主要见于重体力劳动者,具有根性症状重、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率低、病史短等特点,多数患者非手术治疗无效需手术治疗。结论FLLDH做为一种特殊类型椎间盘突出症,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进行早期预防,MRI技术有助提高确诊率,经侧后路植骨融合患者手术后腰椎失稳、腰部疼痛的情况明显少于单纯髓核摘除减压,2种手术均是快速缓解下肢根性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良好选择。

  • 标签: 腰椎 椎间盘移位 危险因素 临床方案
  • 简介:脂代谢紊乱和骨质疏松症均是代谢性疾病。近年来发现脂代谢紊乱易合并骨质疏松,研究二者的相关性,对预防与治疗骨质疏松有一定临床指导意义。骨代谢包括骨生成和骨吸收,血脂则包含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几个方面,研究脂代谢与骨代谢之间的关系,涉及到多种血脂与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的关系,关于二者相互影响的分子机理目前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本文就二者相关性的可能机制作一综述。

  • 标签: 脂代谢 骨代谢 血脂 骨质疏松 WNT 信号通路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hepatitisB,CHB)与骨质疏松症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分别对201例CHB患者(CHB组)和12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和左侧股骨颈和腰椎前后位(L1-4椎体)的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进行测定。对两组的BMD、骨质疏松患病率进行比较,并对BMD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1)男性及女性受试者中,CHB组和对照组的患者的左侧股骨近端多个部位和多个腰椎BM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在男性受试者中,CHB组中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小于40岁、40岁至60岁、大于60岁的不同年龄段男性及女性受试者中,CHB组和对照组的患者的左侧股骨近端多个部位和多个腰椎BM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4)线性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以CHB患者的左股骨近端BMD为因变量,BMD与CHB病程呈负相关(r=-0.52,P〈0.05)。以CHB患者的腰椎BMD为因变量,BMD与CHB病程呈负相关(r=-0.28,P〈0.05)。结论CHB可能是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之一。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骨质疏松 骨密度
  • 简介:目的本研究通过定量CT进行骨密度的测定,分析随着年龄增加骨密度的变化,确定易发生骨折的骨密度标准值,即骨折阈值;并为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来我院就诊的深圳地区骨折患者男性60人,女性64人,通过X线平片确定为骨质疏松性骨折。用定量CT(QCT)测量椎体横断面中部的松质骨结构,通过软件处理得到L1、L2、L3总的松质骨中骨矿(Ca—HA)密度数值(mg/cm^3)。结果①骨密度值与年龄呈负相关,随着年龄增长骨密度随之降低,按P〈0.05确定易发生骨折的BMD阈值,男性为109.26mg/cm^3,女性为100.19mg/cm^3;②男性和女性间椎体、髋骨骨质疏松性骨折均有显著差别(P〈0.01)桡骨及其他部位骨折男性和女性间无差别(P〉0.05)。结论①男性易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骨密度阈值为109.26mg/cm^3,女性为100.19mg/cm^3;②随着年龄的增大,骨密度的丢失导致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病理性骨折的病理基础,外力作用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诱因。

  • 标签: 定量CT 骨密度 骨折阈值 骨质疏松 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睡眠时合适枕头高度的测量方法。方法对43例健康成人进行自然站立位和卧位2种状态下的枕头高度相关参数进行测量。结果在自然站立位立正姿式和双手抱肩姿式下测得的肩-面距明显大于侧枕高,自然站立位测得的枕-背距明显大于仰枕高度;在卧位状态下,侧枕高度明显高于仰枕高度;在合适枕高下,卧位的颈椎生理曲度存在,曲线良好,且与自然站立位没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在卧位下,采用合适的枕高,颈椎可以保持良好的生理弧度,与自然站立位状态下颈椎的生理弧度比较没有显著的差别;睡眠时仰枕高度应该低于侧枕高度.

  • 标签: 人体 体位 人体测量术
  • 简介:目的研究下肢骨折术后骨密度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102例,其中男55例,女47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43.5±12.5)岁;84例为单侧骨折,18例为双侧骨折;22例为开放性损伤,80例为闭合性损伤;均于骨折后2h~7d手术治疗。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门诊随访,应用超声骨密度仪检测双侧跟骨骨密度。选取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39例检测双侧跟骨骨密度一次,取双跟骨平均骨密度作为对照组,观察下肢骨折术后骨密度变化规律,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单侧下肢骨折术后骨密度表现为1~3月快速降低,3~6月缓慢降低,术后6个月时骨密度最低,6~12月缓慢升高但仍未恢复伤前水平的变化规律。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健肢、患肢、对照组BQI值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单侧下肢骨折术后男性与女性相比,不论健肢还是患肢男性比女性BQI值均略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单侧单发骨折不同解剖部位之间相比,术后各月份健肢、患肢骨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骨折与双侧骨折患肢相比,术后2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单侧患肢较双侧患肢骨密度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开放性损伤Gustilo-AndersonⅢ型与闭合性损伤患肢相比,术后2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性损伤Gustilo-AndersonI、Ⅱ型与闭合性损伤患肢相比,术后各月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骨折愈合过程中,下肢骨密度出现快速降低(1~3月)-缓慢降低(3~6月)-缓慢升高(6~12月)的变化规律,�

  • 标签: 废用性骨质疏松 骨密度 下肢骨折
  • 简介:目的在回顾手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凸进展的基础上,探讨椎弓根螺钉系统在退行性脊柱侧凸矫治的策略,并评价其疗效.方法1999年7月~2002年7月,本院骨科连续治疗32例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其中7例先行一期前路脊柱松解,二期后路多节段椎弓根螺钉矫形,后外侧植骨融合;16例行后路椎管减压、PLIF椎体间支撑融合、椎弓根螺钉矫形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9例行后路椎管减压、椎板截骨短缩、椎弓根螺钉矫形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结果本组围手术期没有出现切口感染,2例术后出现肺部感染症状,4例出现症状对侧的下肢痛,经过对症处理后好转.本组全部病例随访18个月~3年,平均2.4年.全部病例无断钉、断棒,无交界性后凸.术前、术后及18个月随访时进行Oswestry评分,统计结果表明术后和18个月随访时ODS评分与术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充分减压的前提下,椎弓根螺钉三维矫正技术对退行性脊柱侧凸可达到满意的纠正,重建脊柱稳定性,适当的前路松解和椎体间支撑性植骨有利于矢状面畸形的改善,减少神经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退行性 脊柱侧凸 椎弓根螺钉 矫形 随访 术后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与老年男性骨密度(BM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09例年龄≥60岁老年男性为研究对象,采用乳胶增强散射比浊法测定纳入患者的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用双能x线测定腰椎前后位总体及股骨总体骨密度(BMD),根据T≤-2.5,-2.5〈T≤-1.0,T〉-1.0分别分为骨质疏松症组、骨量低下组、正常组;评价各组间tHcy的差异,及tHcy与两部位BMD的相关性。结果①腰椎前后位总体及股骨总体骨质疏松组、骨量低下组及正常组之间tHcy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②tHcy与两部位BMD均无直线相关(r=0.27,P=0.778;r=-0.086,P=0.374)。结论tHcy与两部位BMD无直线相关,tHcy与骨质疏松性骨折间的关系可能独立于BMD和其他潜在的骨折危险因素。

  • 标签: 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 骨密度 老年男性 相关性
  • 简介:近年来,随着脊柱外科手术逐渐开展,并发脑脊液漏也时常出现,文献报道脊柱外科手术中硬脊膜损伤的发生率为0.6%~7.4%,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率为2.31%~9.37%。处理不当往往形成脑脊膜假性囊肿,神经根损伤;严重者可引起化脓性蛛网膜炎或脑膜炎,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 标签: 脊柱 外科手术 硬膜下积液 手术中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股骨髁间角以及胫骨平台倾角与前交叉韧带(anteriorcruciateligament,ACL)损伤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ACL损伤患者(病例组)与ACL完整患者(对照组)各34例。于MRI图像上测量两组患者的股骨髁间角(femoralintercondylarangle,FIA)、内侧胫骨平台倾角(medialtibialplateauslope,MTPS)以及外侧胫骨平台倾角(lateraltibialplateauslope,LTPS),比较不同性别病例组与对照组的测量结果,Logist回归分析确定各解剖因素与ACL损伤的相关性。结果男性与女性的平均FIA、MTPS、LTP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例组FIA显著小于对照组(P=0.021),病例组MTPS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8),病例组LTPS显著大于对照组(P=0.004)。FIA、LTPS与ACL损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5,P=0.002)。采用合并概率的Logist回归模型计算出AUC=0.764。结论股骨髁间角和外侧胫骨平台倾角是ACL损伤的危险因素,联合二者可更准确预测ACL的损伤。

  • 标签: 前交叉韧带 股骨髁间角 胫骨平台 Blumensaat线 MRI图像
  • 简介: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前臂骨骨量丢失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美国NORLAND-Stratec周围型双能x线骨矿测量仪(pDXA)测量了183例绝经1年以上的女性健康志愿者非优势侧前臂远端桡+尺骨(distalradius+ulna)、近端桡+尺骨(proximalradius+ulna)以及近端桡骨(proximalradius)的BMD值,以问卷调查方法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并测定了尿吡啶酚、血清雌二醇、甲状旁腺激素、骨钙素和碱性磷酸酶等指标。结果绝经后妇女前臂骨不同测量部位的BMD值均随年龄增长和绝经年限的延长呈加速下降,尤其是绝经后头十年内下降速度明显,此后逐步趋向缓和,其趋势与中轴骨测量结果一致。绝经早、绝经年限长、怀孕次数多和哺乳时间长等因素是绝经后女性骨丢失和骨质疏松症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此外,与非OP的绝经后健康妇女相比,绝经后患OP妇女的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血钙水平较低,血PTH和尿Pyd/Cr等明显升高,表现为高骨转换型。使用雌激素替代治疗可减缓绝经后早期骨量丢失,但使用人数比例仅为9.3%。结论妇女绝经后前臂骨骨量丢失规律同中轴骨改变,可采用周围型双能x线骨矿测量仪测量前臂骨BMD用于社区高危人群筛查。绝经年限、生育状况和雌激素使用情况等是影响绝经后妇女骨量值的重要因素。

  • 标签: 周围型双能X线骨矿测量仪 密度 骨质疏松症 绝经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肺癌脊柱转移瘤脊髓压迫症(MSCC)术后运动功能转归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5月于本院接受后路椎板切除椎管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的56例肺癌MSCC患者的临床资料。疼痛评估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脊髓功能评估采用Frankel分级,体力状态评估采用卡氏功能状态(KPS)量表。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肺癌组织学类型、术前行走状态(Frankel分级)、责任椎体有无病理性骨折、脊柱转移灶数目、发生运动功能损伤与手术间隔期、压迫节段、手术方式与术后行走状态的相关性。结果VAS评分由术前(6.4±1.2)分降至术后1周(2.3±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PS评分由术前平均62分上升至术后7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6例患者术前可行走率(Frankel分级D级及以上)为46%(26/56),术后可行走率为75%(42/56)。术后4周31例患者Frankel分级提高,22例Frankel分级维持不变,3例Frankel分级下降。术后Frankel分级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示术后行走状态与术前行走状态和发生运动功能损伤与手术间隔期存在相关性。结论术前行走状态好、发生运动功能损伤与手术间隔期短的肺癌MSCC患者术后行走状态好,有症状的肺癌MSCC患者应当在减少并发症的前提下尽早接受手术治疗。

  • 标签: 脊柱 肺肿瘤 肿瘤转移 预后 因素分析 统计学
  • 简介:由上海长征医院骨科及上海市脊柱外科中心主办的“2006年脊柱肿瘤外科及相关治疗进展高级研讨班”将于2006年12月1日~3日在上海举办,诚邀您积极参与。

  • 标签: 脊柱外科 肿瘤外科 治疗 上海长征医院 上海市
  • 简介:维生素D作为维持机体钙磷代谢平衡的重要激素,对机体骨与矿物质盐代谢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Graves病患者体内维生素D水平偏低,这可能预示着Graves病患者机体内将出现一系列骨代谢紊乱的发生,测量Graves病患者体内维生素D水平,有助于Graves病相关骨质疏松的治疗和预防.此外,还有研究者发现维生素D缺乏可能参与Graves病的发生发展,而补充维生素D可能有助于Graves病的预防和治疗.本文将对维生素D与Graves病相关性及其可能存在的机制的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维生素D GRAVES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 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 骨质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