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感染辅助降低黏度治疗细菌感染的疗效。方法选取于2014年7月~2015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细菌感染患者共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抗感染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观察组辅助降低血粘度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4%,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抗感染辅助降低黏度治疗细菌感染,能够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体征及症状,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抗感染 降低血黏度 细菌感染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戒烟对于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入选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存活的确诊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患者130例,对吸烟者进行戒烟。观察戒烟成功组、戒烟不成功组与非吸烟者6月来的心血管事件情况,测定入选时及6月后血液黏度及炎症因子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戒烟成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9.8%)明显低于戒烟不成功组(35.1%),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别。2、戒烟成功组全黏度高切变率、全黏度低切变率、血浆比黏度、全还原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2、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等指标上均明显优于戒烟不成功组(P<0.05);与对照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戒烟可明显改善吸烟的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吸烟者体内的炎症水平升高及血液黏度增高导致冠心病恢复期不良事件增多。

  • 标签: 戒烟 心肌梗死 血液黏度 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末梢预稀释模式、全模式以及静脉检测血常规地应用效果予以分析比较,为其临床准确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常规体检的180例体检者,并将其根据检方式平均分为3组,A组体检者采取末梢稀释模式进行检测,B组体检者采取全模式进行检测,C组体检者采取静脉进行检测,对三组体检者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RBC、PLT、WBC以及HB比较,末梢预稀释与静脉相比差异明显,末梢模式与预稀释模式相比差异明显。结论在血常规检测中,采取末梢进行血检,其检测结果易受到的影响,静脉检测结果准确性较高,可多次重复检测,值得在临床应用中广泛推广。

  • 标签: 末梢血预稀释 全血模式 静脉血 血常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研究末梢与静脉血常规检验检测结果差异的相关问题。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1月—2016年12月间就诊的132例患者,分别抽取患者的末梢与静脉,采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对相关血液进行检测,分析静脉与末梢血常规检查之间的结果。结果分别比较132例患者的末梢与静脉,判断两者的WBC、RBC、PLT、HGB水平等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h后,PLT值下降,WBC、RBC、HGB三者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末梢与静脉在进行血液检验的结果存在差异,并且末梢的稳定性低于静脉,因此临床开展血常规检验时,需要多抽取静脉进行检查。

  • 标签: 末梢血 静脉血 血常规 对照组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厦门市部分职业人员不同年龄组的血液黏度水平,分析该人群血液黏度异常现状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北京世帝L-G-R80型血液黏度分析仪。检测5230名职业人员血液黏度水平,按年龄间隔分成5组,并将各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厦门市部分职业人员血液黏度平均水平(切变率选取由高切至低切200、30、5、1s-1)及血浆黏度201s-1分别为4.35、5.61、9.41、20.95、1.63mPa。s。该人群总的血液黏度水平异常检出率分别为24.4%、28.8%、47.8%、51.6%、22.5%。分析显示性别、年龄组、超重、吸烟、饮酒、职业等为血液黏度水平异常的影响因素。结论厦门市部分职业人员血液黏度水平异常检出率均较高,尤其是低切黏度水平及其异常检出率。该研究对于了解高黏度的人群分布和生活因索对黏度升高的作用,以及合理调整生活习惯、制定健康计划、预防血栓形成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职业人员 血液黏度 切变率 影响因素 调查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儿热性惊厥与钠、锌及血糖变化的关系。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合并热性惊厥(观察组)、单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阳性对照组)及体检组(阴性对照组)各80例,检测钠、锌及血糖,观察检测钠、锌及血糖与惊厥发作之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儿童钠、锌电解质减低,血糖水平增高,分别与两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热性惊厥发作与钠降低、锌降低及血糖的异常变化存在一定关联,血清钠降低、血清锌降低及高血糖可能是热性惊厥的诱发因素,甚至可能是引起热性惊厥的直接原因之一。

  • 标签: 热性惊厥 血钠 血锌 血糖
  • 简介:摘要非透析疗法治疗高龄患者不能耐受透析治疗及有透析禁忌症患者提供有利条件。采用非透析的与临床分期相称的综合疗法的经验体会,认为该疗法适合绝大多数不能耐受透析治疗及有透析禁忌症患者,具有疗法简单,费用少,疗效好的优点。

  • 标签: 急性肾功能衰竭 非透析疗法治疗 高血钾 少尿期 综合疗法
  • 简介:摘要脾生的理论最早见于《黄帝内经》。本文从脾生主要为血液生成提供原料、脾主运化以化生气血,脾生的现代中医学认识三方面论述了中医学的脾生理论。

  • 标签: 脾生血 《黄帝内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末梢和静脉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方法对我院此次收治的200例患者,同时采用静脉(试验组)和末梢(对照组)两种方法进行血液采集,并进行血常规检测。结果经过血液分析仪的检测之后,两组的检测结果存在很大的差异,对照组的检测结果要明显小于试验组,而对照组的平均CV值要明显大于试验组的CV值,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稳定性低于试验组。结论在进行血常规进行检测时,采用两种方法进行,其的检测结果存在很大的差异性,然而对患者进行静脉的采集,检测结果会更加的精准,因此,在临床上对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测时,要尽量采集患者的静脉

  • 标签: 静脉血 末梢血 血常规检验
  • 简介:摘要血常规检验不仅是诊断各种血液病的主要依据,而且对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也可提供许多重要信息,是临床医学检验中最常用、最重要的基本内容之一。

  • 标签: 静脉血 末梢血 血常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常规检验中末梢与静脉的检测差异。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0月—2017年1月收治需要进行血常规检查的214例患者,所有门诊病人都同时进行静脉、末梢的血常规检验,并对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种检测方法下中间细胞水平的对比,差异性不显著(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而末梢组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水平均比静脉高,血小板比静脉组低,差异性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与末梢相比,静脉血常规检测结果和真实情况基本相符,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因此,可作为体检血常规采集血样的主要方法。

  • 标签: 末梢血 静脉血 血常规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静脉与末梢对血常规检查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在院病人,患者的静脉和末梢同时采集,测定血常规的结果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所得数据,对比分析静脉和末梢测得的血常规的差异。结果血液分析仪测定静脉与末梢血常规结果显示,两组的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色素(HG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体积(HCV)、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PLT)等8个参数结果均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静脉与末梢对血常规检查结果的影响不大,但采用静脉检验有时更明显。

  • 标签: 血液分析仪 静脉血 末梢血 血常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HCG联合静脉HCG比值在诊断异位妊娠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腹腔内出血就诊的患者101例,其中异位妊娠95例,宫内妊娠合并卵巢破裂6例。所有患者同时采集静脉、抽取后穹窿穿刺液同时查血HCG,确定腹腔HCG与静脉HCG比值(RPhcg/Vhcg)。采用ROC曲线确定RPhcg/Vhcg诊断异位妊娠的临界值,评估RPhcg/Vhcg诊断异位妊娠的灵敏度,特异度与准确度。结果异位妊娠RPhcg/Vhcg的最佳临界值为0.91,以RPhcg/Vhcg>0.91为诊断标准,特异度为100%,灵敏度为95.79%。结论RPhcg/Vhcg对异位妊娠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异位妊娠 腹腔 静脉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测定脐胆红素浓度在早期预测新生儿黄疸中的价值。方法采集456例足月新生儿脐,测定胆红素浓度,分组观察黄疸发生率情况。结果当脐胆红素浓度<40umol/L时高胆红素症发生率≤0.37%,脐胆红素浓度≥40umol/L时高胆红素症发生率≥16.7%,两者比较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P<0.01)。脐胆红素数数值与新生儿黄疸发生呈双相改变。结论当脐胆红素浓度≥40umol/L时新生儿高胆红素症明显发生率增加,为新生儿黄疸的早期预测与干预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 标签: 脐血 胆红素 新生儿黄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