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小板抗体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院内血小板输注患者90例观察,依据治疗方法分两组,对照组随机血小板输注,观察组预先血小板抗体,观察输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输注后1h与输注后24h的CCI指数均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为84.44%,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4.44%。结论:对患者预先进行血小板抗体,有助于提升血小板输注效果。

  • 标签: 血小板抗体检测 血小板输注效果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血小板抗体对肿瘤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2月到2022年1月的一年间收集的需行血小板输注治疗的肿瘤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血小板抗体,记录患者的血小板抗体阳性检出率,比较有输血史、无输血史患者的抗体阳性检出率。同时将血小板抗体阳性的患者进行组内再分组,两小组分别采用随机输注和配合性输注的方法,比较两小组患者的输注效果。结果:120例肿瘤患者经血小板抗体,共检出阳性患者18例,阳性率为15.00%,其中,有既往输血史和无既往输血史患者的检出阳性率分别为23.94%(17/71)、2.04%(1/49),前者显著高于后者,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有既往输血史的患者随着输血次数的增加,血小板抗体出率逐渐升高。血小板抗体阳性的患者经随机输注或配合性输注后,配合性输注组输血1h后CCI、输血24h后CCI以及输血有效率均显著高于随机输注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肿瘤患者多次输血容易使患者产生同种抗体,影响输血效果,而在输血前进行血小板抗体及交叉配型,对患者实施配合性输注,则可大大提升输血疗效,避免因此带来的血液资源浪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血小板抗体检测 肿瘤 血小板输注 疗效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反复输血后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的必要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在本院收治的100 例经多次输血后血小板输注无效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固相凝聚法进行血小板抗体。比较输注次数、不同血液成分对血小板抗体阳性率的影响,应用CCI评估阴性与阳性患者的血小板输注效果,分析患者血小板抗体结果和输注效果的关系。结果 输血次数少的患者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低于次数多的患者(P<0.05)。输注机采血小板患者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高于输注悬浮红细胞患者与输注少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患者(P<0.05);阳性组输注后1 h及24h后的CCI水平均低于阴性组(P<0.05)。结论 血小板抗体在评估反复输血患者输注状态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反复输血可产生血小板相关抗体,输血次数与血小板抗体阳性率成正比例关系,且与输入血液成份密切相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对血小板抗体对多次输血后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的临床效果展开研究。方法 将我院于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40例多次输血后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与40例无输血史患者血小板输注有效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前者入组观察组,后者入组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标本的血小板抗体进行检测,对比统计分析血小板同种抗体与人类白细胞抗原、血小板同种抗体与人类血小板抗体的特异性与阳性率。结果 观察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更高,配型血小板24小时CCI值更高,血小板输注有效率更高,两组比较均呈显著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多次输血可增加血小板输注无效概率,血小板抗体可为血小板输注提供有效参考,借助血小板抗体结果实施血小板交叉配型可提高血小板输注有效率,血小板抗体在多次输血输注无效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多次输血 血小板输注无效 血小板抗体检测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减少症应用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检测的价值。方法:分析目标为我院门诊或住院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80例,分析时间设置为2020年2月-2021年2月,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将患者分为五组(ITP组、AA组、MDS组、血液肿瘤组、肝病组)及对照组(正常体检者),采用酶联免疫法对PAIgG、PAIgA、PAIgM三项进行测定。结果:ITP组PAIg阳性24(例)80.00%、AA组8(例)66.67%、MDS组3(例)60.00%、血液肿瘤组9(例)40.91%、肝病组5(例)45.45%,五组PAIg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ITP组PAIgG阳性19(例)63.33%、AA组6(例)50.00%、MDS组1(例)20.00%、血液肿瘤组6(例)27.27%、肝病组4(例)36.36%,单独检测PAIgG阳性率比联合PAIg三项检测低。结论:血小板相关抗体是判断血小板减少症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诊断依据,有助于了解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机制,提高临床应用价值,充分展现其应用前景。

  • 标签: 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相关抗体 检测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减少症应用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检测的价值。方法:分析目标为我院门诊或住院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80例,分析时间设置为2020年2月-2021年2月,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将患者分为五组(ITP组、AA组、MDS组、血液肿瘤组、肝病组)及对照组(正常体检者),采用酶联免疫法对PAIgG、PAIgA、PAIgM三项进行测定。结果:ITP组PAIg阳性24(例)80.00%、AA组8(例)66.67%、MDS组3(例)60.00%、血液肿瘤组9(例)40.91%、肝病组5(例)45.45%,五组PAIg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ITP组PAIgG阳性19(例)63.33%、AA组6(例)50.00%、MDS组1(例)20.00%、血液肿瘤组6(例)27.27%、肝病组4(例)36.36%,单独检测PAIgG阳性率比联合PAIg三项检测低。结论:血小板相关抗体是判断血小板减少症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诊断依据,有助于了解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机制,提高临床应用价值,充分展现其应用前景。

  • 标签: 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相关抗体 检测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小板抗体验对输血安全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64例反复输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输注根据患者血型选择同型、未滤除白细胞的血小板输注。观察组先检验患者血小板抗体,后根据患者检验结果输注对应血小板,之后对两组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都顺利完成血小板输注,但观察组患者的输注有效率相对于对照组更高,同时,观察组患者输注后 1 小时和 24 小时的外周静脉血血小板计数增值指数(CCI)与对照组相比更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输血前通过血小板检验能够确保输血安全,提高输血安全系数,减少相同免疫反应,提高血小板的输注效果,改善凝血功能。

  • 标签: 输血安全 血小板抗体检验 血小板输注 反复输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输注血小板的住院患者血小板抗体产生的影响因素。方法抽取2021年6月至2021年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申请输注血小板的住院患者2 860例,均采用固相凝集法检测血小板抗体,分析患者性别、年龄、血型、疾病种类等因素与血小板抗体的关系。结果2 860例患者中男性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为10.19%(164/1 610),低于女性的16.32%(204/1 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ABO血型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21~45岁年龄段患者阳性率较高(18.01%,106/588)。常见疾病中免疫风湿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为27.27%(21/77),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为20.51%(8/39)、血液系统疾病为15.66%(257/1 641)。结论性别、年龄、血型、不同疾病类型与血小板抗体产生有一定关系,有临床参考价值。

  • 标签: 血小板抗体 血型 血小板输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输注血小板中,血小板抗体筛查及交叉配型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抽选对象,院内血液病患者80例,2019年3月-2021年10月,均接受固相凝集法,随机数字法分组下,对照组40例患者均输注同型血小板治疗,研究组40例患者则根据血小板抗体筛查进行输注治疗,探讨阳性率检测结果、以及不同输注效果。结果:80例血液病患者中,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15例,占比18.75%(15/80),输血次数增加则阳性率增加(P<0.05);研究组输注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随着输注次数增加;同时患者接受抗体筛查,并对阳性结果患者采取交叉配型输注治疗,可在加强对患者血小板抗体现状进行了解的同时,改善患者免疫反应,促进血小板输注增强。

  • 标签: 血液病 输注血小板 血小板抗体筛查 血小板交叉配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抗核抗体(ANA)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AID)的临床诊断、疾病进程、治疗效果及预后监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外在健康人群中进行ANA检测的主要方法是间接免疫荧光法,对ANA检测结果呈中滴度或高滴度者再进一步行靶抗原确定试验,从而筛查出人群中潜在的AID患者。本文针对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步骤繁琐、结果判读易受操作人员主观影响、难以实现自动化和标准化等问题,比较全自动定量纳米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和ANA固相分析检测等方法的优缺点,希望通过ANA高通量、自动化、标准化检测新技术的开发,将ANA检测早日纳入健康体检常规筛查项目,发挥其在AID等多种疾病中的预警作用。

  • 标签: 抗体,抗核 检测 健康人群 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的临床检测工作中对艾滋病抗体化学发光法免疫分析仪检测高出正常范围的情况要进一步真假阳性。方法  将本院2018年8月至12月的患者做抗-HIV检测1120份标本中的化学发光法检测超出正常值的89份标本分组进行酶法(ELISA法)、胶体金法比对试验。3人A组:抗-HIV≥20S/CO,2人B组:10S/CO≤抗-HIV0.05);C组酶法、胶体金法阳性率仅2.38%(P>0.05)。结论 对于化学发光法免疫分析仪即使各项目质控值达标,也不能仪器做出结果直接审核通过,有必要采用另外方法做实验对比,符合一致即可审核发报告。筛查出受患者用药情况干扰造成假阳性,减少转送到疾控中心进一步确证实验的假阳性率。

  • 标签: 艾滋病抗体 化学发光法 酶法 胶体金法 实验对比 减少假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血患者在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的检查结果,总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6月期间,我院输血前患者共4098例。检查方法:微柱凝胶法。结果:不规则抗体筛查检测结果显示有36例阳性,阳性率为0.8%,其中影响不规则抗体筛查的相关因素有既往输血史、药物史、妊娠史。结论:对有输血需求的患者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可以大幅度提升输血的安全保障性,将可能出现溶血性输血反应的概率大幅度降低,在临床上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治疗有很大帮助。

  • 标签: 输血 不规则抗体筛查 微柱凝胶法 临床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不孕症的发生率逐年升高,其病因复杂,包括内分泌失调及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等。随着生殖免疫学的发展,免疫因素所致的不孕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各种生殖免疫性抗体在不孕症患者中不断被发现。不同自身抗体在不孕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发病率不同,相关自身抗体对不孕症原因的早期诊断、治疗及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不孕 辅助生殖技术 自身免疫抗体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对养殖产品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其中对养殖业产品影响最大的一个因素就是动物疫病。为了进一步推动猪疫病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要积极落实抗体技术。在建立科学化管控制度的基础上,要结合基础设施管理要点,进行科学规划管理,准确监测数据完成预警应急预案,为实施防控提供科学依据,保证疫病防控管理流程的完整性和规范性,一定程度上实现猪场科学化管理目标。基于此,本文详细分析了抗体技术在猪疫病防控中的应用措施。

  • 标签: 抗体检测技术 猪疫病防控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