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尿属于泌尿所有部位的结石总称,临床发病率较高,属于慢性易发疾病,对患者生命质量造成严重威胁。一般男性高发,目前对其发病机制不够明确,与多种外部因素与遗传因素有关。一般选择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缓解临床症状。由于复发率较高,需要及时对患者进行防治,通过饮食、生活上的干预,起到良好的预防措施。

  • 标签: 危险因素 预防 尿石症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郴州地区体检人员中尿、胆石的发病情况。方法调查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体检人员尿、胆石的发病情况。结果调查体检人员79896人,其中包含无结石人员65610人,尿患者8193人、胆石患者5370人、尿合并胆石患者723人。其中尿的患病率为10.25%,胆石患病率6.72%、尿合并胆石患病率0.90%。结论男性尿患病率高于女性,女性胆石患病率高于男性。

  • 标签: 尿石症 胆石症 患病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酪酸梭散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高胆红素血新生儿参与本次研究,所有病例均选自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采取随机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酪酸梭散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患儿在治疗第3天和第5天后的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更短,P<0.05,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对高胆红素血给予酪酸梭散可有效降低其胆红素水平,促进其早日康复。

  • 标签: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酪酸梭菌活菌散 胆红素水平 住院时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18列泌尿外科并发尿脓毒血患者的观察及急救护理体会。方法收集本院2012年1月至2017年6月泌尿外科并发尿脓毒血患者18例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治疗护理对策,总结早期识别并发尿脓毒血患者的护理经验。结果经及时有效的对症治疗和积极护理,18列患者康复出院。结论并发尿脓毒血后应密切观察病情,及早发现和及时处理,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以提高尿脓毒血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 标签: 尿脓毒血症 早发现 综合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准化尿标本采集流程对提高留置尿管患者尿液培养质量的作用。方法我院从2017年1月起对所有留置保留尿管需进行尿培养患者统一操作规范,制定了标准流程,取该阶段收治的留置尿管患者660例作为观察组,另取2016年收治的660例留置尿管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尿标本采集合格情况及患者满意程度。结果①观察组尿标本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留置尿管患者中应用标准化流程采集尿标本,有利于提高尿培养准确性,改善护理评价,值得推广。

  • 标签: 留置尿管 尿标本 采集方法 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采取适当有效的护理方法及措施应用于行输尿管软镜手术的尿源性脓毒血患者,使患者得到舒适感并能有效治愈。方法观察在我院2015年1月至12月入院的尿源性脓毒血患者,予以术前护理评估,心理护理,一般护理,术后有效护理等,促使患者康复。结果采用有效护理方法及措施,使患者治疗效果明显加强。

  • 标签: 护理 输尿管结石 治疗效果 尿源性脓毒血症 输尿管软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留置尿管体表双固定法在降低尿道并发及提高患者舒适度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对内科留置尿管的7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观察组采用体表双固定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留置尿管期间并发发生例次和舒适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留置尿管并发发生例次低于对照组,患者舒适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留置尿管体表双固定法优于传统方法,提高了尿管固定依从性,降低了留置尿管并发的发生,提高了患者舒适度。

  • 标签: 留置导尿 体表双固定法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我院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flexibleureteroscopiclithotripsy,FUL)后发生尿源性脓毒血(Urosepsis,US)的相关因素,拓展药师会诊思维。方法抽取2017上半年我院FUL术的病例81例,分析术后US的药物治疗并对术后US的发病机理、早期预警、危险因素、病原、抗感染治疗方案、疗程进行总结。结果共有9例术后发生US,6例(66.7%)药物治疗不适宜;早期预警、早期治疗对术后US的转归至关重要。结论术后US的早期干预是有益的。

  • 标签: 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 尿源性脓毒血症 抗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上尿路结石腔内碎石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的发病因素以及防治措施。方法收集我院在2016年6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92例上尿路结石实施腔内碎石术的患者,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的高危因素,提出诊治方法和预防措施。结果92例患者实施上尿路结石腔内碎石术,术后出现尿源性脓毒血的患者4例,占比4.35%(4/92)。其中输尿管硬镜碎石术者3例,输尿管软镜碎石术者1例,3名女性,1名男性。老年女性、术前合并尿路感染、糖尿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是发生脓毒血的高危因素,通过术后2小时、6小时监测血常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指标,能及时预测患者是否发生脓毒血。积极的抗感染、抗休克治疗是治疗脓毒血的关键。结论针对上尿路结石腔内碎石术后尿源性脓毒血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临床价值极高。

  • 标签: 上尿路结石 腔内碎石术 尿源性脓毒血症
  • 简介:摘要抑郁是一种常见的重性精神疾病,因其高复发率、高自杀率,已成为世界性的难题,而其发病机制不清。其核心症状为情绪问题,但常伴有突出的胃肠道反应。目前,被称为"第二大脑"的肠道及其微生物,在各种心理疾病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而且肠道系统因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可能通过肠-脑轴影响宿主的脑行为,甚至心理状态。那么,这种人体的"第二大脑"的是否在抑郁发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肠-脑轴又是通过很忙样的机制影响行为的情绪和行为的改变。本研究通过对早期抑郁患者肠道微生物分布特点和健康对照肠道微生物群结构进行分析,为抑郁的微生物组学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标签: 微生物菌群 抑郁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前列腺增生术后患者留置导尿漏尿并发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9月收治的前列腺增生患者120例作为本次研究人员,将12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并发发病率和手术治疗效果等。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留置导尿时间、膀胱清洗时间等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的并发发病率为6.67%,对照组患者的并发发病率为16.67%,实验组患者的并发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为前列腺增生患者采取综合护理,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手术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术后留置导尿管漏尿的发病率,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预后。

  • 标签: 综合护理 前列腺增生 留置导尿管 并发症发病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并发尿源性脓毒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3月于我院行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的98例肾结石患者,追踪随访,总结整理病例资料,分析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并发尿源性脓毒血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性别(女)、年龄(>65岁)、术前尿路感染、免疫低下、手术时间(>60min)、鹿角形结石、合并糖尿病均为影响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并发尿源性脓毒血危险因素(P<0.05)。结论女性、年龄大于65岁、术前尿路感染、免疫低下、手术时间、鹿角形结石及合并糖尿病患者均可增加术后尿源性脓毒血发生风险,医者在临床诊疗时需有所侧重,以提高手术疗效及安全性。

  • 标签: 肾结石 经皮肾镜碎石术 尿源性脓毒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老年留置导尿患者漏尿发生率及其并发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100例老年留置导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均为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研究组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早期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漏尿发生率、并发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漏尿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研究组患者并发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各项结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有效老年留置导尿患者漏尿发生率,减少并发的发生情况,更好的促进患者康复,同时还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进一步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老年 留置导尿患者 漏尿发生率 并发症
  • 简介:我因为退休后闲着无聊,经常打麻将消遣,一上麻将桌便持续好几个小时,于是养成了憋尿的习惯,最近总感到排尿没有过去利索,有些费劲。这是否与经常憋尿有关.

  • 标签: 憋尿 退休后 麻将
  • 简介:摘要为解除尿潴留及保持尿失禁患者的局部清洁,预防皮肤并发发生,常采用留置尿管的方法。根据本科住院患者统计2015年11月1日至2017年11月1日给患者留置尿管51例次,留置时间最短的1天,最长的超过4年(入院前已留置)。规范导尿管的置入和护理,从而提高护士导尿护理的专业能力,更好地为广大留置导尿的患者服务,减少并发,提高生活质量。本文将对长期留置尿管的护理方法进行综述。

  • 标签: 长期留置 尿管 护理 进展
  • 简介:目的分析遗尿患儿在初始尿意和强烈尿意两种不同情况下尿流率和残余尿测定结果的差异,为临床应用尿流率测定来判断遗尿患儿膀胱功能提供参考。方法对来本院就诊的102例原发性遗尿患儿(男性60例,女性42例),在初始尿意和强烈尿意时分别进行尿流率和残余尿测定,比较两种情况下尿流率参数(排尿量、排尿时间、最大尿流率)及每次残余尿量检查结果。结果初始尿意时测得患儿最大尿流率为(15.5±8.2)mL/s,残余尿量为(2.9±5.9)mL;强烈尿意时测得患儿最大尿流率为(19.9±9.7)mL/s,残余尿量为(5.2±6.9)mL;初始尿意与强烈尿意下最大尿流率和残余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大尿流率随尿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当尿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最大尿流率反而有下降趋势。男性与女性在初始尿意时的最大尿流率和残余尿没有显著差异,但在强烈尿意时,男性的最大尿流率显著低于女性,(18.5±8.2)mL/svs(24.2±12.5)mL/s(P〈0.05),而残余尿量没有差异。结论遗尿患儿在初始尿意和强烈尿意下尿流率-残余尿测定结果有显著差异,遗尿患儿进行自由尿流率测定时不宜过度憋尿,临床上分析尿流率及残余尿测定结果时要考虑尿意状态和排尿量对尿流测定参数的影响。

  • 标签: 遗尿 初始尿意 强烈尿意 尿流率 残余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