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介绍了苯甲酸的作用及通过有机合成的方法制备苯甲酸。对其工艺进行了改进研究,并通过溶析结晶法精制苯甲酸

  • 标签: 有机合成 苯甲酸 溶析结晶法
  • 简介:摘要目的为完善药典收载的苯甲酸鉴别试验提出建议。方法对苯甲酸与药典附录一般鉴别试验中有关苯甲酸(盐)鉴别试验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苯甲酸的鉴别试验存在不真实之处。结论应对苯甲酸的鉴别试验进行修订。

  • 标签: 苯甲酸 鉴别试验 一般鉴别试验 讨论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参味合剂中苯甲酸钠的气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Agilent7890A气相色谱仪,色谱柱HP-FFAP石英毛细管柱(柱长30m;内径0.53mm)色谱柱温度220℃,进样口温度200℃,分流比为101,检测器温度240℃,自动进样1ul,载气N2,流速5ml?min-1。结果苯甲酸在0.1012mg?ml-1~3.0355mg?ml-1范围内成线性,回归方程为Y=1334.6X-15.743,r=1(n=5);加样回收率为100.0%~106.7%,RSD=2.1%(n=9)。结论本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参味合剂中防腐剂的含量测定。

  • 标签: 气相色谱法 参味合剂 苯甲酸 苯甲酸钠
  • 简介:摘要通过对气相色谱法测定果汁中苯甲酸含量的检验过程进行研究,分析确定该检测过程的测量不确定度来源,进而求出各不确定度分量对总测量不确定度的相对贡献并对测量结果进行表述。

  • 标签: 测量不确定度 气相色谱法 苯甲酸
  • 简介:摘要目的为完善药典所收载的安钠咖注射液中苯甲酸盐鉴别试验提出建议。方法将我国药典附录中一般鉴别试验与安钠咖注射液中苯甲酸盐鉴别试验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安钠咖注射液中苯甲酸盐鉴别试验的方法存在与药典附录中一般鉴别试验的方法不一致的情况。结论应参照药典附录一般鉴别试验中苯甲酸盐鉴别试验对安钠咖注射液中苯甲酸盐鉴别试验进行修订。

  • 标签: 安钠咖注射液 苯甲酸盐 鉴别试验 一般鉴别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妇安消疹洗液中苯甲酸钠含量的方法。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C18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0.02mol·L-1醋酸铵溶液-甲醇(9010);检测波长230nm;进样量10µL;柱温25℃;流速1mL·min-1。结果苯甲酸钠在24.0µg·mL-1~120.0µ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y=2.5997×10-4X-2.195×10-3(r=0.9995),平均回收率为96.6%,RSD=1.98%(n=9)。结论所建方法便捷、重现性好,适用于妇安消疹洗液中苯甲酸钠的质量控制。

  • 标签: 妇安消疹洗液 苯甲酸钠 含量测定 HPLC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苯甲酸雌二醇联合甲硝唑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86例老年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苯甲酸雌二醇联合甲硝唑治疗(观察组)和甲硝唑治疗(对照组),两组进行临床治疗效果对照。结果苯甲酸雌二醇联合甲硝唑治疗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甲硝唑对照组。结论苯甲酸雌二醇用于局部给药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疗程短、经济安全,有增强疗效、提高治愈率的作用。

  • 标签: 苯甲酸雌二醇 甲硝唑 老年性阴道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苯甲酸雌二醇配合缩宫素治疗及预防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选择350例产妇按胎儿娩出顺序奇偶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胎儿娩出后立即予苯甲酸雌二醇6mgim,同时臀部肌肉注射缩宫素20U;对照组肌肉注射缩宫素20U;观察第三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胎盘完整情况,产后出血发生率等。结果产后2h和24h内出血量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第三产程时间、产后出血发生率、胎盘残留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苯甲酸雌二醇配合缩宫素治疗及预防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预防产后出血优于单纯应用宫缩素,对第三产程时间和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少。

  • 标签: 苯甲酸雌二醇 缩宫素 宫缩乏力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phthalateeaters,PAEs)又称为塑化剂、增塑剂,常用于塑料制品、装修材料和医疗器械中。因PAEs的广泛使用而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导致食物和水源等物质的污染。PAEs被认为是一类具有生殖发育毒性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除生殖发育毒性外,PAEs也被认为有神经发育毒性,但目前母乳中塑化剂含量与婴幼儿期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接触对婴幼儿神经发育的影响,国内无相关报导。本文对婴幼儿期PAEs暴露对神经行为影响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为进一步开展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暴露对婴幼儿期神经行为影响的研究提供基础。

  • 标签: 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 暴露 生殖毒性 神经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酸中毒的临床特点及合理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2004年9月至2014年5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39例甲酸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3例治愈,6例死亡,治愈率为84.6%。结论尽早清除毒物、防治消化道出血、抗感染、预防食管狭窄,保护肝、肾功能等治疗是救治的关键因素。

  • 标签: 甲酸中毒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临床中,感染性疾病治疗时比较常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比如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皮肤软组织感染等,同时,该类抗生素也可用于治疗部分非感染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特发性肺纤维化等,治疗效果均比较好。国内外学者一直致力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及其在临床中应用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本研究即综述了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及其临床应用进展。

  • 标签: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临床应用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硝酸酯类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2010年9月~2012年8月期间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入院时间和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结果用硝酸酯类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治疗组总有效率92.3%,对照组总有效率73.9%。治疗后动脉收缩压降低,高血压患者动脉收缩压降低、心率增加、肺动脉舒张末压降低。2组比较也体现出治疗组由于对照组。结论硝酸酯类药物对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病能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硝酸酯类 急性心肌梗死 低氧血症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对体内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药物分析方式进行研究讨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以往的检测方式主要有微生物、紫外分光光度、电化学、液相色谱等方式。现代药物检测多在样品处理前进行了自动化分析,同时采用计算机对样品进行优化分析,准确度非常高。我公司对不同类型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的药物分析情况进行的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 标签: 大环内酯 抗生素 药物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探究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硝酸酯类药物治疗老年心绞痛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7月到2017年7月我院所接收的110例心绞痛患者,将其分成联合组(复方丹参滴丸与硝酸酯类药物),与单一组(硝酸酯类药物),每组患者55人,疗程均为30天,对比其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中患者的有效率为92.72%,单一组为80%;并且联合组的不良反应率为5.2%,单一组为15%,联合组均优于单一组,P<0.05,统计学有差异性。结论在临床治疗心绞痛患者时,复方丹参滴丸与硝酸酯类药物联合应用的效果更好,并且安全性更高,可推广使用。

  • 标签: 复方丹参滴丸 硝酸酯类药物 心绞痛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作为临床治疗感染疾病的首选药物,加强其基因工程中基因结构和生物合成的深入研究和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结构进行合理改造,对增强其药物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生物合成、酮内酯类抗生素的结构基因工程修饰、必特螺旋霉素的生物合成、麦迪霉素的基因重组等热点问题进行了综述。

  • 标签: 大环内酯 PKS 组合生物合成 聚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医院临床科室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出院病历1488份,对其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本研究抗生素使用率为39.31%,其中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使用率为12.10%,以儿科、内科最为多见;其中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药物以阿奇霉素、罗红霉素、红霉素为主。结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基层医院临床科室使用基本合理,但相较于其他抗生素有增加趋势,通过加强对基层医院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监督管理,以保证安全使用。

  • 标签: 基层医院 大环内酯类 抗生素 合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环内酯类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老年性肺炎的疗效。方法选择山东定陶县人民医院予以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老年性肺炎患者57例,回顾性分析其合并基础疾病情况、临床表现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多数老年性肺炎患者合并有基础疾病,其中合并呼吸系统基础疾病、神经系统疾和心血管疾病居前三位,分别占59.6%、47.4%、45.6%。本组患者应用大环内酸类药物的治疗有效率为64.9%,病死率为12.3%。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老年性肺炎患者临床表现不具有典型性,多数患者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大环内酯类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老年性肺炎的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是临床可行的替代选择。

  • 标签: 大环内酯类药物 铜绿假单胞菌 老年 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门诊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抽取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78例,收治时间为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依据患者的危害情况和临床特征均分两组,将高危人群设为参照组,将低危人群设为研究组,之后选取适宜的治疗方案,对比治疗效果。结果78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予以治疗后,治疗1周、治疗3周和治疗5周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9.7%、93.6%、98.8%。比对研究组和参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前者(97.4%)高于后者(82.0%),组间差异经证实后呈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门诊治疗下呼吸道感染予以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可以获取显著的治疗效果,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普及。

  • 标签: 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 门诊 下呼吸道感染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