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木沙江学成归来回到了若羌。将中原的红枣树苗带到了家乡。把美好的心愿撒播在这片土地上,青春的梦想一天天在这里生长。哎,滋润啊小苗阿依古丽引甘泉,抵御啊风沙木沙江他筑起了土墙。阿拉古丽的心思悄悄,悄悄地发芽,木沙江啊那颗枣树种在她心上。

  • 标签: 红枣 树苗 树种
  • 简介:这的确是个令人惊慌的消息。我们马上草草收场,一两天内就把结尾工作做掉了。主要是给每个学生开了个肄业证明,让大家各奔前程,实际上就等于是溃散。个人反正也没什么东西,谁都可以拍拍屁股就走。

  • 标签: 舒芜 东西 结尾 实际 个人
  • 简介:落了许久的雨,天忽然睛了。心理上就觉得似乎捡回了一批失落的财宝,天的蓝宝石和山的绿翡翠在一夜之间又重现在晨窗中了。阳光倾注在山谷中,如同一盅稀薄的葡萄汁。

  • 标签: 蓝宝石 葡萄汁 山谷
  • 简介:今年是全国省市县乡四级党委集中换届之年,据媒体报道,高层年内将出台对市委书记、市长进行重点管理的意见。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叶笃初认为:“市、地、州、盟一级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处于承上启下、‘中间层次’的重要位置.

  • 标签: 媒体报道 市委书记 重点管理 中央党校 承上启下 中间层次
  • 简介:十五岁那年,发生过很多事,最糟糕的是初中毕业后不能读高中了。政策是极简单明了的一九五八年七月一日前出生的,一律回家务农;七月一日以后出生的,都上高中,而我的学籍登记表上记载的是“一九五八年六月十一日生”。

  • 标签: 初中毕业 高中 学籍
  • 简介:“轰隆隆!”一声震耳欲聋的雷声打破了夜晚的寂静,黄豆大的雨点打在窗上,发出“啪啪”的声响。我呆呆地坐在窗前,咬着笔头,手托下巴,全然没有写周记的灵感。

  • 标签: 周记 鲁迅日记 写作能力 灵感 鲁迅全集 黄豆
  • 简介:【鉴赏】王驾,晚唐诗人。诗集六卷,今只存六首,虽不多,但颇有名。他的诗名虽远远不及同时期的李商隐、杜牧等人,但这首《雨》却以其清新质朴、生趣盎然的诗风,在浩瀚的唐诗中占据了一席之地,散发着独有的幽香。

  • 标签: 晚唐诗人 《雨晴》 李商隐
  • 简介:1950年9月21日昨天下午四时,袁部长㈤电话通知,今天一早有军区车大队可搭。于是赶吃晚饭,饭后赶去市委,领介绍信及旅费,孙政委又托带一信给琦德⑨,等了几个钟头,回校已是夜九时。匆匆洗澡后,与李、王、李、陈、韦等谈学校任务,告以这一个月内,应完成认识新中国单元,建议文史地科相互配合,发动学生会、学习部搞好各班小组讨论,以补政治教师缺少之不足,并从速补聘教师等项任务。夜一时,开始为沅芷④讲课文,三时上床,四时徐宝光开车来迎,五时乘车出发。

  • 标签: 日记 舒芜 政治教师 1950年 小组讨论 介绍信
  • 简介:2018年1月初,得吴永平先生赠予《舒胡风关系史证》①。捧读之际,感慨万端。我的父亲舒一生的经历就是一部大书,他的前半生基本是在与胡风的恩怨纠缠中度过,后半生则在历史的谬误中焚膏继晷、吟啸徐行。他是个真正的读书人,也就是胡风等鄙视的“书生”或“五四遗老、遗少”那一类人。他读了一辈子书,也写了一辈子书。书斋之内父亲纵横诗文,挥洒自如;走出书斋便力不从心,运交华盖。《舒胡风关系史证》中记载了我父亲早年的一段经历,引起了我的很多回忆和共鸣。

  • 标签: 舒芜 胡风 父亲 读书人 史证 经历
  • 简介:鲍照《城赋》的写作时间及其命意历来有不同的意见;综合各种资料来看,应作于大明三年(459)七月沈庆之攻入广陵之后、大明五年(461)鲍照入临海王子项幕之前。鲍照在这一段时间内到过广陵,怀古伤今,痛惜这座名城的衰败。此赋《文选》列入游览类是大有道理的。

  • 标签: 鲍照 《芜城赋》 写作时间 游览
  • 简介:<正>1961年6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在北京新侨饭店召开全国文艺工作者座谈会。6月19日,周恩来总理到会讲话,号召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创作出无愧于我们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周总理的话激起艾深入生活的欲望。正巧,中国作协通知艾芫,拟组织他和沙汀、林斤澜、刘真去云南体验生活。9月底,艾一行离

  • 标签: 艾芜 林斤澜 文艺工作者 中国作协 南行记续篇 艾芫
  • 简介:蒋晓云写作的重点既非衣锦还乡也不是落叶归根的欢畅,而是写后“田园将胡不归”时代的绝唱,所谓归根其实就是去直面死亡

  • 标签: 《桃花井》 书刊 内容介绍 文学评论
  • 简介:翠湖一道耕经过好心人的介绍,不要押金、铺保,到昆明红十字会医院做杂役已经一年了。医院在翠湖旁边一个叫肴美居巷的小巷道里,两间侧屋,两个医生。道耕的责任是打扫卫生、烧水煮饭、跑腿送信、负责挂号等一应杂务。总之,医生们不管的他全都要管。每月工资12元,扣去伙食费10元,剩下两元,全部用来买书。

  • 标签: 《南行记》
  • 简介:1986年秋天,我以《人民文学》杂志常务副主编的身份到成都组稿。林斤澜大哥听说后.笑呵呵地嘱咐我,“那件事,你就不要问了。”

  • 标签: 艾芜 沙汀 《人民文学》 副主编 林斤澜
  • 简介:百年诞辰,在喧闹的市声中来做这样的考释,不过是要以此告慰寂寞的亡灵.一祖籍:湖北麻城还是湖南武冈1943年,艾在桂林写下一文,记叙祖父祖母、父亲母亲和叔父谈论家谱的事.父亲的话表明他们家族是从湖北麻城县来的,而且"谱上明明白白写着的"①.1948年,艾在重庆写下,称汤家第一个到四川的祖先"原是生长在湖北麻城县孝感乡的"②.研究艾的学者都采用了这一说法,如谭兴国的③、张效民的④、廉正祥的⑤等.对此,李义让、庄巨川的提出过异议,他们认为"艾入川前的先祖定居在湖南武冈,……而决不应是湖北麻城县."⑥但其后谭兴国的⑦、廉正祥的⑧等,还是认为艾的祖籍是湖北麻城县孝感乡.其它一些学术专著如李怡的⑨、孙晓芬的⑩还是说艾的祖籍是湖北麻城孝感乡.那么,入川前艾的先祖是湖北麻城人还是湖南武冈人?对此,再做必要的考释.

  • 标签: 艾芜 祖籍 谱系 籍贯 作家 汤氏家族
  • 简介:1936年周立波在《读〈南行记〉》内提及《山峡中》对艾《山峡中》做了最早的点评。在进入21世纪后,文坛中又出现这股热潮,重新对《山峡中》进行了研究,通过全面的视角,全方位的研究对该著作提出了更多创新性的观点。

  • 标签: 艾芜 山峡中 研究 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