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血压昼夜节律紊乱是帕金森病患者常见的血压异常形式,包括血压昼夜模式异常、夜间高血压、血压变异性增高和觉醒低血压4种类型。帕金森病伴发血压昼夜节律紊乱的发生机制复杂,涉及生物节律紊乱、心血管功能障碍、激素分泌紊乱和睡眠-觉醒周期及结构的破坏,同时受到昼夜活动模式、情绪、抗帕金森病药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血压昼夜节律紊乱与帕金森病临床表型、疾病进展和预后关系密切。加强对帕金森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紊乱的筛查和干预,有助于优化帕金森病临床干预策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帕金森病 血压 昼夜节律 发病机制 临床表型 干预
  • 简介:摘要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已从1980年的0.67%飙升至2017年的11.2%。医学营养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固定的饮食节律有助于糖尿病患者发现自身餐后血糖的变化规律,可以帮助医师对糖尿病患者的药物剂量进行调整。在进行个体化饮食安排时,了解饮食节律对血糖控制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更有利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及并发症的预防,也是提高依从性的关键。

  • 标签: 糖尿病 医学营养治疗 饮食节律
  • 简介:摘要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原发性头痛,目前在临床部分患者中观察到其发作具有节律性,但在具体形式及机制方面尚未达成共识。文中综述了关于偏头痛生物节律(昼夜节律与季节节律)的研究进展,分别从发作节律时间分布、与临床特征的关系及产生节律性的机制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为掌握偏头痛患者发作规律、寻找个性化预防治疗时间、提高治疗的有效性与依从性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偏头痛 昼夜节律 季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尿酸结石发生率在全世界达4%~50%,并且逐年增高。研究发现,尿酸排泄的昼夜节律影响尿酸结石的形成。尿酸排泄具有白天高、夜间低的规律,由于夜间和清晨尿酸浓度增高、尿液pH值较低,夜间增加尿液碱化的剂量可以防止清晨尿酸结石的形成。因此,根据尿液pH值昼夜节律变化,白天应用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降尿酸治疗,晚上辅以尿液碱化治疗,是否可以为尿酸结石的防治提供新的策略。文章从尿酸排泄的昼夜节律以及其对尿酸结石形成的影响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可行的方案。

  • 标签: 尿酸 昼夜节律 代谢 结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期研究表明昼夜节律紊乱与女性代谢综合征、月经不调、生育能力下降、不孕、不良的妊娠和分娩结局有关,其相关机制复杂且尚不明确。女性生殖内分泌受下丘脑-垂体-靶腺轴调控,由外部因素引起的昼夜节律紊乱与女性生殖功能障碍密切相关。女性生物节律紊乱可能通过影响下丘脑-垂体-靶腺轴调控,导致性激素分泌和机体代谢紊乱,严重影响女性生育力,是现代女性复发性流产、不孕不育等发病率增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旨在从生殖内分泌角度阐述生物钟节律紊乱对女性生殖健康的影响,并为相关疾病的预防和诊疗提供新的视角及参考。

  • 标签: 昼夜节律 生殖内分泌 代谢综合征 生物钟基因
  • 简介:摘要双相障碍是一种常见的、致残率高的精神疾病,以早年发病、频繁发作、高自杀风险和慢性结局为显著特点,与严重的社会功能损害相关。双相障碍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昼夜节律异常,包括节律基因突变、具有多态性、激酶表达异常以及神经递质分泌、转运节律异常等。已经发现在双相障碍任何时期,无论是前驱期、发作期或者缓解期患者都会表现出昼夜节律紊乱,包括睡眠-觉醒周期紊乱、激素分泌时相异常、社会节律不规则等。基于此研发的时间治疗,如光照治疗、黑暗疗法、睡眠剥夺、行为干预等能够快速改善双相障碍患者的昼夜节律,达到快速缓解症状的目的,并且副作用小,转躁风险低。文章就双相障碍昼夜节律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及时间治疗学进行综述,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 标签: 双相障碍 昼夜节律 时间治疗
  • 简介:摘要:语文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一直占据着基础性地位,古诗词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蕴藏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和人文内涵,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织部分。古诗词吟诵是古诗词教学的一种具体方法,学生在吟诵古诗词的过程中可以充分感受古人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在精神上产生共鸣,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所以古诗词吟诵教学十分重要,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古诗词吟诵的节律教学,本文将围绕初中古诗词吟诵教学创新策略进行浅析。

  • 标签: 初中语文 古诗词 吟诵教学 节律探究
  • 简介:摘要:由于中学语文课外古诗难,所以如果借助古诗词创作中的古典阅读,可以准确捕捉声音起伏中的情感,结合古典鉴赏加深对主题的理解,掌握诗歌创作艺术,营造诗歌创作环境,实现对传统文化的现代创造性吸收。通过对初中教材中古诗词的分析,本文探讨了提高汉语鉴赏力的创新难点和建议。

  • 标签: 初中语文 古诗词 吟诵教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伴有缺口节律的癫痫患者的临床和脑电图特点,以提高临床对缺口节律的认识,避免过度解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内科脑电监测中心就诊的伴有缺口节律的12例癫痫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包括病因、临床表现、脑电图特征及预后进行总结,并采用门诊复诊及电话随访,随访时间至少3年。结果最终收集12例缺口节律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36~78岁。经分析发现脑外伤是缺口节律最常见的原因,其中颅骨缺损未修补2例,颅骨钛网修补8例,颅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修补1例,颅骨聚醚醚酮修补1例。12例患者缺口节律的分布与颅骨异常区一致。缺口节律的脑波既可以表现为高波幅、快频率,也可以表现为低波幅、慢频率。缺口节律可以单个出现(类似尖波、棘波)。10例患者在多形性慢波的基础上夹杂尖波、棘波发放,影像学证实其合并相应部位的脑组织损伤。12例患者均有癫痫发作史,以强直阵挛发作和(或)局灶性发作最为常见。3例有缺口节律的患者临床无癫痫发作5年以上,既往因脑电监测提示有癫痫性棘波,一直服用抗癫痫药物治疗,脑电监测后给予减停药,随访3年无发作。结论颅骨修补是缺口节律的常见原因,不同电阻的修补材料导致缺口节律的波形和频率也不相同。缺口节律、癫痫样放电及其他病理性慢波活动可以同时存在,缺口节律为良性变异,无需特殊治疗。

  • 标签: 脑电描记术 缺口节律 癫痫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血压患者治疗后血压昼夜节律与影响因素。方法:以我院于2020年1月-2021年3月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24h动态监测血压,观察影响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相关因素。结果:杓型血压组患者的吸烟概率高于非杓型血压组,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指标均低于非杓型血压组,24h-SBP BPV与24h-DBP BPV均高于非杓型血压组,P

  • 标签: 高血压 治疗 血压昼夜节律 影响因素 分析
  • 简介:摘要1例2岁左肾母细胞瘤男性患儿因不能进食,在行根治性左肾切除术前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含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ω-3鱼油脂肪乳注射液等)。治疗前血生化检查示三酰甘油(TG)1.18 mmol/L、总胆固醇(TC)2.68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0.80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1.48 mmol/L。治疗7 d后血生化检查示TG 4.28 mmol/L、TC 5.48 mmol/L、HDL-C 1.32 mmol/L、LDL-C 3.74 mmol/L。考虑为过度肠外营养导致的血脂代谢紊乱。停用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2 d后复查血生化,TG 3.34 mmol/L、TC 3.17 mmol/L、HDL-C 0.86 mmol/L、LDL-C 2.67 mmol/L;7 d后,血生化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

  • 标签: 胃肠外营养 血脂异常
  • 简介:摘要全身麻醉药可干扰机体的昼夜节律,诱发术后睡眠紊乱,但其具体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表明,全身麻醉药可通过激活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 GABA)能受体、抑制NMDA受体引起昼夜节律紊乱。文章简要阐明全身麻醉药诱发睡眠紊乱的机制,重点阐释时钟基因(circadian locomotor output kaput, Clock)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有助于改善围手术期患者的睡眠问题,以期推进舒适化医疗;通过进一步阐释昼夜节律对全身麻醉药的作用,有助于提高麻醉质量,实现精准麻醉。

  • 标签: 麻醉药,全身 睡眠紊乱 昼夜节律 时钟基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