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超声在拔除位阻生下颌第三磨牙中的截设计和手术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2颗位阻生下颌第三磨牙用超声拔除。其截设计为1条矢状向和2条横向的截线,以去除面和。记录手术成功率、去方式、手术时间、伤口愈合情况和并发症,评价应用效果。结果:所有牙均顺利拔除,平均用时13.92min(6~24min)。9例(40.9%)为整体去拔除,6例(27.3%)为分块去拔除,4例(18.2%)为牙-连体拔除,3例(13.6%)为去分牙拔除。22例(100%)创口均一期愈合。2例(9.09%)出现暂时性神经功能障碍,1例(4.55%)出现暂时性下牙槽神经功能障碍。服用神经营养药物后,均在术后2个月内恢复。结论:使用超声拔除位阻生下颌第三磨牙,成功率高,手术时间短,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

  • 标签: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 舌侧位 超声骨刀 舌侧去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锥形束CT(CBCT)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IMTM)拔除术中损伤的风险预判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医院诊断为IMTM的150颗牙(垂直、近中及水平各50颗)的CBCT图像为研究对象。通过CBCT系统自带的软件测量每颗IMTM釉质牙骨质界、根中份及根尖三处厚度,采用方差分析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垂直、水平及近中三组IMTM釉质牙骨质界的厚度分别是(1.36±0.43)mm、(1.21±0.44)mm及(1.28±0.40)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根中份厚度分别是(1.48±0.33)mm、(1.06±0.57)mm及(1.11±0.4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78,P<0.01);根尖区厚度分别是(1.44±0.49)mm、(0.84±0.58)mm及(0.86±0.6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35,P<0.01)。相对于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面,居中、偏颊及偏三组IMTM釉质牙骨质界厚度(F=5.03,P<0.01)、根中份(F=15.13,P<0.01)及根尖(F=33.12,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水平和近中IMTM较垂直IMTM容易发生根尖区菲薄现象,而牙冠偏颊者更易发生根尖区缺如。结论当CBCT显示IMTM根尖区菲薄或缺如时,拔牙术前应充分医患沟通及风险预判。同时在拔牙过程中应重点保护,避免暴力操作,谨防发生下颌穿孔、断裂或牙根移位等严重并发症。

  • 标签: 磨牙,第三 牙,阻生 锥形束CT 舌侧骨板 牙根移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锥形束CT(CBCT)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IMTM)拔除术中损伤的风险预判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医院诊断为IMTM的150颗牙(垂直、近中及水平各50颗)的CBCT图像为研究对象。通过CBCT系统自带的软件测量每颗IMTM釉质牙骨质界、根中份及根尖三处厚度,采用方差分析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垂直、水平及近中三组IMTM釉质牙骨质界的厚度分别是(1.36±0.43)mm、(1.21±0.44)mm及(1.28±0.40)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根中份厚度分别是(1.48±0.33)mm、(1.06±0.57)mm及(1.11±0.4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78,P<0.01);根尖区厚度分别是(1.44±0.49)mm、(0.84±0.58)mm及(0.86±0.6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35,P<0.01)。相对于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面,居中、偏颊及偏三组IMTM釉质牙骨质界厚度(F=5.03,P<0.01)、根中份(F=15.13,P<0.01)及根尖(F=33.12,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水平和近中IMTM较垂直IMTM容易发生根尖区菲薄现象,而牙冠偏颊者更易发生根尖区缺如。结论当CBCT显示IMTM根尖区菲薄或缺如时,拔牙术前应充分医患沟通及风险预判。同时在拔牙过程中应重点保护,避免暴力操作,谨防发生下颌穿孔、断裂或牙根移位等严重并发症。

  • 标签: 磨牙,第三 牙,阻生 锥形束CT 舌侧骨板 牙根移位
  • 简介:七十年代,随着成人正畸治疗工作的开展,某些成人患者由于职业或社交活动的原因,希望得到“美观正畸”方法的治疗,为此,一些正畸学者便开始尝试对方丝托槽进行改良并将其粘于牙齿舌面进行正畸治疗,以满足成人正畸患者“美观正畸”治疗的要求。日本学者藤田欣也(Fu...

  • 标签: 舌侧正畸 舌侧矫治器 舌侧矫治技术 正畸矫治器 正畸治疗 关闭间隙
  • 简介:目的:评价改良手术进路一下颌松解进路(mandibularlingualreleasingapproach)治疗口腔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2006年12月之间接受下颌松解进路方式治疗的口腔癌病例20例。采用病历对照方法,随机选取性别、年龄、原发部位和分期相当的20例下唇或下颌切开进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手术并发症、局部复发率和生存率。采用SPSS1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20例,原发灶部位分别为:口底(8例)、活动部(6例)、舌根(2例)以及其他部位(4例)。临床I期2例、Ⅱ期4例、Ⅲ期6例、Ⅳ期8例。随访1~40个月,中位随访期15个月。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研究组和对照组的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6.2%和64.9%(P=0.792);3年生存率分别为52-3%和50.0%(P=0.672)。研究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是40%和30%(P=0.501)。结论:初步结果显示,与传统下唇裂开或下颌切开进路比较,下颌松解进路方式治疗口腔癌,不影响肿瘤治疗效果,既克服了口腔进路受限制以及切除不彻底的弊病,又避免了下唇裂开进路在面部遗留瘢痕的弊端。手术后患者外观改变不明显,生活质量提高。

  • 标签: 口腔肿瘤 手术进路 下颌骨舌侧松解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应用定制式矫治技术联合应用皮质切开术治疗成人严重双颌前突,可否安全有效地实现上前牙压入及根尖部牙槽改建。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正畸科门诊就诊双颌前突病例14例,拔除四个第一前磨牙,应用定制式矫治器及系统化力学设计,并于治疗中接受上前牙区唇皮质切开术。治疗前后拍摄头颅定位位片及锥形束CT,测量并比较上颌切牙切缘到腭平面距离,牙根不同水平处牙槽厚度的变化。结果头影测量分析发现治疗后上下前牙唇倾度减小,软组织颏部前移[治疗后上中切牙点-前颅底平面(U1-SN)减小13.09°±1.26°,P<0.001,下中切牙-眶耳平面角(FMIA)增大9.31°±3.11°,P<0.001,零子午线-软组织颏前点(0-Mer-Pog′)增加(3.22±1.43) mm,P<0.001]。锥形束CT影像测量显示治疗后上颌中切牙、切牙切缘点到腭平面距离减小,中切牙治疗后压入(1.42±0.66) mm,P<0.001,切牙治疗后压入(1.35±0.70) mm,P<0.001。治疗后上颌中切牙及切牙根尖部唇的牙槽厚度增加,中切牙增加(1.02±0.68) mm,P<0.001,切牙增加(0.89±0.63) mm,P<0.001。上切牙根中部腭的牙槽厚度减小,中切牙减少(1.28±0.85) mm,P<0.001;切牙减少(1.20±0.69) mm,P<0.001。根尖部腭的牙槽厚度也减小,中切牙减小(1.39±0.92) mm,P<0.001,切牙减小(1.35±0.94) mm,P<0.001。而上切牙冠方、根中部唇的牙槽厚度以及冠方腭牙槽厚度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应用定制式矫治器及系统化力学设计,辅以牙槽皮质切开微创手术,优化前牙内收过程中的垂直向控制,实现成人严重双颌前突患者上前牙压入及根尖部牙槽改建,达到面下1/3及唇部美学重塑。

  • 标签: 严重双颌前突 定制式舌侧矫治技术 拔牙正畸 骨皮质切开术
  • 简介:正畸技术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是由日本Fujita和美国的Kurz先后发明的。是将正畸矫治器安装于牙齿的侧面(内侧面)进行正畸治疗,外观上看不到任何正畸治疗装置,达到了完全"隐形"的效果,因此又称为隐形正畸技术。

  • 标签: 舌侧正畸 正畸技术 正畸矫治器 正畸治疗 治疗装置 内侧面
  • 简介:摘要目的20世纪70年代,随着成人正畸治疗的开展,某些成人患者由于职业或社交活动的原因,希望得到“美观正畸”的治疗。为此,一些正畸学者便开始尝试对方丝托槽进行改良并将其黏于牙齿舌面进行正畸治疗。目的讨论正畸矫治技术。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正畸治疗程序(以拔牙减数正畸病例为例)包括托槽的间接黏结、拔牙、磨牙黏带环、牙列的整平与排齐、牙齿转矩的建立、关闭间隙、完成阶段、治疗后的保持。

  • 标签: 舌侧 正畸 矫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颌磨牙倾的治疗方法。方法采取下颌多联别针簧矫治器结合固定矫治器对双下颌多数磨牙倾进行矫治。结果矫治结束后下颌磨牙倾纠正,正锁合解除,全口牙咬合关系良好。结论下颌多联别针簧矫治器是有效的矫正双下颌多数磨牙倾的方法。

  • 标签: 磨牙舌倾 多联别针簧矫治器 正锁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附加和植联合治疗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后不连的效果.方法: 将2018年4月-2020年4月在本院治疗的88例股骨干骨折髓内 钉固定后不连患者计算机随机分成2组,44例/组. 一组采取更换髓内钉的 治疗方案(对照组), 一组实施附加联合植的治疗方案(观察组).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 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为95.45%, 较对照组更高,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 为 (5.12±0.38)个月, 短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附加和植联合治疗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后不连效果比较理想。

  • 标签: 股骨干骨折 植骨 髓内钉 骨不连 附加钢板
  • 简介:1病例报告男,50岁,半年前发现下颌前部膨隆,有一黄豆大小肿块,逐渐增大。查体:下颌颏部可及-5cm×3cm膨隆。未及乒乓球样感,下前牙松动Ⅱ~Ⅲ度,双下颌下可触及多个肿大淋巴结,大小0.5—1.0cm不等.光滑.可活动,无压痛。全景片示左下颌第一磨牙至右下颌第二前磨牙之间骨密度减低影。无家族性疾病史。临床诊断为“下颌囊肿”。于局麻下行“下颌囊肿刮治术”。

  • 标签: 下颌骨 下颌骨囊肿 牙成釉细胞瘤
  • 简介:目的比较个性化托槽与成品托槽的粘结效果及三种粘结剂的粘结效果。方法将48颗离体牙随机分为4组。组1、2、3分别用UniteTM、MaximumCure、Blugloo粘结个性化托槽,组4用UniteTM粘结成品托槽。检测抗剪切力并计算抗剪切强度。结果组1的抗剪切强度(16.62±6.34)MPa显著大于组2(8.56±3.38)MPa和组4(9.73±2.79)MPa(P〈0.01),大于组3(11.32±7.15)MPa(P<0.05)。结论个性化托槽的抗剪切强度高于成品托槽,UniteTM粘结剂的粘结效果较好。

  • 标签: 个性化 舌侧托槽 抗剪切力 抗剪切强度
  • 简介:目的初步探索在正畸治疗中采用微种植钉支抗压低上颌磨牙而旋转下颌。方法选取20例下颌稍后缩的成人患者,均使用隐形矫治器治疗,同时在上颌后牙区颊腭植入微种植钉支抗辅助压低上后牙,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头颅位片进行头影测量,评价治疗效果。结果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尖平均压低1.63mm(P〈0.01),上颌第一磨牙远中颊尖平均压低1.82mm(P〈0.01),MP-SN角平均变小1.81度(P〈0.05),FH-MP角平均变小2.11度(P〈0.05),SNB角平均增加1.37度(P〈0.05)。结论隐形正畸联合微种植钉支抗能够有效地压低上颌磨牙,间接逆时针旋转下颌而改善貌,达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舌侧正畸 微种植钉支抗 下颌骨旋转
  • 简介:目前,多种临床技术应用于牙槽缺损的重建,为后期修复创造条件.多数学者建议采用自体重建牙槽,并保持适量软组织覆盖[1].最常用的增量技术包括onlay块移植术[2-3]、引导再生术[4-6]和“三明治”植术[7]等.这些技术均需进行损伤较大的手术,且技术敏感性较高.因此,探索一种手术创伤小、技术敏感性低且效果肯定的牙槽重建手术,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报道了1例应用自体块移植联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fibrin,PRF)即刻修复上颌种植体唇缺损的病例,并对自体重建牙槽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 标签: 美学区 即刻种植 骨增量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 作者: 房兵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0-10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1年第10期
  • 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正畸科 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上海市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 200011
  • 简介:摘要双颌前突发病率高,对面部美观破坏较大,可影响患者心理健康;其临床表现为开唇露齿、上下前牙区牙槽垂直向及矢状向发育过度等。严重双颌前突的常用治疗方式为减数正畸或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但治疗难度均较大。笔者通过系统化力学设计,以皮质切开术配合个性化矫治器这一治疗体系,实现前牙垂直向及转矩控制,获得美学与健康兼顾的正畸疗效,为严重双颌前突的治疗提供临床策略。

  • 标签: 正畸学,矫正 牙移动 双颌前突 骨皮质切开术 个性化舌侧矫治器
  • 简介:摘要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在临床上以颅骨多见,较少发生于下颌,尤其病变常规刮治治疗创伤大,内镜辅助下刮治可减少创伤、利于快速康复完成后续治疗。本文报道内镜辅助下治疗儿童下颌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探讨内镜辅助治疗手术入路的优越性和特点。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