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循证研究及质量持续改进方法设计产后出血集束护理方案。方法便利抽样选取我院102例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7年3—7月的产后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共50例;2017年8—12月的产后出血患者作为干预组,应用基于循证研究的集束护理,共52例。比较两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实施集束护理方案后,患者寒战、焦虑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下降,抢救时间、出血量明显减少,差异具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基于循证研究的产后出血集束护理方案,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循证研究 集束化护理 产后出血
  • 简介:目的探讨小动物SPECT/CT日常质量控制。方法对影响和衡量小动物SPECT/CT显像质量的近场均匀性(NFF)模型、Jaszczak模型、SPECT定量模型、CT几何校正和Hounsfield模型进行测量及校正。结果NFF性能指数(FOM)均<20,4个探头分别为13.38、15.46、16.06和13.08。Jaszczak模型给出的分辨率为1.1mm。当孔板为ATP102,核素为99mTc和125I时,SPECT定量因子分别为0.00229和0.00643;而当孔板换成ATP108时,定量因子分别为0.00195和0.00401。CT几何偏差在±0.5mm内,Hounsfield值在各种条件下均达到要求。结论系统整体性能稳定,各项测试均达到要求。

  • 标签: 小动物SPECT/CT 质量控制 日常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医学检验中质量控制提高因素及相应对策探析。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医学检验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采用常规质量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在质量控制,比较两组检验产生差错发生率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检验结果的差错率和患者满意度分别为4.3%、93.6%,对照组分别为19.1%、78.7%,观察组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医学检验质量提高的因素主要有检验设备、沟通缺乏、素质不足等,针对存在的影响因素,加强质量控制,有利于减少检验差错事件的发生,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医学检验 影响因素 质量控制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对传染并在社区中的预防与控制进行分析,并对控制社区疾病的途径与方法进行探索。方法运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疾病控制工作的程度、人员情况、经费状况以及培训情况进行调查。结果现阶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均完成疾病控制工作的程度为 74.9% ,疾病控制所支出的费用占总费用的 5.9% ,疾病控制工作人员为 5.8 人,所占比例为 11.3% ,这些工作人员的学历大多在高中以下,没有医学背景和没有职称的人所占的比例分别为 26.3% 、 10.9% ;社区预防与控制传染病工作没有统一的业务指导与工作规范。结论制约社区开展预防与控制传染病的主要原因是工作人员素质低下,不足的经费投入,没有统一性的业务指导。所以,一定要转变工作观念以及提高思想认识,加大队伍建设与经费投入,规范指导,明确职责。

  • 标签: 传热病,社区,控制,预防,规范
  • 简介:目的:探讨DR全自动拼接技术在青少年脊柱和双下肢全长摄片中的应用优势。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7月—2017年2月期间患儿的脊柱及双下肢全长手动拼接摄片和全自动拼接摄片图像各25例,分别从图像质量、接缝有无误差及相接图像对比度是否一致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全自动拼接技术摄片:图像质量较好,图像接缝无误差以及相接图像对比度一致,拼接甲等片率为100%(25/25)。手动拼接摄片:图像甲等片率为48%(12/25),乙等片率为44%(11/25),丙等片率为8%(2/25)。手动拼接摄片主要问题为拼接处存在一定误差及错位,曝光相邻区域对比度不一致,图像质量欠佳。结论:DR全自动拼接技术是数字拼接技术的新纪元,它比传统手动拼接更准确,更清晰,可为治疗方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 标签: 儿童 自动拼接成像技术 全脊柱 全双下肢
  • 简介: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采用固定管电流和固定噪声指数(NI)的Z轴自动管电流调节(ATCM)技术对下肢血管CTA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行下肢血管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固定管电流250mA)、B组(ATCM技术,50~380mA,NI12)各30例.其余扫描参数均一致.检查结束后分别对2组相同横断层面图像的股主动脉、腘动脉和胫后动脉图像噪声(SD)进行测量,并对重组后的三维图像进行质量评分,同时记录机器自动生成的CT剂量指数(CTDIvol)、相应剂量长度乘积(DLP),对比2组数据之间差异.结果:2组的血管图像噪声和图像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组后的三维图像均能完整显示下肢动脉及其各级主要分支,满足诊断需要.B组的辐射剂量与A组比较,CTDIvol降低了51.72%(P=0.000,P<0.05)、DLP降低了47.87%(P=0.000,P<0.05)、有效辐射剂量(ED)下降了43.90%.结论:下肢血管CTA采用ATCM技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可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自动调节管电流技术 图像噪声 辐射剂量
  • 简介:摘要:探索如何在中西部国家级贫困县开展医学影像学专科培训。医学影像专业具有临床专业知识强、知识涵盖面广、新技术新设备更新快的特点。相对于东部地区,我国中西部地区医学影像学专业既面临专科人才储备不足、新技术新业务开展滞后的问题,同时又面临外部医疗市场激烈竞争、内部发展后劲不足的困境。县域医院影像专业人才储备相对薄弱,专科培训制度不健全。本文将从制度建设、教学模式创新、人文素质提升三个方面着手,探索适用于当地医院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储备影像专科人才,助力打造、整合县域医学影像中心,提升对口医疗扶贫质量。

  • 标签: 中西部 医学影像学 专科化培训 教学 制度建设 模式创新
  • 简介:摘要: 伦琴发现 X 线为放射学的 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其后的 100 余年中,随着各种新型成像技术不断出现及改进,放射学由单纯的 X 线成像发展到包括 CT 、 MRI 、超声、核医学、计算机放射成像 (CR) 、数字放射成像 (DR) 等各种数字化成像技术的 现代影像学阶段。成像技术的改进,同时也引起了包括思维模式、工作流程、管理方式等一系列改变与挑战。 20 世纪 70 年代初期 CT 的问世,成为传统放射学步入现代影像学时代的革命性标志,在其后的时期里逐渐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成像技术,但根本进展为影像医学的数字,后者使得医学影像学进入了迅猛发展的时期。

  • 标签: 放射学信息系统 计算机 述评
  • 简介: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Radiography,CR)具有操作简单、数字影像清晰度高、曝光宽容度大、后处理功能强等优点,现已在临床广泛应用.我院自2002年引进美国柯达CR-900系统以来,开展了一系列质量控制工作.如针对IP对CR影像质量的影响、CR伪影的认识和处理、激光打印机对CR影像质量的影响等问题开展工作,积累了一些直接认识和体会,现小结归纳如下.

  • 标签: 计算机X线摄影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医院卫生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是医院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力成本的控制对于我国医疗体系的完善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分析了医院人力资源成本管理的特点,探讨了影响医院卫生人力成本控制的有关因素,并结合相关因素分析了医院卫生人力成本控制的途径,得出相关结论。

  • 标签: 医院卫生人力资源 成本控制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 : 目的:探讨社区传染病发病情况以及流行特点,为社区传染疾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门诊以及住院自 2012 年 1 月— 2013 年 1 月一年以来收治的 678 例传染病患者,对其进行分类建卡、统计、问卷以及简单提问,分析社区中传染病的特点。结果:病毒性肺炎占 68.14% ,流行性感冒占 18.14% ,同时儿童是社区传染病中的高位人群。结论:社区传染病应该针对不同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的特点,及时的加强社区健康教育,开展社区预防免疫接种,进行教育传播以及提供心理咨询等。

  • 标签: 社区传染病 特点 预防控制措施 研究
  • 简介:目的:根据低体重受检者(主要是儿童)的体重对CT曝光参数进行优化设置,以减少患者辐射剂量.方法:对220名低体重患者按不同部位、体重,以逐次接近法求取最优化曝光参数.结果:依据不同体重和不同扫描部位得到CT曝光参数优化设置表.结论:低体重患者CT曝光参数的调整是必要的,以体重为依据进行曝光量设置是可行的.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剂量 最优化
  • 简介:脉搏波是心脏射血活动引起的血液和血管壁的振动波叠加而成、沿着动脉迅速向外周血管传播形成的表现波。现代超声技术对血管内流体力学及管壁运动力学的研究取得了明显成果。运用现代超声技术探索脉象形成机制,以便为中医脉象客观研究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 标签: 脉象 超声检查 中医脉象波强 瞬时波强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集束护理策略在小儿高热惊厥患者急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收治的 216例小儿高热惊厥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手段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在观察组急诊护理中应用集束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成效。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程度得分为 (90.7±1.9)分,与对照组的 (75.2±2.4)分相比,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急救时间为 (31.5±3.6)min,惊厥消退时间为 (2.8±0.5)min,高热消退时间为 (2.5±0.4)h,住院时间为 (5.8±1.2)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集束护理策略可促进小儿高热惊厥急诊护理效果和家属满意程度的提升,值得在深入探讨的基础上展开广泛应用。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小儿高热惊厥 急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及控制措施。方法:收治66例存在一定误差的血液标本进行分析。结果: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主要分为四类,其种类与占比分别是患者原因(51.5%)、标本采集原因(25.8%)、标本送检原因(12.1%)、标本检验原因(10.6%),总提升率为97.0%。结论: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因素众多,占比比例较大的是患者自身因素,需提高血液检验标本正确性,在血液检验之前做好准备工作,注重检验的各个环节,严格按照规定来操作,保障血液检验标本的实际质量,减少检验期间产生的误差。

  • 标签: 血液检验标本 误差 原因 控制措施
  • 简介:中医临床辨证的客观研究是中医现代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已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我们应用X线胸片对渗出性胸膜炎的中医临床证型进行对照观察,通过306例次的对比分析,发现一些规律或证型特征性影像学表现,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渗出性胸膜炎 影像学诊断 中医临床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规范流程护理在急诊阑尾炎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接受急诊腹腔镜阑尾炎切除术治疗的患者 99例 ,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手术室规范流程护理组 (观察组 )和常规护理模式组 (对照组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医生满意度、手术用品准备的缺陷率以及手术时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手术室规范流程护理应用于急诊腹腔镜阑尾炎切除患者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规范化护理 手术配合 流程 急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采用细节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 2017 年 1 月~ 2020 年 4 月收治 64 例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细节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 的 NIHSS 评分比较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后,观察组的 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同时,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临床上将细节优质护理运用在脑 梗死静脉溶栓患者中效果显著。

  • 标签: 脑梗死 细节化优质护理 静脉溶栓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细胞检验在临床医学检验中控制质量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1月该院实施血常规检验的健康体检者 80例,均予正规的血液细胞检验,通过分析血液细胞检验结果,观察不同检验流程对实际结果产生的影响。结果 1∶5000血液稀释比例的血液标本在 RBC、 WBC、 Hb、 PLT的检验结果,均低于 1∶10000血液稀释比例的血液标本;室温状态下,血液标本放置 48小时后的 RBC、 WBC、 Hb、 PLT水平均高于放置 24小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低温状态下,血液标本放置 48小时后的 WBC、 PLT、 Hb、 RBC水平与放置 24小时接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血液细胞检验各项环节(标本放置时长、稀释比例、存放温度等)均会对检验质量形成一定影响,应在采取血液细胞检验过程中对不同环节进行严格把控,最大化确保检验结果的准备性。

  • 标签: 医学检验 血液细胞检验 质量控制 临床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