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临床应用带神经伴行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1994年Morimasa报道了带神经伴行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经验,1994年Morimasa[2]首行应用带神经伴行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治疗20例踝周及足跟部疾患

  • 标签: 伴行 岛状 带腓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腿抬高截石位护理对腔镜全子宫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纳入 2016年 1月至 2019年 2月收治腔镜全子宫手术患者 124例进行对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入研究组和常规组,分别予以小腿抬高截石位护理和常规膀胱截石摆位护理,对比两组摆放体位所用时间、人力,患者术后生理舒适度,医生对术野暴露的满意度。结果:与常规组比较,研究组体位摆放所需时间更短、人力更少,术后生理舒适度和术野暴露满意度更高,两组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小腿抬高截石位有利于释放术者双手,缩短体位摆放时间,改善患者身心舒适度,为安全手术创造良好的条件,值得借鉴。

  • 标签: 全子宫腔镜手术 改良式截石位 护理分析 术野
  • 简介:5例仅以动脉穿支血管为蒂的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全部成活,应用远端蒂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IV°创面19例,作者切取的5例仅以动脉肌间隙穿支血管为蒂的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 标签: 修复足踝 皮瓣修复 神经营养
  • 简介:摘要下胫关节损伤多发生于低能量转转暴力所致的各类踝关节损伤中。其解剖复位是使踝关节获得满意临床疗效的一个关键因素。行下胫关节固定的指征是对内外后踝固定后仍存在下胫关节的不稳定,但如何准确判断下胫关节的稳定性目前仍存在一些困难和争议。螺钉是目前固定下胫关节的主流方式,但螺钉的固定否能使踝关节获得最好的功能结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下胫腓关节 显著分离 治疗 解剖复位 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自制发明弹性螺钉垫片内固定治疗下胫联合分离,观察其疗效,为目前临床骨科治疗下胫联合分离提供理想治疗方法。方法选取玉林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临床治疗60例下胫联合分离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钛合金皮质骨螺钉固定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自制发明弹性螺钉垫片内固定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研究数据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下胫联合分离患者,使用弹性螺钉内固定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能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动脉穿支接力皮瓣修复手足部创面的疗效。方法以2016年5月—2018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58例因外伤造成手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结果经过术后随访,所有患者中只有1例患者出现静脉淤血,部位是足踝部,由于回流不够顺畅使皮瓣远端坏死,通过换药处理,进行二次清创后植皮成活,一期皮瓣成活率为98.28%(57/58)。皮瓣弹性较好且柔软,但肤色稍深。手术完成后,有5例患者由于皮瓣出现臃肿,接受削薄手术处理。痊愈后,手足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动脉穿支接力皮瓣在手足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中有着较好的效果。修复完成后,外观、耐磨性较好,对感觉功能有一定的恢复能力。

  • 标签: 手足部皮肤软组织损伤 腓动脉穿支 接力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手术治疗下胫联合分离踝关节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40例下胫联合分离踝关节损伤患者,按照数字随机分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短肌腱移位治疗,实验组接受骨膜移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愈合时间。结果经比较,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愈合时间均比对照组短,临床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治疗下胫联合分离踝关节损伤过程中,采用骨膜移位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手术时间与愈合时间,值得应用。

  • 标签: 手术 下胫腓联合 分离踝关节损伤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联合韧带损伤选择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联合韧带损伤患者中选取80例为参考对象,经电脑随机分组,将80例患者划分为对照组(n=40例)和研究组(n=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非手术方法治疗,给予研究组患者内固定手术治疗,分别对比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下胫联合韧带损伤修复时间、踝关节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和下胫联合韧带损伤修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联合韧带损伤具有确切的临床治疗效果,不仅能加速骨折愈合,缩短下胫联合韧带损伤的修复时间,还能有效改善踝关节功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踝关节骨折 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 内固定手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X线与MRI在下胫联合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8年11月本院收治的56例行Lauge-Hansen分型及Denis-Weber分型的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骨折分型与X线测量有机结合,参照MRI对下胫联合损伤的完整性进行评估,分析踝关节骨折X线与MRI在下胫联合损伤诊断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相关性。结果按照MRI诊断,X线测量与Weber分型结合,下胫前后韧带损伤的敏感度为49%,特异度为100%;LH分型的敏感度为93%,特异度为94%,韧带损伤情况无法由2种分型判断,但是,在损伤判断方面,LH分型与MRI检查结果存有很多共性。结论急性下胫联合损伤尽早得到确诊是治疗的关键和首要前提,可结合LH分型与X线来判断踝关节患者是否发生下胫联合韧带损伤,而具体诊断下胫韧带损伤的程度则推荐应用MRI来进行详细诊断。

  • 标签: 踝关节骨折 X线 磁共振成像 下胫腓联合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动脉远端蒂穿支皮瓣修复外踝区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8年2月周口淮海医院手足外科9例外踝区皮肤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19-63岁,平均36岁;左侧5例,右侧4例;交通事故伤6例,机械绞伤2例,高处坠落伤1例。9例均采用动脉远端蒂穿支皮瓣逆行转移修复术治疗,皮瓣切取面积为4.0cm×7.0cm~7.0cm×13.0ern术后依据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踝?后足评分系统评定患肢足踝功能。结果本组9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10个月,平均7.5个月、皮瓣质地与外形优良,行走功能及感觉恢复良好。足踝功能优6例,良2例,可1例、结论动脉远端蒂穿支皮瓣具有穿支血管恒定、设计灵活、切取方便,并且皮瓣薄厚适中、外形美观等优点,是修复外踝区中、小创面的理想术式,治疗效果满意。

  • 标签: 踝损伤 软组织损伤 外科皮瓣 穿支皮瓣 腓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仔细探究踝关节距前韧带撕裂伤采用小夹板外翻位固定治疗的临床分析。方法将2018年6月到2019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距前韧带撕裂伤患者作为主要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n=20)采用常规YT

  • 标签: 距腓前韧带 用小夹板 翻位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联合分离”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的恢复,分析固定下胫联合对术后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7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联合分离患者为本次的对象,给予患者手术治疗,术中追求解剖复位,坚强固定,下胫联合予以固定,术后定期随访,术后3个月取出下胫联合固定螺钉,术后1年,待骨折愈合,取内固定时,分析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联合分离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评分,以评估该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经Kofoed评分标准,术后67例患者中55例踝关节功能为优,占比82%,9例踝关节功能为良,占比13%,总的评分优良率达到95%。结论给予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联合分离患者手术治疗,术中追求解剖复位,坚强固定,下胫联合予以固定,术后患者踝关节功能优良,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值得应用。

  • 标签: 下胫腓联合分离 踝关节骨折 功能
  • 简介:摘要对人体的解剖结构了解是医学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在局部解剖学实验当中发现很多正中神经的结构变异,正中神经分为正中神经高型、低型、结合型、丛状型及内侧型,其中正中神经高型是比较常见的变异类型。本文综述近年来有关人体正中神经变异的研究进展,有利于完善国人各种变异资料,同时在外科手术治疗中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可防止没有必要的医疗事故的发生。

  • 标签: 正中神经 臂丛神经 肌皮神经 变异
  • 作者: 吴勇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2-12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2期
  • 机构:(绵竹市人民医院四川绵竹618200)【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2-0015-011神经干细胞在脑卒中疾病的应用从内源性途径分析,已有众多研究结果表明,缺血性脑损伤后患者成年鼠海马齿状回颗粒下层的神经干细胞会受到刺激而发生增殖、迁移以及分化,这些增殖、迁移以及分化的神经干细胞会对缺失的神经元和胶质细胞进行选择性补充,即进行自我修复。根据研究结果显示,发生脑缺血后的对侧大脑半球海马齿状回神经干细胞增殖速度达到正常情况的6倍。但是缺血后的神经自我修复不足以完全抵消细胞死亡级联反应,因此需要接受神经干细胞抑制已达到完全修复的效果。部分细胞因子对于脑梗死后内源性神经发生具有促进作用,可替代神经元发生。缺血后神经元粒细胞集落将会刺激因子受体表达发生上调,可在神经保护以神经自我修复中发挥重大作用。还有研究认为,脑缺血损伤神经自我修复与脑内成熟间质细胞或者星形胶质细胞受刺激重新返回到神经干细胞有关,将会重新分化成受损最严重的神经元细胞,从而有效发挥自我修复以及重新排布的作用。上述研究目前在医学界尚未有统一结论,但是支持者非常多,由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治疗不存在机体免疫反应排斥以及伦理因素,但是其分布具有局限性,同时数量也有限,帮助神经元修复和突触形成的因子不足。从外源性途径分析,多数情况下,仅由内源性干细胞所产生的的神经组织不能完全替代脑损伤后所缺失的神经组织,特别是特殊部位的神经组织,例如脊髓以及纹状体等部位的神经组织。故而在针对内源性神经干细胞进行修复研究的基础之上,使用经过外源性途径,即通过实验室研究将未经过分化的神经组织使其移植到患者体内。当前实验室最常用的办法为分离中枢系统神经中的先祖细胞,或者单独分离神经细胞,对患者脑损伤部位进行精准移植,同时导入外源性基因序列,可以进行体外建系,可以形成干细胞系,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成功率。2神经干细胞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应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大脑内,或者是在动物模型脑内大量神经元细胞发生持续性破坏的情况下,并无发生大量神经元再生的情况。研究认为神经退行性病变过程与内源性神经再生失败密切相关,因此多数情况下仅由内源性干细胞所分化生成的神经细胞不能弥补发何生僧损伤后确实的神经细胞数量,针对脊髓和纹状体等神经细胞数量较好的部位,做到诱导脑内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发生增生同时分化为神经元最终形成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阐述三叉神经痛合并舌咽神经痛的神经外科治疗方法,观察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三叉神经痛合并舌咽神经痛患者41例作为样本,所有患者均行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结果41例患者治疗有效率97.6%(40/41),并发症发生率中,头晕头痛占2.4%(1/41)、复视占2.4%(1/41)、脑脊液漏占0(0/41)、神经功能障碍占0(0/41)、听力异常占0(0/41)、复发率2.4%(1/41)、生活质量(91.5±3.6)分、治疗满意度95.1%(39/41)。结论行神经外科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合并舌咽神经痛,有效率高,并发症少,且复发率低,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治疗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三叉神经痛合 咽神经痛 神经外科
  • 简介:摘要在临床上,中枢神经细胞瘤(CNC)是罕见的疾病类型,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随着医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了我国医疗技术的进步,在现代医学中MRI检查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我国临床检查的水平,推动了我国医疗事业的良性发展。CNC的临床诊断具有一定的难度,而MRI的应用可以为医生的临床诊断提供良好的影像学支持,提高了临床诊断的准确率,有利于提高患者对临床治疗的满意度。本文叙述了中枢神经细胞瘤的病理特点以及神经影像特征以及诊断。

  • 标签: 中枢神经细胞瘤(CNC) 神经影像 脑室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