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应用PET方法研究下颌第三磨牙拔除4h后疼痛状态下的激活区分布,并推测不同分区的参与状况及其作用。方法:筛选口颌系统功能及形态正常的志愿者6例,设拔牙前一天利多卡因阻滞麻醉4h后的PET检查为对照组。设拔牙4h后感到明显疼痛时(VAS≥5)的PET检查为实验组。SPM2分析。结果:左侧大脑豆状核、BA7、BA8、BA9、BA10、BA18、BA19、BA43、BA47域,有明显的代谢升高。结论:豆状核、额上回、额中回、额下回、中央后回、楔前叶、枕叶楔叶、枕中回等是被拔牙活动所激活的

  • 标签: 皮层 疼痛 拔牙
  • 简介:本文提出探讨口腔功能与功能的关系的思路,结合我们在临床开展的口腔功能包括咀嚼、感觉、味觉等与功能的关系研究,对口腔功能与功能的状况进行分析,对功能的研究方法如功能核磁共振(fMRI)和正电子发射断层(PET)进行探讨.结果显示口腔功能与功能密切相关,口腔的咀嚼运动,味觉与感觉在的特定功能可发生血流的影像及代谢的改变.口腔功能与功能研究应成为功能研究计划的重要内容.

  • 标签: 口腔功能 脑功能 功能核磁共振 正电子发射断层
  • 简介:目前脑功能成像技术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人脑味觉活动的研究.不同的味觉功能成像技术有着不同特点;味觉的功能本身具有的复杂性决定对其所作研究的角度的多样性;并且对各味觉相关中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新的认识.本文从研究的技术、研究的角度及各味觉相关中枢的研究结论作一综述.

  • 标签: 口腔功能 脑功能 味觉 功能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 简介:目的介绍一种简单的重建牙槽嵴技术。腭部取骨可以用来即刻重建牙槽嵴的高度和宽度。并且具有手术时间短、取骨术后反应轻的优点。材料和方法17名患者(男性10人,女性7人),治疗时间1年以上。使用环形钻从上腭穹窿部取核状骨重建美学区域的牙槽嵴。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骨缺损的类型和位置、取骨的大小、是否同时拔牙、是否即刻种植、是否需要软组织瓣覆盖以及有无术后并发症。结果取骨的平均长度12.5mm(长度范围9~14mm)。平均宽度7.3mm(宽度范围5~9mm)。在11个病例中,采用了拔牙后旋转腭侧带蒂的结缔组织瓣技术。没有患者出现取骨不适。16名患者成功的完成了单牙的种植修复。讨论骨重建的最佳材料是自体骨,而且应该在取骨简单、术后反应小的部位取骨。使用上腭核状骨重建牙槽嵴具有以上的全部优点。结论在这篇初步的研究中,介绍了一种新的重建牙槽嵴的技术。“上腭核状骨”重建牙槽嵴具有取骨简单、有效、取骨术后反应轻的优点。可以对牙槽嵴的缺损进行三维重建。

  • 标签: 牙槽嵴 骨重建 取骨 上腭 术后反应 即刻种植
  • 简介:上颌后牙种植时,由于牙槽骨的吸收以及上颌窦的存在,常面临垂直骨量不足的问题。上颌窦底提升术是解决该区域骨量不足的重要方法。术前检查和了解上颌窦的解剖特点,对上颌窦底提升术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详细论述了与种植有关的上颌窦形态、分隔、黏膜、血供及神经支配等解剖学结构特点,以期为临床医生进行上颌窦底提升术提供解剖学方面的参考。

  • 标签: 上颌窦底提升术 上颌窦形态 分隔 黏膜 血供 神经支配
  • 简介:放线菌病越来越多的被认为是牙髓治疗后根尖病变仍顽固存在或复发的一个原因。本病例报告展示了根尖放线菌病的典型临床表现:持续存在的根尖病变,反复发作的瘘管。第一次牙髓治疗后无痛无肿胀,但是根尖病变扩大。经过再治疗后,根尖病变仍然存在,并且出现了瘘管。抗生素治疗后瘘管愈合,但几个月内又复发。出现瘘管后就用抗生素治疗反复持续了5年。取活检在根尖病变的组织学切片中发现了典型的“硫磺样颗粒”,诊断为根尖放线菌病。为防止放线菌感染扩散至上颌窦,进行了6周的抗生素治疗。外科根尖手术和抗生素治疗后5个月复查根尖病变有明显的愈合。

  • 标签: 根尖病变 放线菌病 抗生素治疗 反复发作 治疗后 组织学切片
  • 简介:目的:观察上颌前牙即刻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2例上颌前牙因外伤、残根、或牙周炎致过松动牙拔除后行即刻种植,骨缺损部位行植骨手术,共植入种植体62枚,植入3-6个月后行二期手术,最终完成修复体制作。结果:本组共62枚种植体,61枚术后无明显并发症,1枚于术后4周失败拔除。修复完成后观察1-6年,种植体行使功能良好,取得较好的美学效果。结论:在上颌前牙行即刻种植术有利于软硬组织保存,获得较好的美学效果。

  • 标签: 上颌前牙区 即刻种植 引导骨组织再生
  • 简介:目的探讨口腔前牙人工即刻种植的应用原则,初步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采用Replaceselect、Ankylos、ITI、GS、Bicon五种种植系统植入前牙缺失.共32枚,对其进行定期的临床和放射学检查。结果32枚即刻种植前牙种植体,2枚种植体失败,1枚弃用。结论人工即刻种植的临床方法可行,近期临床效果满意,修复美学效果佳,值得推广。

  • 标签: 前牙区 人工即刻种植 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检测磨牙冠部中央釉牙本质交界(dentin-enameljunction,DEJ)和牙本质的极限抗拉强度(ultimatetensilestrength,UTS)及断裂面分析。方法:第三磨牙牙合面分层堆积树脂,沿颊舌方向切割成厚度为1mm的薄片后,用金刚砂车针打磨成截面积大约为1mm×1mm的哑铃型试件。测试磨牙中央DEJ、牙本质浅层、牙本质中层、牙本质深层垂直和水平向的极限抗拉强度。所有试件断口扫描电镜观察。结果:牙本质不同层面的UTS呈各向异性,由牙本质浅层至牙本质深层UTS递减(P〈0.05),釉牙本质交界区域和牙本质中层的UTS无统计学差异(P〉0.05);断口扫描电镜观察表明管周牙本质、管间牙本质显示不在同一平面的断裂形式,牙本质和牙釉质断裂过程中裂纹进展方向改变,大多数DEJ试件的裂纹常发生在牙釉质侧。结论:磨牙冠部牙本质抵抗水平向断裂的能力强,DEJ对釉质裂纹的扩展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标签: 牙本质 釉牙本质交界 极限抗拉强度 扫描电镜
  • 简介:一、病例报告患者五××,女,12岁,替牙,6666中性,ⅤⅤ未替换,上颌右侧可见两颗位置毗邻,形态相似的尖牙(见附图),4腭向错位。x线片示两颗尖牙根略向远中弯曲,近中尖牙根较远中长,尚未完全发育,牙周膜正常。诊断:Angle′sⅠ。此牙畸形系额...

  • 标签: 额外牙 尖牙区 病例报告 固定矫治器 第三磨牙 山东威海市
  • 简介:与传统修复材料相比,全瓷系统具有美观性最好、生物相容性好以及能满足功能要求等特点,其适应证范围较广,从单面洞嵌体到多单位固定桥均适合,同时在后牙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有些全瓷系统投放市场的时间还较短。然而,新材料和技术在常规应用前,其临床效果要经过至少5年的长期科学检查并和其他材料进行比较。这种长期临床疗效的要求、患者治疗意识的改变以及市场上不断增多的全瓷系统加大了医生对材料的选择难度。本文为对现有的全瓷系统及后牙全瓷修复体长期成功率的综述。此外,文中还对一些传统材料进行了探讨,并将其长期临床检查结果作为与全瓷系统的对照。

  • 标签: 后牙区 全瓷修复体 生物相容性 热压铸陶瓷
  • 简介:边缘封闭是全口义齿固位的重要因素,后堤的取得是边缘封闭关键的步骤.上颌后缘软组织深层,与上颌骨相连的蝶骨后缘形成两个凸形波浪状骨质后缘,即硬腭后缘,其后为软腭.

  • 标签: 全口义齿 后堤区 边缘封闭 软组织
  • 简介:目的:探讨游离端缺牙患者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前后咀嚼运动不同时段血流变化。方法:从临床选择双侧游离端缺牙患者16例,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探测仪,记录其咀嚼前、咀嚼5min和咀嚼10min三个时段的大脑中动脉血流数值,在患者可摘局部义齿修复1个月后,再分别测量其三个时段的血流数值,比较修复前后咀嚼运动不同时段血流流速的变化。结果:患者修复前后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游离端缺牙患者修复前、后咀嚼5min的Vs、Vd、Vm值均有显著差异(P〈0.05),修复前、后咀嚼10min的Vd、Vm值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可摘局部义齿的修复恢复了游离端缺牙患者的咀嚼功能,脑部供血量有所增加,咀嚼运动具有促使老年人脑血流量增加的趋势。

  • 标签: 咀嚼 脑血流 游离端缺牙 义齿 局部 可摘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螺旋CT资料构建上颌骨缺损三维实体模型,及在上颌骨缺损伴张口受限患者赝复体修复中的应用。方法:采用螺旋CT扫描数据三维重建和快速成型技术制作上颌骨缺损三维实体模型,应用于上颌骨缺损伴张口受限患者赝复体修复。结果:6例上颌骨缺损伴中度以上张口受限患者,利用构建的缺损三维实体模型进行赝复体修复,患者的赝复体固位良好,面部外形、语音和咀嚼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采用螺旋CT数据能构建准确的上颌骨缺损三维实体模型,能解决上颌骨缺损伴中度以上张口受限患者赝复体修复的取模难题。

  • 标签: 上颌骨缺损 赝复体 三维模型
  • 简介:瓷贴面修复体要比冠或高嵌体等其他修复体薄得多。在03~15mm的范围内,临床医师很难进行理想的基牙预备,同时口腔技师也很难随心所欲地制作出理想的形态。对于预备的牙来说,保留牙釉质的优点和不伤害原则提示尽可能少地去除牙体组织有利于保持基牙的健康,维持足够的机械强度和维护治疗效果的长期稳定。在临床医师为了达到美观效果所需进行的牙体预备和牙科的微创原则之间必须有一个平衡。在瓷贴面修复的时候,瓷层可能存在的厚薄差异,将会造成一系列美学上的问题。这些问题很难在粘结时纠正,患者还是会很清晰地看出这些问题。这里我们列出一些临床病例来说明这类问题。

  • 标签: 瓷贴面 美学 透明 基牙预备 临床医师 口腔技师
  • 简介:目的通过对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上颌后牙的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片(CBCT)分析,探讨上颌颊腭向骨质在不同种植植入角度下的厚度,为临床微种植钉植入提供参考.方法选取60例Ⅱ类矢状骨面型青少年患者,依照垂直骨面型分为低角、均角和高角三组,进行CBCT扫描和三维重建.分别测量上颌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根间牙槽嵴顶到上颌窦底的高度,并分别测量距离牙槽嵴顶4mm处,与相邻牙长轴成90°、60°、45°和30°四个颊侧植入角度的骨质厚度.结果(1)不同垂直骨面型间,上颌窦底高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66,P<0.05,低角型最大,高角型最小);(2)不同垂直骨面型组在相同的植入角度下,骨质厚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低角型与高角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角型组大于高角型组(P<0.05);(3)同一垂直骨面型组在不同植入角度下,骨质厚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45°、30°植入角和90°、60°植入角度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0°组、60°组大于45°组、30°组(P<0.05).结论相同植入条件下,Ⅱ类矢状骨面型高角型青少年患者较低角型穿通上颌窦的风险更大.

  • 标签: 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微种植钉 植入角度 垂直骨面型
  • 简介:目的:探讨上颌骨缺损与完整牙列对照组,咀嚼运动前后脑血流变化的差异性。方法:选取因肿瘤手术切除导致上颌骨缺损的患者16例,另选择16名完整牙列志愿者为对照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探测仪,测量两组在不咀嚼、空咀嚼5min、10min三个时段的大脑中动脉(MCA)收缩期峰流速(Vs)、舒张期末峰流速(Vd)、平均峰流速值(Vm)。采用SPSS13.0进行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结果:两组实验对象Vs、Vd、Vm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时间段上对照组的峰流速高于病例组。时间因素对Vs、Vd、Vm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咀嚼时间的延长,峰流速均数增加。时间因素与缺损因素对Vs、Vd、Vm的影响有交互作用(P〈0.05)。结论:与完整牙列受试者相比,上颌骨缺损患者咀嚼运动时大脑中动脉血流量一定程度减少。咀嚼运动可显著提高完整牙列受试者大脑中动脉血流流速,增加相应供血量,且随咀嚼运动时间延长(累计咀嚼10min)血流速呈加快趋势。

  • 标签: 上颌骨缺损 咀嚼 脑血流
  • 简介:包崇云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获博士学位。现任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教授、口腔材料教研室主任、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参编中英文专著各1部,教材1本,培养硕士研究生8人,博士研究生2人。

  • 标签: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 牙医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华口腔医学会 院士 中国
  • 简介:广西壮族自治口腔医学会是在自治卫生厅、民政厅的支持下,于1999年12月8日在广西南宁市成立,办公室设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一直以来,学会在中华口腔医学会的指导和关怀下,秉承着团结全区广大口腔医学科学技术工作者,促进全区口腔医学科学技术的繁荣与发展的工作宗旨,致力于学术交流与科普宣传活动。

  • 标签: 中华口腔医学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 医学科学技术 广西医科大学 科普宣传活动 学术交流
  • 简介:国际牙医师学院(InternationalCollegeofDentists,ICD)是国际3大牙科组织之一,成立于上世纪30年代,总部坐落于美国马里兰州,

  • 标签: 牙医师 国际 学院 院士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