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火锅底料中油脂的脂肪构成,为合理膳食提供参考。方法在超市购买12种火锅底料,将火锅底料样品进行一步酯化处理后,利用气相色谱分析脂肪构成。结果火锅底料中饱和脂肪占50%-60%,以棕榈(160)和硬脂酸(C180)为主,单不饱和脂肪油酸(C181)为23%-30%,必需脂肪亚油酸(C182)的含量为5%左右,只有一种底料亚油酸含量达13%,4种底料检测出反式脂肪,含量0.30%-0.44%。结论火锅底料中脂肪以C160、C180、C181为主,与牛油的脂肪组成接近,可能都是以牛油为主要原料,部分品牌中不饱和脂肪和必需脂肪含量较高,可能使用了少量植物

  • 标签: 火锅底料 脂肪酸 饱和脂肪酸
  • 简介:摘要游离脂肪,简称FFA,其组成成分为亚油酸、油酸以及软脂酸等,属于甘油三的水解产物。游离脂肪存在于血液中,且与血清白蛋白结合。对人体血清中游离脂肪含量进行检测,能够尽早发现患者血清中游离脂肪的异常情况,最终起到预防及尽早对相关疾病进行治疗的目的。临床中对人体血清游离脂肪的检测方法主要有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以及酶法等。临床最常用也最简单的血清游离脂肪检测方法为气相色谱法,而使用酶法进行血清游离脂肪检测是最准确的检测方法,临床进行血清游离脂肪检测时,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以及临床需要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 标签: 血清 游离脂肪酸 检测方法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探讨游离脂肪与冠心病的关系及发展。临床就冠状动脉病变与游离脂肪(FFA)的相关性已有一定认识,FFA为重要的在氧化应激中参与的物质。冠心病为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世界范围内的主要导致公众死亡的原因。血脂异常、糖尿病、高血压为传统的导致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确切病因尚不十分明确。FFA与冠心病的关系渐成为研究的热点,通过对FFA一般特性、FFA的相关炎症反应、FFA和血管内皮功能异常、FFA和心源性猝死、FFA和急性冠脉综合症、FFA和基因多态性等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得出,FFA对机体脂代谢可更准确敏感的反映,是有效预测冠心病的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了重发参考价值。

  • 标签: 游离脂肪酸 冠心病 关系 发展
  • 简介:摘要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及时再灌注治疗可以有效挽救濒死的心肌,改善预后,因此早期诊断成为ACS治疗的关键。近年来研究表明心肌脂肪结合蛋白(H-FABP)可做为ACS的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本文对H-FABP在ACS早期诊断中的价值作一综述。

  • 标签: 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急性冠脉综合症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金锦香中酚性成分抑制脂肪合酶活性。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单体化合物对脂肪合酶的抑制作用。结果金锦香酚性成分中鞣花酸类和含有基基团的化合物对脂肪合酶有抑制活性,抑制IC50值范围在3.7-87μg/ml。结论金锦香中黄酮苷类与鞣花酸类成分具有脂肪合酶抑制活性。

  • 标签: 金锦香 酚性成分 脂肪酸合酶 活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糖波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脂肪结合蛋白的影响。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40例,健康者20例,测定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血压,总胆固醇、甘油三脂肪细胞型脂肪结合蛋白,按血糖波动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A组(差值<6mmol/L),B组(差值≧6mmol/L),比较各组脂肪细胞型脂肪结合蛋白水平。结果血糖波动越大,脂肪细胞型脂肪结合蛋白浓度越高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脂肪细胞型脂肪结合蛋白浓度相关,可作为评估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指标之一。

  • 标签: 2型糖尿病 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血糖波动 胰岛素抵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面积脑梗死(IS)病人游离脂肪水平与胰岛素抵抗(IR)之间的关系。方法以140例确诊的小面积IS病人(称A组)与77名健康人(称B组)作对照,比较两组HOMA-IR空腹血糖水平(FBG)TC、TG、HDL、LDL、APOA、APOB、FFA、FINS等,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A组的FFA、FINS、TC、TG、HDL、LDL、APOA、ADOB、HOMA-IR与B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FA水平与FINS、FBG、HOMA-IR呈正相关(P﹤0.001)。但与年龄并不相关,证实FFA是HOMA-IR独立危险因素。结论IS病人FFA升高与IR的存在有关。FFA是IS病人IR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小面积脑梗死 游离脂肪酸 胰岛素抵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羚羊角中脂肪类成分和具体的分析方法。方法于市场选取赛加羚羊角1例,采用溶剂法对羚羊角中脂类成分进行提取,通过酯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脂类进行分离并鉴定成分,并通过归一化法计算出百分比。结果羚羊角脂肪类成分有9种,占羚羊角总脂的85.38%,其中饱和脂肪有6种,占67.34%,不饱和脂肪3种,占18.04%;羚羊角中脂肪主要成分为硬脂酸、棕榈以及油酸,占80.58%。结论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D)分析鉴定羚羊角中脂肪成分,鉴定结果可靠。

  • 标签: 羚羊角 脂肪酸 GC-MSD 成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脂肪结合蛋白表达水平对早期诊断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接受治疗并且被确诊为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90以及90例黄疸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作为实验组,黄疸新生儿作为常规组。对比两组患儿的肠脂肪结合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组患儿的肠脂肪结合蛋白在首次检查、二次检查中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常规组,两组数据差异均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肠脂肪结合蛋白的检查方式可以作为一种非入侵性的检查方式,并且具备非常显著的临床应用意义,能够显著提升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早期诊断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肠脂肪酸结合蛋白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早期诊断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脂肪、血清胱抑素C和同型半胱氨酸在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到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病人共106例,依据24h尿mALB水平分为单纯糖尿病组(n=50)和早期DN组(n=56),并选择同时期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n=52),测定3组病人的Cysc、Hcy、NEFA、24UmALB水平,分析Cysc、Hcy、NEFA在早期DN中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单纯糖尿病组、早期DN组的Cysc、Hcy、NEFA、24UmALB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单纯糖尿病组相比,早期DN组的Cysc、Hcy、NEFA、24UmALB值均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Cysc、Hcy、NEFA与24UmALB呈现正相关(t=0.912,P<0.05;t=0.871,P<0.05;t=0.890,P<0.05);早期DN组的Cysc、Hcy和NEFA阳性检测率分别为94.6%、92.9%、96.4%,均显著高于单纯糖尿病组的0.0%、2.0%、6.0%(P<0.05)。结论血清Cysc、Hcy和NEFA水平和糖尿病肾病紧密相关,可以作为诊断和监测早期糖尿病病程的重要指标,值得推广。

  • 标签: 游离脂肪酸 同型半胱氨酸 血清胱抑素C 糖尿病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ω-3多不饱和脂肪及谷氨酰胺对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3月—2014年9月我院接受结直肠癌手术的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基础治疗与营养治疗均相同,研究组加用ω-3多不饱和脂肪及谷氨酰胺营养支持治疗。结果(1)两组术后1天CD4+、CD8+、CD4+/CD8+及血红蛋白及白蛋白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术后1天CD4+、CD8+、CD4+/CD8+及血红蛋白及白蛋白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ω-3多不饱和脂肪及谷氨酰胺可以改善结直肠癌手术患者营养状况,提高机体抵抗力。

  • 标签: 营养 结直肠癌 免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胡索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部2015年10月购进的SPF级BALB/c小白鼠60只,周龄10周,先用7%的二硝基氯苯在腹部剪毛区致敏,而后用0.5%的二硝基氯苯在鼠背剪毛区左右两侧各1cm×1cm面积上经过4次激发制成慢性湿疹模型1,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只,一组为治疗组,另一组为对照组,治疗组外涂药物使用5%延胡索软膏,对照组使用安慰剂,两组均每天两次涂抹患处,持续7天。结果治疗组真皮层炎性细胞数比对照组真皮层炎性细胞数明显下降,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延胡索治疗鼠慢性湿疹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对人类湿疹的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慢性湿疹 延胡索酸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sST2、FABP以及BNP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改变及意义。方法临床收集健康和心衰两组人群,通过检测血清sST2、FABP以及BNP变化;探讨其相关性。结果健康和心衰两组血清sST2、FABP、BNP比较差异显著(P<0.05),同时,sST2、FABP、BNP三者呈正相关。结论sST2可以作为一个新型心血管生物标志物。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SST2 FABP BNP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聚甲基丙烯骨水泥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到2014年10月在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64名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患者,并随机将这64名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我院骨科传统治疗,观察组采用聚甲基丙烯骨水泥椎体成形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比对照组好(P<0.05)。结论聚甲基丙烯骨水泥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好,可以有效的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临床的治疗率。

  • 标签: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骨水泥 椎体成形术 压缩性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剖宫产术中舌下含服卡前列栓配合缩宫素宫肌注射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200例无并发症剖宫产者,随机分为2组;A组为缩宫素组;B组为卡前列栓加缩宫素组。A组100例,术中胎儿娩出,羊水吸尽后宫肌注射缩宫素10U。B组100例,术中胎儿娩出,羊水吸尽后宫肌注射缩宫素并取卡前列栓1mg舌下含服。以上各组观察术中及术后2小时内出血量。结果术中及术后2小时出血量,卡前列栓组与缩宫素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卡前列栓舌下含服促进子宫收缩作用强于催产素,能很好地预防剖宫产术后宫缩乏力性出血。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卡前列甲酯栓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卡前列栓对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未使用卡前列栓及2012年使用卡前列栓产妇产后出血的统计,了解卡前列栓对产后出血是否有影响结果未使用卡前列栓产妇890例中产后出血41例,占4.6%,使用卡前列栓产妇1354例中产后出血51例,占3.7%,用t检验来判定结果,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卡前列栓能迅速引起子宫强直收缩,压迫子宫肌壁间血管而达到止血目的,从而减少产后出血。

  • 标签: ? 卡前列甲酯栓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卡前列栓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自然分娩的足月产妇23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20例,对照组118例,观察组在胎儿出生后立即向产妇肛内塞入卡前列栓1mg;对照组于胎儿前肩娩出后,立即予产妇臀部肌注缩宫素针20u。观察两组产妇第三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量。结果观察组第三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产后2小时及24小时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卡前列栓预防产后出血效果优于缩宫素,不良反应少,给药方法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产后出血 卡前列甲酯栓 缩宫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