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促愈颗粒对胃溃疡愈合质量的影响。方法:用冰醋酸制备大鼠慢性胃溃疡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促愈颗粒组、雷尼替丁组3组,分别以生理盐水、促愈颗粒和雷尼替丁灌胃。用HE染色定量观察胃溃疡大鼠黏膜肌缺损宽度和再生黏膜厚度,用Masson染色观察并计算胶原纤维密度,用硝酸还原法检测血清NO的含量。结果:促愈颗粒组和雷尼替丁组再生黏膜厚度高于生理盐水组(P〈0.01),黏膜肌层缺损宽度小于生理盐水组(P〈0.01),血清NO含量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促愈颗粒组再生黏膜厚度高于雷尼替丁组(P〈0.05),黏膜肌层缺损宽度小于雷尼替丁组(P〈0.05)。血清NO含量高于雷尼替丁组(P〈0.01)。结论:促愈颗粒能提高溃疡愈合质量,这可能是促愈颗粒临床抗消化性溃疡复发的机理之一。

  • 标签: 促愈颗粒 胃溃疡 胃黏膜 再生黏膜 溃疡愈合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北灵神菇口服液对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糜烂性胃炎患者28例,每日口服北灵神菇口服液100mL,1个月为1个疗程,根据疗效标准统计有效率。结果:28例患者中显效8例,占28.57%;有效18例,占64.29%;无效2例,占7.14%。总有效率91.86%。结论:通过实验研究,证明北灵神菇口服液对胃粘膜损伤有保护作用,为胃粘膜损伤提供了营养学干预的依据。

  • 标签: 灰树花多糖 香菇多糖 低聚木糖 胃粘膜损伤
  • 简介:目的:观察艾灸预处理对应激性溃疡大鼠胃黏膜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lutathionePeroxidase,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的活性与丙二醛(Malondialchehyche,MDA)的影响,探讨艾灸预处理抗胃黏膜氧化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组、模型组、艾灸穴位组、艾灸非穴点对照组.束缚冷应激法制作应激性溃疡模型,按Guth法计算胃黏膜损伤指数(UlcerIndex,UI),比色法测定胃组织GSH-Px、SOD的活性与MDA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和艾灸非穴点对照组比较,艾灸足三里等穴可使应激性溃疡大鼠胃黏膜损伤指数明显下降(P〈0.01)、GSH-Px活性增强(P〈0.01)、SOD活性增强(P〈0.05)、MDA含量降低(P〈0.05).结论:艾灸足三里等穴预处理可促进束缚水浸应激所造成大鼠胃黏膜损伤的修复,可能是通过增加GSH-Px与SOD活性、降低MDA含量而达到其抗氧化损伤作用.

  • 标签: 灸法 消化性溃疡 谷胱甘肽过氧化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大鼠
  • 简介:目的探讨养阴活胃合剂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大鼠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elllymphoma-2,Bcl-2)和三叶因子1(trefoilfactor1,TFF1)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及阳性药物对照组,每组16只。除空白对照组常规饲养、自由进食水外,均采用2g水杨酸钠加入100mL的30%乙醇溶液中给大鼠灌胃,每天1次,每次3mL,配合隔日喂食不禁水法造成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分别运用中药低、中、高剂量及维酶素治疗,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胃黏膜Bcl-2及TFF1表达阳性细胞数,光镜观察胃黏膜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中的LSD法。与空白对照组(18.08%)比较,各组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43.41%)比较,应用养阴活胃合剂治疗后,中药高、中剂量组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降低(P〈0.05)。与空白对照组(95.66%)比较,各组TFF1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降低(P〈0.05),除中药高剂量组TFF1蛋白阳性表达率接近于空白对照组外(P〉0.05);与模型组(84%)比较,中药高、中剂量组TFF1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养阴活胃合剂对CAG大鼠模型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能够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病理形态,提示养阴活胃合剂可能通过下调Bcl-2的表达,上调TFF1表达起到治疗效果。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养阴活胃合剂 B淋巴细胞瘤-2基因 三叶因子1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结肠镜肠黏膜活检的病理诊断价值。方法:选择300例结肠镜肠黏膜活检患者进行研究,研究时间为 2021年6月~2022年6月,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诊断结果准确率。结果:不同年龄的结直肠癌、慢性炎症、黏膜异型增生、息肉腺瘤发生率比较,差异P

  • 标签: 结肠镜肠黏膜活检 病理特点 肠粘膜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眼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34例眼部MALT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及免疫表型。结果:肿瘤细胞为分化良好的小B淋巴细胞。肿瘤细胞B细胞表面抗原和bcl—2多弥漫(+),T细胞表面抗原(-)。CD10、cyclinD1(-),2例CD5(+)。Ki67较低。结论:MALT淋巴瘤是眼部最常见的淋巴瘤,眼眶发病占首位,其次是眼喻、泪腺、结膜。其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不具有特异性,与良性反应性增生等鉴别比较困难。通常需通过光镜、免疫组化等方法进行鉴别。恶性度不高,早诊断早治疗预后较好。

  • 标签: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临床病理 免疫组化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P物质(SP)在门静脉高压症大鼠肠黏膜中的表达。方法:2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10只,实验组15只。门脉高压模型制备对照组仅暴露并游离门静脉主干及左肾上腺静脉。造模2w后分别检测两组的门静脉压力,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肠黏膜组织VEGF、P物质的表达情况。结果:术后2w实验组大鼠腹壁血管、肠系膜血管扩张较对照组明显,实验组大鼠有1只可见腹腔内有少量腹水生成,余大鼠及对照组未见明显腹水生成。实验组大鼠门静脉压力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免疫组化发现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结肠部位VEGF、P物质的表达及小肠部位P物质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小肠部位VEGF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脉高压症肠黏膜病变(PHE)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VEGF、SP可能参与了PHE的发生发展。

  • 标签: 门脉高压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P物质 小肠 结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腔黏膜接触性头痛的病因、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针对34例鼻腔黏膜接触性头痛患者的鼻腔解剖结构异常行鼻内镜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2年,总结其疗效。结果术后随访1~2年,治愈21例(618%),有效12例(353%),无效1例(29%)总有效率为971%。结论鼻腔黏膜接触性头疼是鼻腔解剖结构异常所致,鼻内镜下手术纠正解剖异常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头痛 鼻内镜 鼻疾病 解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