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复合乳酸菌对肝硬化患者肠源性内毒素的作用。方法将肝硬化患者有效抗病毒治疗而肝功能异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了解其肝功能恢复情况,以判断复合乳酸菌对肝硬化患者肠源性内毒素的有效性。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2周后,肝功能复常率及好转率明显差异。结论复合乳酸菌可以通过减少肝硬化内毒素导致的肝功能损害,可作为临床肝硬化患者的常规治疗措施。

  • 标签: 复合乳酸菌 肝硬化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
  • 简介:明确肝硬化患者血清IL.6水平与腹水发生、内毒素及肠道中大肠杆菌量的关系,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37例无感染征象的肝硬化患者纳入研究,18例健康者作为对照。分别以ELISA法、鲎试验及细菌培养法检测患者及对照者血清IL.6水平、血浆内毒素浓度及肠道太肠杆菌量。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IL-6水平、血浆内毒素水平显著高于健康者。肝硬化伴腹水患者血清IL.6水平、粪太肠杆菌量均显著高于无腹水者,并发现血清IL-6水平与太肠杆菌量阃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肝硬化伴腹水患者血清IL-6水平显著升高,肠道中革兰阴性大肠杆菌的过度生长以及由此引起的细菌移位可能是导致此细胞因子高反应的重要因素,提示肝硬化患者血清IL-6水平可作为一个细菌移位的指标。

  • 标签: 肝硬化患者 血清IL-6 腹水 内毒素血症 肠杆菌 细菌移位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肝硬化肠源性内毒素(IETM)应用双歧三联活菌辅助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肝硬化肠源性内毒素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时间2020年2月-2021年3月;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35例(行常规治疗)和实验组35例(基于常规治疗基础行双歧三联活菌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患者WBC、 CRP指标下降优于常规组,同时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 双歧三联活菌辅助治疗肝硬化肠源性内毒素(IETM)效果显著,可在改善IETM患者临床病症、体征表现的同时降低其机体炎症指标,提升IETM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肝硬化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 双歧三联活菌 炎症指标
  • 简介:枯否细胞在LPS引致肝损害中具有双重作用[1,  1 内毒素(LPS)和GET,  3.2 肝脏枯否细胞功能失调 ①经肠粘膜吸收的LPS进入门脉血流

  • 标签: 内毒素血症 肝病肠源性 肠源性内毒素
  • 简介:摘要综述了内毒素的来源、特点及其在导致内毒素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内毒素的致病机理、临床症状及生物学效应等,并从抗生素、抗内毒素抗体、传统中医药治疗等方面简述了治疗内毒素的方法;重点阐述了血液净化技术的特点及其在治疗内毒素中的应用,并对血液净化法治疗内毒素的广阔前景进行了展望。

  • 标签: 内毒素血症 血液净化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烧伤合并内毒素对血小板数量变化及骨髓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总体表面积(TBSA)20%Ⅲ度烧伤合并内毒素(1μg/g体重)腹腔注射后动物模型,观察1周内小鼠外周血小板数量的变化并使用骨髓细胞原位凋亡检测(TUNEL)法观察骨髓细胞凋亡。结果烧伤合并内毒素注射后12h内,血小板数量略增多,3~7天血小板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烧伤合并内毒素组3天内骨髓细胞凋亡严重,骨髓凋亡率高于对照组,烧伤注射后早期,可见较多的凋亡阳性细胞。结论烧伤合并内毒素早期就出现骨髓凋亡严重,外周血小板减少,与单烧组、单注组比较,具有抑制出现时间早、程度重、持续时间长的特点。

  • 标签: 烧伤 内毒素血症 骨髓 血小板
  • 简介:近几十年来可供抗感染用的有效抗生素日益增多,但严重感染引起的脓毒综合征(Spesissyndrome)的病死率并没有明显减低,多数认为阴性菌产生的内毒素,才是脓毒血的重要原因。同时,胆道严重感染常有胆道梗阻、黄疸、胆道高压等多因素的介入,使其病理生理情况更加复杂。我国对中医药治疗内毒素的研究与临床取得一定进展。

  • 标签: 中药 胆道感染内毒素血症 病死率 阴性菌 胆道梗阻 黄疸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卡巴胆碱对内毒素小鼠肠道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内毒素组、卡巴胆碱组、α银环蛇毒素组,每组10只。腹腔注射10 mg/kg内毒素建立内毒素模型。模型制备后15 min腹腔注射卡巴胆碱0.1 mg/kg或0.9%氯化钠溶液,内毒素注射后3 h处死动物。取距回盲瓣10 cm处回肠组织,光镜下观察回肠组织病理学改变,测定肠道组织通透性,检测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2)、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定位及蛋白含量等。结果FITC-葡聚糖水平:对照组、内毒素组、卡巴胆碱组、α银环蛇毒素组分别为(2.33±0.51)µg/ml、(55.25±5.41)µg/ml、(19.27±3.53)µg/ml、(48.45±9.50)µg/ml,4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1.8,P<0.05),其中内毒素组与对照组、内毒素组与卡巴胆碱组、α银环蛇毒素组与卡巴胆碱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2.52、15.31、12.42,P均<0.05)。Claudin-2蛋白含量:对照组、内毒素组、卡巴胆碱组、α银环蛇毒素组分别为(0.82±0.08)µg/ml、(0.52±0.09)µg/ml、(0.77±0.05)µg/ml、(0.53±0.09)µg/ml,4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61,P<0.05),其中内毒素组与对照组、内毒素组与卡巴胆碱组、α银环蛇毒素组与卡巴胆碱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6.518、5.366、5.167,P均<0.05)。MLCK蛋白含量:对照组、内毒素组、卡巴胆碱组、α银环蛇毒素组分别为(0.58±0.07)µg/ml、(1.07±0.17)µg/ml、(0.69±0.11)µg/ml、(0.94±0.05)µg/ml,4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64,P<0.05),其中内毒素组与对照组、内毒素组与卡巴胆碱组、α银环蛇毒素组与卡巴胆碱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7.79、5.881、3.892,P均<0.05)。结论卡巴胆碱对内毒素小鼠肠道屏障功能有保护作用,可降低肠道通透性,其机制可能与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有关。

  • 标签: 卡巴胆碱 内毒素血症 动物实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清降钙素原和内毒素用于肝硬化患者腹水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46例肝硬化腹水感染患者,选取同期肝硬化腹水无感染现象患者46例,对比两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以及内毒素的质量浓度。结果两组患者经检查后发现,感染组患者的相关指标水平,如血清PCT以及内毒素等明显高于非感染组,经比较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肝硬化腹水感染患者中期血清降钙素原以及内毒素的治疗浓度有所提升,在临床中能够将其设为诊断指标。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 内毒素 肝硬化腹水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田基黄对内毒素引起的肝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对Wister大鼠用不同剂量的田基黄水煎剂和联苯双酯进行灌胃,1次/d,连续7d。于最后一次给药1小时后,尾静脉注射内毒素(LPS)5mg/kg。1次/d,连续7d。于最后一次给药1小时后,空白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余各组尾静脉注射LPS5mg/kg。最后用药24小时后取材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和生化指标变化。结果田基黄能减轻LPS引起肝组织病理损伤并能明显抑制LPS引起的小鼠血清ALT活性的升高,抑制NO,TNF-α和IL-6的过量分泌。结论田基黄对内毒素引起的肝损伤有显著的防治作用。

  • 标签: 田基黄 内毒素 肝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谷氨酰胺双肽对烧伤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0例烧伤面积30%~70%,Ⅲ度面积>20%TBSA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研究组于伤后1~12d口服谷氨酰胺双肽粉剂0.5g*kg-1*d-1,对照组给予等量甘氨酸作安慰剂.检测两组伤后1、12d血浆谷氨酰胺浓度及1、3、6、12d血浆内毒素的浓度,记录30d创面愈合率和总住院日.结果伤后第1天两组血浆谷氨酰胺浓度较正常值(659.5±35.0)μmol/L明显下降,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第12天对照组谷氨酰胺仍处于低浓度(401.67±65.42)μmol/L,而研究组(593.47±68.51)μmol/L则接近正常,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血浆内毒素浓度伤后第1天较正常值(0.033Eu/ml)均明显升高(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第3天研究组内毒素浓度为(0.047±0.017)Eu/ml低于对照组(0.107±0.038)Eu/ml(P<0.05).30d创面愈合率研究组(91±6)%明显高于对照组(85±8)%;而研究组平均住院日(52±11)d明显低于对照组(67±21)d.结论口服谷氨酰胺双肽可以维持烧伤患者血浆谷氨酰胺浓度,降低血浆内毒素,促进创面愈合.

  • 标签: 谷氨酰胺双肽 严重烧伤 内毒素血症 肠粘膜屏障
  • 简介:摘要 肠源性内毒素是肝病的常见并发,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肝病的发病率逐年攀升[1]。国内许多学者研究发现,肝病的严重程度与长远性内毒素的发生具有正相关的关系[2]。其中急性肝炎的发病率为20%-40%,慢性肝炎的发生率为50%-60%,重症肝炎内毒素发生率超过60%,肝硬化的发生率是80%-90%。肝病病人机体体内产生内毒素被患者已经病变的肝脏摄取,造成更严重的损伤,包括肝脏纤维化,肝肾综合,肝病慢性化,全身炎症性反应综合,重型肝炎,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肝性脑病,严重者可有多脏器功能衰竭

  • 标签:
  • 简介:脂多糖结合蛋白(LBP)是介导脂多糖(LPS)活化单核/巨噬细胞的关键因子.尽管内毒素在慢性肝病和肝硬化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其结合蛋白在肝硬化中的意义尚不清楚.目的:了解肝硬化患者的内毒素和LBP水平,并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分别以基质显色法鲎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肝硬化患者的血浆内毒素和LBP水平;伴腹水患者同时测定腹水内毒素和LBP水平,并进行2个月的短期随访,记录存活情况.结果:肝硬化患者的血浆内毒素和LBP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P<0.05),其中伴腹水患者的血浆内毒素水平显著高于无腹水患者(P<0.05).Child-PughC级肝硬化伴腹水患者的腹水内毒素水平显著高于B级患者(P<0.05),而B级患者的血浆LBP水平显著高于C级患者(P<0.05).短期随访显示肝硬化伴腹水死亡患者的腹水内毒素水平显著高于存活者(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的血浆内毒素和LBP水平均升高,LBP水平升高可能是对肝硬化肠源性内毒素的一种持续的慢性炎症应答.腹水内毒素水平可以作为肝硬化伴腹水患者短期生存的一个预测指标.

  • 标签: 肝硬化 内毒素 脂多糖结合蛋白 预后 腹水
  • 简介:目的研究发热患儿血浆内毒素测定水平与培养结果比较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分别对80例发热患儿(发热组)和80例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进行血浆内毒索测定及培养,发热组患儿中又分为培养阴性发热组70例和培养阳性发热组10例。比较32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及25例肺炎患儿的血浆内毒素水平,然后做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热组血浆内毒素水平为(28.25±3.15)ng/L,对照组为(5.21±1.54)ng/L.(P〈0.05);培养阳性发热组血浆内毒素水平为(32.53±2.67)ng/L,明显高于培养阴性发热组的(23.74±1.96)ng/L(P〈0.05);肺炎患儿血浆内毒素水平为(25.78±3.21)ng/L,又明显高于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14.67±2.40)ng/L(P〈0.01)。结论血浆内毒素在发热感染诊断中有重要价值,可作为培养项目的补充。

  • 标签: 内毒类 发热 肺炎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毒素定量测定对革兰氏阴性菌败血的诊断意义。方法对临床可疑革兰氏阴性菌败血的患者同时采取标本及无热源污染标本各一份,分别作细菌培养和内毒素定量测定。内毒素测定采用MB-80微生物快速动态检测系统进行测定,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一致性。结果革兰氏阴性菌生长组内毒素含量(105.56±147.4pg/ml)与无细菌生长组(8.89±12.86pg/ml)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t=﹣7.059,P<0.001)。以20.0pg/ml作为内毒素定量测定判断革兰氏阴性菌败血的cutoff值,其准确率84%、灵敏度81.08%、特异度85%。结论血浆内毒素对于早期判断革兰氏阴性菌败血有一定意义,有利于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及时对症处理。

  • 标签: 内毒素 革兰氏阴性菌 测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