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穴位敷贴贴于涌泉穴治疗肝火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取肝火失眠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实验组采用中药敷贴贴于双侧涌泉穴,对照组不予措施,两组均治疗2周。结果:实验组PSQI总分治疗前后有差异性(P=0.023 <0.05),对照组PSQI总分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148 >0.05)。实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4%VS28%)。实验组治疗后负性情绪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减低(P

  • 标签: 失眠,肝火扰心,穴位敷贴,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龙胆泻肝汤治疗肝火失眠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2020年5月肝火失眠患者共160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80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该基础上增加龙胆泻肝汤治疗。比较两组睡眠改善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睡眠改善的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后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龙胆泻肝汤治疗对于肝火失眠的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减轻患者不良情绪,值得推广。

  • 标签: 龙胆泻肝汤 肝火扰心型失眠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疗法联合耳穴贴压疗法治疗肝火亚健康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温州市中医院2017年6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收治的肝火亚健康失眠患者8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认知和行为治疗(CBT),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耳穴贴压疗法,两组均治疗4周。采用多导睡眠监测(PSG)对两组治疗前后的睡眠情况进行评估,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估患者失眠严重程度,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明版(QOL-BREF)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程度,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睡眠时间[(421.25±11.58)min比(456.25±11.23)min]、睡眠效率[(70.32±4.44)%比(76.58±5.89)%]、非快速眼动2(N2)期睡眠[(43.25±4.44)%比(45.62±4.36)%]、N3期睡眠[(14.25±4.52)%比(18.52±5.55)%]、快速眼动(R)期睡眠[(21.98±5.21)%比(24.66±4.87)%]均短于或低于观察组(t=13.723、5.367、9.035、2.408、3.772、2.376,均P<0.05),治疗后对照组睡眠质量[(1.85±0.54)分比(1.10±0.42)分]、入睡时间[(1.52±0.51)分比(1.08±0.35)分]、睡眠时间[(1.30±0.41)分比(0.75±0.41)分]、睡眠效率[(1.53±0.44)分比(1.02±0.33)分]、睡眠障碍[(1.20±0.41)分比(0.78±0.31)分]、催眠药物[(0.11±0.02)分比(0.04±0.01)分]、日间功能障碍[(1.65±0.47)分比(1.03±0.28)分]及总分[(9.11±1.33)分比(5.80±1.01)分]均高于观察组(t=6.933、4.499、5.999、5.864、5.167、19.789、7.167、12.535,P<0.05)。治疗后对照组生理领域[(13.85±2.22)比(17.86±2.01)]、心理领域[(15.52±1.89)比(16.35±1.33)]、社会领域[(16.01±1.58)比(19.52±1.85)]、环境领域评分[(17.52±1.90)比(20.89±2.22)]均低于观察组(t=8.468、4.499、9.124、7.294,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5.0%(38/40)]明显高于对照组[72.5%(29/40)](χ2=7.440,P<0.05)。结论心理疗法联合耳穴贴压疗法可显著提高肝火亚健康失眠患者的睡眠时间和睡眠效率,临床疗效显著,还可提高亚健康失眠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心理疗法 医学,中国传统 入睡和睡眠障碍 耳穴贴压疗法 肝火扰心型 亚健康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柴胡龙牡定志汤治疗胆虚肝火失眠临床效果。方法:胆虚肝火失眠患者取样63例,皆为2020.01-2021.03来院治疗,随机分组,行艾司唑仑治疗(n=31,常规组)和柴胡龙牡定志汤治疗(n=32,实验组),对比SAS、SDS评分,觉醒次数,PSQI分值。结果:经治疗,实验组SAS(40.08±4.55)分,SDS(39.38±4.17)分,比常规组(46.27±4.36)、(43.63±4.41)分低,觉醒次数(13.35±2.61)次/晚,PSQI(8.70±2.63)分,比从常规组(19.10±4.54)次/晚、(11.08±2.55)分少,总有效率100%(32/32),比常规组83.87%(26/31)高,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胆虚肝火失眠治疗中应用柴胡龙牡定志汤,可改善患者心态,减少患者觉醒次数,提升其睡眠质量,具有确切疗效,值得借鉴。

  • 标签: 治疗效果 治疗方法 柴胡龙牡定志汤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自拟化痰助眠汤结合右佐匹克隆片口服治疗痰热不寐与单纯口服右佐匹克隆片治疗的临床疗效,探索临床更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并进行推广。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8月-2023年12月就诊的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80例,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接受自拟化痰助眠汤结合右佐匹克隆口服治疗,对照组接受单纯右佐匹克隆治疗,对比两组整体疗效。结果:1、治疗4周末,治疗组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总有效率95%,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治疗4周末,两组PSQI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两组间比较,t=4.05,P<0.01,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两组治疗方案治疗痰热不寐均临床有效;2、两组治疗效果相比,治疗组疗效更优。

  • 标签: 不寐 自拟化痰助眠汤 治疗效果 应用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法对于肝火耳鸣疾病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眼耳鼻喉科2017年1月—2018年3月期间治疗的98例肝火耳鸣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机抽取1~98数字,抽取到奇数的患者分至对照组,抽取到偶数的患者分至实验组,两组患者各49例。对照组患者选用中医方法治疗,即选用龙胆泻肝汤及逍遥散治疗;实验组患者选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即在对照组治疗药物的基础上加用银杏叶片和甲钴胺片药物治疗;两组患者治疗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听力值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而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的听力值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但实验组患者经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后听力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法对于肝火耳鸣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治疗价值,可显著降低耳鸣患者听力值并缓解患者的耳鸣症状,进而促进耳鸣患者的康复。

  • 标签: 肝火上扰型耳鸣 中西医结合 综合治疗 治疗价值
  • 简介:摘要:失眠大多是由病患思想、饮食的不规律导致体内受损,或是生病年老,气血不佳,心神不定或胆怯引起无法实际的获取到优质的睡眠。人们常说的失眠,通常在中医诊断中称之为“不寐”,“不寐”在现代看来属于常见病症,本文就“不寐”的中医病因和王冬梅导师的治疗经验,对相关病例进行分析再对柴胡加龙牡定志汤在治疗失眠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 标签: 失眠 柴胡 龙骨牡蛎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灸对脾两虚不寐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在我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间收治的脾两虚不寐患者中选取96例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中药治疗方法,观察组采取针灸治疗方法。对比两组的匹兹堡睡眠治疗指数及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观察组的匹兹堡睡眠治疗指数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两组对比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脾两虚不寐患者采取针灸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心脾两虚型 不寐 针灸 临床疗效
  • 简介:【 摘要 】目的: 分析脾两虚不寐治疗中实施温针灸方法的效果。 方法: 以我院接收的脾两虚不寐患者 76 例为研究对象,以治疗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两组,每组各 38 例病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实施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的睡眠质量及治疗有效率。 结果: 治疗组的睡眠质量各因子指数均低于对照组( P < 0.05 );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 在心脾两虚不寐治疗中应用温针灸治疗方法,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温针灸 心脾两虚型不寐 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清胃宁汤”治疗胃热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7年1月西昌市中医医院门诊胃热失眠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清胃宁汤”治疗,对照组给予艾司唑仑治疗,观察2组对胃热失眠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清胃宁汤”治疗失眠疗效良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失眠 胃热扰心 清胃宁心汤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肾不交不寐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根据中医四诊合参诊断为不寐肾不交的56位患者,分别给予穴位埋线治疗一疗程。观察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56例,有效率达93%。结论埋线治疗失眠症疗效较好、易操作、治疗时间短、病患易于接受。

  • 标签: 心肾不交 不寐症 埋线 疗效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节奏的不断加快和竞争的日益加剧,失眠成为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可造成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判断力和日常工作能力下降,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学习和健康。因此根据正确的辩证分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对治疗不寐不寐至关重要。但不寐的辨证分复杂多样,只有正确认识不寐的症,才能准确地辨证,正确地用药,从而取得良好的疗效。该文通过对古籍及现代学者的认识,来总结不寐的辨证分

  • 标签: 失眠 辩证施护 不寐 心脾两虚型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上下两济丹治疗肾不交不寐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院内80例肾不交不寐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对照组口服西药治疗,观察组上下两济丹治疗,对比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总分及各项目分值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包括口干、嗜睡、恶心、头晕,观察组总发生率2.50%,低于对照组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上下两济丹进行肾不交不寐症治疗所获效果显著,对比西药治疗在改善睡眠质量及减轻不良反应方面优势显著。

  • 标签: [] 上下两济丹 心肾不交型不寐症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温胆汤对治疗痰热失眠患者55例。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0年10月就诊的痰热失眠患者55例,将两组患者采取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27例,观察组患者2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乌灵胶囊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十味温胆汤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睡眠质量评分以及入睡时间。结果:经比较,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睡眠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温胆汤 痰热扰心型 失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杵针联合耳穴压贴治疗肾不交不寐的疗效。方法:选取80例肾不交不寐患者,均为某院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所收治,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前者接受阿普唑仑治疗,后者接受杵针联合耳穴压贴治疗,对两组疗效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更高(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的PSQI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而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较,研究组的PSQI评分更低(P<0.05)。结论:联合应用杵针与耳穴贴压治疗肾不交不寐患者能取得显著疗效,能对其睡眠质量进行显著改善,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杵针 耳穴压贴 心肾不交型不寐 疗效
  • 简介:摘要不寐为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或多梦易醒,或醒后难以入睡,本文探讨依不寐症状发作特点及发作时间进行辨证论治。因不寐的病位主要在心,与肝,脾,肾密切相关,其分别对应者脾两虚,心肝血虚,以及肾不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采用归脾汤加减治疗脾两虚不寐,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我科2020年1—2021年1月治疗的89例脾两虚不寐患者分为西药治疗组与中药治疗组,西药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中药组运用归脾汤加减治疗,评价指标选择临床治疗效果、睡眠质量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中药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西药组,P<0.05;睡眠质量评分优于西药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西药组,P<0.05。结论 在心脾两虚不寐治疗中,应用归脾汤加减,可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效改善其睡眠质量,安全性高,预后显著。

  • 标签: 归脾汤 心脾两虚型 失眠症 不寐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