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静脉闭塞的临床和彩超表现,探讨其彩超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因外伤服用“土三七”后,经病理和临床诊断的小静脉闭塞16例的超声资料。结果16例超声检查均显示肝肿大、腹水,区实质回声呈“豹纹状”、“斑片状”低回声区。静脉显示不清或未见显示15例,表现细小1例。16例下腔静脉段均受压变细、变窄,无远端扩张。4例血管造影显示静脉及下腔静脉无栓塞。16例门静脉主干内径均正常,但血流速缓慢。穿刺活检6例病理诊断小静脉闭塞。结论彩超对小静脉闭塞诊断有一定价值。

  • 标签: 菊三七 肝小静脉闭塞病 彩超
  • 简介:目的探讨小静脉闭塞(hepaticveno-occlusivedisease,HVOD)的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2015年确诊HVOD的15例小静脉闭塞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15例患者CT平扫表现为肝脏增大,实质密度均匀减低,增强呈"地图状"强化,门脉期明显;静脉及下腔静脉段变细,静脉显示欠清晰。病理学表现为窦淤血、扩张,肝细胞出现不同程度变性、坏死。结论病理检查对确诊小静脉闭塞影像诊断有重要价值,CT增强检查是诊断小静脉闭塞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肝静脉闭塞病 诊断 CT
  • 简介:患者,女性,67岁。因"左下肢沉重、酸胀5年,加重15天"于2016年4月4日入院。5年前因左下肢沉重、肿胀在外院诊断为"左下肢动静脉瘘(arteriovenousfistula,AVF)",给予"髂动脉支架植入+弹簧圈栓塞"治疗,术后症状好转。2年前出现症状加重,再次给予栓塞治疗后症状缓解。15天前患者下肢沉重、肿胀再次加重,收治于我院。既往8年前因"左侧股骨颈骨折"接受手术治疗,术后出现左下肢肿胀,诊断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具体病情及治疗不详。

  • 标签: 动静脉瘘 髂动脉支架植入 左侧股骨颈 术后症状 深静脉血栓形成 髂静脉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剥脱术中应用小静脉点状剥脱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我院收治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110例。使用随机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5例,均需使用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对照组使用传统手术方法治疗。观察组在手术中应用小静脉点状剥脱处理。比较两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和并发症率的比较观察组治疗显效率和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2)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安全性和疼痛情况对比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VAS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剥脱术中,使用小静脉点状剥脱的方法可取得明显更佳的临床疗效。同时治疗安全性也更高,可进行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小静脉点状剥脱 大隐静脉曲张 高位结扎剥脱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总结了参加工作以来收集的病例 2012 年 1 月~ 2013 年 10 月使用内瘘血液透析的 200 例患者的临床情况,并结合其中内瘘闭塞 8 例患者的特点,重视血管监测和内瘘的保护,可减少患者因多次穿刺造成的痛苦及紧张,避免低血压、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防止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发生,从而有效地提高血透质量。  关键词: 血液透析;内瘘闭塞  前言: 规律的血液透析是目前保证肾衰患者的唯一出路 ( 除肾移植外 ), 而建立及维护一条良好的可供患者长期重复使用的血液透析通路 , 就更为重要 , 也是保证血液透析正常进行的关键。自体动静脉内瘘是目前最为理想,临床上最常用的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被视为维持血透患者的 " 生命线 "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引起内瘘阻塞,直接影响到透析效率和生活质量,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因此,正确使用和保护动静脉内瘘 , 对减少并发症 , 和提高长期使用率都至关重要 ,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作者旨在回顾分析 2012 年 1 月~ 2013 年 10 月使用内瘘血液透析的 200 例患者,发现内瘘闭塞 8 例,现将内瘘闭塞原因的分析及其对策叙述如下:  1 临床资料 

  • 标签:
  • 简介:摘要包虫对人类健康和畜牧业发展受到极大的危害,尤其是西部地区西藏为主最为严重;不仅对全球贫穷人口和地区经济产生巨大影响,对我们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也有着巨大的危害。因此,包虫近期被列为牧区人群的职业;从中国范围讲,包虫为少数民族或宗教部落所特有的一种常见和多发病,对包虫的病因、诊断、手术和药物治疗等方面的比较、分析和总结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防治这一疾病。

  • 标签: 肝包虫病 外科治疗 要点分析
  • 简介:摘要包虫又称棘球蚴,是犬绦虫(棘球绦虫)的囊状幼虫(棘球蚴)寄生在肝脏所致的一种寄生虫,此属高原牧区常见,主要通过饲养动物(犬或猫)及牛、羊为媒介传染给人,严重威胁牧区人民健康。

  • 标签: 肝包虫病 病因 临床表现 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性脑的临床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方法:我科收治 42例性脑病患者,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 40例抢救成功,康复出院, 2例死亡。结论:护士加强病情观察,预见性、全面的护理是性脑救治成功的重要保证。

  • 标签: 肝性脑病 护理
  • 简介:本文"鼓胀"特指肝硬化失代偿期腹水阶段,此病因病机复杂,多种虚实因素交织,虚有郁脾虚、肾阴虚、脾肾阳虚、气血不足等,实有郁气滞、瘀血阻滞、水湿(热)内蕴等。笔者在鼓胀临证中,强调控制病因以缓传变,肾论治以固其体,调气升降以利消水的治疗理念。从整体观念来讲,本腹大如鼓症状与气机升降失常、水邪内停相关,其中与肺气机升降失常有一定的相关性。

  • 标签: 鼓胀病 气机升降理论 肝肺同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性脑的诊疗。方法抽选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16例性脑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患者中,轻型性脑9例,中型性脑)4例,重度性脑2例,深昏迷1例。患者在12小时时清醒5例,24小时清醒5例,48小时清醒3例,急性性脑病死亡2例,慢性复发性性脑病死亡1例。结论根据性脑的临床表现结合检查,进行诊断,实施针对性治疗,可提高性脑的苏醒率和存活率。

  • 标签: 肝性脑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性脑的临床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2016年7月――2017年7月本院收治的37例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7例性脑病患者显效29例,有效8例,临床有效率100%。结论积极消除诱因,及时、合理用药,严密监护是性脑救治成功的关键环节。

  • 标签: 肝性脑病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近几年来囊型包虫的临床治疗方法,为指导临床实践提供新的依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超声在诊断与鉴别诊断泡型棘球蚴恶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经病理检查确诊的泡型棘球蚴病患者14例与恶性肿瘤患者15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其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超声检查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两种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泡型棘球蚴恶性肿瘤的超声声像图在结节表面、内部回声、有无钙化、包膜以及有无血流信号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泡型棘球蚴结节表面比较粗糙,内部强回声,伴有钙化,一般无包膜,结节内部无血流信号;恶性肿瘤结节包膜比较光滑,内部低回声,一般无钙化,有包膜,结节内部有比较丰富的血流信号。结论泡型棘球蚴结节与恶性肿瘤结节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具有明显的差异,超声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上述两种疾病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肝泡型棘球蚴病结节 肝恶性肿瘤结节 超声 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灌流治疗性脑的临床研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观察组63例性脑病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血液灌流。对照组127例性脑单纯药物治疗。以血氨、神志恢复时间为考察指标。通过两组间对照,研究血液灌流对于性脑治疗的意义。结果统计血氨、神志恢复时间等主要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灌流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性脑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治疗时间,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血液灌流 肝性脑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性脑病患者的观察和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1例性脑病患者加强病情观察,采取精心的护理,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经过有效治疗观察和护理,45例患者抢救成功,临床症状消失,病情好转出院,6例患者死亡。结论性脑病情危重、死亡率高,护士对患者加强病情观察,进行预见性、有效的护理,可以降低患者病死率,提高救治成功率。

  • 标签: 肝性脑病 护理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包虫的诊断与治疗现状。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9例包虫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取CT、彩超、病理诊断检查,其中38例患者采取开放性内囊摘除术治疗,3例患者采取腹腔镜内囊摘除术治疗,另外8例患者采取肝病灶切除术治疗。结果CT、彩超对肝脏占位病变的检出率均为100%,其中CT、彩超对包虫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81.63%、73.47%,经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性内囊摘除术、腹腔镜内囊摘除术、肝病灶切除术治疗包虫,术后均临床痊愈,随访期间,未出现原位复发或种植的病例出现,预后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CT、彩超均可作为准确诊断包虫的方法,应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性,选择手术治疗方案,可取得满意疗效。

  • 标签: 肝包虫病 诊断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