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核磁共振内标法定量分析丁二酰化天然多糖的羧基含量方法。方法基于天然多糖核磁共振氢谱主要集中在化学位移δ3~6ppm之间,而在低场δ7~10ppm范围内没有任何干扰,因此我们通过引入在低场δ7~10ppm有信号的吡啶为内标,以吡啶对位上H(δ8ppm)的积分面积为1,与丁二酰化天然多糖的丁二酰基的积分面积进行比较,计算出定量样品中丁二酰基的含量,进而推导出引入羧基含量。同时进行重复性和稳定性试验,测试该方法的实用性,并与气相色谱法进行对比。结果应用核磁共振内标法能够成功测出丁二酰化肝素和丁二酰化葡聚糖中引入羧基含量。重复性和稳定性试验表明,该方法具有稳定和灵敏的检出能力,与气相色谱法测定的结果基本相符,该方法简便易行,结果准确度高,是一个值得推广的定量方法。

  • 标签: 定量分析 核磁共振氢谱 内标法 丁二酰化天然多糖 羧基
  • 简介:采用活性溶胀种子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表面修饰有羧基的彩色且在特定激发下释放荧光的聚苯乙烯微球。采用乳液聚合首先制备尺寸均一的苯乙烯纳米小球作为可溶胀活性种子,采用丙烯酰化的染料分子作为共聚单体,从而制备得到有色苯乙烯微球。所得到的有色微球进一步作为种子,通过溶胀法负载稀土配合物进行荧光标记,并再次通过乳液聚合使其包裹在微球内。为了便于生物分子偶联,在聚合过程中引入甲基丙烯酸作为功能化共聚单体,从而使所得微球表面被羧基功能化。

  • 标签: 标记 无皂乳液聚合 彩色 荧光 羧基化
  • 简介:摘要:作为PBT产品的重要质量指标,端羧基含量的科学调控是生产的一大难点。本文结合装置实际情况,逐一分析了浆料配比,催化剂浓度,三釜温度、压力和停留时间等影响PBT产品端羧基含量的因素,旨在为PBT的工业生产提供具有科学依据的参数控制范围和调控建议,提升产品的综合质量,充分满足后续工艺的生产需求。

  • 标签: PBT -COOH 浆料配比 反应温度
  • 简介:摘要精氨酸抗利尿激素(AVP)是一种人体内的关键激素,但其较难测定且有检测误差。羧基端糖基化肽是一种39-氨基酸糖肽,它包含了AVP前体的C-末端部(CT-proAVP),是一种稳定而敏感的AVP释放替代测试物。羧基端糖基化肽的测定已经被证实是一种实用的临床指示物,可用于糖尿病的诊断和脓血症、心血管疾病的监测。笔者综述了一些关于AVP和羧基端糖基化肽之间关系的文献,从而证实了羧基端糖基化肽作为一种AVP替代生物标志物的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聚羧酸减水剂依靠分子构造具有强大的设计性,使用范围也不断扩大,下文利用整改聚羧酸减水剂的羧基密度来分析它的散布性能,目标是分析出让聚羧酸减水剂散布性最强的羧基密度。核心结论包括:伴随羧基密度的提升,水泥对聚羧酸减水剂的附着性提高,水泥净浆流动性提高,羧基密度达到 6的状态下具有最佳的净浆流动性;剪切速率固定的状态中,剪切应力和黏性和跟随羧基密度的提高而减少,羧基密度是 6的水泥的剪切应力和粘性最小,流动性最强;水泥胶砂实验过程中添加聚羧酸减水剂的水泥,会大幅度提升力学性能,并且力学性能最好的是羧基密度是 6的状态。

  • 标签: 羧基密度 聚羧酸减水剂 分散性能
  • 简介:研究了微波消解制样3-羧基二苯胺光度法测定化学需氧量的新方法,COD值在O-600mg·L-1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对实际水样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都能很好地满足要求.

  • 标签: 微波消解 3-羧基二苯胺 光度法 COD
  • 简介:以锆鞣坯革的收缩温度、柔软度、锆含量分布及纤维分散状况为评价指标,研究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及羧基含量的多羧基聚合物(OP)作为锆盐配体在无铬鞣制中的应用性能。当羧基含量相当时,OP配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锆配合物的鞣制性能越好。相比于相对分子质量,OP的羧基含量对锆配合物鞣制性能的影响更大。在本研究中,羧基含量适中的OP4-2(羧基含量4.65mmol/g,Mn3986g/mol)作为锆盐配体,所得坯革的性能最佳,收缩温度达到86℃,柔软度最好,且坯革中的锆分布最均匀,纤维分散度也最高。

  • 标签: 无铬鞣 配合物 相对分子质量 羧基
  • 简介:采用端羧基超支化聚合物(HPAE-C)和硫酸铝配合,制备一种超支化金属鞣剂(HPC-Al)。以浸酸猪皮进行鞣制试验,通过对成革的收缩温度、力学性能等指标进行考察,研究超支化聚合物鞣剂的用量、鞣制pH值、鞣制时间和鞣制温度对鞣制效果的影响,得出了端羧基超支化聚合物-Al盐鞣剂的最佳应用方法。

  • 标签: 超支化聚合物 鞣剂 应用
  • 简介:以2-甲基-5-硝基苯磺酸为原料、次氯酸钠为氧化剂,在氢氧化钾和碳酸钾水溶液中,制备2-羧基-5-硝基苯磺酸盐,并优化2-羧基-5-硝基苯磺酸盐的氧化工艺。结果表明:次氯酸钠与2-甲基-5-硝基苯磺酸的量比为4.0∶1.0,2-甲基-5-硝基苯磺酸、氢氧化钾、碳酸钾的量比为2.15∶2.0∶1.0时,在梯度升温反应条件下,2-羧基-5-硝基苯磺酸盐收率达92.8%,纯度为97.6%。该合成方法可解决2-甲基-5-硝基苯磺酸氧化难问题,避免了使用重金属盐氧化剂易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

  • 标签: 2-羧基-5-硝基苯磺酸盐 次氯酸钠 氧化反应
  • 简介:通过溶液法培养了3-氨基-2-羧基吡嗪的单晶,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其晶体结构。同时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晶体学数据: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a=3.7629(7)Ao,b=14.2098(3)Ao,c=10.9212(19)A°^,α=90°,β=99.182(3)°,γ=90°,V=576.47(18)A°^3,Z=4,ρcalc=1.603g·cm^-3,R1=0.0527,WR2=0.1368。结构分析表明,3-氨基-2-羧基吡嗪分子通过氢键作用和π-π堆积作用连接成三维超分子网络结构。

  • 标签: 3-氨基-2-羧基吡嗪 晶体结构 超分子
  • 简介:摘要羧基酯脂肪酶(CEL)通常由胰腺分泌并转移到十二指肠参与水解消化脂肪、胆固醇酯和脂溶性维生素,是人体内重要的消化酶。近年来,研究发现该基因在胰腺疾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尤其是慢性胰腺炎和青少年发病的成人型糖尿病。该基因致病的相关变异主要包括两类:可变数量串联重复区(VNTR)数量的改变及内部突变;与CEL高度同源的假基因(CELP)发生重组形成CEL-HYB杂合变异。CEL相关变异通过胞内自噬和内质网应激等机制参与胰腺疾病的发生。

  • 标签: CEL 基因变异 胰腺疾病 机制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中羧基张力(CTEN)蛋白的表达及其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收治153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结直肠癌及其癌旁组织中CTEN蛋白的表达。观察指标:(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CTEN蛋白表达情况。(2)结直肠癌组织中CTEN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3)结直肠癌组织中CTEN蛋白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术后采用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5年5月。计数资料采用双侧,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单因素及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预后因素。结果(1)CTEN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细胞中主要表达于细胞质,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2.16%(141/153)和20.26%(31/15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0.647,P〈0.05)。35.95%(55/153)的结直肠癌组织和6.54%(10/153)的癌旁组织中CTEN蛋白高表达,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561,P〈0.05)。(2)肿瘤最大直径〈5cm和≥5cm的结直肠癌组织中CTEN蛋白高表达率分别为16.30%和63.57%,在TNM分期中的Ⅰ~Ⅲ、Ⅳ期中分别为31.15%和54.84%,在无和有神经和(或)脉管侵犯中分别为26.23%和42.39%,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38.670,6.026,4.161,P〈0.05)。(3)153例结直肠癌患者中,109例术后接受化疗和(或)放疗和(或)生物靶向治疗。55例CTEN蛋白高表达患者中,接受术后化疗和(或)放疗和(或)生物靶向治疗41例;98例CTEN蛋白低表达者中为68例,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羧基张力蛋白 预后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 简介:摘要碳纳米管(CNTs)作为一种新型的吸附材料,已被广泛的应用,而对盐湖卤水中铀元素吸附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研究了两种不同修饰方法的碳纳米管对铀的吸附特性,研究了固液比、溶液PH、时间等不同因素对其吸附的影响并对其吸附机理进行阐述。

  • 标签:
  • 简介:合成和纯化了一个带末端羧基的新的磷脂酰乙醇胺的聚乙二醇衍生物3/4DPPE-PEG3000-COOH。将这个化合物掺入脂质体后,脂质体在网状内皮系统(肝、脾)的聚集减少,在血中的循环时间明显延长,并表现为一级对数线性消除。脂质体表面的活性羧基可以和其它活性分子反应,这可能为脂质体带来新的功能。

  • 标签: 脂质体 活性羧基末端 聚乙二醇 长循环
  • 简介:目的:制备一种肽修饰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peptidemodifiedcarboxylatedmultiwalledcarbonnanotubes,MHR)基因载体,考察其对HEK293细胞的转染效率及细胞毒性。方法:将羧化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与精氨酸(arginine,R)和组氨酸(histidine,H)组成的短肽(HR)按照一定的质量比反应,通过酰胺键连接得到MHR。采用1H-NMR、红外光谱以及热重分析对其结构进行鉴定。取纯化后的MHR,用激光粒度测定仪测定粒径和zeta电位,凝胶电泳法测定载体MHR对pEGFP质粒的包裹能力。用MHR/pEGFP纳米复合物与HEK293细胞共同培养,考察细胞摄取情况及相关基因转染情况,并测定MHR和MWCNTs-COOH对DU145和RAW264.7细胞的细胞毒性。结果:通过结构鉴定确定MHR合成成功。在氮磷比(N/P)=20时,HEK293细胞对MHR/pEGFP的摄取及转染效率高于其他N/P值时,其中N/P=20时,RAW264.7细胞对MHR/pGL3复合物的摄取率约为单体pGL3的2.4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毒性实验表明,MHR作用于DU145和RAW264.7细胞24和48h后,当MHR浓度达640μg/ml时,DU145和RAW264.7细胞的活性仍然〉80%;而MWCNTs-COOH浓度达320μg/ml时,DU145和RAW264.7细胞活性明显降低;当浓度达640μg/ml时,细胞活性低于20%。结论:MHR有望成为一种高效、低毒的基因载体。

  • 标签: 肽修饰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 基因载体 转染 细胞毒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脱-γ-羧基凝血酶原(DCP)联合甲胎蛋白(AFP)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顺序搜集2008-2013年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数表发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实验组检测DCP和AFP的血清浓度,对照组检测AFP血清浓度。结果实验组检测阳性率93%(28/30),对照组检验阳性率为73%(22/30)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DCP联合AFP检测结合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能够提高原发性肝癌的灵敏性。

  • 标签: 脱-&gamma -羧基凝血酶原 甲胎蛋白 原发性肝癌 实验诊断
  • 简介:利用DSC和GPC对聚酯树脂合成过程各阶段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相对分子质量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进行了研究。实验发现:随着反应的进行,Tg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大;成品在高温下重新熔融,Tg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小而降低;在混合型聚酯的合成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和Tg都随着反应的进行变大,但是相对分子质量随着封端剂的加入达到顶峰,之后又开始下降。该实验中纯聚酯的Tg高于混合型,混合型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大于纯聚酯。在聚酯的合成中,Tg与相对分子质量呈现正相关性。

  • 标签: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玻璃化转变温度(Tg) 聚酯 相对分子质量
  • 简介:采用含羧基的芳香族合成鞣剂(SCS)与硫酸铝结合鞣制黄牛皮,考察了水杨酸钠、酒石酸钠、柠檬酸钠等3种蒙囿剂在等物质的量用量下对该结合鞣法鞣制效应的影响。发现蒙囿作用较温和的水杨酸钠和酒石酸钠可提高结合鞣革中Al(Ⅲ)的结合量及其分布均匀性,使坯革的综合性能得以提高;而蒙囿作用最强的柠檬酸钠虽然可以使革的湿热稳定性显著提高,但革中Al(Ⅲ)的结合量及其分布均匀性最差,坯革的综合性能也最差。通过改变蒙囿剂的用量,也可以调控其对Al(Ⅲ)的蒙囿作用。研究发现,当酒石酸钠用量为1%时,坯革的收缩温度和物理机械性能均达到最佳值,而增加和降低酒石酸钠用量均导致鞣制效应的降低。综上所述,适当选择蒙囿剂及其用量,既可以改善Al(Ⅲ)的渗透性,又能保持Al(Ⅲ)与皮胶原和合成鞣剂间良好的反应活性,从而显著提高这类结合鞣法的鞣制效果。

  • 标签: 制革 结合鞣法 合成鞣剂 硫酸铝 蒙囿剂
  • 简介:针对废水水质分析过程中出现的氨氮含量高于总氮含量的情况,对氨氮测定过程和总氮测定过程中的金属离子干扰、标准曲线绘制、消解时间等进行了分析,提出氨氮含量高于总氮含量是由于总氮消解时间不够,导致过硫酸钾的转化不完全造成的。实验结果表明,将总氮消解时间设定为40min可以解决此问题。为提高测定的准确性,在实验中还应注意实验环境、计量器具及高压灭菌锅的密封性等问题。

  • 标签: 氨氮 总氮 金属离子干扰 标准曲线 消解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