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机器人辅助行椎弓根螺钉的准确性及并发症情况。方法随机抽取实施机器人辅助行椎弓根螺钉的20例患者,入选时间为2018年1月-2019年1月,依据Robbins以及Gertzbein标准内容,通过CT对椎弓根螺钉位置予以分析,并对其并发症发生情况详细记录。结果20例患者中18例患者均由机器人辅助,18例患者共计95枚,实际上成功94枚,患者经过后并未出现血管损伤、脊髓损伤以及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依据Robbins以及Gertzbein标准75枚螺钉为A级,19枚螺钉为B级,正确率经计算后为85.25%。结论机器人辅助行椎弓根螺钉正确性较高,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机器人辅助 椎弓根螺钉 准确性 置钉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优化测量儿童枕骨髁解剖学特征,并通过模拟评估其可行性。方法收集2016年12月至2019年6月行上颈椎螺旋CT扫描的年龄段为3~12岁非脊柱疾患儿童上颈椎CT影像学资料104例,其中男61例,女43例,依据年龄分为5组。将获得的CT数据导入Mimics软件,在三维视图下测量枕骨髁解剖学参数。随后,通过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获得枕骨及寰椎3D骨性结构并模拟,计算不同年龄段后路枕骨髁螺钉置入成功率并在3-Matic软件协助下优化测量螺钉参数,比较分析儿童枕骨髁解剖学参数及螺钉参数间的差异。结果测得儿童枕骨髁解剖学参数长、宽、高及寰枕距离分别为(18.91±1.70)mm、(9.75±1.19)mm、(8.64±1.46)mm及(6.11±1.48)mm,且随年龄增长呈递增趋势(P<0.05)。枕骨髁内倾角与年龄相关性不明显(P>0.05)。枕骨髁解剖学参数左右侧及男女性别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获得可置入螺钉枕骨髁169侧,均成功置入直径3.5 mm螺钉,总成功率为81.3%,双侧枕骨髁同时成功率为75.6%,高年龄组具有较高的成功率,男性成功率与双侧同时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女性(P<0.05),但成功率左右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数男女性别间及左右侧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长度随年龄增长存在正相关性(P<0.05)。寰枕距离与枕骨髁高之间、道长度与枕骨髁长及枕骨髁内倾角与螺钉内倾角之间呈正相关性(r=0.838,P<0.05;r=0.944,P<0.05;r=0.347,P<0.05)。结论直径3.5 mm螺钉可安全置入寰枕距离>4 mm的3~12岁儿童枕骨髁,且成功率随年龄增长呈递增趋势。数字化三维重建及模拟技术可优化测量参数从而合理设计方案。

  • 标签: 成像,三维 枕骨髁 骨螺丝 解剖学
  • 简介:摘要骨盆骨折是创伤骨科常见的严重损伤。对于无移位或移位较小的骨盆后环骨折,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是一种有效的微创固定方法,能够使患者早期负重和进行功能锻炼,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为提高准确性、降低手术风险,多种新型辅助方法被引入骨科领域,如三维导航技术、3D打印技术和骨科机器人技术等。这些新技术精准、各具优势,为手术操作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缺点和局限。本文就上述3种辅助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其优缺点和安全性,以期为临床医生在使用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治疗骨盆骨折的过程中如何选择和利用新的辅助技术提供参考。

  • 标签: 骨盆 骨折 骨钉 3D打印技术 骨科机器人
  • 简介:目的探讨经伤椎单节段椎弓根治疗胸腰椎骨折的适应症及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对14例胸腰椎骨折采用后路单节段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经伤椎植骨融合。经过5~29(平均16.8)个月随访,随访内容有术前后VAS疼痛评分、神经功能ASIA评分、术前、术后随访时椎体的高度、伤椎的后凸畸形,内固定物的状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术后VAS疼痛分级平均0-1分,其中0分8人,1分6人,无需服药治疗。神经功能均恢复至正常;X线检查术后椎体高度恢复满意,术后伤椎高度恢复了96%,随访椎体高度丢失0.4mm,丢失率为1.4%。无内固定物断裂、松动、脱出,所有病例均获得骨性融合,无假关节形成。结论选择好适应证,后路单节段伤椎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单节段固定 脊柱创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骨折椎螺钉直接复位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效果.方法2001年6月至2008年12月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72例.男48例,女24例;年龄35~62岁,平均45.5岁.骨折部位包括:T116例,T1227例,L133例,L26例.其中T12、L1两节段60例,占83.3%.均为单节段爆裂骨折.AO分型:A1型36例,A2型10例,A3型21例,B1型5例.按ASIA脊髓神经功能障碍分级标准:B级3例,C级8例,D级13例,E级48例.按椎管阻塞面积分为IV°:椎管阻塞I°(〈1/4阻塞)13例,II°(1/4~1/2阻塞)45例,III°(1/2~3/4阻塞)10例,IV°(〉3/4阻塞)4例.采用经骨折椎直接复位的5步操作法进行复位.术后评估矢状面Cobb角、骨折椎前缘高度比、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骨块复位情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结果随访时间16-38个月,平均2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2-21周,平均13.6周.无内固定失败病例.矢状面Cobb角由术前23.55°±7.80°恢复到术后的9.66°±5.81°;骨折椎前缘高度比由术前53.39%±9.80%提高到术后的82.36%±7.54%;骨折椎管面积比由术前44.6%±8%提高到术后的92.1%±6%.24例神经功能部分损害病例19例恢复正常,占79.2%.无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损害加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末次随访平均(1.9±0.8)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末次随访平均(18.5±1.8).结论骨折椎螺钉直接复位5步操作法可提高复位质量,后期骨折稳定性维持满意.

  • 标签: 胸椎 腰椎 骨折 骨折固定术
  • 简介:目的探讨后路交叉技术对于治疗青少年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68例青少年脊柱侧凸病例,男10例,女58例,年龄11~16岁,平均135岁;其中4例为神经肌肉型脊柱侧凸,其余为特发性脊柱侧凸;术前冠状面主弯Cobb角平均562°,胸椎(T5~T12)后凸角度平均177°,手术方法为后路交叉置入椎弓根螺钉对脊柱侧凸进行矫正,对术后Cobb角、主弯Cobb角矫正率结果进行评价。结果术后随访12~40个月,平均225个月。术后主弯Cobb角矫正到185°,与术前比较有差异(t=3705,P<001),末次随访时平均202°,与术后比无差异(t=1053,P>005)。胸椎(T5~T12)后凸角术后平均228°,末次随访时平均232°,术前与术后、术后与末次随访相比较均无差异(P>005)。术后主弯Cobb角矫正率为705%,而末次随访时虽然主弯矫正率(694%)有一定丢失,但和术后比较无差异(t=0126,P>005)。术后无患者出现脊髓或神经根损伤。末次随访时无内固定松动及断断棒,植骨融合牢固,均未出现明显的矫正丢失。结论对于青少年脊柱侧凸后路手术矫正,采用交叉技术是一项值得推广的低费用、高安全的脊柱侧凸矫正技术

  • 标签: 青少年 脊柱侧凸 外科手术 随访研究
  • 简介:摘要传统治疗胸椎骨折的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对患者的创伤比较大,同时患者在手术之后的恢复效果也不够理想。随着医学研究工作的不断进行,胸椎骨折伤椎椎弓根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患者得到有效的康复,最终能够为患者的生命质量提升提供有效的帮助。

  • 标签: 胸椎骨折 椎弓根钉 置钉技术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后路经皮与开放置行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治疗脊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信封法将我院于2020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74例脊椎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n=37)采用后路开放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n=37)采用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微创手术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应激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Cobb角较对照组更小,且VAS评分、ODI评分、Cor、NE更低(P<0.05)。结论:脊椎骨折患者采用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微创手术治疗可恢复椎体高度,缓解疼痛与功能障碍,对机体造成的应激小。

  • 标签: 后路经皮置钉 开放置钉 椎弓根钉内固定 脊椎骨折
  • 作者: 程实 柯晋 周洁龙 陈旭琼 姚孟宇 傅光涛 杨涛 张余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21
  • 出处:《中华骨科杂志》 2020年第16期
  • 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骨科,广州 510080;南方医科大学第二临床 医学院,广州 510515,南方医科大学第二临床 医学院,广州 510515;南部战区总医院骨科,广州 510010,南部战区总医院骨科,广州 510010,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骨科,广州 51008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开放减压术并行微波消融术在脊柱转移瘤治疗中的可行性和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9月共20例(26个转移灶)采用经皮开放减压术并行微波消融术进行治疗的脊柱转移瘤患者资料,男13例,女7例;年龄(43.85±18.67)岁(范围:16~79岁)。病变部位:胸椎9例,腰椎11例。肿瘤类型:骨髓瘤2例,白血病1例,肝癌4例,骨肉瘤2例,肺癌5例,肾癌1例,食管癌1例,子宫颈癌1例,肠癌1例,前列腺癌1例,腺样囊性癌1例。术前均行CT扫描或MR检查明确转移灶部位及大小,设计相应微波消融范围。术中经皮微创置入椎弓根螺钉,局部肿瘤减压联合微波消融灭活肿瘤,消融过程中采用测温针分别对消融范围边缘和椎体后壁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控,并采用冰生理盐水冷循环降温保护重要组织;13例行骨水泥灌注椎体成形术。术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价疼痛缓解效果;采用Frankel分级和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评分等评估神经功能及体能状态。结果术中微波消融时间(5.43±2.07)min(范围:3~10 min);微波功率40~60 W。术中出血量(852.50±514.40)ml(范围:100~1 700 ml);手术时间(4.11±0.99)h(范围:2.5~6.0 h)。病灶中心温度控制为70~85 ℃,周围组织温度通过冰盐水控制<43 ℃。2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45±2.01)个月(范围:6~14个月),至末次随访无一例出现局部复发。所有患者术后疼痛均得到明显缓解,术后48 h、1个月、3个月、6个月的VAS评分为(1.55±1.23)分、(2.70±0.87)分、(2.40±1.14)分及(3.05±1.00)分,与术前的(5.95±1.18)分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的神经功能及体能状态均明显改善,15例术后6个月Frankel分级至少改善了1个等级,并且8例患者术后6个月ECOG评分均得到显著改善。1例术后出现下肢肌力减退,经对症治疗后1个月内神经功能恢复正常。结论微波消融联合经皮开放减压术能够有效地缓解脊柱转移瘤患者的疼痛,解除脊髓及神经压迫,重建脊柱稳定性,改善患者远期生存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姑息治疗方法。

  • 标签: 微波 外科手术,微创性 肿瘤转移 姑息疗法
  • 简介:胸腰段脊柱活动度大,解剖结构又不如下腰椎坚强,决定了该段骨折是常见的创伤性骨折之一,占所有脊柱骨折的30%~60%。Whitesides指出脊柱的稳定指的是能够承受压力而不会发生进行性的畸形及神经损害,根据这个定义所有的胸腰段骨折均为不稳定的。引。因此胸腰段脊柱发生骨折后需通过早期坚强的内固定为其愈合提供条件。

  • 标签: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内固定器 综述文献
  • 简介:摘要:近年来,脊柱植入的外科治疗已朝着微创手术,智能系统,自动化技术和标准化发展方向发展。高精度手术治疗设备是现代科学追求完美的方向。手术治疗简便有效,确保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成为科学研究的重点项目。基本的人工脊椎手术只能由具有较高工作经验的医生执行,并且手术治疗时间和创伤程度都是对医生和患者的双向培训。本文讨论了骨科手术智能机器人在脊椎放置中的科研应用。

  • 标签: 骨科 手术机器人 脊柱置钉 研究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技术在单纯腰椎骨折手术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于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单纯腰椎骨折患者共92例(均无神经损伤症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手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为(121.58±6.54)min,术中出血量为(120.23±4.28)ml,住院时间为(8.32±3.10)d,并发症发生率为2.2%,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骨折,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微创置钉技术 单纯腰椎骨折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通过对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微创经皮技术对其进行护理治疗。方法:本文主要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份期间在我院接收护理治疗的89例单阶段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医护人员对两组患者随机分组,根据患者方法分为微创经皮技术组和开放手术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组。其中,微创经皮技术组有36例患者,而开放手术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组有53例患者。医护人员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手术过程中的出血情况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医护人员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后可以发现微创经皮技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手术过程中的出血情况有明显优于开放手术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组患者,具有明显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微创经皮置钉技术 开放手术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 胸腰椎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脊柱骨折采用经伤椎与跨伤椎万向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调查对象是我院2017.03-2018.03接收的80例脊柱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跨伤椎4固定治疗,观察组进行经伤椎6固定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椎体前缘高度、椎管占位以及Cobb角显著优于对照组,相比存在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24例、13例、3例,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患者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15例、17例、8例,总有效率为80.0%,相比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脊柱骨折采用经伤椎6固定治疗可有助于脊柱稳定性的增强,降低伤椎高度的丢失,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经伤椎 跨伤椎 万向钉置钉 脊柱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青少年脊柱侧凸的最佳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分析2008年4月~2012年3月本院收治的11例青少年脊柱侧凸病例临床资料,11例患者均采用后路选择性双侧交替或椎板钩、棒系统矫形内固定术进行手术治疗,对术前、术后脊柱侧凸、胸椎后凸、腰椎前凸Cobb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侧凸Cobb角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分别为58.36°±14.34°、23.27°±8.47°及28.82°±12.34°,侧凸Cobb角术前与术后及末次随访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胸椎后凸、腰椎前凸Cobb角术前与术后、术前与末次随访、术后与末次随访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后路选择性双侧交替棒系统矫形内固定治疗青少年脊柱侧凸安全、经济,适合于普通医院开展。

  • 标签: 青少年 脊柱侧凸 内固定器 截骨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伤椎技术治疗脊椎骨折的即时复位作用。方法对57例胸腰椎或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后路手术,在伤椎一侧或两侧植入较短的椎弓根螺钉,在复位时通过直接推顶伤椎椎弓根,达到复位目的,恢复脊柱解剖序列。结果54例依靠单纯伤椎技术取得骨折块的满意复位,另3例在术中经去椎板减压使用椎体后缘复位器辅助经椎管对骨片行直接复位。随访1~3年,高度无明显丢失。结论伤椎技术对脊椎骨折具有良好的即时复位作用。

  • 标签: 脊椎骨折 伤椎置钉 即时复位
  • 简介:目的探讨mimics软件设计的经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理论技术的可行性。方法2012年1-4月,我院门诊选择30例健康非脊柱疾病志愿者行C(2-7)CT轴向扫描,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26-73岁,平均41.2岁。用dicom格式导出,在个人计算机上用mimics软件对C(2-7)各椎体进行蒙板、分割,行三维重建。利用MEDcad模块和测量模块,置入虚拟经颈椎前路椎弓根,然后测量其在椎体前缘的入口点位置及其与矢状面和水平面的夹角,确定经颈椎前路置入椎弓根螺钉是否存在可行性。结果C2椎弓根无法行前路手术。经颈椎前路椎弓根的投影点从C3至C7,并不在同一条直线上,而是形成一个S形的曲线,上往下逐渐从对侧转向同侧,前路椎弓根钉在椎体前壁上的投影点与椎体前表面上缘的垂直距离波动于(6.56±1.02)mm与(8.97±1.13)mm,与椎体前表面中心线的垂直距离,从C3至C7,波动于(1.53±1.43)mm与(3.92±2.50)mm,左右两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除C2外,经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按测量所得置入点及角度能实现技术,临床操作可行,但因交叉碰撞,同一椎体不能实现双侧同时置入。

  • 标签: 颈椎 椎弓根钉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软件 可行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空心加压螺钉治疗锁骨中段骨折方法。方法将我院2008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锁骨骨折合适空心固定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从锁骨前弓为进点,由近折端前向远折端后穿针固定;B组反之从锁骨远端锥状结节为进针点,由远折端后近折端进针。结果两组患者手术中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两组患者有明显差异性(P<0.05);术后骨折愈合时间、肩关节功能等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空心加压螺钉治疗锁骨中段骨折,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相当,前者较向后者可能更方便简单。

  • 标签: 锁骨骨折 固定 空心加压螺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