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例罕见弱D型献血者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常规血清学方法检测Rh血型D、E、C、c和e 5个抗原表型,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确认D抗原;用PCR特异性扩增RHD基因的10个外显子及邻近内含子区域,并测序分析其编码序列。用PCR扩增检测融合Rh盒子以分析RHD基因杂合性。结果抗人球试验显示2例献血者样本均为D弱阳性。RHD基因外显子测序结果显示1号样本第2外显子存在208 C>T杂合突变,第9外显子存在1227G>A杂合突变;2号样本第5外显子存在779 A>G纯合突变。1号样本为RHD+/RHD+型,2号样本为RHD+/RHD-杂合型,与测序结果一致。根据Rhesus Base的命名规则,1号样本为弱D122型,2号样本为弱D149型。结论献血者初筛D阴性样本,进一步做D抗原阴性确认试验及分子生物学分析将有利于安全输血。

  • 标签: Rh血型 弱D型 突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1例临床高度怀疑为肾单位肾痨(nephronophthisis, NPHP)的患儿进行基因变异鉴定与分析,以明确其诊断。方法抽取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样,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患儿进行测序分析,对可疑致病变异位点进行患儿及其父母的Sanger测序验证。结果患儿为7岁先天失明的女孩,因无明显诱因反复呕吐伴乏力、精神差7~8天于当地医院就诊,后以"肾功能衰竭"转入本院。患儿尿常规潜血(3+),尿蛋白(1+),血尿素氮、肌酐进行性明显升高;超声检查双肾体积略增大,肾实质回声增强,皮髓质分界不清,提示双侧肾脏多发囊肿。临床拟诊为"肾单位肾痨"。测序结果示患儿CEP290基因存在c.2587-2A>T和c.2251C>T复合杂合变异,经Sanger测序验证分别遗传自其母亲和父亲。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指南,患儿携带的CEP290基因两个变异均被判定为致病性变异。结论患儿被确诊为CEP290基因变异所致的肾单位肾痨6型,该疾病案例在国内尚未见报道,为该病基因型与表型的相关性提供了新的证据。

  • 标签: 肾单位肾痨 CEP290基因 基因变异
  • 简介:摘要二代测序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复杂疾病致病性罕见遗传变异的研究。罕见变异的低频性使得单位点关联分析功效不足,因此负荷检验、方差成分检验等整合多个位点信息的关联分析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但这些方法大多基于人群研究设计,针对家系数据的分析方法较为少见。本文综述了基于家系数据的常用罕见变异关联分析方法,介绍基本原理和特点、适用条件等,并讨论了当前分析方法存在的不足和未来发展的方向。

  • 标签: 罕见变异 家系数据 多位点关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3例ABO变异型Bw亚型进行基因鉴定及序列分析。方法采用常规血清学检测ABO血型,并应用Sanger测序进行ABO基因鉴定。结果3例ABO血型鉴定均符合Bw亚型,基因分型分别为ABO*Bw.11/0.01.02、ABO*Bw.12/0.01.01、ABO*Bw.34/A1.02,测序发现分别存在c.695T>C变异致多肽链Leu232Pro替换,c.278C>T变异致多肽链Pro93Leu替换,c.889G>A变异致多肽链Glu297Lys替换。结论本研究分别发现了Bw11、Bw12、Bw34亚型各一例。基因检测可作为血清学结果的补充确定ABO血型的亚型。

  • 标签: ABO变异型 Bw亚型 基因测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鉴定1例RhD基因分型与血清学结果不符的标本,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分析该家系两代共8名成员的血清学结果,根据孟德尔遗传定律逐步推导,针对性地对该家系成员进行了RhD基因分型、合子型测定和基因测序。结果先证者及其一表姐有相同的RhD等位基因,均含有336-1G>A内含子变异基因和全缺失型基因。变异基因遗传自其父母中有血缘关系的两人,全缺失型基因来自父母中另一方。RhD基因第2内含子336-1G>A变异导致先证者RhD血清学为阴性而基因分型为阳性。结论该家系中存在罕见的336-1G>A内含子变异基因(RhD*01N.25),其相对于RhD基因为隐性基因,可导致RhD表型阴性。

  • 标签: 336-1G>A 内含子变异 Rh-Hr血型系统 等位基因 Rh复合物 家系调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1例男性乳腺癌患者的基因组变异进行分析,为检测后的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检测前了解家族史、医疗史,告知被检者检测潜在的风险及可能的检测结果,利用二代测序技术对先证者进行全外显子组检测,应用Sanger测序对先证者及家系成员进行变异位点验证。结果二代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BRCA2基因存在c.6018dupT(p.Thr2007Tyr*11)杂合变异,是未报道过的新变异,属于移码变异。该变异会导致BRCA2基因mRNA的翻译提前终止,产生截短的BRCA2蛋白,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BRCA2基因c.6018dupT变异判定为致病(PVS1+PM1/2+PP4)。结论BRCA2基因c.6018dupT变异可能是该家系男性乳腺癌患者的遗传学病因,新变异位点的检出丰富了BRCA2基因变异谱。

  • 标签: 男性乳腺癌 BRCA2基因 二代测序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UBQLN2基因罕见变异与肌萎缩侧索硬化(ALS)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通过二代测序技术对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的ALS患者进行基因检测,筛选出UBQLN2基因可能的致病性罕见变异,分别与国际千人基因组计划(1000 Genome Project)2 504个样本及国内全外显子测序健康对照数据库1 812个样本比对分析,进行序列核关联性检验(SKAT)及优化的SKAT(SKAT-O),并分析其致病性罕见变异携带者的临床表型特点。结果共纳入166例中国ALS患者,家族性病例33例,散发性病例133例,男女比例为1.68∶1,发病年龄(43.8±12.2)岁,球部起病占12.7%,肢体起病占85.5%,5例为ALS合并额颞叶痴呆(FTD)(3.0%)。共筛选出3个UBQLN2基因可能的致病性罕见变异,c.128A>G(p.Lys43Arg)、c.142G>T(p.Val48Leu)及c.1451T>G(p.Val484Gly),均为错义突变,既往未见致病性报道。以1000 Genome Project作为对照,SKAT P=2.49×10-6,SKAT-O P=9.22×10-7;以国内全外显子测序健康对照数据库作为对照,SKAT P=1.42×10-3,SKAT-O P=1.10×10-3;携带UBQLN2基因罕见变异患者球部起病比例较其他患者高(2/3比19/163,P=0.042)。结论UBQLN2基因罕见变异与ALS发病存在相关性,该基因突变可能与球部起病相关。

  • 标签: 肌萎缩侧索硬化 UBQLN2基因 罕见变异 表型
  • 简介:摘要目的对1例罕见四联染色体变异易位的慢性髓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CML)患者进行遗传学追踪分析,揭示伴有四联染色体变异易位且合并克隆演变CML患者的临床特性,为患者的治疗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应用骨髓细胞形态学、细胞遗传学以及实时定量PCR方法进行诊断和分期,Sanger测序法对ABL1基因酪氨酸激酶区进行变异检测。结果患者起病时为CML慢性期,染色体核型为t (5;9;22;6) (q13;q34;q11;q25),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显示为变异型BCR/ABL1融合信号。经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s)治疗38个月出现克隆演变,t(5; 9; 22; 6)和t (5; 9;22;6;17) (q13; q34; q11; q25; q11)两种克隆并存。TKIs治疗57个月时仅见t(5; 9; 22; 6;17)一种克隆,3个月后出现超二倍体核型。病程中先后检出ABL1基因酪氨酸激酶区p.Tyr253Phe、p.Thr315Ile和p.Gly250Glu型变异,患者始终未能获得细胞遗传学和分子学治疗反应。结论四联染色体变异易位可能具有遗传不稳定性,在TKIs治疗过程中较易出现克隆演变和基因变异,导致对药物治疗反应差,但仍需大宗病例研究证实。

  • 标签: 慢性髓系白血病 Ph染色体变异型易位 基因变异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 简介:从前有位名叫匠石的工匠,有一次,他带着徒弟们去齐国,经过曲辕时,看见路旁有一棵大树。这棵树有百尺粗,八十尺高。无数的路人在树下流连,无不对这棵大树啧啧称奇。但匠石却对这棵罕见的大树视而不见,径直往前赶路。徒弟们很好奇,追上师父,问道:'师父,我们自从跟随您走南闯北学手艺以来,还从来没有碰见这样大的木材,您为什么连看也不看它一眼呢?'

  • 标签: 罕见大树
  • 简介:摘要胰胆管合流异常(pancreaticobiliary maljunction,PBM)是指胰胆管汇合部位位于十二指肠壁外或汇合部形态和解剖发生先天性异常的一种情况。而胰腺分裂(pancreas divisum,PD)是胰腺最常见的先天性解剖异常,由胚胎发育时期腹侧胰管与背侧胰管融合失败所致。本文报道1例3岁患儿在ERCP下证实同时存在3种胆胰管解剖异常,除PBM合并PD外,在背侧胰管与胆总管末端之间还存在罕见的交通支,内镜下成功治疗。

  • 标签: 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逆行 胰胆管合流异常 胰腺分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蒙古族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健康对照人群中的罕见拷贝数变异差异。方法:选取了国际上已确认的与精神分裂症直接相关的7个基因(NRXN1、TOP3B、RBM12、SETD1A、CACNA1B、CACNA2D4、CACNG2和CACNA2D3)内的CNVs位点,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验证了其在56例蒙古族精神分裂症患者和48位民族、年龄和性别匹配的蒙古族健康对照中拷贝数变异差异。结果:CACNA2D4基因在蒙古族人群精神分裂症患者基因组的拷贝数变异与正常对照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

  • 标签: 蒙古族  精神分裂症   罕见拷贝数变异
  • 简介:摘要目的胃结肠静脉干(Henle干)解剖学变异多样、属支众多,是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最容易发生出血等并发症的部位。本研究旨在探讨回结肠静脉(ICV)参与Henle干构成这一罕见的解剖学变异形式。方法报道1例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手术患者,术中发现ICV参与Henle干构成的新形式,胃网膜右静脉(RGEV)+右结肠静脉(RCV)+上右结肠静脉(SRCV)+ICV,并通过多层螺旋CT冠状面二维重建右半结肠血管造影获得证实。检索PubMed、Cochran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和维普数据库中ICV参与Henle干构成的文献报道,分析其解剖变异的发生概率和构成情况。结果本例为47岁女性患者,行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术中解剖血管,发现ICV并未与回结肠动脉伴行,而直接汇入Henle干参与其构成。二维重建的右半结肠血管CT图像显示,Henle干的构成存在罕见变异,其具体构成为RGEV+RCV+SRCV+ICV。文献检索纳入5篇文献,共报道12例ICV参与Henle干构成,发生率为0.27%~6.31%,Henle干构成形式有6种。本例RGEV+RCV+SRCV+ICV构成为首次报道。结论ICV参与Henle干构成罕见,应该充分认知这种血管变异类型,术中应精细解剖,防止手术操作不当造成的术中出血。

  • 标签: 结肠肿瘤 回结肠静脉 胃结肠静脉干 解剖变异 系统综述
  • 简介:基底鳞状细胞癌(BSC)被定义为包含基底细胞癌(BCC)和鳞癌(SCC)以及二者移形区域的肿瘤。梭形细胞鳞癌(SCSC)可能含有普通鳞癌和梭形细胞的变异成分。作者报道一89岁女性患者,患头皮皮疹数十年。肉眼可见损害大小为8.5cm×6.0cm×1.8cm,为一灰白色中部黑色的肿块。镜下,肿瘤上部未溃烂部分由巨大的多角形鳞状细胞组成,偶伴角化过度(SCC),外周栅栏状的基底样细胞呈柱状生长(BCC),并有一部分区域两种细胞混杂生长。肿瘤的其余部分为一黏液样区域,含狭长的纺锤状梭形细胞,系起源于普通鳞癌。免疫组化显示,SCSC的肿瘤细胞(普通SCC细胞和梭形细胞)区域共同表达CAM5.2和弹性蛋白。Ber—EP4在BCC区域表达阳性而在SCC和BCC移形带表达减弱。上皮膜抗原在普通SCC区域呈局灶阳性表达。据作者所知,这是皮肤鳞癌具有向BCC和SCSC双重分化的首例报道。

  • 标签: 基底鳞状细胞癌 梭形细胞 细胞变异 皮肤鳞状细胞癌 重分化 皮肤鳞癌
  • 简介:在桂西北的雅长林区境内部一片天然的榔榆林,面积约2公顷,共151株,最大胸径99.8厘米,一般胸径50厘米左右,树高17~20米,活立木蓄积约300立方米。有关专家认为该林分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在我区实属罕见,有较高的经济和科研价值。榔榆(Ulmusparvifolia)又名榉木、榔木、小叶蚬木。榆科榆属。是我国的硬材之一,其硬榆属。是我国的硬材之一,其硬

  • 标签: 活立木蓄积 桂西北 科研价值 绿化树种 生活力 ULMUS
  • 简介:美国乔治亚州的野生动物保护区内诞生了一只世上罕见的动物宝宝——斑驴,它的父亲是只斑马,而母亲则是一头家驴。这是有历史记录以来,人类第三次观测到的斑驴。一般来说小驴驹会半躺着晒太阳,但这头小斑驴即使在睡觉时.也保持着站立姿势,防止食肉动物的攻击。

  • 标签: 野生动物 乔治亚州 历史记录 站立姿势 食肉动物 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