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二、俚僚关系1、俚人在历史上的分布在第一部分里,我们说过史上俚人的"俚"是由"?"转音而来的."?"是古越人自称的近音译字,近于今布依族和部分壮族的自称词"pou~4?joi~4"的"?joi~4"."?"古音在鱼部,"于"、"於"古音同在鱼部,因此在汉文典籍中,特指古越人的称谓也可写作"于"或"於",甚或可以写作"瓯"、"呕"、"欧"或"区"等的.诚如清人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里说的"东瓯,即欧越,即於越";"区,区越也,犹言於越.瓯越、欧越皆同,不必定读

  • 标签: 古越人 岭南地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东省 雷州半岛 壮傣语支
  • 简介:<正>文史资料与日记之为史料建国以来,我们整理出版了大量史料,对于历史研究工作,功德无量。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对于这些史料,还得经过鉴别,考订其可信程度。此则只拟谈文史资料与日记的史料作用。所谓文史资料,指的是从全国到地方政协编辑出版的《文史资料选辑》所载文字。文史资料这个名称,颇不容易理解。文史二字相连,并非指文与史。又並不是文化史史料,它包罗的内容远为广泛。也不是指以文字记载的史料。究竟应该如何理解,至今未能明,姑沿用之。从性质看,各种文史资料其实大多是回忆录。此文所谈,也就限于回忆录。

  • 标签: 写日记 整理出版 研究工作 文史资料 政协 作用
  • 简介:七、雅洁、质朴,在平实的叙事之中充溢着作者奇特、沉郁的感情,是姚莹文章在艺术上的基本特色例如他在《与光律原书》中,对他在台湾抗英立功却又遭诬陷的经过、原委及他的态度和心情,作了多么既详尽又简洁、既明晰又幽邃、既委婉又决绝的叙述:夷五夷台湾,不得一利,两击走,一潜遁,两破其舟,擒其众而斩之翼,以上振国威,下雪众耻,庶几不负所志。而江浙闽粤四省,事势已坏。夷不得志于台湾,乃诡辞肤诉,恫喝四省大帅,胁令上闻,抵镇道罪,复有甘心为夷作证者。闽帅以台湾功不己出,久有嗛言,又恨前索夷囚不予,及奉查办之令,遂迫胁无知,取具结状.以实夷言。弟与镇军,惟有引咎而已。台中士民数

  • 标签: 姚莹 律原 姚门四杰 不得志 事势 镇军
  • 简介:<正>五、高腔音乐的特点曾经有艺人同志说高腔的特点是唱得高因此叫做高腔,尤其不使用乐器伴奏而能独立。也真巧,川剧高腔照现状看的确也唱得高,高到使人声不能负担,似乎名符其实,而事实上并非如此,只不过是这种高腔旋律曾在明清两代流行到河北高阳,所以有人叫高腔;至于应不应该唱得太高,识者不难提出正确意见的。我以为只要不违反科学的发音方法,同时又有助于扩大唱的音域,唱得高是可以的,不过不是一味高,同时也需要低

  • 标签: 川剧高腔 音乐研究 旋律 独唱 曲牌 帮腔
  • 简介:<正>“背灯祭”。在深夜举行,关闭门窗,熄灭灯火。司祭者多为童子萨满,祭祀时边诵祭词,唱神歌,边婆娑起舞,同时用神刀、腰铃、卡拉器(一种用木板组成的乐器)合奏出沉重和诣的声响,象征神祇在夜风中行走的脚步声,制造出一种肃穆,神秘的气氛。有一首《背灯调》的歌词是:夜深人静星出全,严禁犬吠与鸡鸣。紧闭门窗熄灯火,肃穆跪祭献虞诚。描述了祭祀的情景和崇敬、虔诚的心理。

  • 标签: 满族 汉军 歌舞 背灯祭 万历 八旗
  • 简介:<正>首先,需要说明、廓清几个问题。因为这几个问题不但是阐述满族歌舞民族特点的“前提”、“视点”,同时,其本身也都是满族歌舞的重要民族特点。1.做为中国歌舞的一个组成部分,满族歌舞与我国其他兄弟民族(除极个别少数民族)共同的特点——中国特点,中国风格而有别于外国歌舞。中国传统民族歌曲是以“宫、商、角、徵、羽”(1、2、3、5、6)为基础形成五声性音乐的“五声音阶体系”,而不同于外国的七声音阶、六声音阶、十二音体系等。中国传统舞蹈,重点在

  • 标签: 满族 歌舞 民族乐器 太平鼓 女真 民族特点
  • 简介:<正>“旗香”歌舞的内容。铁岭市文联王国兴同志1988年深入到法库县山村采访“旗香”仪式歌舞传人陈俊清、房国忠等老人,记录、整理了全部“旗香”仪式歌词,删掉明显的重复段落约一千句,剩下约三千多句,以《萨满神歌》(仪式歌专辑)为名,以民间文学集成资料本的形式问世,这是迄今为止最完整的一部汉军八旗祭祖的萨满仪式歌——“旗香”歌词专辑。从《萨满神歌》的“词目”看,共分十三个程序,每个程序又分若干项目。其“词目”如下:

  • 标签: 满族特色 歌舞 萨满神歌 祭神 宫廷 萨满教
  • 简介:积极教育是在积极心理学的启发下,反思教育现实和传统观念的基础上构想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方式。积极教育主张以积极的态度重新解读教育,形成积极的教育理念,采取积极的教育行动,激发和引导学生积极求知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品质与人生态度。

  • 标签: 积极教育 积极心理学 消极教育
  • 简介:<正>也有的地方,《笊篱姑姑歌》别具特色,如:笊篱姑姑本姓白/戴朵花,背捆柴/扭扭达达下山来/你也拍,我也拍/拍着手儿跳起来……。这是一首流传在吉林省东部地区的《笊篱姑姑舞》歌词。如果说前者富于浪漫色彩,这首歌词则更具现实性和真实感。不但点明了“笊篱姑姑”的姓氏,同时,“成仙”后并未超凡入圣,仍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一位勤劳、纯朴、俏丽、活泼,甚至有点顽皮的农家女儿形象,一位可亲可爱的劳动人民自己的神祗。歌词中把表演者的动作也揉和进去,带有更鲜明的游戏歌舞特色。

  • 标签: 满族 歌舞 劳动人民 浪漫色彩 吉林省东部 现实性
  • 简介:齐国兵冠天下()姜国柱九、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战争是生死之地、存亡之道的大事,对于这等大事,不能不知。只有知而战,才能战而胜。因此,齐国兵家兵,历来强调知兵、料敌、知彼、知己。田穰苴认为,与敌交战,要知敌观变.才能制服敌人,取得胜利,只有知战,方...

  • 标签: 《六韬》 孙膑兵法 战争 《管子》 孙武 以弱胜强
  • 简介:本文在第一部分中已经阐明,以宗徒继位人——主教为首的地方教会,有独立自主地履行司训、司祭、司牧职务的权利。而地方教会独立自主自办又只能是在本地教会自选的主教领导下来办,因为自选主教是地方教会独立自主自办的必要基础和前提,所以独立自主自办问题主要是地方教会自选主教的问题。1.地方教会自选主教符合宗徒传统精神。因为教会从宗徒时代开始,一直是由全体成员来选定神职人员的。在犹达斯出

  • 标签: 宗徒 犹达斯 神长教友 公会议 司训 玛弟亚
  • 简介:判定南北朝时期某个家族的门第士庶问题,史学界的共识是:政治上至少连续三代人中有两代官职在五品以上;文化方面,家学渊源深厚,诗书继世。以此两个条件衡量,刘勰家族为士族门第。根据南北朝士庶不婚的社会制度,考察与东莞刘氏通婚的家族,皆为士族门第.可证刘勰家族为士族门第。“奉朝请”、“丹阳尹”和“吴郡太守”等职,只有士族子弟才有资格任其职。刘勰家族中的成员曾任其职,可证刘勰家族为士族门第。以“家贫”、“寒士”等材料否定不了刘勰的士族身世。《宋书·刘穆之传》:“刘穆之……汉齐悼惠王肥后也”一语的记述是可靠的史料。

  • 标签: 刘勰 家族门第 家族文化 家族经济
  • 简介:漳州月港是明代重要的海外交通贸易港口。月港海舶抵达东、西洋的40多个港口,进口商品达110多种,我国的丝织、瓷器等物产也畅销东南亚并转销欧、美。左右月港海外交通贸易的是地主阶级的豪门巨室,但市民阶层中的富商也是一股重要力量,而众多的散商则是月港海外交通贸易的基础。

  • 标签: 明代 漳州月港 海外交通贸易
  • 简介:作为“静态内容”的民俗在志中是否记述,是目前志理论文章争论的重点内容之一。主要有三种观点。一种认为,志时间跨度短,民俗内容变化不大,不再作重复记述。另一种认为,志是前志的继续,不需要像前志那样横陈百科。象民俗这样没有多大变化的事物,在有关章节或概述中简要记述即可。再有一种认为,如果因为不变而把一些内容删去,

  • 标签: 地方志 编纂工作 民俗研究 中国 记述范围 体例特征
  • 简介:修志先拟篇目,古今皆然。历朝历代的修志者都十分重视篇目的设置,甚至把篇目结构是否科学合理列为事关志书成败的头等大事。正如民国初年的方志学家李泰棻指出的那样:“纂志之道固多,而门目标题,则为首要”。可见,在全省志工作即将全面开展之时提出志篇目问题,应当是广大修者所普遍关心的。

  • 标签: 《会泽县续志》 篇目构想 中国 云南 编纂工作 续修
  • 简介:绪论在正式讲唐诗之前,让我们先对唐代以前中国诗歌的发展演进过程作一个简单的回顾。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时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周代的社会面貌。《诗经》中的诗歌,每句从二言到

  • 标签: 系列讲座 唐诗 中国诗歌 王绩 陶渊明 感发
  • 简介:对於四德而言,朱子的讨论包含了三种分析的论述,即“从理看”,“从气看”,“从物看”。但总起来说,应当承认,朱子的思想不断发展出一种论述的倾向,即不再把元亨利贞仅仅理解为理,而注重将其看作兼赅体用的流行之统体的不同阶段,如将其看作元气流行的不同阶段。由於天人对应,於是对仁义礼智的理解也依照元亨利贞的模式发生变化,即仁义礼智不仅仅是性理,也被看作生气流行的不同发作形态。这导致朱子的四德在其後期更多地趋向“从气看”、“从物看”、从“流行之统体”看,使得朱子的哲学世界观不仅有理气分析的一面,也有流行统体的一面,而後者更可显现出朱于思想的总体方向。

  • 标签: 四德 元亨利贞 仁义礼智 朱子
  • 简介:基层法院司法环境相较于城市环境更为特殊,基层法官凭以涵摄个案的规范部分并非法定规则本身,而是由基层法官依据法定规则,考量个案的情况而形成的规范。基层法官必须接受法律所确定的目的、法律所包含的评价、法律的体系及其思考模式的拘束,逾越抑或扩张法律规定条款概念的界限、范围,应明示准备应用超越法律的,寻求个案规范的方法,并标示具体个案价值判断的心证进路。通常情况下,法律造在法律前见积累、法律条款识别、法益预拟衡量、裁判造规则过程中实现。

  • 标签: 法律续造 法益衡量 逻辑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