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木犀草素对食管癌细胞生物学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分别用0 μmol/L(对照组)、25 μmol/L(低剂量木犀草素组)、50 μmol/L(中剂量木犀草素组)及100 μmol/L(高剂量木犀草素)浓度木犀草素处理EC9706细胞3 d。分别转染anti-微小核糖核酸(miR)-NC、anti-miR-718、miR-NC及miR-718 mimics至EC9706细胞,转染anti-miR-NC及anti-miR-718细胞分别标记为anti-miR-NC组及anti-miR-718组。用100 μmol/L浓度木犀草素孵育转染miR-NC(高剂量木犀草素+miR-NC组)及转染miR-718 mimics(高剂量木犀草素+miR-718组)至EC9706细胞。溴化-3-(4,5-二甲基-2-噻唑)-2,5-二苯基四氮唑(MTT)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及迁移;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miR-718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蛋白表达。两组间比较行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检验。结果低、中、高剂量木犀草素组细胞增殖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1.34±0.06、0.97±0.05、0.54±0.04比1.53±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311,P<0.05)。低、中、高剂量木犀草素组迁移细胞数、侵袭细胞数、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及B细胞淋巴瘤-2(bcl-2)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迁移细胞数分别为(116.73±5.09)、(87.74±3.14)、(51.46±3.46)个比(136.67±6.13)个,侵袭细胞数分别为(103.29±4.45)、(65.17±2.92)、(29.34±1.16)个比(121.48±5.89)个,Cyclin D1分别为0.71±0.04、0.49±0.03、0.24±0.02比0.79±0.05,MMP-2分别为0.66±0.04、0.49±0.03、0.31±0.02比0.75±0.05,MMP-9分别为0.57±0.04、0.41±0.02、0.23±0.02比0.69±0.04,bcl-2分别为0.61±0.03、0.46±0.03、0.25±0.02比0.69±0.05],凋亡率、p21及B细胞淋巴瘤-2相关X蛋白(bax)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凋亡率分别为(7.89±0.92)%、(15.82±1.19)%、(24.61±1.56)%比(5.83±0.51)%,p21分别为0.42±0.03、0.59±0.04、0.83±0.05比0.31±0.02,bax分别为0.29±0.03、0.48±0.03、0.71±0.06比0.19±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4.295、104.645、58.793、44.683、35.804、30.089、35.530、32.702、38.778,P<0.05)。低、中、高剂量木犀草素组细胞miR-718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0.89±0.05、0.67±0.04、0.41±0.03比1.01±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443,P<0.05)。高剂量木犀草素+miR-718组细胞迁移细胞数、侵袭细胞数、Cyclin D1、MMP-2、MMP-9、bcl-2表达显著高于高剂量木犀草素+miR-NC组,凋亡率、p21及bax表达显著低于anti-miR-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72、14.002、7.023、10.201、6.330、7.093、9.799、6.988、9.381,P<0.05)。结论木犀草素可通过下调miR-718表达而抑制食管癌EC9706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并诱导细胞凋亡。

  • 标签: 木犀草素 食管癌 生物学行为 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iR-146b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细胞增殖、转移和凋亡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qRT-PCR检测miR-146b在PTC细胞(NPA、GLAG-66、ONCNO-DG1和B-CPAP)和正常人甲状腺细胞系HTori3中的表达水平。miR-146b抑制剂转染B-CPAP细胞后,通过qRT-PCR检测其抑制效率,利用MTT实验、Transwell实验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miR-146b对PTC细胞增殖、侵袭能力及凋亡率的影响。SiRNA-IRAK1转染B-CPAP细胞后,利用MTT实验、细胞划痕实验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IRAK1对PTC细胞增殖率、转移及凋亡率的影响。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miR-146b的靶基因白介素1关联受体激酶1(interleukin-1 receptor-associated kinases, IRAK1),并通过双荧光素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46b对IRAK1的调控作用。应用SPSS 20.0软件进行分析,组间对比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qRT-PCR结果表明,与正常细胞HTori3相比,miR-146b在NPA87、KAT-5、FTC-133和B-CPAP细胞系中表达显著升高,尤以B-CPAP较高[相对表达量1 vs(1.61±0.11)、(1.92±0.21)、(1.93±0.22)、(2.43±0.31),P<0.05]。miR-146b抑制剂转染后可显著降低B-CPAP细胞中miR-146b的表达水平[相对表达量1 vs(0.41±0.12,P<0.01]。MTT结果发现,miR-146b抑制剂可抑制B-CPAP细胞的增殖能力[相对增殖率值1.00 vs(0.52±0.12)、(0.56±0.11)、(0.62±0.12),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miR-146b抑制剂可促进B-CPAP细胞的凋亡能力[(3.74%±0.12%)vs(7.62%±0.21%),P<0.05]。Transwell结果表明,miR-146b抑制剂可减弱B-CPAP细胞的侵袭能力[侵袭细胞数目(280.00±67.00)vs(82.00±32.00),P<0.05]。转染入siRNA-IRAK1后,B-CPAP细胞增殖率显著升高[MTT实验,相对增殖率1 vs(2.11±0.21)、(2.33±0.18)、(2.21±0.16)]、转移能力增强[细胞划痕实验,24 h相对迁移率(0.58%±0.11%)vs(0.81%±0.21%)]且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流式细胞术,相对凋亡率(6.96%±1.12%)vs(24.30±1.52%),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结果显示,IRAK1是miR-146b的靶基因[相对荧光素酶活性(0.85±0.11)vs(1.19±0.17),P<0.05],miR-146b抑制剂可显著上调B-CPAP细胞中IRAK1蛋白的表达水平[相对灰度值1.00 vs(2.76±0.99),P<0.05)]。结论miR-146b可能通过抑制下游靶蛋白IRAK1的表达来促进PTC细胞增殖、转移和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miR-146b 转移 靶基因白介素1关联受体激酶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iRNA 沉默HnRNP L基因对RWPE-1细胞、Lncap细胞、PC3细胞生物学的影响。方法:通过合成了靶向HnRNP L的特异性siRNA,并通过了Western Blot在蛋白水平上进行检测,并筛选出干扰效率最高的3号序列来干扰RWPE-1细胞、Lncap细胞、PC3 细胞中HnRNP L的表达,观察其对三种不同细胞生长、凋亡、体外侵袭能力及迁移能力的差异。结果:沉默HNRNPL后,CCK-8实验提示三种细胞的增值都明显降低,划痕实验结果提示:沉默HNRNPL后,RWPE-1细胞和PC3细胞的迁移力明显减弱。Transwell检测结果提示:沉默HNRNPL后,RWPE-1细胞、Lncap细胞和PC3细胞的侵袭能力明显减弱。结论:HnRNPL对前列腺癌的多种生物有明显的影响,参与了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的恶性进程,促进了前列腺癌的生长、侵袭和转移。

  • 标签: HnRNPL蛋白 siRNA CCK-8 划痕实验 Transwell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叉头盒蛋白P3(FOXP3)基因沉默后对人结肠癌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等生物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人结肠癌细胞(SW480细胞)购自美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将SW480细胞分为FOXP3-小发夹核糖核酸(shRNA)组(转染FOXP3-shRNA)、NC-shRNA组(转染shRNA空载的慢病毒)及Control组(仅加入培养基处理)。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FOXP3基因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Wingless及int-1家族成员3A(Wnt3a)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基因蛋白表达。两组间对比行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SNK检验)。结果FOXP3-shRNA组人结肠癌细胞中FOXP3基因mRNA表达、24、48、72、96 h后吸光度值、侵袭率、Wnt3a和β-catenin蛋白表达显著低于NC-shRNA组和Control组细胞[FOXP3基因mRNA表达分别为0.11±0.04比0.98±0.05、1.05±0.07,24 h吸光度值分别为0.59±0.04比0.65±0.05、0.73±0.06,48 h吸光度值分别为0.67±0.05比0.86±0.06、0.95±0.07,72 h吸光度值分别为0.76±0.06比1.15±0.07、1.26±0.08,96 h吸光度值分别为0.87±0.06比1.34±0.08、1.45±0.09,侵袭率分别为(23.49±1.99)%比(10.38±2.56)%、(10.38±2.56)%,Wnt3a分别为0.22±0.04比0.76±0.05、0.78±0.06,β-catenin分别为0.31±0.03、0.84±0.06、0.87±0.07],凋亡率显著高于NC-shRNA组和Control组细胞[分别为(23.49±1.99)%比(10.38±2.56)%、(10.38±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042、17.233、11.145、13.427、16.538、16.135、54.182、19.341、26.177、16.135,P<0.05)。结论FOXP3基因沉默后可显著抑制人结肠癌细胞增殖和侵袭并促进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基因表达有关。

  • 标签: 结肠癌 β-连环蛋白 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1(ANGPT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对肺癌细胞生物学的影响。方法收集40例NSCLC患者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NSCLC细胞系(A549、HCC827、H460和H1299)和人正常肺上皮细胞(BEAS-2B)行研究检测。转染ANGPT1真核表达质粒至A549细胞(pc-ANGPT1组),设定空载表达质粒转染空载组(pcDNA组)和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ANGPT1基因信使核糖核酸(mRNA)和蛋白表达。细胞计数(CCK-8)检测细胞吸光度,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及侵袭。两组间比较行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SNK检验)。结果NSCLC患者肿瘤组织ANGPT1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低于癌旁组织(mRNA表达为0.17±0.04比1.03±0.05,蛋白表达为0.27±0.06比0.83±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45、19.381,P<0.05)。A549、HCC827、H460和H1299细胞ANGPT1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低于BEAS-2B细胞(mRNA表达为0.11±0.03、0.32±0.06、0.28±0.03、0.37±0.06比1.05±0.08,蛋白表达为0.23±0.02、0.29±0.05、0.27±0.04、0.35±0.05比0.79±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447、13.516,P<0.05)。pc-ANGPT1组A549细胞ANGPT1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pcDNA和Control组[ANGPT1基因mRNA为4.24±0.13比1.01±0.05、1.02±0.04,ANGPT1基因蛋白为1.14±0.08比0.25±0.04、0.24±0.04,细胞凋亡率为(19.27±3.65)%比(3.89±0.78)%、(3.82±0.81)%],48、72、96 h细胞吸光度、细胞迁移数及侵袭数显著低于pcDNA和Control组[48 h吸光度值为0.36±0.05比0.49±0.07、0.52±0.06,72 h吸光度值为0.47±0.07比0.73±0.08、0.79±0.07,96 h吸光度值为0.61±0.08比0.97±0.11、1.03±0.09,细胞迁移数为(60.34±9.42)个比(122.73±12.59)、(121.25±14.16)个,细胞侵袭数为(29.84±5.37)个比(75.31±8.65)、(78.29±8.90)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166、21.542、29.942、8.929、11.375、13.983、31.135、24.567,P<0.05)。结论ANGPT1基因在NSCLC中呈低表达,可促进NSCLC细胞凋亡并抑制增殖、迁移及侵袭。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血管生成素1 生物学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gG1重链(IGHG1)编码基因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胰腺癌细胞(PANC-1)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5例胰腺癌患者,手术取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胰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IGHG1 mRNA表达水平,分析IGHG1表达与胰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将PANC-1细胞分为对照组、IGHG1阴性对照组(si-NC)和干扰IGHG1表达组(si-IGHG1),分别检测PANC-1细胞IGHG1 mRNA表达、增殖、迁移、侵袭与凋亡,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及Bax、Bcl-2、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胰腺癌组织中IGHG1 mRNA表达水平为(2.47±0.23),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1.03±0.12)(P<0.05),IGHG1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和淋巴转移有关(P<0.05);与正常组HPDE细胞mRNA(1.05±0.14)及蛋白(0.68±0.05)比较,对照组PANC-1细胞IGHG1 mRNA(2.67±0.23)及蛋白(0.97±0.1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和si-NC组相比,si-IGHG1组PANC-1细胞细胞凋亡率[(5.34%±0.65%)、(5.54%±0.81%) vs (45.62%±2.84%)]、Bax[(0.34±0.05)、(0.32±0.04)vs (1.13±0.12)]、caspase3[(0.43±0.05)、(0.45±0.06)vs (1.22±0.13)]、E-cadherin[(0.78±0.12)、(0.81±0.11)vs (1.34±0.08)]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IGHG1 mRNA[(2.67±0.23)、(2.61±0.21)vs(0.87±0.11)]及蛋白[(0.97±0.11)、(1.01±0.10)vs (0.51±0.04)]表达水平、细胞存活率[(98.21%±0.56%)、(97.89%±0.67%)vs (46.67%±1.23%)]、迁移[(76.12%±2.72%)、(74.23%±3.41%)vs (28.55%±2.63%)]及侵袭[(85.32%±3.71%)、(83.27%±3.45%)vs (37.58%±2.63%)]能力、N-cadherin[(1.12±0.13)、(1.04±0.11)vs(0.61±0.08)]、Vimentin [(1.03±0.11)、(0.97±0.09)vs(0.49±0.07)]、Bcl-2[(0.87±0.08)、(0.89±0.09)vs (0.62±0.07)]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IGHG1在胰腺癌中高表达,且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相关,干扰IGHG1表达可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EMT。

  • 标签: IgG1重链 胰腺癌细胞 增殖 迁移 侵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去泛素化酶22(USP2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其恶性细胞生物学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8年9月到2020年1月手术切除的76例乳腺癌和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蛋白质组学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乳腺组织和癌旁组织的差异表达蛋白及其表达水平。采用慢病毒在乳腺癌细胞MCF-7构建USP22敲降(USP22 KD组)和对照细胞系(对照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分析两组细胞增殖能力;采用划痕实验分析两组细胞迁移能力;采用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Annexin V-FITC)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分析两组细胞凋亡水平;采用克隆形成实验分析两组细胞克隆形成能力;采用荧光定量PCR分析两组细胞肿瘤干细胞基因;采用Western blot分析分析两组细胞BMI1蛋白表达水平。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癌旁组织USP22蛋白平均表达水平(1.08±0.21)明显高于乳腺癌组织(2.62±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190,P<0.05)。USP22 KD组细胞吸光度(A)值(1.39±0.17)明显低于对照组(2.1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98,P<0.05)。划痕实验结果显示,USP22 KD组细胞迁移数量[(73.40±9.96)个]明显低于对照组[(113.61±11.41)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82,P<0.05)。对照组细胞凋亡比例[(3.27±0.56)%]明显低于USP22 KD组[(19.49±2.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51,P<0.05)。对照组细胞克隆形成率[(75.41±6.77)%]明显高于USP22 KD组[(36.20±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000,P<0.05)。对照组细胞SOX2、OCT4和Nanog mRNA表达水平(1.04±0.10、1.06±0.07、1.06±0.078)明显高于USP22 KD组(0.44±0.08、0.54±0.05、0.52±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18、12.100、10.030,P<0.05)。癌旁组织BIM1蛋白平均表达水平(1.02±0.18)明显高于乳腺癌组织(2.86±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790,P<0.05)。对照组细胞BIM1表达水平(2.24±0.16)明显高于USP22 KD组(1.24±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72,P<0.05)。结论USP22在乳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通过调节BMI1表达调控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凋亡和干细胞特性。

  • 标签: 去泛素化酶22 乳腺癌 增殖 凋亡 迁移 干细胞特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去泛素化酶22(USP22)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分析UPS22对食管癌细胞增殖、上皮-间充质转化、侵袭和转移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到2022年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67例食管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组织化学分析食管癌和癌旁组织USP22表达水平。采用短发卡RNA(shRNA)技术在人食管癌细胞系SUNE-1中建立USP22敲降细胞系,并建立对照细胞系,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USP22 KD组。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两组细胞的增殖能力;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两组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能力;采用Transwell分析两组细胞的侵袭能力;采用异体移植瘤实验分析两组细胞的增殖和转移能力。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癌旁组织中USP22表达水平(1.73±0.77)明显低于食管癌组织中USP22蛋白表达水平(2.72±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94,P<0.05)。对照组细胞48 h吸光度值(2.02±0.12)明显高于USP22 KD组细胞(1.57±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31,P<0.05)。对照组细胞在裸鼠体内生长15 d后肿瘤体积(1 219.43±169.61)明显大于USP22 KD组细胞(911.71±146.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36,P<0.05)。USP22 KD组细胞上皮标志物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1.39±0.14)明显高于对照组细胞(0.52±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31,P<0.05);对照组细胞间质标志物波形蛋白(Vimentin)和Slug表达水平(1.22±0.11、1.16±0.13)明显高于USP22 KD组细胞(0.51±0.11、0.39±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010、13.171,P<0.05)。对照组细胞侵袭数量[(100.14±15.59)个]明显高于USP22 KD组细胞侵袭数量[(48.86±9.84)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59,P<0.05)。对照组细胞在裸鼠体内转移数量[(15.29±2.29)个]明显高于USP22 KD组细胞[(6.86±2.27)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21,P<0.05)。对照组细胞增强子结合蛋白4(AP4) mRNA表达水平(1.25±0.14)明显高于USP22 KD组细胞(0.40±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50,P<0.05)。结论USP22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呈高表达,通过调节激活AP4转录水平,促进食管癌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和转移等细胞生物学特性。

  • 标签: 去泛素化酶22 食管癌 上皮-间充质转化 侵袭 转移
  • 简介:摘要子痫前期是妊娠期特有并发症,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尚不完善,选择合适的时机及时终止妊娠成为预防该病进一步发展和避免不良妊娠结局的唯一途径。近年来,随着深入研究发现非编码RNA与滋养层细胞的增殖、凋亡等重要过程相关,且这些非编码RNA之间可以相互调控,形成错综复杂的竞争性内源性RNA调控网络。本文主要介绍非编码RNA在调控子痫前期患者滋养层细胞侵袭和增殖中的生物作用,以及这些非编码RNA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调控关系,并简要分析非编码RNA作为诊断子痫前期的生物标志物及相应治疗靶点的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子痫前期 RNA,未翻译 微小RNAs RNA,环状 滋养层 生物标记 基因调控网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黄芩素(baicalein,BAI)联合5-FU对小细胞肺癌H466细胞增殖、凋亡及迁移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索其增敏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466肺癌细胞,并分成对照组、BAI组、5-FU组和联合处理组;利用CCK-8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和ROS水平变化情况;利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MAPK通路蛋白表达量变化情况。结果CCK-8结果中,4组细胞处理24 h后存活率依次为114.3%±2.8%,79.8%±3.4%,57.6%±1.8%,40.3%±2.7%,与其他3组相比,联合处理组对H446细胞的增殖抑制效果更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联合处理组凋亡的H446细胞比例为49.2%±3.8%,与5-FU单独处理组33.9%±4.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联合处理组对H446细胞迁移的抑制率高于5-FU单独处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黄芩素和5-FU联合处理能上调H446细胞中的ROS水平,进而调节MAPK信号通路。结论黄芩素与5-FU联合使用能通过上调肺癌H446细胞中的ROS水平,激活JNK及p38信号通路,抑制ERK信号通路,进一步增强5-FU对H446细胞的增殖抑制、诱导凋亡及抑制迁移作用,为黄芩素在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 标签: 黄芩素 小细胞肺癌H446细胞 5-氟尿嘧啶 活性氧 MAPK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它的异质性发生在疾病进展的不同方面。随着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技术的发展,特征性影像征象及相关参数在评估HCC生物中扮演核心角色,不仅可以量化HCC组织结构、分型和细胞分子表达的异质性,全方位、深层次地了解肿瘤分子病理层面改变,而且为HCC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指导作用。本文就fMRI目前评估HCC生物的进展展开综述。

  • 标签: 功能磁共振成像 肝细胞癌 生物学行为 病理分级 微血管浸润 分子病理相关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irc-SFMBT2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细胞生物学的影响以及对miR-7-5p/ADAM10分子轴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qRT-PCR法与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NSCLC与癌旁组织中circ-SFMBT2、miR-7-5p、ADAM10的表达量;用Pearson法分析circ-SFMBT2与miR-7-5p、以及miR-7-5p与ADAM10的相关性;体外培养人支气管上皮样细胞(human bronchial epithelial-like cells, HBE)与肺癌细胞系H1650、H460、A549、H1299。用CCK-8与EdU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用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用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侵袭。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circ-SFMBT2与miR-7-5p、以及miR-7-5p与ADAM10的靶向关系。用裸鼠移植瘤实验检测敲低circ-SFMBT2对移植瘤生长的影响。用免疫组化实验检测移植瘤组织中ADAM10与Ki67蛋白阳性率。结果circ-SFMBT2与ADAM10在NSCLC组织及细胞系中表达升高,而miR-7-5p的表达降低,circ-SFMBT2与miR-7-5p的表达呈负相关,而miR-7-5p与ADAM10的表达呈负相关。沉默circ-SFMBT2及miR-7-5p过表达可抑制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及侵袭,还可促进其凋亡。circ-SFMBT2可靶向调控miR-7-5p,而ADAM10是miR-7-5p的靶基因。沉默circ-SFMBT2与抑制miR-7-5p联合作用,以及miR-7-5p过表达与ADAM10过表达联合作用均可促进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及侵袭,并抑制其凋亡。沉默circ-SFMBT2可抑制移植瘤的生长。结论沉默circ-SFMBT2可通过调控miR-7-5p/ADAM10分子轴而减弱NSCLC细胞增殖、克隆形成、侵袭能力并诱导其凋亡。

  • 标签: circ-SFMBT2 miR-7-5p ADAM10 非小细胞肺癌 增殖 侵袭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沉默人类同源配对盒基因6(Pax6)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的生物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作用。方法将SRA01/04人LECs分为小干扰RNA-Pax6(siRNA-Pax6)组和siRNA阴性对照(siRNA-NC)组,siRNA-Pax6组细胞转染siRNA-Pax6,siRNA-NC组细胞转染无序siRNA。转染后24、48、72 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转染后48 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比例和不同细胞周期细胞比例;转染后24 h,采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率;转染后48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内Pax6、α-晶状体蛋白A(CRYAA)、α-晶状体蛋白B(CRYAB)、转录因子Sox2及EMT相关分子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钙黏附蛋白E(E-cadherin)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Pax6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2个组转染后不同时间点细胞存活率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4.776,P<0.05;F时间=13.535,P<0.05),其中转染后48 h和72 h,siRNA-Pax6组细胞存活率均明显低于siRNA-N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siRNA-NC组比较,siRNA-Pax6组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加,S期细胞比例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971、-5.063,均P<0.05)。siRNA-Pax6组细胞迁移率为(19.73±6.07)%,低于siRNA-NC组的(70.56±2.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45,P<0.05)。siRNA-Pax6组细胞中Sox2和α-SMA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siRNA-NC组,E-cadherin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siRNA-N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254、-5.294、6.062,均P<0.01)。siRNA-Pax6组细胞中CRYAA和CRYAB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siRNA-N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521、8.270,均P<0.01)。siRNA-Pax6组细胞中Pax6 mRNA相对表达量为0.27±0.01,低于siRNA-NC组的1.0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456,P<0.001);siRNA-Pax6组细胞中Pax6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24±0.05,低于siRNA-NC组的1.14±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58,P<0.001)。结论沉默Pax6可抑制人LECs的增生及EMT过程,维持人LECs内正常晶状体蛋白的表达。

  • 标签: 小干扰RNA 人类同源配对盒基因6 后发性白内障 人晶状体上皮细胞 上皮-间质转化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大鼠肺动脉内皮细胞(PAEC)、肺静脉内皮细胞(PVEC)以及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的体外分离和培养方法,分析3种肺血管内皮细胞生物特征及功能。方法本研究为实验研究。精分1只雄性SD大鼠肺动脉、肺静脉,肺组织取边缘剪碎,各样本分别用混合酶液消化,以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PECAM-1/CD31)免疫磁珠法分选内皮细胞,用内皮细胞专用培养基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3种肺血管内皮细胞的形态差别,通过免疫荧光鉴定各组细胞纯度。通过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观察3组细胞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平滑肌激动蛋白抗体(α-SMA)蛋白表达情况。通过基质胶体外成环实验比较3组细胞1.5、2.5、3.5、4.5、5.5、6.5、7.5 h成环情况。采用SPSS 22.0和FlowJo 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和统计作图。结果3组细胞24 h后均迅速贴壁,vWF免疫荧光染色均为阳性。3组细胞形态均为铺路石状,其中PAEC为典型的铺路石状,大多数呈椭圆形;而PVEC、PMVEC形态更细长。免疫荧光显示PVEC和PMVEC细胞浆内少量α-SMA蛋白弥散表达[(0.16±0.03)、(0.23±0.01)],而PAEC中几乎观察不到α-SMA蛋白表达(0.06±0.01)。随着时间推移,3种肺血管内皮细胞成环周长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其中PVEC组成环长度最长。3组细胞成环周长在组间、时点间、时间和组间交互作用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该方法所获得的3种肺血管内皮细胞纯度高,可在体外稳定培养。3种血管内皮细胞生物学功能有差别,其中PVEC体外成环能力最强。PAEC细胞表达α-SMA蛋白量最少。

  • 标签: 肺动脉 肺静脉 微血管 内皮细胞 细胞培养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跨膜emp24结构域蛋白4(TMED4)在肝癌患者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初步探究TMED4基因对肝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肝癌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中TMED4的蛋白质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与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分别通过细胞增殖实验、Transwell实验、划痕愈合实验和裸鼠皮下成瘤实验探究过表达或敲减TMED4基因对肝癌细胞体内外增殖、迁移和愈合能力的影响;通过通路分析初步探究TMED4基因调控肝癌细胞生物学的可能分子机制。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TMED4在肝癌组织中的蛋白质表达水平低于其对应的癌旁组织(0.52±0.29比0.83±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4,P=0.02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TMED4在肝癌组织中的蛋白质表达水平低于其对应的癌旁组织(5.46±3.37比7.58±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9,P<0.001)。TMED4的蛋白质表达水平与患者是否发生肿瘤血管侵犯和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CLC)分期显著相关(χ2=6.83、4.20,P=0.009、0.040)。细胞增殖实验结果显示,SMMC-7721细胞中TMED4过表达组细胞的光密度值低于对照组(1.38±0.05比2.37±0.08),HepG2细胞中TMED4敲减组细胞的光密度值高于对照组(0.76±0.04比0.54±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23、8.85,均P<0.001)。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SMMC-7721细胞中TMED4过表达组的迁移细胞数少于对照组(286.30±13.01比439.70±12.34),HepG2细胞中TMED4敲减组的迁移细胞数多于对照组(249.00±6.00比160.00±6.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81、17.34,均P<0.001)。划痕愈合实验结果显示,SMMC-7721细胞中TMED4过表达组的细胞愈合率低于对照组[(0.21±0.01)%比(0.45±0.01)%],HepG2细胞中TMED4敲减组的细胞愈合率高于对照组[(0.46±0.01)%比(0.2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0.10、30.46,均P<0.001)。裸鼠皮下成瘤实验结果显示,TMED4过表达组细胞的生长速度较对照组缓慢,细胞接种6周后,TMED4过表达组小鼠的皮下肿瘤体积小于对照组[27.36 mm3(138.70 mm3)比1 741.62 mm3(1 783.39 mm3)],肿瘤质量低于对照组[0.06 g(0.14 g)比1.46 g(1.09 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Z=-2.31,均P<0.001)。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SMMC-7721细胞中TMED4过表达组锌指转录因子(Snail)的蛋白质水平低于对照组(0.32±0.01比0.90±0.03),HepG2细胞中TMED4敲减组Snail的蛋白质水平高于对照组(1.03±0.01比0.97±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49、12.31,均P<0.001)。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结果显示,SMMC-7721细胞中TMED4过表达组Snail的mRNA水平低于对照组(0.13±0.05比1.00±0.15),HepG2细胞中TMED4敲减组Snail的mRNA水平高于对照组(1.25±0.32比0.21±0.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62、5.10,P<0.001、=0.007)。结论TMED4可能通过调控Snail的表达进而影响肝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其有望成为肝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 标签: 癌,肝细胞 TMED4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 简介:摘要:实验教学改革作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其地位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也日益凸显。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应用型及综合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本文从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出发,针对我校医学细胞生物学传统的实验课教学模式存在的几个问题,对如何在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中进行改革并重构我校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系进行了一些探索。通过这些改革,希望能激发学生对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团队协作、勇于创新的高素质、具有良好综合能力的医学人才。

  • 标签: 医学细胞生物学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HCG22(lncRNA HCG22)对胃癌细胞生物学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正常胃上皮细胞GES-1和胃癌MGC-803、SGC-7901细胞lncRNA HCG22的表达;采用慢病毒过表达和对照载体感染MGC-803细胞,分为过表达组(LV-HCG22-OE)、对照组(LV-NC)和空白组(Blank);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24、48、72 h的吸光度值,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集落形成率;划痕愈合实验检测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术分析周期和凋亡;免疫荧光观察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ase-3)荧光;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凋亡蛋白、自噬标志物以及蛋白激酶B(Akt)/P70S6激酶(P70S6K)通路蛋白的变化。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lncRNA HCG22在MGC-803(0.026±0.011)和SGC-7901的表达(0.048±0.012)低于GES-1细胞(1.000±0.123,t=7.871、7.694,P<0.01)。上调lncRNA HCG22后,抑制细胞的增殖能力,LV-HCG22-OE组的吸光度值低于LV-NC组(24 h为0.295±0.015比0.501±0.014,48 h为0.526±0.012比0.952±0.048,72 h为0.929±0.016比1.381±0.020,t=10.170、8.614、17.800,P<0.01);集落形成率[(36.250±2.000)%比(53.880±3.375)%,t=4.493,P<0.05]和迁移能力均低于LV-NC组[24 h为(32.940±1.315)%比(50.220±1.120)%,36 h为(63.970±1.500)%比(79.650±1.000)%,t=10.010、8.698,P<0.05]。LV-HCG22-OE组G2/M期细胞比例增加,G1期减少;细胞凋亡率增加(17.980±3.120比3.667±0.997,t=4.372,P<0.05)。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Caspase-3荧光信号增加,Western blot结果显示,LV-HCG22-OE组B细胞淋巴瘤因子-xL(bcl-xL)和p62蛋白水平低于LV-NC组(t=7.686、5.376,P<0.05),B细胞淋巴瘤因子-2相关X蛋白(bax),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LC3-Ⅱ)蛋白水平高于LV-NC组(t=9.311、4.768,P<0.05);LV-HCG22-OE组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磷酸化P70S6激酶(p-P70S6K)蛋白水平低于LV-NC组(p-Akt/Akt为0.426±0.085比0.891±0.012,t=5.395,P<0.05;p-P70S6K/P70S6K为0.605±0.019比1.027±0.072,t=5.639,P<0.05)。结论lncRNA HCG22可能通过Akt/P70S6K信号通路抑制MGC-803细胞增殖、迁移,诱导周期阻滞,促进凋亡和自噬。

  • 标签: 胃癌 长链非编码RNA 生物学行为 蛋白激酶B/P70S6激酶
  • 简介:摘要干细胞生物学在临床医学和生物领域的应用与研究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多种人类重大疾病治疗的突破都有赖于干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快速发展。在医学院校针对研究生开设干细胞生物学课程具有重要意义。作者从课程的教材选取、课程大纲设计、授课内容、考核方法、教学反思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在医学院校研究生中开设干细胞生物学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实施方法,为在医学院校研究生中讲授《干细胞生物学》课程提供参考和借鉴作用。

  • 标签: 干细胞生物学 研究生课程 临床转化 前沿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热疗对人喉癌Hep-2顺铂耐药(Hep-2/CDDP)细胞生物的影响和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高浓度冲击联合浓度递增法诱导建立Hep-2/CDDP细胞株。采用细胞计数法检测Hep-2亲代细胞株组(未发生顺铂耐药的Hep-2细胞,采用无顺铂的RPMI 1640培养液培养)、Hep-2/CDDP细胞组、Hep-2/CDDP+顺铂细胞组(采用含4 mg/L顺铂的RPMI 1640培养液培养)的细胞增殖能力。Hep-2/CDDP细胞组和Hep-2亲代细胞株组分别使用含有0、0.004、0.04、0.4、4、40 mg/L顺铂的培养液培养,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Hep-2/CDDP细胞对顺铂、长春新碱、5-氟尿嘧啶的敏感性,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及耐药指数(RI)。将Hep-2/CDDP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细胞于37 ℃继续培养24 h;热疗组细胞于43 ℃作用2 h后37 ℃继续培养22 h;顺铂组用含4 mg/L顺铂的培养液37 ℃继续培养24 h;热疗联合顺铂组用含4 mg/L顺铂的培养液培养,43 ℃作用2 h后37 ℃继续培养22 h。采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热疗联合顺铂对Hep-2/CDDP细胞增殖和早期凋亡的影响;采用析因分析法观察热疗联合顺铂对Hep-2/CDDP细胞增殖和早期凋亡影响的交互作用;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热疗联合顺铂对Hep-2/CDDP细胞野生型p53和PI3K表达的影响。将Hep-2/CDDP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Hep-2/CDDP细胞于37 ℃继续培养24 h;化疗药组采用12 mg/L长春新碱或9 mg/L 5-氟尿嘧啶处理细胞;热疗组Hep-2/CDDP细胞于43 ℃作用2 h后37℃继续培养22 h;热疗联合化疗组采用含有12 mg/L长春新碱或9 mg/L 5-氟尿嘧啶的培养液培养,43 ℃作用2 h后37℃继续培养22 h。采用MTT法检测热疗分别联合长春新碱、5-氟尿嘧啶对Hep-2/CDDP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成功建立Hep-2/CDDP细胞株。不同时间Hep-2/CDDP细胞组、Hep-2亲代细胞株组和Hep-2/CDDP+顺铂细胞组的细胞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倍增时间分别为43.8、40.6和43.5 h。Hep-2亲代细胞株组和Hep-2/CDDP细胞组对顺铂的IC50分别为4.771 mg/L和42.749 mg/L,RI为8.960。热疗联合顺铂可抑制Hep-2/CDDP细胞增殖(F=327.91,P<0.05),促进Hep-2/CDDP细胞的早期凋亡(F=724.63,P<0.05);析因分析结果显示,热疗联合顺铂对Hep-2/CDDP细胞增殖和早期凋亡的影响均有交互作用(F值分别为185.06、472.51,均P<0.05)。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对照组、热疗组、顺铂组、热疗联合顺铂组细胞野生型p53蛋白和PI3K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47.76、404.44,均P<0.01)。热疗联合长春新碱或5-氟尿嘧啶均可抑制Hep-2/CDDP细胞增殖(F值分别为33.06、34.61,均P<0.05);析因分析结果显示,热疗分别联合长春新碱、5-氟尿嘧啶对Hep-2/CDDP细胞增殖抑制均无交互作用(F值分别为0.64、0.60,均P>0.05)。结论热疗可能通过上调野生型p53的表达、抑制PI3K相关通路逆转Hep-2/CDDP细胞株对顺铂的耐药性。Hep-2/CDDP细胞株对长春新碱和5-氟尿嘧啶产生交叉耐药,热疗可增加Hep-2/CDDP细胞株对长春新碱、5-氟尿嘧啶的敏感性。

  • 标签: 喉肿瘤 顺铂 抗药性,肿瘤 热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环指蛋白187(RNF187)调节自噬水平产生对肝癌细胞恶性生物的影响。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RNF187在肝癌中的mRNA水平。分别使用小干扰RNA(siRNA)阴性对照和靶基因进行转染的Huh7细胞作为未经转染(NC)组和敲低RNF187组;以上两组细胞转染24 h后添加二甲基亚砜(DMSO)的细胞分别作为NC+DMSO组和敲低RNF187+DMSO组;行siRNA靶基因转染24 h后添加巴弗洛霉素A1(BFA)的细胞作为敲低RNF187+BFA组。通过CCK8细胞增殖实验、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和蛋白质印迹法探究RNF187对肝癌细胞恶性生物和自噬水平的调控。结果与正常肝脏组织样本比较,RNF187在肝癌样本中的mRNA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C组相比,敲低RNF187组细胞在48 h和72 h的吸光度以及12 h和24 h的划痕愈合率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敲低RNF187组24 h后的穿膜细胞数(39.50±5.57)个低于NC组的(128.25±17.35)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74,P<0.001)。与NC组相比,敲低RNF187组总LC3和Beclin-1的相对表达量均增加,而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的相对表达量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敲低RNF187+DMSO组相比,敲低RNF187+BFA组的自噬流水平、48 h和72 h的吸光度以及24 h的划痕愈合率均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敲低RNF187+BFA组24 h的穿膜细胞数(119.00±2.65)个多于RNF187+DMSO组的(57.67±2.52)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9.09,P<0.001)。结论RNF187在肝癌细胞中高表达,敲低RNF187可通过升高细胞自噬水平来抑制肝癌细胞恶性生物

  • 标签: 癌,肝细胞 自噬 细胞增殖 细胞运动 环指蛋白187